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案例(优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2532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案例(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篇】

为了加强变更规范管理,清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变更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1、人员的调动,必须由用人单位写出需用人计划、申请,报劳资处审核,主管经理审核,方可人员调动。

2、管理的改变,任何人无权做出管理改变,确需管理改变,由单位写出申请报主管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方可进行管理的改变。

3、工艺操作指标的变更。

使用单位不准随意变更工艺控制指标,尤其是各种化学反应的压力温度、原辅材料及产品质量等重要控制指标。

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要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定额的查定,监督工艺指标执行,优化操作技术及工艺技术,消化吸收外来经验和技术。从实践中找出影响安全,成本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不合理的工艺指标,及时提出变更意见。

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督促检查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变更意见。

工艺指标变更程序。

一般指标变更由生产车间技术负责人向公司主管部门提交工艺控制指标变更申请表。由生产技术负责人协调设备、安全、调度、供应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工艺指标变更申请进行论证。由技术部门编制工艺指标变更通知单,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下发生产单位,调度室,并报总工办备案。重要或较大的'工艺控制指标变更,需报总工程师批准签发。

工艺配方变更、原材料替代、设备技术变更。

生产单位不准私自变更工艺配方(优化试验配方除外),降低原辅材料质量标准,变更品种。

对于优化配方的试验和新型原辅材料的采用、替代,由生产单位和生产处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及试验方案,编制试验计划,上报总工程师批准,总经理签发后,由生产处和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关键设备及装置的更新、大修要由生产处、总工办、设备处和有关技术人员广泛搜集新设备、新技术信息,研究在用设备、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方案,经公司负责人审核,报总工程师同意,经经理办公会批准后,适时安全实施。

人员的管理,由劳资处存档。

工艺、技术的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原则,总工办负责统一管理技术档案,车间可以复印,保存复印件。

设备档案由设备处负责管理,车间可以复印,保存复印件。

要加强技术保密管理,严格遵守管理的规定。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二篇】

第一条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接入需求和方案,向网络中心提交接入申请。

第二条网络中心将讨论方案的安全性决定方案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若不需要修改则进入下一步,否则反馈提交申请人员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并重新提交申请。

第三条由申请人进行非上线实施测试,并配置其安全制度。

第四条系统管理员对安全配置进行确认,检查安全配置是否安全,若安全则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配置。

第五条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在线实施方案,并确定方案的正确性。

第六条由系统维护人员更新《系统资产管理清单》,并根据接入设备类型考虑是否更新《系统安全管理维护手册》。

第一条系统中接入新的网络设备的情况。禁止在没有任何审批的'情况下私自接入网络设备。

第二条应对所有新接入的网络设备进行登记,任何新的网络设备的接入都应进行记录备案,记录内容应包括:接入人,接入时间,接入原因等。

第三条任何新的网络设备接入前,都应做好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备紧急情况时的应用。

第四条新的网络设备在正式上架运行前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功能测试,安全测试并确认签字后方能正式运行使用。严禁在不测试或测试不成功的情况下接入网络。需要测试的内容如下:

查看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稳定;新的网络设备是否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查看os版本和补丁是否最新;os是否存在已知的系统漏洞或者其他安全缺陷。

第五条新的网络设备在正式上架运行前,应严格按照“网络运行维护的安全制度”中的内容进行配置,并记录备案。

第六条新的网络设备在正式上架运行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应严密监控其运行情况,以及对网络是否带来影响;当发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或者出现明显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试运行阶段后,应按照日常运维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三篇】

为规范信息系统的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使系统配置和变更等工作能顺利实施,保证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核心设备的配置和变更,包括服务器硬件变更、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变更、各级交换机的.配置和变更。

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配置和实施计划,确保系统能顺利投入使用。

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因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变更的,应调研变更的涉及范围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需填写《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并制定变更实施计划。

对于在用的软件业务系统,科室因业务工作需要,要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系统缺陷修改或功能完善的,须填写《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审批

涉及面小且影响轻微的或必须立刻实施的信息系统变更,可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

涉及面广且影响较大的信息系统变更,先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再上报主管院长审批。

对于科室提交的软件系统功能的修改变更,先由所属的主管职能部门审批,再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如涉及开发费用的需由主管院长审批。

实施和发布

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按照制定的计划方案进行实施。

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信息科需细化实施方案,必要时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通知本次变更所涉及的科室和人员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再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变更实施。

软件系统的发布,按照《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变更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新安装的计算机终端,在投入使用前应由所涉及到的业务系统的责任维护人员进行检查和配置,再进行分发使用。

记录

信息系统配置或变更实施完毕,持续正常运行后,需进行相关配置的记录,填写《信息系统配置记录表》。

《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

《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信息系统配置记录表》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四篇】

尊敬甲方领导:

您好!感谢您对诚信行物业公司的信赖与支持。随着公司的管理和工作需要,近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整,现公司安排同志为您谒诚服务,望继续得到贵单位的配合和支持。

xx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20xx年12月25日。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五篇】

设备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之相关度和职责,为搞好公司内部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公司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公司目前状况、将工程建设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1.公司工程部设备管理室是公司设备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在工程部领导下行使管理职能。

2.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提前一年提供初步设计文件,方案设计纳入年度建设计划,报有关部门审批。

3.所有建设项目的组织、施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必须严格按相关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4.所有主要建设项目,都必须设立项目负责人,组织并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5.项目负责人认真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检查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手续,起草工程任务书。

6.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时,由施工单位指派一名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协调工作,才准许进场施工。

7.工程的维护接收单位应指定一名随工负责人作为工程的验收代表,与项目负责人、质量监督员一起,负责检查工程质量,及时对施工现场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及验收,并做好详细记录。

8.施工单位接到工程任务书后,应及时呈报开工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及质监站同意后,方可开工。

9.工程因故停工,应及时呈报《停工报告》给工程部,并主动地配合解决停工问题。10.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立即将竣工报告呈送工程部,并做好工程待验准备,竣工时间以工程部收到竣工文件为准。

11.竣工文件及验收材料由工程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提前一周移交给维护部门,由工程部确定竣工验收时间并组织验收。

12.施工材料、器械由项目负责人依设计文件核报,由主管领导核批领发。

13.工程竣工结算由该项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核对,经主管领导批阅后报审计部审定。

14.结算工程费必须经审计部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办理拨款的呈批手续。

15.竣工验收证书必须由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随工负责人签名,或由其单位委派的代表签名才有效。

16.工程完工后,对于工程中有少数设施未能按设计规定内容全部建成,但对近期投产影响不大,也应组织验收,交付使用,对遗留的问题应落实责任,明确处理办法和处理期限,接收单位不得借故拒绝接收。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六篇】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技科。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资料与要求。

4、1本文件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

4、1、3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善,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一样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管理变更时,由生技科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1新员工入厂和厂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资料进行三级教育。

4、3、2外来施工队伍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中有关资料执行。

4、3、3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1由工艺变更的技术负责部门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资料包括变更的资料、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5、1由变更负责部门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单位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资料包括变更的资料、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

4、5、2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资料执行。

4、6场所变更时由场所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职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相关记录。

会议记录。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七篇】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者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1、变更管理是指对管理、工艺、技术、设备、操作方法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操纵与管理。以避免由于变更造成的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写出变更申请报告,明确说明变更的内容、方法与范围。

3、对变更内容务必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评估),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纵防范措施。

4、变更申请报告应逐级上报并得到批准,形成受控文件。

5、变更实施过程应由实施部门监督管理,实施过程要严格操纵,严禁超越审批的范围。

6、变更实施后申请变更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考查验收,确保达到变更计划的要求。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八篇】

为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避免由于变更失控而引发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在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方面存有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变化。

3职责。

3、1技术部是变更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工艺、技术变更管理。

3、2生产部、综合管理部协助技术部做好设备设施、管理变更方面的变更管理,并建立相应职责范围内的变更管理档案。

3、3各部门(车间)根据各自职责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程序。

4、1定义。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4、2、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2)原料、介质变更;

3)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4)工艺设备的改善和变更;

5)操作规程的变更;

6)工艺参数的变更;

7)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

4、2、2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安全设施的变更;

3)更换与原设备不一样的设备或配件;

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5)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5、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或标准的变更;

2)人员的变更;

3)管理机构的变更;

4)管理职责的变更;

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4、2变更管理的要求。

1)明确变更资料;

2)对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4、3、1变更申请: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变更申请表,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4、3、2变更审批:。

1)填写变更申请表后,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2)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批。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变更。

4、3、3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各相关职责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4、3、4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状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到达计划要求。变更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支持/相关文件。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

附则。

本标准由技术部提出、起草并负责解释。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九篇】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清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风险辨识和控制。

一、职责。

1技术员负责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变更实施管理。

2办公室负责对管理制度等文件变更实施管理。

3其它各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有关变更的管理。

二、程序。

1变更管理要求。

(1)明确变更资料;

(2)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

(3)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5)将变更的资料,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原料介质变更;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工艺设备的改善和变更;

操作规程的变更;

工艺参数的变更;

公用工程的水、电、汽、气的变更等。

(2)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安全设施的变更;

更换与原设备不一样的设备配件;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人员的变更;

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管理职责的变更;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1)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变更按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获取和贴合性评价、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2)其它变更按以下变更程序执行:。

变更申请。在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变更实施表,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变更审批。变更实施表应逐级签署意见,并经主管领导审批,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及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严格按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后,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应将变更状况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3)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应满足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和安全废弃和处置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要求。

(4)变更完成后,实施变更部门将变更实施表复印一份交安全处备案。

三、引用标准。

文件控制程序。

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获取及贴合性评价管理程序。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最优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第十篇】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炼化企业变更过程的安全环保管理,规范变更审批程序,明确变更管理职责,避免在变更过程中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所属炼化企业。

第三条各级人事组织部门是劳动组织、人员培训管理过程中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四条各级计划规划部门是资本性投资计划过程业务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五条各级物资采购部门是物资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六条各级项目管理部门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等工程管理过程中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项目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七条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是生产工艺、操作及应急预案等生产过程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项目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八条各级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运行、检维修过程等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项目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九条各级安全环保部门是安全环保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安排的隐患治理项目等相关业务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十条各级消防部门是消防设施、消防灭火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业务变更管理的归口单位,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十一条各项业务的变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业务归口部门对所管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十二条各项业务的变更按照《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中“变更管理”的要求,形成变更文件,经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未经审批同意不能实施变更。

第十三条业务归口部门应该根据业务的`变更内容,组织进行安全和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制定完善的风险削减措施,确保变更过程中安全环保受控。

第十四条业务归口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划分,负责对业务变更的内容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组织对变更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考试合格。

第十五条在各项业务变更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杜绝违章行为和违反标准现象的发生。

第十六条本规定所称变更是指在日常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原计划的现状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设计变更、设备变更、工艺变更、方案变更、人员变更等。

第十七条各单位和各管理部门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变更过程的安全环保管理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本规定由股份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32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