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65710

【导言】此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例精编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1

党的十七大提出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方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对此积极跟踪研究,推进提升这一理论的丰富发展和时代价值。

一、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第一部分便论证了“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1.从文化在当今世界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出发

《党建研究》评论员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而言,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长期渗透一刻也没有停止。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任务更加艰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更加紧迫[1]。

羊守森认为,其一,世界经验表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必然导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导致人民生活的大发展、发繁荣。只要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几名,就必须肩负起引领世界潮流的历史责任,这种引领主要是文化的引领。其二,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中,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现实根据。其三,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深入发展,对外文本文由收集整理化交流与合作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国际背景[2]。

2.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阐述

吴艳玲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3]。

康凤云、张艳国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要求普遍提高,需求刺激生产,旺盛的需求带来了生产的繁荣,在文化发展上,也是这个道理[4]。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其一,我国文化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还不完全适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管理体制;最后,面临现代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通过我们的文化产品更有力地影响世界[5]。

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导思想的解析

贺平认为《决定》包含了四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一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重大问题;二是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原则;三是阐述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纲领;四是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发展目标[6]。

周正东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繁荣,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大时代大背景下,推动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繁荣,我们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解和把握,不应当概念化、抽象化、理想化[7]。

三、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实现的问题

关于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学者也是各抒己见。

1.加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组织领导

《党建研究》评论员一针见血支持要适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和各领域领军人物;要加强和创新文化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等,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1]。

陶东风认为,文化大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就是确立执政党的文化领导权。要实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政党利益的统一,最终确定执政党的文化领导权,如果三者真正统一了,那么执政党就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领导权[8]。

2.基于宏观实践思维方式视域下的思考

蔡武认为,一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二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要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要通过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文艺创作、加大财政扶持等来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9]。

李华林则认为需要坚持四点,实事求是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法,生产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基础,核心价值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理性标准,以人为本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诉求[10]。

3.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

康凤云、张艳国认为要实现新战略目标,必须把握并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文化发展与文化管理、文化形式和文化价值、文化载体与文化方法等七大问题[2]。

徐昌义认为要从“四个问题”入手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程度较低;第二,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第三,文化发展不平衡;第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滞后[11]。

李包庚提出了四个必须:第一,必须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形式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表现为文化形象工程泛滥、文化建设停留在会议层面、欺上瞒下造假泛滥,对此斩断形式主义背后的“利益链”;第二,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盲目冒进的倾向,要尊重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第三,必须防止脱离群众的倾向,如内容上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形式上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产品价格上脱离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等;第四,必须防止崇洋媚外的文化倾向,应正确看待我国文化,甄别并合理借鉴外国文化,提倡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12]。

4.重视文化教育

程天权讲,一要高度重视人才,既要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也要为现有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造就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二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需要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更需要协同创新和交叉创新;三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造就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环境机制;四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一科学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13]。

温思美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力量,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理论指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或者流于肤浅和低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广泛深入研究和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文化产品的发展,以至引领文化风尚[14]。

结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4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2

人文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肯定人的价值、探寻人的意义,为人类的经济与技术行为提供价值规范。发挥人文科学的功能,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繁荣发展人文科学。

繁荣发展人文科学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提供技术支撑,而人文科学的发展可以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蕴涵着许多有利于和谐文化建设的优秀文化传统。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对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和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具有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强调把矛盾保持在非对抗的范围内,主张通过承认和尊重“不同”以寻求统一,对于培育和谐理念与和谐思维具有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对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借鉴意义。因此,通过繁荣发展人文科学,深入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可以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繁荣发展人文科学有利于保持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人文科学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对于保持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精神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并随着时展而不断丰富。当代人文精神,强调引导科学技术的正向发展,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主张尊重科学和理性,但又不迷信科学;注重引导人们求真向善,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活动本身以意义和价值;等等。这种人文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社会和谐。而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一部分就是由于缺乏人文精神所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繁荣发展人文科学,积极培育和传播人文精神,让自然科学承载更多的人文关怀,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繁荣发展人文科学有利于促进个人心理和谐。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人的心理和谐。促进人的心理和谐,需要通过繁荣发展人文科学来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许多内容,其核心是让人们“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正困惑着一些人,进而带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对社会和谐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人文科学的繁荣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因此,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繁荣发展人文科学,借助人文科学的智慧,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3

大家知道,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上,真正意义的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在春秋战国之交,第二次在上个世纪初至1930年代。第一次文化繁荣思想繁荣的典型表现是百家争鸣,我们现在仍然津津乐道的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孙子等都是那个时期光辉耀眼的思想明星,他们的文章,他们提出的思想在两千多年时间里一直成为打开中国人智慧之门的钥匙。第二次文化思想繁荣时期亦同样呈现出天才人物成群结队而来的景象,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胡适、鲁迅、陈寅恪、郭沫若等一大批超级文人相继出现,就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辉煌景象一样,这一时期的超级文人也为中国之后社会进步埋下了伏笔,奠定了中华文明现代进步的根系基础。我不是者,实事求是地说,在历史上,晋唐以降,也曾出现过书法繁荣和文学繁荣,但遗憾的是,其间都不存在思想繁荣,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口号的提出,两千多年中配合科举制度这一硬件条件,中国文化虽然在一直发展,但多样化的思想都已被禁锢,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延续下来的故事就是有文化繁荣却看不到思想繁荣。从这一点似乎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性线索,即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两次文化大繁荣和思想大繁荣都是以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为前提条件,春秋战国之交文化思想繁荣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上个世纪初至1930年代那次文化思想繁荣则恰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彻底解体并酝酿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时期。制度根本转变阶段无政治压制无思想禁锢直接为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土壤,一大批天才文人因而才应运而生,文化思想大繁荣的景象才得以出现,并且,两次大繁荣景象的出现都不是官方倡议和督导的结果。

我不知可不可以将环境土壤、天才人物和民间自发这三点概括为一个时代文化和思想大繁荣形成的三大基本要素。

中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社会发展转型期。三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神话,成就了经济繁荣,但遗憾的是,伴随经济起飞和繁荣,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却始终没有出现。这其间的原因值得每个有头脑的中国人去认真思索。我们业已看到,伴随着老百姓住房宽敞了钱袋鼓了出有车食有鱼了,人们的价值观却越来越混乱,思想越来越空虚,无论知识界还是实务界最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浮躁,各种食品安全丑闻爆出后,有人甚至惊呼:“中国已变成了一个相互投毒的社会!”有几个城市的老太太被汽车撞倒被送医院救治后,神志清醒的老太太立即反口咬定好心的施救者是交通肇事者;在这样的事件影响下4岁的小女孩被汽车碾压后18个过路人视若无睹地从身边走过去最后被一个拾垃圾的老太婆送到医院;在政府主导一切的体制下,全社会最聪明的大学毕业生都把跻身公务员当成第一选择,全社会普遍认为只有行政级别是中国当前阶段的“一般等价物”;在政界,一个人一旦成为高官,社会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附带景象;在知识界,人们也普遍存在以短平快成果谋求名利的现象,以致中国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成果造假成为一大世界奇观。

以上种种现象常常认人感叹:中国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却没有给社会带来文化和道德上的进步当然更遑论繁荣?为什么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我们中国社会道德文化修养水平却不及封建社会的某些时期?我们的确需要反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果然及时。

现在的问题是:彼岸和目标已经明确,桥和船在哪里?

党中央的笔杆子们对于文化建设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及伟大意义的理论认识已达极致,但真正培育文化繁荣和思想繁荣的正确道路却需几十年后的实践检验,这就是真正问题之所在。也就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所倡导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最终还要靠你是否具有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操作能力。

按照我在前面所总结的中国历史上两次文化想繁荣所必备的三个要素:(1)环境和土壤,(2)天才人物,(3)民间自发来衡量,现阶段中国似乎是三条要素一条不条。

首先,我们目前在文化思想领域还管制颇多,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要形成文化思想的繁荣其要件都是宽容,只有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氛围减少和去除种种不必要的管制和压制,文化思想才能在无禁锢条件下出现昌明兴盛局面。

其次,在人文社科领域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个更不消说一群天才人物,目前的情形是学术侏儒、拍马屁者、思想平庸者居多。通常情况下,文化天才人物的出现比培育文化思想繁荣的环境土壤更难,因为特殊人物不仅需要特出基因而且还需要长久的积淀和文化思想写作表达锤炼。环顾左右,现成的文化天才人物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会不会有人具备这种文才人物潜质并最终成功,则有待今后几十年大浪淘沙式的历史检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谈到人事问题,情形总要复杂许多。

最后,“民间自发”这在前两次文化思想繁荣中成为共同特征的要素性理念,在本轮中国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中可能要被颠覆,在党领导一切的国家里,我们难道想在一次伟大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运动中撇开党的领导吗?没有党的领导能够出现不脱离正轨的文化思想繁荣吗?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繁荣难道可以脱离统治阶级的主导意识形态而独立发展吗?这一切的一切,都难以想象。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4

近些年来我省诗教工作蓬勃兴起,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中华诗词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特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化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多种文学形式中,能够“正得失、动天地、泣鬼神”的,莫过于诗。中国是诗国,亦是世界上最重视诗教的国家。中华诗词的主体内容博大精深,意存高远,绵延不绝,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思想凝聚力、道德规范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挥了滋养心灵、净化灵魂的社会教化作用。

具体说,一是激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的深厚情感。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抒发了对祖国最忠诚最深厚的感情,成为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二是鼓舞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如,乐府《长歌行》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总是激励着人们积极进取,无愧人生。三是弘扬了淡泊名利、分清荣辱的传统美德。如,杜牧的“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孟郊的《游子吟》,启示人们以德为先,诚信为本,孝亲敬老。四是尝到了体察民情、清正廉洁的为宫之道。如,李绅的“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乌纱掷去不作官,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况钟的“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弘扬了清正廉明之气,鞭挞了贪污腐化之人。五是发挥了启示哲理、开拓智慧的认知功能。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世代传诵而被视为观察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六是表达了期盼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深切感情。如,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无忘告乃翁”;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真是痛彻心扉,感人肺腑。还有许多,不一而足。

正是由于中华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熏陶,世代中华儿女养成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国爱民,勤劳智慧的高尚品德,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今天来看,中华诗词这些丰富内容,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精神,大力推动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使之成为影响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曰益改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中华诗词改革创新的呼声持续响起。我们深深感到,在优秀文化的世代传承中少不了中华诗词,在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少不了中华诗词,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是中华诗词本身发展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应把弘扬中华诗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工程,充分发挥诗词文化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把我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江苏多年来已经积累了繁荣和发展诗词事业的丰富经验:

一是加强重视,积极投入。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诗词文化工作的指导。凡是领导重视诗词文化工作的地方,都自觉地把中华诗词列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诗词事业得以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相关部门要在领导指导下积极配合。凡是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把弘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课题,列入当地国民教育计划的地方,诗词教育和创作事业都蓬勃发展;凡是广播、报纸、电视、文化刊物和文化网站等宣传媒体积极主动为中华诗词开设栏目的地方,中华诗词的创作普及和传播就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二是春风化雨,润泽众生。充分发挥诗词在全社会的教化作用。要使诗词教育工作成为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经常持久地开展校园诗教和社会诗教工作,以诗教“六进”,积极开展创建“诗词之乡”、“诗词之市”的活动形式,扩大和巩固诗教的社会效果。同时,发展壮大诗词创作队伍,使诗词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三是精品力作,做响品牌。精晶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标志。提倡“精品战略”,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中心开展诗词创作,更多地推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诗词作品。按照当代诗词的精品标准,尊重诗歌创作规律,组织创作班子,培养创作诗人,策划组织主题,努力推出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精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6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