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优推4篇】
【导言】此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优推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第一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思考;发展
一、群众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基层
个人认为,群众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基层,若再细分一点,应该是在社区。社区是我国体制改革、规模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是最小的一级基层单位,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下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衡量群众文化的真假繁荣,从社区文化的开展程度便能一眼洞悉。一个文化体系强大、分明的社区,必然是一个优秀的社区。
在深圳不乏这样的社区。社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进一步细分了行政领域,是目前我国行政级别中最末节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正因为其是最末节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个社区的文化繁荣与否,深刻决定着举国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否。
社区文化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建设的侧重点在街道、居民委员会所管辖的范围之内。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建设学习型社区目标的提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社区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居民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福祉。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工程,其中整体提高居民的素质是建设文明社区的必备基础性工作,而社区图书建设是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图书馆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据了解,目前深圳基本已经达到一个社区一家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对于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从而构建和谐社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需要不断繁荣
群众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助燃剂,必须始终把推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向多元化、持久化、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文化活动品位,使其达到全面覆盖,从而实实在在地惠及百姓。首先,繁荣群众文化,必须坚持各级行政机构的良性互动,上下结合,通过对群众文化的不断投入,不断增强文化服务大众的生命力,这样的群众文化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文化活动的根基毫无疑问是每一个群众,每一个群众是组成群众文化的最末环节,因此,离开群众的文化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纵然一时美丽,但终究是海市蜃楼,毫无繁荣可言,毫无价值可言。繁荣群众文化,应该坚持上下各级行政机构互动的工作思路,让专业文化不断相互渗透:城市文化走进乡村,乡土文化走进城市,形成有机互补,从而全面活跃群众文化,构建起多元互动的群众文化新格局。
繁荣群众文化,不能刻板不求变通、融汇,必须坚持古今融合,推陈出新,增强文化品牌效应的推介力,影响力。文化的力量足够巨大,如项羽被困垓下,刘邦命士兵夜唱楚歌,使得项羽军队的士兵内心迅速土崩瓦解,说到底,这是一种深植于内心文化的瓦解。内心文化一旦瓦解,小到轻而易举毁灭一个人,严重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了上下五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繁荣群众文化,就要善于抓住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并且与当代文化相融合,使文化活动既有传统的厚重感,又具备当前的时代感。
繁荣群众文化,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创演并重,增强文化持久繁荣的内动力。因此就必须做到一手抓演出,一手抓创作;一手抓机制创新,一手抓市场拓展,进一步提升文化活动的创演水平。一是勇攀高峰上档次,二是贴近生活出精品。文化活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综合体现,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繁荣群众文化,必须坚持政企协作,共同发展,增强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力。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渊源,比如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天南地北的人汇集在这里,走在大街上,五湖四海的口音此起彼伏,伴随着深圳跻身于国际化大都市,移民文化大框架在深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据了解,深圳有各种地域商会达千家,这种地域商会,对于传播地域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引导作用,因此,繁荣深圳的群众文化,政府机构便在不断地与这些商会合作。同理,深圳还有不少的地域性公司,意思是说这样的公司,其工作人员基本来自同一片地区,有着相差无几的地域文化色彩。像这样的公司,也是政府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协作的单位。找到了这种特定的地域文化团体,在创作文艺作品时,便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使之产生对人的心灵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群众文化在新时期更需要蓬勃开展
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科技的逐步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明显增加,因此,群众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每个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精神同志的指引下,群众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相继成立艺术馆、文化馆、书城等文化机构,书画、电影、戏剧、歌舞、曲艺等艺术形式相继出现。这一时期,秧歌队、合唱队、曲艺队、业余剧团遍地开花,歌颂共产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优秀作品随处可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文化工作有了较快发展,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不断出现,群众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群众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在深圳,这种群众文化不均衡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过度追求政绩,而罔顾群众文化是一项艰难的持久战,需要一届又一届的领导不断重视。在这方面,宝安区的西乡街道做得非常突出,不但有街道一级机构主办的杂志,还充分利用街道的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团结街道各文化工作者,使他们对街道有着家一样的温馨感觉。
要使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不断繁荣发展,首先需要建立文化站点档案,及时掌握群众文化动态,真实记录群众文化开展情况。再者需要不断深入基层,重点指导,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实践证明,坚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最有效方法。在这方面,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群众文化的假繁荣是必须警醒的,比如一些群众自发形成的活动场点,活动团体等,常常出现热闹一阵便迅速冷清的现象。追根究底,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无法发展和提高,这就需要工作者们深入基层,“对症下药”,定点、定人、定时间、定责任分头包干,认真指导,使活动经久不衰的开展下去。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均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在提高了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精神上对文化产生了广泛、强烈的需求。因而,现阶段群众文化的涵盖量逐步扩大,渗透范围也越来越广阔,音乐方面由原来单纯的民族音乐扩大为通俗音乐、高雅音乐、乡村音乐等;舞蹈艺术由以前的民族舞蹈发展为芭蕾舞、交谊舞、街舞及各种各样的健身舞蹈(操)等等。这种文化的渗透力十分惊人,从渗透范围上讲,教育、卫生、商业、科技均离不开群众文化;广场、绿地网吧、茶座也成了群众文化活动聚集地;甚至就连墙体广告,车门车厢道闸等也都溶进了文化的含量。
要开展好群众文化,就必须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以,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将群众文化不断推向繁荣。综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首先要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即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其次要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起码也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有所专攻。再就是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全面的业务知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文化工作者负担着组织指导的繁重任务。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全面的业务知识。最后,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活动能够得到扎实有效地开展。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第二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旨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从公平正义的文化权益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强调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对话、竞争,并在消除文化逆差后充分显示中国的文化综合实力,强调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进而形成缓释日常矛盾冲突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贫富之间的文化差距。以文化和谐为先导,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文明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等要求统一集中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提出,就是要突出强调文化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文化要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引领社会风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要引领人们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引领人们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共享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生活需求。不仅文化观念要创新,体制也要创新;不仅文化管理要创新,服务也要创新;不仅文化内容要创新,形式也要创新。不仅发展思路要创新,技术也要创新。创新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后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必然有其特征和标志。
1、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文化消费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消费的文化成分也越来越突出和明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物质消费的文化化。在物质消费时越来越注重物质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成分。第二是由文化因素而引发的实践活动和消费行为越来越突出。第三是广大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文化活动的消费成为主要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第四是文化消费占据个人整个消费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第五是在权益维护方面,文化权益成为一个公民越来越关注的内容和重点。
3、具有一支稳定的职业化的文化产业从业大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化的进步史。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给文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资源、更广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文化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化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集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新产业。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有一大批的热爱文化事业、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相互配合默契的一大批职业化的文化产业大军。这其中既要有文化研究人才,又要有文化作品创作人员;既要有文化管理人才,又要有文化经营服务人才;既要有文化教育人才,又要有文化技术人才。
4、各种文化以自身特色存在和发展,并能以便捷的途径得以广泛传播和弘扬。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种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自然就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性和规律。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或一个时代的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只有各种文化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存在,才能实现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继而达到共同发展和繁荣。只有各种文化尤其是文明文化和先进文化都有大的发展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5、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学习文化成为每位公民必须接受和完成的基础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意识和日常习惯,全体国民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全面。崇尚文化、发展依靠文化成为广大群众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维护文化权益成为广大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常消费和活动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比重越来越高, 追求文化消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第三篇】
一、全县文化市场的现状
文化市场是人们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县高度重视,开展了数次集中清理整顿,基本根治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些突出问题,文化市场秩序逐步好转。据统计,全县有音像制品经营、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出版物发行、印刷企业等30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创税利300余万元,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经营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格局。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县以网络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全县3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分布在全县近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的乡镇距离县城100余公里,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山高皇帝远,管理难度大。二是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网吧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不登记仍然存在,节假日期间尤为突出;出版物市场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图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管理经费不足手段落后。由于取消收取文化市场管理费,财政预算的管理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管理需要。管理所需的车辆、通讯工具、专用计算机无经费配制,文化市场电子监控系统无法建立。
文化市场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市场的兴旺和发展是时展的要求,因此文化市场的管理必须顺应时展需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繁荣推管理,以管理促繁荣;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努力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消极做法;要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着力构筑六个平台,努力建立联动管理机制,以新型规范的管理,促进全县文化市场的健康和繁荣。
(二)、构筑日常巡查与技术监督相结合的管理平台。随着高科技在文化市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普及,文化市场对技术管理措施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县在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经营文秘站:活动的管理中,认真落实巡查制度。对网吧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文化经营场所,实行日查夜巡,巡查时间重点选择在未成年人可能进入的高峰时段和零点以后。文化主管部门制作了《文化市场巡查记录登记表》,对巡查时间、巡查人员、经营场所、巡查情况作详细记载,要求经营场所负责人当场签字,并记录在个户经营档案中,作为年终考核评先依据。认真落实经技术管理措施。对省市网吧监控系统监控出的违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对不安装或安装后擅自拆除监控软件,以及未能实时监控上网情况的给予督促整改,确保了省监控中心监控台数在线率在90以上。目前,我县正积极想办法,争取建立全县网吧监控系统。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要求,积极思考要求上规模、上档次、人员密集复杂、容易出问题的重点文化娱乐场所安装摄像机等问题,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
(三)、构筑快捷高效与便民利民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我县对文化市场
的管理,坚持尽量简化办事程序的原则,实行承诺服务和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能,为文化市场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依据《行政执法内部程序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十不准”规定》等规定,制订完善了《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制度》、《举报处理规定》等多项文化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建立逆向评价机制,把经营者和市民的满意率作为硬性指标,列入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人员年终考核,很好地树立了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形象。
(四)、构筑政府主导与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支持平台。我县对公共图书、文物等非营利性的机构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对电影、图书发行等营利性机构实行企业转制,让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同时,制定投资文化市场优惠政策,文化资源整合优惠政策,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入文化领域。我县由民营资本投资建立的海鹰乒乓球俱乐部、追越式溜冰场等文化娱乐场所,整合了文化资源;每年一届的夏季篮球联赛,两年一届的歌手大赛等大型赛事,都是由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利益共享。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繁荣了文化市场。
(五)、构筑行业自律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平台。搭起自律平台,加强经营者之间的监督自律。充分发挥个体协会和文化市场行业协会的作用,让协会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发挥自律、监督、协调的职能。搭起社会监督平台,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整体联动。在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14名网吧义务监督员,颁发放了《网吧义务监督员证》,定时召开会议,互通情况,研究对策。通过在学校举办文化市场管理法制讲座,开展“关爱自我,远离经营性网吧”的大型签名活动;在电视台适时开办电视法制讲座、制作公益广告、“热点扫描”等栏目;在街头举办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布全天候受理的举报电话、开通“四川旺苍文体信息网”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让文化市场及管理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与公安、电信、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有效开展清理整顿。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市场管理,支持文化市场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构筑堵疏并举与提供条件相结合的参与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在文化市场管理中,从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疏散未成年人数以千计,但此类现象目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什么会屡禁不止?人人都有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参与享受文化生活的愿望迫切。如果对青少年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一味只采取“堵”的办法,势必事倍功半。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堵”、“疏”结合,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地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条件。我县建立了青少年艺体培训活动中心,常年开办了电子琴、书法、美术、舞蹈、篮球、乒乓球、武术、电脑等培训班,年培训青少年艺体爱好者1000余人次;每年举办夏季篮球联赛、青年歌手大赛、开展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组织开展少儿才艺表演、青少年运动会、少儿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参与文体活动的平台,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有效地引导了青少年自觉远离经营性网吧等不利于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场所。
三、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管理与发展的关系,真正实现繁荣与规范的目的,我们的体会是:
(一)、必须确立三条理念,用新思路、新模式管理
一是以繁荣发展为目标。文化市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文化市场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繁荣发展。在工作中,我们首先明确我们是文化市场的建设者,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把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作为第一位的目标,各项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我县先后组织召开了“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与发展城市经济”的研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市场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必须成为文化市场的建设者。
二是以服务管理为基础。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最好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吆三喝四”式的粗暴管理,只能加剧矛盾和对立,影响管理效果;“撒手不管”,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繁荣文化市场就无从谈起。既要管得住、管得好,把握住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又要经营者顺心、顺气,配合管理,必须把“重管理”变为“重服务”。工作中,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外,对文化市场中出现的一般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事不过三”的处罚原则。重教育轻处罚,消除了经营者对管理者“管理就是罚款”的错误认识,减少了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是以规范有序为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每个行业繁荣发展所必须的的先决条件。要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并不是放任不管,乱只能阻滞发展,最终牺牲繁荣。工作中我们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破除要繁荣就别管,加强管理就是停止审批、停止发展等误区,把发展和管理作为一对相互促进的结合体,坚持以服务性管理促进发展,以规范化管理保障繁荣。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必须突出四个注重
要注重双向沟通。管理是双向行为,有效管理离不开被管理者的配合支持。高压式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有时适得其反,甚至形成对立。管理者必须自觉主动地加强与被管理者的沟通。政府管理部门与经营者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服务,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在服务中管理。
要注重全过程管理。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定期整治必要、有效,但不重视全程管理,巩固不了整治成果。单纯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整治和简单化的行政管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全过程管理是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与规范的根本出路。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第四篇】
在历经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与阵痛后,中国电影业迈进了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并踏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然而,随着影视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中国电影产业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繁荣背后,问题凸现。如何应对,如何发展,如何创新?这些无不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把脉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之现状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生产制作、营销宣传、发行放映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通览近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及走向,其繁荣之景可见一斑。
影片产量连年增长。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起步之时,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约为140部。2010年,这一数据为526部,增幅达276%。其间各年的影片产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影片类型也愈加丰富,纪录片、文艺片、爱情片、动画影片、谍战片、灾难片等纷纷现身电影市场。有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电影生产制作机构的增扩及电影制作权限的逐步放开,我国电影产量增速年均已达35%以上。营销方式推陈出新,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除原有的媒体宣传方式外,城市营销、基于网络推广的微博营销、电影票营销(如团购)以及影院营销、衍生品营销等,都成为我国电影产业营销策略的新思路。在营销推广方式不断翻新的同时,国产影片营销推广力度也不断加大。以姜文导演的影片《让子弹飞》为例,有消息称,该片在营销推广上的投入约达3000万元到5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0%左右,以此成为国产影片有史以来推广耗资最大的一部。
院线影院快速发展,票房收入水涨船高。作为影片宣传、放映的重要场域,院线及影院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又一突出表现。2003年,我国电影院线32家,影院数1045家,银幕数1923块。到2010年时,这三组数据增长迅速,中国电影院线37家,增长%;影院数1993家,增长%;银幕数6256块,增长225%。此外,在较为偏远的农村电影市场,我国还有400余支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为广大农村观众的观影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影片产量的增长、营销推广的增强以及院线影院的增多,国内票房收入也争创历史新高。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10年全年的观影人次约达亿,票房收入超过百亿元。其中,票房过亿的影片共计17部。不容忽视的是,中小成本影片近年来成长迅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票房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以300万元/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与票房收入比,向国内电影市场展现了小成本电影的潜力。此后,中小成本影片倍受青睐。2010年,由叶伟民导演,徐铮、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以800万元的投资成本取得了4650万元的可观票房,再次彰显出“小片”的市场竞争力。由上可见,中国电影产业在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力争在产业链各环节求得突破,并不断完善产业链,从而实现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在2011年—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步入战略机遇期,这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约合60亿美元),这一规模将仅次于美国。可以说,当今中国电影产业处于并将继续处于上升、向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内,中国电影市场将更加活跃,繁荣的景象将得以延续。探析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之动因源于几代中国电影人的坚守与拼搏,中国电影业等来了改革发展的好时机。不可回避与否认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与过多的行政管理确曾严重限制中国电影业的市场活力与竞争。
如今,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影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电影产业终于得以放开前进步伐,直面产业升级。因此,产业政策的扶持,成为了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首先,电影产业被视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回溯近10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国电影产业所做出的政策调整,恰是从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开始的。2000年,《中共中央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关注了文化产业,这是在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概念提出来,明确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把发展文化产业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行为,给予文化产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使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表明,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更加普遍的认可,我国将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至此,如何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先进性作用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正式进入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序列。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并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核心思想是在未来五年内,将中国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范畴,从而使我国从电影大国成为电影强国。对此,国务委员还亲自主持了全国电影工作者电视电话会议,传达文件精神。综上可见,电影产业的发展已愈加受到党和国家层面的特殊关照,这从外部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使之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产业能量,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性力量。
其次,电影市场投融资渠道愈加多元化。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与扶持,国内电影市场投融资渠道趋于多元,从而一改电影生产方或制作方资金缺乏的普遍现象,这无疑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以往由于政策约束、市场运作不规范等原因,影视制作融资困难,这成为制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有调查发现,中国影视产业约90%的资金源于自有资金,7%源自政府投入,社会资金投入仅占2%。毋庸置疑,这种失衡的投融资比例势必削弱影视制作机构的生产效力。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下发,助推了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坚冰的消解,社会资本纷纷“触电”,成为当今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又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外,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暗含着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与拉动作用。表现为:如今的媒介消费已越来越注重身临其境的“体验”,随着高清、3D、IMAX乃至4D影片的出现,加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主动性消费的刺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据统计,在2006年,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仅为亿人,2010年,该数据为亿。可见,消费者观影需求的增长同样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p#分页标题#e#
透视中国电影产业繁荣背后之症候在欣慰于中国电影产业成长迅速、业绩傲人的同时,我们也略感担忧。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脉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现状时,也“切”到了这繁荣背后的某些症候。优秀创作严重缺乏。高票房绝非意味着高质量。近年来,尽管中国电影的产量和票房迅速攀升,并不断有影片跻身国际影展,但国产影片的整体质量仍提升迟缓,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作品十分缺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宏森曾指出,国产影片在创作中往往由于对技术主义的简单崇拜,对商业大片的片面理解与简单复制,而导致了对本土文化语境和本土观众需求的忽视及对影片应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品格的忽视。尤其一些所谓的国产大片,对美轮美奂的声画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导演对影片内涵及叙事的把握,即使叫座,也难以叫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贾磊磊主任认为,精神文化追求与电影产业发展应并行不悖,而不能单纯追求票房。为此,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艺术品质,增强精神感召力,植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诚然,唯有高质量的影片才能有力撑起中国电影产业的一片天。中国电影产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与进步,原创作品、优秀作品的生产制作实为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