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2023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范文及十四五工作规划【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65036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2023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范文及十四五工作规划【优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1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第一篇】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县应急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事故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般事故起数下降35%,死亡人数下降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14%。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定出台《高青县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专业安委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等安全生产重要文件,压实干部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合理划分县、镇(街道)的监管执法权,实现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全覆盖”。建立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倒逼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016年-2020年,全县企业无因安全生产失信纳入联合惩戒的情况。在全县309个行政村配备村居安全网格员,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派驻驻厂安监员,安全监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一纳米”。

2.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十三五”期间,累计检查企业5147家次,排查治理安全隐患25100余项,下达执法文书3920份,立案处罚382起,行政罚款877万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14家危化品企业、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通过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5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达到二级标准化,51家小微企业通过小微安全生产标准化。27家危化品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和60家小微工贸企业建立并有效运行双重预防体系。

3.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电力燃气、特种设备、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累计组织开展“六打六治”、“大快严”、百日攻坚、油气管道、涉氨涉氯、涉爆粉尘、彩钢板建筑等各类专项整治48次,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截止目前,共查改隐患38570余项。

4.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坚持科技强安,大力推进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危化品企业“三人以上岗位”安全专项整治,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安装自动化装置,全部消除“3人以上岗位”,1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罐区全部实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配备泄漏报警、紧急切断、安全连锁、自动控制及安全仪表系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7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及23个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单元纳入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承诺率和在线率均达到100%。26家危化品企业视频监控信号全部传输至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数据平台分中心项目在我县落户,自主开发的危化品装卸运输全流程监控平台上线运行,全县接入危化品企业19家,运输企业5家,安全装卸车5344次、27万吨。投资400万元高标准建成县应急指挥中心,与上级业务部门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互联互通,配备无人机1台、移动布控球2台、单兵装备22套、卫星电话10部,具备“应急值班有场所、综合管理有平台、态势感知有内容、应急指挥有手段、专家会商有保障”综合指挥功能,为上级机关业务指导、县委县政府应急指挥、行业部门联合会商提供信息化支撑。

5.全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适应机构改革、职能融合新形势,充分发挥“三委三部”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全面做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震救灾、应急处置日常工作。牵头编制修订全县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应急预案,明确镇办、部门防汛防台风、森林防灭火责任。充分整合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器材物资,形成以县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人武部民兵应急连、武警中队及公安应急连、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堵漏应急救援中心(青城专职消防队)4支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城际救援队、红狼救援队2支社会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定期组织开展政企联合、社企联动、多部门协作等形式的应急演练,成功抵御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实现零死亡、零次生灾害。

6.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的宣传格局。每年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知识,累计发放明白纸20万份、宣传挂图3万份,设置公益宣传栏1000处,为群众咨询服务23400人次。在县主流媒体开设“应急在线”“安全知识天天讲”专栏,累计刊播2100期,提高了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学规、懂规、践规”和安全知识“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累计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2800人次、一线员工27500人次。

二、“十四五”规划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目标。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县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进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一是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各级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二是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县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三是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2.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一是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体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三是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落实镇、街道、园区、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3.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二是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三是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四是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

4.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一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补充完善各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

5.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大标杆企业培育力度,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农机、电力、旅游、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冶金、建材、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三是全面推进城乡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四是突出抓好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全力做好暑期、汛期、取暖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安全防范工作。

6.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一是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水平。二是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三是提升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四是强化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提升灾后受损公共设施修复能力。

7.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加快消防教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援转变,配齐配强救援装备。二是加强专业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依托现有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职能,扩展增强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四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

8.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推动科普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二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各类人员培训考核。三是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黑名单制度。五是加强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乡镇(街道)、园区应急能力管理“六有”和行政村(社区)“三有”标准化建设。

(四)重点工程。一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立足承担县委、县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建设全省一流水平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二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全县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尽快形成全县一盘棋、一张网,构建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三是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处直升机停机坪及配套设施,实现全天候起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重点加强无人机、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救援机器人、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配备,大力提高应急装备配备水平。五是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结合全国第一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县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六是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七是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八是应急管理科普基地场馆建设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统筹全县科普和体验式场馆资源,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场馆。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县应急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不断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排查,狠抓专项整治。1-10月,全县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净增1起,死亡人数持平。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按照上级部署,1-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源头管理失控、监管责任悬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累计出动5202人(次),组织检查组2117个(次),检查企业2148家(次),排查问题隐患5412项,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16个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牵头,重点实施2个专题和20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截止目前,全县共派出督导检查组347个(次),检查单位546家(次),查改问题隐患5467项。

(三)强化执法检查和关键环节安全管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说理式执法、服务式执法,共检查企业884家次,查改问题隐患3861项,下达执法文书1489份,立案处罚13起,行政罚款万元。严格加强试生产、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安全管控,8家企业新项目安全投入试生产,安全拆除3家化工企业生产装置。顺利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工作,90分以上的企业共有52家,风险等级为蓝色,28家企业得分在75至90分之间,风险等级为黄色,无企业存在直接判定为红色的情况。

(四)认真抓好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夏季安全生产特点,先后开展危化品储存场所安全风险管控、重大危险源重新辨识、防泄漏和忌水危化品等6次专项检查。深刻吸取飞源新材料“”闪爆事故教训,在全县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专项行动,共计出动检查人员1720人(次),检查企业439家(次),查改问题隐患1331项。突出涉氨制冷、涉爆粉尘、涉有限空间企业安全管理、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严格查处“三违”行为,坚决禁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共检查工贸企业196家(次),查改问题隐患1751项。

(五)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牵头完成42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黄河滩区迁安演练、危化品泄露应急救援等4次县级应急演练,指导、协调、配合各企业单位开展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150场次。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县中心路小学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田镇街道高苑社区被市减灾委评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高标准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得到省市应急部门高度肯定。汛期以来,调整充实县防指成员,落实属地、部门防汛防台风责任,储备防汛物资4万余件,机械设备550台(套),配备卫星电话10部,组织各级防汛抢险队伍20支万人。主汛期期间,实行应急、消防、水利、执法、气象、河务六部门24小时防汛联合值班,参与联合值班人员610人次,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2021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聚焦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风险管控,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监管执法等方式,坚决遏制较大安全事故,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所有行业领域的各类安全隐患全部排查到位并及时整改、有效管控。

2.积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经营、储存单位和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领域的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培训、约谈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内生动力。

3.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提高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合,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质量。

4.深化工贸行业安全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涉爆粉尘、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外包作业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健全完善防汛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横向到边(覆盖各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纵向到底(延伸至村居、社区)”的灾情报送体系,进一步提升完善防指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的防汛抗旱体制机制,切实做好灾情管理和灾害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6.加强安全培训及考核工作。强化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2021年底前,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所有企业从业人员全员安全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自2021年开始,企业安全培训计划纳入安全培训综合应用及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2021年6月底前,实现一般工贸行业从业人员在线培训、在线监控。2021年12月底前,实现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和考试网络化。

7.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将安全应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认真履行普法责任主体职责,促进执法工作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以普法促进执法的良好局面。

8.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组织开展“三到位”专项检查,督促、指导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灾害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者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继续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相关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响应,及时妥善处置。

(三)2021年重点项目

1.高青县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为3000万,计划2021年建成一中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三平台(重大危险源和危化品装卸和运输监测预警平台、日常办公和信息化执法监管平台、应急救援平台)及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专用储备仓库、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依托粮食储备库等建设县级物资储备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2处直升机停机坪,实现全天候起降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2.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统一部署,有序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规划总投资为1500万,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调查。普查涉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等主要灾害类型。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各类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政府、社会力量和企业、基层等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2021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第二篇】

“十三五”期间,城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安全生产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大力推进依法治安和科技强安,加快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推动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完善责任体系。一是强化综合协调。城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调整充实城区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区长担任安委会主任,常务副区长担任安委会副主任。研究出台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城区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二是压实安全职责。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重点抓好四个层面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即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落实城区领导包镇、街道和城区政府领导分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城区党委、政府领导既对分管的具体工作负责,又对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和“守土有责”的原则,落实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生产责任制,镇(街道、开发区)党政两个一把手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亲自抓、负总责;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突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实现企业安全发展。三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年度城区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全年工作综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严格责任追究,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2.完善防控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立足安全防范,从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执法监察入手,强化源头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是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安全生产特点,严格按照“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的检查方法,组织开展好一年四季、重大节日、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为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每年都聘请专家,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工贸行业领域企业进行“诊断式”检查,认真排查隐患,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在企业搞好自查自纠的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检查、谁负责”的要求,由所属镇(街道、开发区)和部门负责跟踪督促抓好整改;对未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下达隐患整改指令,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并组织搞好复查验收。对重大危险源,落实监控措施,搞好重点监控,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对不同时期组织开展的每次检查活动,城区政府或牵头部门都专门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成立政府督查组,对各单位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在城区通报,切实做到检查活动有部署、有落实。二是狠抓“两个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迅速部署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城区政府安委会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内容、列入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重要指标,强化阶段性、常态化督促检查。截至目前,在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注册并在调度表中建立“一企一档”的企业1400家,网上运行企业984家。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力度,已有300余家工贸企业完成安全标准化创建,危化品企业全部完成标准化创建。三是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将辖区内镇、村“民情日”活动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实行企业自查、网格员抽查、政府督查,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3.完善培训体系。一是实施分类培训。由于培训对象所处行业、层次不同,我们按行业分成高危行业企业与一般工商贸企业、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按参训人员层次分成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分类编印学习教材、编写教案,分类进行培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各有侧重,增强了安全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在聘请教师、分期分批组织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封闭培训、观摩演练现场、送安全知识到企业进行全员培训等形式,通过请专家、部门领导、行业带头人、监管科室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等方式,突出实例讲解,灵活多样地进行培训,内容实用,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针对疫情没有完全消退、企业员工到岗不齐、生产不稳定、复工复产面临较大疫情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的现实情况,聘请省级安全服务专家,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主办企业复工安全课,累计参学人数超过1万人次,参与线上讨论超过3万人次,参学人员反响热烈,受到了企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致好评。三是扩大培训面。随着商贸物流繁荣发展,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我们不断扩大培训范围,由村居、高危企业、规模企业扩大到板材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行业领域。通过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对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采取送教上门、送文化入户等形式,将参训人员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扩大为全员参与,实现了安全教育全覆盖,大大增强了全民安全意识。四是做好结合文章。把安全培训纳入安全监管范畴,做好安全培训与行政许可、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应急救援、事故查处等方面的结合文章。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中,把安全培训、持证上岗作为必查内容,从严要求,从严查处,有效地推动了安全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

4.完善整治体系。一是组织强监管严执法行动。统筹安排应急管理局本级执法力量,推行执法人员和时间“两个100%的执法工作机制,确保从事一线执法工作人员数量不得少于全体人员总数的80%,执法人员在一线执法的时间及从事与一线执法内容相关联的执法时间,不得少于全部工作日的80%,努力实现全员执法。二是开展安全监管检查。组织开展“全国两会”“春节”等重要时期和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扎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打非行动以及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突出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冶金有色、烟花爆竹等重点方面,强化监管检查,开展联合执法,聘请专家查隐患,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托管服务,治理薄弱环节,整改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围绕企业安全管理、隐患整改、危险源监控、教育培训、持证上岗、“三同时”制度落实等方面的重点,强化执法监察,对高危企业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聘请第三方机构安全检查。聘请3家安全服务机构对辖区危化品、涉氨制冷、粉尘涉爆、金属冶炼(有色)等行业的 家危化品企业、 家加油站、145家工贸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帮助企业排查安全隐患条,其中一般隐患 条、重大隐患 条,现已经整改 条。

5.完善应急体系。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加强应急演练宣传。“十三五”以来,城区各部门单位、企业共组织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等多种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共计余场次,参与企业 余家次,直接参演人员 余人次, 余人次进行了观摩,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二是组织基层防汛体系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培训。为有效应对当前防汛工作复杂多变的形势,结合城区防汛救援工作实际需要,城区防指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家职业资格应急救援员优秀师资、应急管理课程与技能专家组成员,对镇街道、开发区和村级防汛责任人如何做好防汛工作、山塘水库巡查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山塘水库安全巡查必须掌握的要点与要求等基层防汛体系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进行培训。各镇街道、开发区防汛行政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应急、水利)、相关科室人员、工作区书记,村级防汛分管负责人、灾害信息员等共计余人参加培训。三是建设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系统可靠、设备先进、保障有力、反应灵敏的指挥系统,满足多部门协同作战、处置重大灾害事故的协调指挥和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的需要。目前,视频会商系统已经实现接入10个镇(街道、开发区)、个直属部门、 家企业。

6.完善宣传体系。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围绕“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等主题,制订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多种多样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宣传培训。组织专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隐患排查活动,选取木材加工、涉氨制冷、机械加工等行业典型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现场问诊”,首次采用“直播走现场”的形式全程直播,形成了以一带多、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系列课程开播以来,已经组织 期直播培训课程,累计 余万人次参学,互动讨论万余人次。二是开展多样化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通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长期播放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和安全生产专题片、在 开辟安全生产专版、组织“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开展中小学生安全主题征文活动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三是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多次组织城区有关区直部门在辖区各公益广场等地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咨询日活动,10个镇、街道在本辖区同步开展活动。开展“百名基层干部送安全进企业”活动,上门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大反思大讨论等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安全社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安全生产十佳班组长”、“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活动,推动安全文化进基层、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引导企业打造安全文化品牌。

(二)以工作创新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两会一员”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工作新思路。一是整合资源。为搭建安全生产专业化交流平台,整合规范安全社会化服务力量,涵盖服务公司、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金属冶炼和一般工商贸等行业。二是统筹力量,成立应急救援队。应急管理局统筹各方社会救援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城区应急救援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城区各镇街道、开发区共有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0支。三是群策群力,织密社会监督网络。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参与作用,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全生产专家、网格员、村居社区居民、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146名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员。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等进行监督,群防群治,建立起经常性、长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2、创新形式发挥村居社区应急监督力量。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城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社区)安全生产防范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压实村居两委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巡查劝阻、信息上报、应急处置等职责,有力推进村居(社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二是健全“村居上报、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打非机制。近年来,共检查企业12000家次,下达整改指令9680余份,累计发现问题隐患10200条,现已整改10130条。其中,责令停产整顿 起,查封扣押 起,行政处罚企业家,追究刑事责任 人,行政拘留 人,行政处罚 万元。三是建立“大手拉小手联手共治”工作机制。主要推动城区工矿商贸企业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创新性开展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创新开展复工第一课。针对疫情没有完全消退、企业员工到岗不齐、生产不稳定、复工复产面临较大疫情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的现实情况,聘请省级安全服务专家,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主办企业复工安全课,累计参学人数超过万人次,参与线上讨论超过 万人次,参学人员反响热烈,受到了企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致好评。二是鼓励企业推行“安全管家”和“智慧用电”等创新做法。10人(含10人)以上企业聘请“安全管家”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指导,每年至少开展2次安全检查、4次安全培训、2次应急演练。10人以下的企业和仓库推广安装“智慧用电”系统,由第三方通过“智慧用电”系统对10人以下企业和仓库用电安全进行监测,并辅以可视化视频监管,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三)以做好“网格化+应急管理”结合文章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制定出台《基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坚持“宣传教育警示为主,日常监管执法为主,标准规范运行为主”,对镇、村监管职责、监管执法、网格化实名制监管、考核奖惩等内容作出相应规定。明确各镇(街道、经开区)实现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六有”,村居实现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三有”。

2.建设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以实现“看得见、听得到、连得通、叫的应”为基本建设目标,发挥救援指挥神经中枢和信息中心作用,实现上传下达、综合汇聚、协同会商、专题研判、指挥调度和信息发布功能,确保重大活动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应急指挥、决策信息能够即时传输,满足多部门协同作战,处置重大灾害事故的协调指挥和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的需要,建成系统可靠、设备先进、保障有力、反应灵敏的指挥系统。目前,视频会商系统已经实现接入10个镇(街道、经开区)、个区直部门、 家企业,下一步将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3.创新性开展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县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为抓手,打通城区、镇(街道)、村三个环节“链条”,汇聚多部门合力,建立健全立体化、贴民情、高标准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近年来,在创建个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基础上,继续在城区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深化基层防灾减灾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主客观因素叠加。

当前安全生产依然处于爬坡期,安全风险还未得到有效管控,生产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应急管理改革涉及整合职能多,部分工作还存在“上下不对应、左右不清晰”;防灾减灾职能中如何把握处理“防”与“治”、“防”与“救”的关系还处于磨合探索阶段等。

(二)基层社会救援力量难以凝聚。

基层应急管理部门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互不隶属。开展救援行动时,基层应急管理部门不能对其直接指挥,而是需要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进行协商。基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分散、装备不良、训练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应急管理部门对其情况也了解不多。

(三)应急管理力量薄弱。

城区应急管理局基本是依托原安监局成立的,可用编制数少、专项经费不足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仍然处于人员兼职的状态,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仍有待加强,应急装备物资缺乏。

(四)安全生产体系不健全。

除了危化品企业、烟花爆竹企业、非煤矿山、商贸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有一定基础以外,旅游、教育、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基层单位在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案修订、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等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存在,学生溺水、交通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的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重要论述精神,以推进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

安全生产方面:到2025年,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兴安”效果明显,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

防灾减灾方面:到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

应急救援方面:到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强力推进和美幸福的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1.以安全为支撑。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等三大要素为支撑,让城市自动适应各类风险及其变化,并使这些风险时刻处于受控状态,即使在突发事件冲击下,城市的各类功能始终处于完整状态。

2.以防控为重点。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转变,由原来的事故导向逐步向主动应急提前防范转变,区域性重点风险隐患问题利用科技手段做到提前准备,把“四预”落到实处,以安全风险感知敏锐、预警正确、预测超前、预防及时有效作为目标,推行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对各类风险的源头进行精准识别和全面综合管理,力争做到标本兼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3.以科技为手段。持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淘汰安全性能较低的落后产能,大力扶持高危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不断深化工矿商贸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度推进各行业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重点行业领域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化监管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4.以人才为依托。借助高校的优势资源,推动高校安全工程、应急管理等相关本科或研究生学科建设工作,着力为地方培育一批专业的应急管理生力军。同时,通过树立典型,培养一批安全标杆企业、应急管理优秀人才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行业自律、企业自治。

(二)主要任务

安全生产方面: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能力水平;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

防灾减灾方面: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三防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应急救援方面: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强化应急演练,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以智慧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1.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

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系统梳理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一些行业领域,探索研究制定城区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

2.加强源头管控。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3.强化改革创新。一是全面深化传统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改造,特别是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危化品、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传统高危行业,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员”工程项目,积极推广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二是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科技手段,探讨组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探索运用光纤传感、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如桥梁、隧道、边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自动识别、检测预警及报警处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三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我区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4.深入宣传教育。一是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风险管理、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学习。二是强化企业各级人员的培训,探索开发针对企业不同岗位员工的线上、线下多种培训课程,拓展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着重关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第一风险人的业务提升。三是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生产第一课”、公益宣传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5.加强应急管理。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实施精准治理,实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多举措加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城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的训练,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三是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全面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2021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第三篇】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和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全市各类事故274起,死亡128人;2017年全市各类事故194起,死亡110人;2018年全市各类事故120起,死亡104人;2019年全市各类事故89起,死亡85人;2020年1-10月份全市各类事故55起,死亡53人。“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得到坚决杜绝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预计为,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二、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9号)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芜市办〔2019〕14号),2018年5月重新调整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19年11月成立十五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今年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修订《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芜安〔2016〕23号),建立《芜湖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先后开展两轮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实现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全覆盖,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推动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质询点评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619家工矿商贸企业完成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

(二)强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实现安全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监管执法的方式、程序、频次和覆盖面。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五是完善安全生产“四不两直”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加大对失信、重大隐患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六是联合市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芜编办〔2017〕129号),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建设。

(三)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1+7+N”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今年全面启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二是加强非煤矿山整治,严格非煤矿山市场准入,推动大型矿山建设数字化矿山系统,投入320余万元加快尾矿库“头顶库”隐患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整合关闭和整治规范力度,非煤矿山数量由2016年的103家减少到目前89家,今年推动落实尾矿库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开展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预警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整治,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年综合治理,建成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工贸行业整治,细化冶金、有色、建材等6大行业、57类场所、722个部位风险管控标准,树立20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示范企业,今年深入开展金属冶炼、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和工贸行业使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储存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

(四)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应急指挥机构,2019年2月挂牌组建市应急管理局,先后重新调整成立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芜湖市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方案》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每月定期排查、研判行业领域重大风险,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三是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6期。四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重新编制《芜湖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发布各类突发事件部门预案27个,督促5948家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上传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五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与芜湖军分区、武警支队对接联系,依托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建立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整合部分矿山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兼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第一届应急管理专家组,共聘任各类专家170人。六是加强航空救援能力建设,今年依托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有限公司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安排直升机1架、固定翼飞机2架、无人机1架,提供快速应急救援、空中巡查监测等服务。七是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今年在芜湖县陶辛镇开展了防汛应急抢险暨地质灾害救援市县联动综合演练、繁昌县富鑫钢铁公司开展了煤气和液氧泄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无为市蜀山镇开展了森林火灾市县联动应急演练。

(五)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应对工作

一是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印发《芜湖市防汛抗旱工作规则》,落实长江干堤、江心洲及外滩圩、重要防洪工程、小型水库、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尾矿库等防汛责任人,落实全市106座水库、21座尾矿库行政、技术、管理“三个”责任人。三是下发《关于开展防汛工作督查检查的通知》,成立7个工作小组,开展全面检查督导和排查各类险情。四是举办全市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班,共计270余人参加培训。五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部门会商,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及时收集、上报、发布防汛信息,积极落实防汛各项防范措施。六是市防指于6月23日、7月6日、7日、17日相继启动全市防汛Ⅳ级、Ⅲ级、Ⅱ级、I级应急响应,并于7月18日宣布全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市防指成立10个专项工作组应对日趋严峻的防汛形势,同时派出8个技术专家组奔赴各地加强抢险技术指导,积极协调衔接第71、72集团军、武警机动二总队、安徽武警总队和空9旅等部队4200余名官兵携军车374辆、冲锋舟18条、各类工程装备60余台来芜参战,在全市上下团结抗洪、合力抗灾下,我市取得抗洪抢险最终胜利。七是按照“生命至上”原则,全市共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万人。

(六)不断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

一是印发2020年森林防灭火工作要点,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项部署全市春季和“清明”“五一”关键节点森林防灭火工作。二是成立三个暗查暗访组,重点对一市三县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暗查暗访,督促森林防火措施防范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印发《芜湖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芜森防办〔2020〕1号),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联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检查。四是印制《关于严禁野外用火切实加强火灾防控的通告》15000份,在重点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强化防火宣传。五是编制实施森林防火专项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夯实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救援队伍、救援装备、救援机制专项调研。

(七)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

一是建立完善全市1200多名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组织参加全省、全市灾害信息员培训班。二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今年共申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8个。三是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36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11228人,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982万元,配套资金4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33636人。四是发放抗旱经费12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基层抗旱支出。五是今年共投入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650万元和1000万元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六是开展全市倒房重建工作,今年全市共有因灾倒房重建任务93户,损房修缮任务2116户,因灾倒房重建开工率达100%,竣工率达%,损房修缮开工率100%,竣工率达%。

三、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一)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强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全面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2.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编制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一规划两方案”,即《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总体规划》《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年度实施方案》《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信息化方案》,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推动城市运行安全应用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3.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健全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二)不断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1.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继续贯彻执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应急、地质、林业、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地震等部门参与的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会商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我市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情况,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

2.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创建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灾害信息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三)不断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1.健全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安全生产等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推动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系统,充分利用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水平。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对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水上、空中等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安徽(芜湖)航空救援基地及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航空救援基地建立,充分发挥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在应急抢险救援、巡查监测预警、公共事务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第四篇】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和目标完成情况

2016年全市各类事故274起,死亡128人;2017年全市各类事故194起,死亡110人;2018年全市各类事故120起,死亡104人;2019年全市各类事故89起,死亡85人;2020年1-10月份全市各类事故55起,死亡53人。“十三五”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得到坚决杜绝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预计为,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预计为,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二、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一)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出台《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9号)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芜市办〔2019〕14号),2018年5月重新调整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19年11月成立十五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今年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修订《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芜安〔2016〕23号),建立《芜湖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先后开展两轮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实现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全覆盖,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五落实、五到位”,推动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质询点评活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619家工矿商贸企业完成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

(二)强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实现安全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三是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监管执法的方式、程序、频次和覆盖面。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五是完善安全生产“四不两直”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加大对失信、重大隐患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六是联合市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芜编办〔2017〕129号),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建设。

(三)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印发《芜湖市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芜湖市安全生产“1+7+N”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今年全面启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二是加强非煤矿山整治,严格非煤矿山市场准入,推动大型矿山建设数字化矿山系统,投入320余万元加快尾矿库“头顶库”隐患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整合关闭和整治规范力度,非煤矿山数量由2016年的103家减少到目前89家,今年推动落实尾矿库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开展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预警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整治,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年综合治理,建成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工贸行业整治,细化冶金、有色、建材等6大行业、57类场所、722个部位风险管控标准,树立20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示范企业,今年深入开展金属冶炼、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和工贸行业使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储存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

(四)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应急指挥机构,2019年2月挂牌组建市应急管理局,先后重新调整成立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二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芜湖市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方案》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每月定期排查、研判行业领域重大风险,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三是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6期。四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重新编制《芜湖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发布各类突发事件部门预案27个,督促5948家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上传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五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与芜湖军分区、武警支队对接联系,依托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建立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整合部分矿山企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兼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第一届应急管理专家组,共聘任各类专家170人。六是加强航空救援能力建设,今年依托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有限公司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安排直升机1架、固定翼飞机2架、无人机1架,提供快速应急救援、空中巡查监测等服务。七是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今年在芜湖县陶辛镇开展了防汛应急抢险暨地质灾害救援市县联动综合演练、繁昌县富鑫钢铁公司开展了煤气和液氧泄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无为市蜀山镇开展了森林火灾市县联动应急演练。

(五)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应对工作

一是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印发《芜湖市防汛抗旱工作规则》,落实长江干堤、江心洲及外滩圩、重要防洪工程、小型水库、地质灾害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尾矿库等防汛责任人,落实全市106座水库、21座尾矿库行政、技术、管理“三个”责任人。三是下发《关于开展防汛工作督查检查的通知》,成立7个工作小组,开展全面检查督导和排查各类险情。四是举办全市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班,共计270余人参加培训。五是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部门会商,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及时收集、上报、发布防汛信息,积极落实防汛各项防范措施。六是市防指于6月23日、7月6日、7日、17日相继启动全市防汛Ⅳ级、Ⅲ级、Ⅱ级、I级应急响应,并于7月18日宣布全市进入紧急防汛期,市防指成立10个专项工作组应对日趋严峻的防汛形势,同时派出8个技术专家组奔赴各地加强抢险技术指导,积极协调衔接第71、72集团军、武警机动二总队、安徽武警总队和空9旅等部队4200余名官兵携军车374辆、冲锋舟18条、各类工程装备60余台来芜参战,在全市上下团结抗洪、合力抗灾下,我市取得抗洪抢险最终胜利。七是按照“生命至上”原则,全市共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万人。

(六)不断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

一是印发2020年森林防灭火工作要点,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项部署全市春季和“清明”“五一”关键节点森林防灭火工作。二是成立三个暗查暗访组,重点对一市三县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暗查暗访,督促森林防火措施防范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印发《芜湖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芜森防办〔2020〕1号),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联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检查。四是印制《关于严禁野外用火切实加强火灾防控的通告》15000份,在重点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强化防火宣传。五是编制实施森林防火专项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巡护,夯实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救援队伍、救援装备、救援机制专项调研。

(七)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

一是建立完善全市1200多名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组织参加全省、全市灾害信息员培训班。二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今年共申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8个。三是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36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11228人,筹集发放中央及省自然灾害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982万元,配套资金40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33636人。四是发放抗旱经费12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基层抗旱支出。五是今年共投入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650万元和1000万元市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六是开展全市倒房重建工作,今年全市共有因灾倒房重建任务93户,损房修缮任务2116户,因灾倒房重建开工率达100%,竣工率达%,损房修缮开工率100%,竣工率达%。

三、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一)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强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全面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2.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编制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一规划两方案”,即《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总体规划》《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年度实施方案》《芜湖市城市安全发展信息化方案》,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推动城市运行安全应用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3.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健全市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二)不断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1.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继续贯彻执行《芜湖市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应急、地质、林业、气象、水务、农业农村、地震等部门参与的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会商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我市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情况,提出并落实防范责任和措施。

2.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创建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灾害信息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三)不断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1.健全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安全生产等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推动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系统,充分利用空天地感知、融合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实现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水平。

3.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对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水上、空中等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安徽(芜湖)航空救援基地及长三角区域综合性航空救援基地建立,充分发挥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在应急抢险救援、巡查监测预警、公共事务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应急管理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第五篇】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一)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十三五”期间,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将“预防为主”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将“综合治理”作为解决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办法,不断加大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利、旅游、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消防等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以杜绝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师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2019年12月11日,师市党委书记、政委朱雪冰带队检查基层连队安全生产工作。

(二)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积极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在原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了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管理局,及时调整完善“二委三部”。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明确了师市应急管理局、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草原局)、水利局等部门在应急管理体系内的职责分工。建立了集接报、调度、指挥于一体的应急指挥机制,构建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协调、管理体系。

2020年8月3日,师市八十七团遭受冰雹灾害,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第一时间赴灾情现场核查灾情。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建立完善了师市应急资源与信息共享制度、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灾情预测会商制度、重大信息公开和报送等制度。加强兵地交流联动,与博州签订应急救援联动协议,先后组织人员赴博州开展专题座谈和考察交流,积极参加博州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主动学习地方应急管理改革工作经验。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博州气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与维稳工作“一体化”工作机制,实施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工作。

(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得到加强。完成防灾减灾机构改革工作,初步形成了行业主管部门主防、应急管理部门主救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工作效能逐步提高。师、团、连三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上报体系已建成使用。建立健全重大灾情立即上报,24小时监测上报、灾害现场查核会商和自然灾害救助等制度。及时组织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会商灾情,精准评估灾情损失。建立了师、团、连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现有灾害信息员149名,定期参加师市、兵团有关部门组织的灾害信息员培训班。持续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2020年10月5日,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带队检查棉花加工企业。

“十三五”期间,开展连队老旧房屋排查治理。师市共拆除1983户危旧房屋,累计投入万元,新建抗震安居住房429套。及时治理公路桥梁数各类安全隐患。投入专项资金1724万元用于危桥改造建设项目。2019年开展师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计投入4752万元。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将重点河段、渠首、电站和险工险段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确保水利工程设施运行安全。加强重要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在博乐城区、双河市、各团场共设置固定避震疏散场所28处,为应急避难场所配备水、电、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师市共有3个救援物资储备库房,储备物资帐篷550顶、棉大衣3190件、救灾用床568张,棉被2200件,后勤保障物品和照明设备等物资若干。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征用办法》,师市与3个大型商贸企业(超市)签订《应急物资保供协议》,83团等防震重点区与相关企业签订了物资保障协议。师市城建集团、能源集团、市政公司等单位制定了供水、供电、供暖等等专项方案,确保了水、电、暖的应急保障。

(四)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完善

统筹推进师市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开展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调查摸底,掌握各类应急资源,完善师市应急资源数据库。制定了师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完善师市应急救援体系,师市共成立应急民兵分队16个,成立团场兼职消防救援队11个,成立医疗救护队(小组)11个,基本具备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020年5月12日,师市应急管理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为适应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和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处置的要求,完善了分级应对机制,加强应急预案评估审查和编制工作指导,规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逐步完善了师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先后修订了《第五师双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森林和草原防火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第五师双河市地震应急预案》等。各团、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各类应急预案,各学校、医院、企业等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各类专项预案,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共计350余件。基本形成了覆盖各部门、各团场、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了一系列以地震、火灾、紧急疏散等内容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指导督促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中小学校按规定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或专项演练,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应急救援演练,每年5月和6月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突出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自救互救能力等环节,强化现场处置方案和重点岗位部位的演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企业岗位人员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

制定《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办法》,由师市行业部门牵头,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电力等领域重要应急物资进行摸底统计,确定10辆工程机械车、10辆大型客运车、8辆物资运输车用于应急保障,逐一明确责任人和联络方式,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第一时间调用装备。

(五)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夯实

一是党政领导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师市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了以师市党政主要领导为主任,各分管领导为副主任,30个行业主管部门为成员的师市安委会机构,印发了《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师市各类党政会议专题听取和研究安全生产工作30余次,累计签订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书400余份,将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委督查督办事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履职尽责。

二是部门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结合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印发关于《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师、团两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直接监管部门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关系,明晰了30个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并印发《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制度》,并先后在道路交通、农业(农机)、棉花加工和旅游等多领域开展联合执法50余次,推动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破解。

2019年6月18日,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属地监管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师市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干部考核、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考核中,“十三五”期间师市4个单位获得兵团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6人获得兵团级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师市表彰基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15个,一线安全生产先进个人56人,安全生产先进部门9个。四是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印发了《第五师双河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落实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深入推进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师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材、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100%。加快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五是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师市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了覆盖所有组织和岗位的制度规程,并加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公示、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不断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安全生产执法进一步规范。制定《第五师双河市重大执法决定审查制度》,年初编制年度执法计划,公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事前公示信息清单》,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举办安全生产执法培训班5期,累计参培人数达220余人次。

二是“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梳理安全生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落实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要求。

2020年10月21日,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带队检查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加强。以巡查暗访和执法计划为抓手,突出敏感节点和重点时段,各行业主管部门先后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高风险作业专项整治”等各类安全专项行动33次,累计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万余项,行政罚款104余万元,挂牌督办企业19家,警告22家,约谈40家,停产停业整顿企业37家次。四是安全准入进一步严格。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产业目录政策,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实施停产关闭,严格高危行业安全准入关口,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杜绝出现企业“畸形落地”、“带病运行”等现象。

(七)安全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安全投入得到有效保障。师市本级按照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计划列支安全生产经费,各团镇每年专项列支50万元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十三五”期间,师团两级投入各类安全生产经费400余万元。

二是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标准化达标工作。印发《第五师双河市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第五师双河市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推动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100%,天富91团加气站、新捷燃气89团加气站等4家企业完成二级达标任务,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烟花爆竹批发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100%。

三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依托博州培训考核机构,开展师市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引入“链工宝”安全教育在线学习平台,采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考核效率、改善培训环境。

(八)宣传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加强。突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生产技术骨干等重点群体,相继举办安全执法、安全管理培训班,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等各类安全培训班60期,累计参培人数达6万余人次。科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把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日常执法检查中。

二是发挥事故警示教育作用。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剖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和学习2次,约谈警示会2次,约谈警示200余人次,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2019年6月12日,师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安全生产月谈心及安全消防宣讲活动。

三是安全文化宣传持续强化。通过师市电视台、北疆开发报、师市政务网、五师双河市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对师市各级大检查动员部署、自检自查、明察暗访、督查检查各环节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月”等宣传活动为载体,多部门联合开展公开课、警示教育、知识竞赛、救援竞赛、演讲比赛、隐患随手拍、微视频、咨询日、安全宣传“五进”等多形式宣传活动,累计张贴悬挂各类宣传标语、横幅、贴画3000余份,发放各类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4万余份。举办安全生产公开课、警示教育会110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人数达15万人次,组织师市各级累计1万人参加应急管理部、司法部举办的应急普法知识竞赛,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意识,提升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师市安全生产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重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确保全师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一是奠定安全生产理论基础。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持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020年8月28日,师市党委常委、副师长王作敏现场指导八十七团开展防洪演练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

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编制师市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师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师市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物资保障能力。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调度机制;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兵团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

2.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师市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

3.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五进”“全国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活动。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十四五”期间拟建第五师双河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第五师双河市一级普通消防站装备建设项目等8个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36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