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2023年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汇聚【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5807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汇聚【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第一篇】

一、定位角色,拓展通讯员空间优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宣传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宣传工作已不仅仅是—种政策宣传行为,更成为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它所开发和创造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宝贵的财富。通讯员作为企业宣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通讯员是企业信息传递者

通讯员对企业信息的汇报,无疑会促进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流的畅通。企业领导的决策、指令需要通讯员加以宣传解释,以便执行层更加迅速准确地贯彻落实;执行层的反馈、一些创新的思路、好的经验等也需要通讯员及时传递,保持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

通讯员是企业形象塑造者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由外形、内质两个方面构成的。

企业的外形是人们看得见的“硬件”,如现代化的办公楼、良好的工作场所、鲜明的企业标识等。

内质则体现在企业规范的业务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优秀的经营业绩、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及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等方面,这些可以统称为“软件”。树立企业的形象,不仅是展示企业外在的光艳,更重要的是展示企业内在的鲜活。要展现这些内质,离不开通讯员与各种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和文艺作品宣传企业亮点、展示企业风貌,逐渐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企业从诞生、发展、壮大,到达辉煌的顶峰,期间所经历的发展轨迹,需要适时地记录下来。这时候,通讯员承担的角色则是企业历史的记录者。需要他们通过文字、图片,及时捕捉企业发展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和事迹,记录重大活动,为企业留下珍贵的记忆。

通讯员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争。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精髓和内容导入员工的头脑中,宣传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讯员在日常写稿投稿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逐渐认同企业文化,并通过自己的新闻稿件、文艺作品进一步传播,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培育滋长的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成熟。

二、搭建舞台,展示通讯员自身价值

要提高通讯员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还需要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除了及时制订通讯员管理办法,对通讯员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提高上稿奖励标准激励通讯员的写稿热情外,要使通讯员保持积极性。

制度保证

通讯员是一个分散型团队,需要将他们团结在一起,经常组织交流和沟通,营造一个属于广大通讯员自己的精神家园,彻底消除各自为阵的孤独感,让他们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归宿感。通过以上这些渠道,及时向通讯员传递写作技巧、宣传方向、征稿信息等,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以便交流和鼓励,让他们感觉被关注的温暖。

激励常在基层通讯员都是兼职,在工作中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克服生活、家庭中的诸多因素,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创作。有时他们还要面对别人不理解、不支持的压力去采访、写作,干好这份额外的工作并取得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优秀通讯员的这种付出,需要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资两方面的奖励。

建立优秀通讯员评选制度,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资两方面的奖励。另外为通讯员购买专业书籍,让通讯员享受“特权”,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和新闻写作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提高大家写作的积极性。

另外,各部门领导还需要经常关心本部门通讯员,了解他们素材收集、采访、写作方面的困难,及时给予支持,免除他们孤军奋战的感觉。

三、辛勤培育,提升通讯员专业水准

通讯员要写出好作品,光有积极性还不够,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决通讯员技能问题,一靠自身勤学苦练,二靠外部引导和组织培训。

营造“训练营地”

企业对通讯员进行引导和培训是提高通讯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创新采访方式

组织通讯员进行联合采访、交叉采访,发挥相互优势,开阔视野,同时也使他们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经常与通讯员进行交流沟通,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给予支持,激发他们自我成长的意识。

选题策划、栏目创新

不断设计新栏目,丰富宣传内容。

对通讯员自身的要求

一是要正确认识宣传工作,提高学习自觉性。

通讯员在为企业宣传工作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通讯工作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首先,宣传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展示通讯员才华的平台,优秀的通讯员将会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大家的认可,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途径;其次,通讯员为了写出好稿,逼着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分析总结,自身素质必定不断提高,对通讯员今后的事业无疑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要有韧劲,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写作。

一些通讯员在写作中,由于掌握的信息较少和所处的位置、角度的局限,写出的稿件得不到发表,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变得消沉。其实,发生这种情况是一种正常现象,绝大多数通讯员在初次写稿时都会遇到。因此,通讯员遇到连续退稿大可不必泄气,只要有恒心,坚持学习,定能提高。

三是要紧扣一个“勤”字

脑勤,就是凡事多动脑筋、多思考,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工作中找出新闻;

腿勤,就是多跑现场采访,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不能凭空假想;口勤,就是多问,多问出新闻,多问减少差错;手勤,就是多写多练,采访到的新闻稿件要及时写出以免错过时效。

通过各种扎实有效的措施,为通讯员创造展示才能的舞台,营造快乐的氛围,提供成长机会和空间,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归宿感”、“快乐感”,让通讯员深刻感受到从事通讯写作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将会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在为企业宣传工作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成就着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样,企业通讯员队伍就有希望成为一支凝聚力、战斗力强的队伍。

-->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第二篇】

摘 要:随着长庆油田突破5000万吨的快速发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长庆油田生产区域点多、面广、线长,能否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于基层通讯员是否素质高、写作能力强、有浓厚兴趣。

关键词: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

长庆油田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蒙晋5省(区),承担着向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银川、呼和浩特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安全稳定供气的重任。从表面上看基层通讯员队伍应该是不断壮大的,实际上近年来没有壮大,反而在不断的缩小,基层通讯员往往是第一现场的目击者,或者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信息的挖掘者和传递着,因此,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对长庆油田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一、基层通讯员现状分析

随着长庆油田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用工人数在不断的减少。近年来,虽然吸纳了不少的大学生,但百分之九十都是石油行业的主专业,新闻、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不多,而愿意和热爱新闻报道的人更是少之甚少,基层通讯员队伍人员明显减少。就目前长庆油田各二级单位为例,向油田公司网络新闻和报纸投稿的人,基本就是固定的几个人,一些小单位基本就是一个人,向中石油投稿的人各二级单位很少,有些单位甚至一年都没有1篇稿件。究其原因,主要两点。

一是部分单位的领导疏于抓通讯员队伍建设。其实在基层的员工队伍中,并非缺乏新闻报道人才,而是缺乏组织,组织好,才能形成队伍,进而形成力量,并坚持下去。而现在的一些基层通讯员写稿,只是个人行为,写与不写,似乎与领导无关,如此则很容易造成自生自灭,让人才流失。

二是基层通讯员缺乏专业培训。现在,对基层通讯员的培训,除了长庆油田新闻中心每年办一两期培训班,基层单位的培训很少,有的就是完任务。因此基层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这方面,从《中国石油报》所刊发的基层来稿可以看出,小稿和简讯多,大稿很少,高质量的稿件和深度报道极少。

二、加强基层通讯员培训

长庆油田的基层通讯员分布的比较散,只靠油田公司新闻中心每年举办的一两期培训班远远不够,很难改变基层通讯员的现状,应该使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层层培训。

一是继续办好油田公司每年的骨干通讯员培训班。要让经过培训的骨干通讯员发挥酵母作用,回到基层搞好对自己单位的通讯员的培训和传帮带。油田公司的培训班,不但要进行理论教育,更应该重视实际经验的传授,多教具体的采访、写作方法,以便于学员回去“现学现卖”。

二是办好二级单位的通讯员培训班。采油、输油、销售等基层单位,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办通讯员培训班,确保对基层通讯员每年培训一次。培训中,既可请大学新闻系的教师和本地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可请本单位有经验的老记者老通讯员。

三是在实际中搞好新老通讯员的传帮带。这是一种既简便可行又经济实惠的培训方法。根据工作实际,既可以举办小型的新闻讲座,也可以由老通讯员带新通讯员到基层单位采访、写作,又可以在内刊上安排新通讯员练笔,由老通讯员指导。

三、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管理

一是加强对新闻报道工作和新闻队伍的领导。在基层各单位,还是应该明确一位负责新闻报道工作的领导,并给定任务,定责任,每年年终与其他工作一样,实行奖优罚劣。

二是切实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基层单位应该将通讯员明确到人,给工作,给任务,给条件,给压力。有了成绩给表扬,给奖励。完不成任务给批评,提要求。

基层通讯员是联系上级新闻媒体与一线新闻动态的桥梁和纽带,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果能把这股力量引导好,利用好,势必对全油田宣传思想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使这支队伍真正能为合力建设文明、和谐新长庆提供强大的基层舆论支持和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第三篇】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也将发生重大变革,这些都对公司员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司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必须主动适应电网及公司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才配置,致力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立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体制和培训、考核、使用、奖惩、待遇一体化机制,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高端引领、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为深入推进电网及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与智力保障。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调整劳动用工结构,实施用工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随岗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严格控制用工总量。长期职工队伍总量实现零增长,超员单位实现负增长。提高入口门槛,长期职工新增人员以“211”工程院校本一批及以上电力专业毕业生为主,农电工新增人员以电力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

和岗位适应能力,尽快补充到缺员岗位。主业用工必须以长期职工为主,规范主业市场化用工与业务外包的管理。建立工资总额计划与劳动定员贯标、劳动用工总量挂钩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建立生产一线岗位成才机制,有效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对于长期职工借用到集体企业人数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以及劳动定员超编单位采取业务外包的,适当扣减工资总额。

(3)规范县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按时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内退、病退等长期不在岗人员的管理。清晰界定农电工工作界面,农电工是指在农村全日制从事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维护、农村供电所营销服务,由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采用全日制用工方式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全省统一的农电工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农村供电所各类不规范的劳动用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股改遗留的人员问题。

(4)加强岗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公司系统管理岗位原则上采用公开竞聘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员,实现人岗匹配。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严格按标准选聘人员。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对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内部人才市场进行转岗或待岗培训。

2.建立规范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1)加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管理。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工资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完善各类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管理调控办法,建立工资总额与绩效考核结果、定员与用工总量、劳动效率、人工成本指标挂钩的办法;加强工资总额来源管理,通过规范集体企业向主业借工,争取各单位定员总量、市场化用工总量、工资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工资总额等手段,合理调控和平衡各单位工资发放水平,维护规范、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

现和绩效累积贡献的薪酬晋升机制,拓宽员工薪酬晋升空间,引导员工持续提升绩效水平。最后,指导县供电企业改进内部分配,进一步优化农电工岗位等级工资制和星级农电工评选办法,完善保险福利项目管理,稳步提高农电工劳动待遇。

3.建立各级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培养使用机制。

(1)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加大国家级科技人才、重点专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县公司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通道人才作用,组织他们参与承担决策咨询、课题研究、项目攻关、技术研发、交流培训活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人才效能。

(2)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制定骨干人才轮岗交流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骨干人才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多岗位轮岗,在岗位实践中培养一批专业业务精通、综合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推行挂职(岗)培养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职工群众认可的同志选拔到机关管理岗位培养锻炼;把省公司机关管理人员、电业局优秀干部派往基层单位培养锻炼。

(4)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人才。围绕重大管理变革、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攻关项目等急难险重任务,选拔骨干人员作为负责人,促使其尽快成长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专家。

(5)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实行生产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计划,根据生产一线员工的能力、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单位在选拔机关及中层干部时,要把班组工作经历及年限作为一项必备条件进行把关,有班组长工作经历的应重点考察培养。

4.建立各类人员培训开发机制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工作,突出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培训效果。

(1)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为公司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传播先进管理思想策源地的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分批轮训,开展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和领导能力培训,重点使领导干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2)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引入社会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鼓励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安监、工程、财经、人资、经贸、法律等领域的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培训中心、电科院、国内高水平的院校和咨询机构,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层干部及党务工作者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掌握各专业领域的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发展趋势以及电网发展和新能源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鼓励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教育,选派优秀管理和技术骨干系统接受mba和工程硕士教育。

组长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三年到省公司培训中心培训一次。

(4)加强农电员工培训。省公司、电业局的各类培训要全面涵盖到县公司,培训内容要切合县公司实际工作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独立办班管理。重点抓好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对电网、设备及人员安全要求高、专业性强、实训基地投入大的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由省公司统一组织,对于配电、营销及可实现远程培训的持证上岗培训由各电业局或县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下发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加强农村供电所所长与农电工持证上岗复审培训。农村供电所所长培训以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团队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农电工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技能的培训。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举办县供电企业紧缺专业人员的学历提高班,提高县供电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加强主业市场化用工培训。市场化用工在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必须经安规及岗位相关规程考试、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从事带电登杆作业、导线压接、线路测量、机动绞磨等安全性、技术性要求高的特殊技能操作项目的人员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对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工种的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6)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对电力培训中心、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建设省公司管理和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对电业局、县公司实训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网络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5.建立对口帮扶和人员交流机制

系统内部跨单位的帮扶培训计划,组织基层单位专业骨干到计量中心、检修公司、电通公司、电科院以及管理与技术相对比较强的单位进行离岗跟班实践,组织专家人才及兼职教师跨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导师带徒等帮扶活动。各电业局要针对所辖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帮扶培训计划,推行电业局与县公司之间上下挂职(岗)锻炼、县公司与县公司之间交流挂职(岗)锻炼。

全面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事关企业发展后劲,各级主要领导是员工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者,要负总责、亲自抓。在省公司的统一指导下,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把管业务与管人、管培养、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级直管单位与职能部门的员工队伍建设责任主体作用,周密部署,统筹推进,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公司人资部是员工队伍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员工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级职能部门负责对口专业管理、技术、技能人员队伍培养目标、计划的制定。各级直管单位负责贯彻落实员工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特别是针对目前员工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如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规范薪酬来源及发放、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制定现场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完善约束机制,有效推进工作。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第四篇】

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一航局68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底蕴,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企业经历了改制重组、经济危机等各种考验,先后在多项国家级、世界级重点工程的高水平竞技台上得到历练,连续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员工对企业的未来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员工对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船机装备和施工生产实力的不断增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表现出极大的自豪和自信。

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一航局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同行业较早的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到目前形成了以“干一流的做最好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用心浇注您的满意”企业服务信条为核心的一航文化核心理念,竞优、诚信、坚韧、和谐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在员工心中得到高度的认同。调查显示,80%以上的员工认为“一航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收入和福利较为满意。一航局多年来一直坚持“企业的发展成绩和每一名员工分享”的企员和谐发展理念,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收入和生活水平,公司员工的收入水平始终瞄准所在地区前列。同时完善员工各项福利待遇,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制定并实施了“企业年金”计划。调查显示,广大员工对收入和福利水平较为满意,很多员工对企业给予的良好生活条件怀有感恩心态。

更加期待体面与尊严。一航局的员工大多奋战在建筑施工的第一线,常年露天作业、水上作业、高空作业,经常在大风、急流、高涌浪的海上搏斗,不论酷暑严寒、年节假日,坚持战斗在生活和生产环境都极其恶劣的海滩、孤岛上,这样的行业特点一方面形成了常年以来一航人“四海为家、流动为荣”的光荣传统,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很多职工在休息休假、业余文化生活、劳动的体面性等方面不能够尽善尽美,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员工,迫切希望企业能尽快改善工作条件,使他们融入社会主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同。

更加期待公平与稳定。任何一个企业,收入和晋升问题始终是员工关注的头等大事。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航局的员工在关注收入是否能根据企业发展和物价水平同步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分配、竞优上岗。员工希望企业能不断创新薪酬分配制度和职务晋升机制,收入高低凭贡献、职务晋升论能力。调查发现,吃大锅饭、论资排辈是最打击员工积极性的两大因素。此外,不少一线员工或因常年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或因不断流动,婚恋问题无法解决,迫切希望稳定。

更加期待沟通与释放。一航局良好的社会信誉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确保承建的每一项工程都能优质高效按期完成,基层员工们常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来自工程项目在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方方面面的严苛要求,同时又往往因施工项目所在地偏僻闭塞,员工无法通过更好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来排解而显得更加紧迫。特别是因外出工作而出现婚恋困难问题的青年员工,更加迫切需要企业创造良好的沟通倾诉氛围、有效的解压方式,来保持其心理健康。

二、从需求入手,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态、明确了主要需求之后,一航局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关注物质需求,打造“暖心工程”

满足员工生活需求,使员工安心、放心,这既是心理疏导的基础,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一航局对员工队伍始终抱着倍加珍惜的态度,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历程中最大的财富,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是全体员工不懈努力的结果,企业发展的成果必须和员工一起分享。因此,一航局从多个方面入手,尽最大努力提高员工生活水平。

一是提供良好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改善和提高员工收入创造了前提条件。一航局及下属各单位主要分布在天津、青岛、大连、秦皇岛等地,收入水平在当地始终处在上游水平,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一航局在企业发展有保障和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在住房、医疗、教育培训、带薪年假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

二是关心关爱职工及其家属。建立“一金、两档、三救助”和“五必访”送温暖机制。持续开展为一线职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一年四季送关怀,为单亲子女助学送爱心。仅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慰问职工及家属总数达2万人次,其中对1256名困难职工进行重点帮扶。特别是连续开展13届(两年一届)优秀职工家属表彰,共表彰职工家属562名。编印优秀职工家属事迹材料,汇集了许多员工敬业爱岗、家属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一航员工,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三是全面推行反探亲机制。一航局员工在一线施工生产非常紧张,为了拼抢工期,主动放弃休假的情况非常普遍。为了让员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能享受到天伦之乐,一航局探索并推行了员工家属反探亲制度,即由员工家属到工地上看望亲人,公司为员工家属提供住宿、安排交通。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投入,但却让员工感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同时,家属深入工地切身感受丈夫的工作性质,也有助于其对丈夫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2.关注尊重需求,构建“心灵契约”

一是通过企业文化引领,凝聚心气。坚持以文化力形成感召力,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建筑施工行业中较早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了适应市场变化需要和企业发展实际的核心文化理念,包括“干一流的做最好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用心浇注您的满意”企业服务信条,“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企业愿景等,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贯教育,使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每名员工心中,全局形成了“竞优、诚信、坚韧、和谐”的鲜明文化特征。同时,大力推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标准化建设,全局xxx多个工程项目根据统一的标准开展形象建设,呈现出大气、规范的整体风貌,使员工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和豪迈感。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全局上下思想意志高度统一,特别是在面对重大工程项目考验的时候,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真正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二是开展企业礼仪教育,提升士气。礼仪是企业的软名片,员工良好的礼仪风尚既是对外形象的一种展示,也是个人展示风采、增强自信的一种方式。区别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一航局对员工礼仪向来极为重视,不但对员工岗位规范和职业道德提出了专门的要求,还专门下发《一航员工礼仪手册》,规定了员工在仪容仪态、着装、迎检、对外交往、会议活动、公关活动、境外商务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礼仪标准,并对每一名员工开展礼仪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礼仪知识竞赛、礼仪大演练等活动,使员工队伍表现出极高的礼仪素质,在各种场合都能做到大方、得体,得到了业主、监理、各级政府领导等相关方的充分尊重。同时,一航局在全局全面推行“班前宣誓”活动,全局150余个成建制项目部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班前集中宣誓,诵读企业文化理念,用固定的仪式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豪迈感。

三是加大企业品牌宣传,展示底气。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品牌声誉让员工为身为企业一员而自豪,是企业和员工建立牢固关系的必要条件。一航局开展品牌建设不仅是出于企业经营公关的实际需求,也考虑到员工的心理需求。长期以来,一航局不遗余力的开展企业品牌宣传,不断的在中央级、省部级主流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每年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布新闻近xxx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同时,一航局结合青年员工实际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鹊桥会,每年下属各单位均组织大型的集体婚礼,并在当地媒体发布新闻,展示了企业文明幸福的良好形象,让青年员工切身感受到体面与尊严。

3.关注释放需求,注入“情感佐料”

一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一线员工大多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奋战,特别需要来自上级的关怀和温暖。一航局各级领导始终坚持贴近员工、依靠员工的原则,主动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心声。以工会工作为例,2012年公司工会专门制定了“从10个方面提升职工幸福感和从10个方面满足基层工会需求”的活动方案,深入各基层单位和项目部xx个,与职工面对面召开座谈会51次、沟通500余人。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让一线员工切身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

二是搭建顺畅的沟通渠道。切实落实好职工代表大会、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制度,深化民主管理,充分吸纳员工建议意见。基层项目部每年开展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并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恳谈会、减压座谈会等,激发基层员工与领导干部的沟通欲望,创造民主平等、相互坦诚、相互信赖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向企业提出好的建议,无论是针对工艺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还是针对企业管理的真知灼见,只要能发挥正面作用,就能受到奖励。长期以来,公司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员工敢说、领导敢听。

三是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员工释放压力的最基本“佐料”。一航局通过开展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先进单位评比,形成了推动基层单位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良性机制。三年来,共表彰“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先进单位”72个。每年召开全局性的文化活动,如青年歌手大赛、感动一航演讲大赛、一航文化知识竞赛、“活力杯”羽毛球和乒乓球大赛等,所属各单位每年召开运动会。全面开展职工书屋建设,建立了全局性的电子书屋,每个工地都单独设立书屋,对书籍数量、种类提出硬性要求。凡此种种,使职工通过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达到了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效果。

4.关注职业需求,追求“人尽其才”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国企,一航局也面临着人力资源更新换代的情况。粗略统计,一航局近年来每年招聘大学毕业生xx人左右,到目前为止,xx岁以下员工在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占62%,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知识化特征,且对职业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如何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命题。

一是努力打开人才上升通道。企业中优秀的员工非常多,但不可能每个优秀人才都成为领导。因此,一航局大力倡导价值分流,针对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推行技术管理骨干和领导干部的双通道人才成长模式。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大量优秀员工,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破除官本位思想,逐步推行技术专家制度。目前,该制度已在多个单位实行,如所属一公司已连续两年开展技术专家评选,并规定技术专家享受项目经理90%的待遇,使优秀的技术骨干真正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是全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培训教育是员工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一航局每年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以2011年为例,全年公司共组织完成公司级培训项目xx个班次,培训人数达xxx人次。特别是开展了项目经理继续教育轮训、海外高级项目管理英语强化班等高端培训项目,对优秀人才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为鼓励员工提高专业水平,一航局还组织各类取证培训,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ipmp)c级证书取证培训、一级建造师考前培训、“五大员”取证培训等等。因为员工培训工作开展的扎实务实,公司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三是评选各类优秀员工,给予褒奖。员工对荣誉的追求往往超过物质奖励。一航局对各类优秀员工始终予以高度关注,开展各类先进评选。全局定期开展十佳企业明星、先进个人、十大品牌党员、十大品牌青年、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职工艺术家等各类评选。同时,在评选奖励上坚持物质奖励为辅、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如有的基层项目部每月开展“优秀职工”评选,当选的职工可以成为当月“班前宣誓”的领誓人,带领全体同仁在国旗下诵读企业文化誓词,这对职工而言是莫大的鼓舞。

三、几点体会

一要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机制。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职工思想波动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重点,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机制,通过开展必要的问卷调查、定向访谈、座谈调研等手段,实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的变化,促进员工情绪交流渠道的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切忌对员工的思想状态变化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二要建立员工正常诉求表达机制。沟通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员工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满足员工诉求心理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和完善信访接待制度、领导谈话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职代会代表提案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不断完善员工的诉求表达机制,打通上下沟通的渠道,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来调适员工心理,化解隐性矛盾。

三要建立为员工办实事的关爱机制。把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纳入人本管理的工作计划。实施好“节日关怀”、“健康关怀”、“特殊关怀”等,利用各种节假日关心、慰问和表彰员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开展健康生活、快乐工作方面的活动,在企业中建立各种扶助、奖励基金,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化工作环境,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四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推进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运动会、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技术比武等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改善人文环境。要让员工切切实实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为自己是企业的一员而骄傲。

一航局通过加强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高度和谐。事实证明,企业只有真正对员工做到人文关注、人情关爱、人性理解、人道关怀、人格尊重“五个人”,才能培育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达到人和共事、同心同德,共同创造企业的未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28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