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800字]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题的作文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862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800字]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题的作文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题的作文800字1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二单元的第二节,节选自《公孙丑上》,也是孟子论人性本善的重要章节。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谓“不忍人”,就是不忍害人,也不忍见他人受害。“不忍人之心”,实际上就是一种怜悯心,同情心,是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运之掌上”,指转动于手掌之上,意思是非常容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古代圣王有了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好像把它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上一节论“人性本善”,孟子是以人心为善作为前提,由心善而推导出性善的观点。这一节,孟子则以性善为前提推导政治,从先王有“不忍人之心”即仁心,推导出他施行仁政的根源,继而推导出以仁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接下来,孟子举出了一个直接论证。他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乍见”的“乍”字,指突然,忽然。“乍见”,就是忽然看见。“怵惕”,指惊骇恐惧。“内交”的“内”字,与接纳的“纳”字同义,“内交”,就是结交。“要誉”的“要”字,读一声,与邀请的“邀”字同音,“要誉”,就是博取名誉。“恶其声”,是指讨厌有不仁的坏名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是因为,如果现在有人忽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骇、恐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借此去结交那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更不是因为厌恶会有不仁的坏名声才这样的,而是出于自然。”

孟子以此为据,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

他首先作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判断:“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此看来,没有恻隐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辞让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也不能算是人。孟子在这里强调,四心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没有这四心,就不能称之为人。

之后,孟子指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这里的“端”字,指发端,起源,源头。“四体”,也就是四肢。“贼”字,指残害。“自贼”,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贼其君”,就是残害他的君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样善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端,却自己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说他的君王不能为善的人,便是残害他的君王。”孟子在这里强调,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四心、四端也是生而具有的。

孟子的结论是:人贵在懂得扩充“四端”。他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这里的“我”字,与自己的“己”字同义。“扩而充之”的“扩”字,指推广。“充”字,指充实。“之”字,指四端。“知皆扩而充之”,就是懂得全都加以推广并且充实它。“火之始然”的“然”字,与燃烧的“燃”字同义。“泉之始达”的“达”字,指通达,这里引申为涌流。“四海”,指天下。古人以为中国四方边境,都有大海环绕,故而以四海为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认识到自己有这四端的人,就懂得全都加以推广,并且不断地充实它,就好像火开始燃烧,泉水开始涌流一样。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它们,就连父母也不能侍奉了。”

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四心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开端、萌芽,而不是这四种美德的完成。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培养、扩充这些善端,才能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有这四端,却自己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可见,孟子是从人的主体性、人的道德心来论人性的,他肯定人天生就具有善性,因此,人人都具有为善的能力。他特别指出了扩充这四端的重要性:君王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普通民众如果不能扩充它们,连父母也不能侍奉。

以上两节孟子阐述的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题的作文800字2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卢梭认为,怜悯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助共存。不论是孟子所说的恻隐心还是卢梭所说的怜悯,都是人性本善的表现,都是对遭受苦难和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人类因为这种同情而互助共存。因此而言,怜悯是人间最美之心。

怜悯是人间最美之心,怜悯体现出个人的修为与境界。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者之侧食之不饱,是因为他拥有超脱常人的怜悯情怀;他的这种怜悯情怀在对弟子伯牛生恶疾这事中亦有充分体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恶疾传染人,但孔子还是从窗户伸手与伯牛握手,以示安慰。这种安慰可以给绝境中的人莫大温暖,让寂寞的灵魂得到抚慰。若人人都能如此,那么世间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冷漠绝情之事。

怜悯是人间最美之心,怜悯可以慰藉受苦受难的人。

怜悯可以缓和人们只顾一己的自爱心,从而将爱惠及他人。人在受苦受难时最是无助无奈,常会跌入情感低谷,甚至会精神堕落。长此以往,不仅肉体会受到摧残,心灵甚至会走向灭亡。此时若能得到怜悯的阳光,冰冷的心房就会立刻变得温暖,黑暗也将会慢慢消散。每个人都有自爱之心,这是本能;但人除了自爱之外,还需有爱他人之心,即儒家所言的“推己及人”。若将自爱之心惠及他人,从而影响他人也施爱惠及他人,如此则形成“爱相惠”的良性循环,这无疑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互助共暖。

怜悯一个人可能人人都能做到,但要怜悯天下人却非常人所能。

不论是孔子周游列国以求恢复周礼,还是孟子主张推行仁政;也不论是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奔走呼号,或是其杀身成仁,皆是怜悯天下的表现。孔、孟怜悯天下无克己复礼的道统,因此积极奔走一生,以期改变;耶和华向人间布施福音,以期洗涤灵魂。这些怜悯天下的情怀至高至善,正是有了它们,才会出现如卢梭所言的“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助共存”。

怜悯是人间最美之心,怜悯有助于社会治平。

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皆起于“不相爱”,这不相爱实际上也是缺少怜悯的表现,大不怜小、小不怜老、君不怜臣、臣不怜民,如此则亏人而利己,互伤互害。若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多一份怜悯少一份愤恨,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整个人类就会更加和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需要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了怜悯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才会更和谐。因此,我们说,最美是那怜悯心。

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题的作文800字3

刚上初中那时,见到班上很多女生身穿时髦华丽的服装,佩戴个性张扬的挂饰,觉得自己仿佛是混在天鹅群里的丑小鸭,在这个美的空间里我羞愧的无地自容。

于是,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打扮,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孩,经常在硕大的照衣镜前孤芳自赏,就这样我把自己融入这个“美”的空间里。

十五六岁的我无知地选择了这样一种“美”,觉得这就是青春与活力的表现。

当我还沉醉在鲜光艳丽的外 表时 ,我原来还算不错成绩出现了危机。为了让自己更加有个性有主张,对于父母与老师的确苦口婆心,没当作一回事。

在中考进行倒计时,我在为我有滑再滑的成绩而着急,却又没办法专注学习,这时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有一种美叫反省。

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总想着那一句令人深思的句子。我有所感触地再一次站在镜子前细细端量自己,却发现与以往的自己有所不同;觉得自己的如此浅簿,那时髦的服饰,飘逸顺直的长发仿佛在向我投来讽刺的笑。我突然间明白,原来是我内心的虚荣在作怪,它迷惑我,耗费了我的精力,让我无法好好学习,只整天想着如何比别人耀眼。这虚荣心阿,正一步步把我吞噬,把我的未来厄杀!它就是魔鬼呀!有着虚伪外表的魔鬼!

我内心的力量使我悬崖勒马,让我没有继续颓废下去。我把那些耀眼另类的服饰通通锁在衣柜的最底层,作为我鲁经“茺茺”的罪证。我回到了以往学习的轨迹中来,拼命把落下的功课提上去……

要错误路途前,有的人陷进去就无法自拔,有的人可以坚守自己的信念,有的人走进去还可以出得来。

有次和父母到姨妈家做客,一进门就见到姨妈坐在那里叹气,一脸掩不住的 倦容。她向妈妈倾诉,她的女儿自从上了初中就变了,老问家里要钱,一下买衣服,一下买随衣听,一下又买鞋……说她,她就和你争,不然就甩门出去……姨妈说,她女儿要有我这么懂事就好了……

我一下子脸红了起来,想起那段日子,我不也是这样吗?爸妈一定也像姨妈这样。心里就难受了。姨妈的女儿还没走出内心的虚荣,幸好我及是反省了。

纳德,兰塞姆说过:“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为伟人。”

但现在就是现实,时光永远不可能倒流,因此心的选择十分重要。有一定要选择正确方向的路来路。我们需要用理智的缰绳来制约内心的奔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9 123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