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实用论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4138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实用论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第一篇】

1、经常审视自己的写作模式,尝试改变。专业和业余的差别在于:专业总是尝试进步。

2、阅读是写作之父,经历是写作之母,而只有不断写才能生下孩子。

3、多读多写——是第一定律。

4、写作多半被人认为不务正业,但总比游手好闲好。

5、写作之所以被鄙视,大概很少人能靠此吃饭。

6、写作从模仿喜欢的作者开始,就像练字临摹喜欢的字帖。

7、张大春说:作文是别人给题目,写作是自己找题目。

8、作家都是速记员,记下神灵的语言。——斯蒂芬。金

9、写作是件苦事,因为你无时无刻不在写,收集素材,构思情节,组织语言,形成文字只是怀孕分娩的结果,读者看不到你呕心沥血的过程。

10、读者就像在沼泽里挣扎,任何写作的人都有责任将沼泽的水抽干,将读者救到平地上,至少也要扔给他一根绳子。——斯蒂芬。金。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科研论文写作心得体会【第二篇】

说到写作当然首推阅读,阅读是一种汲取营养的过程,有了营养才能正常发育成长嘛,当然这也是一种原始积累的过程。古人对阅读也有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读了万卷书才能下笔如有神。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读书不多,不要说万卷了,恐怕连百本都不到,不过种类倒不少,譬如有四大名著,有朱自清的散文,有唐诗宋词,有武侠小说,也有现在流行的修真类小说,当然还有当下最为时尚的《盗墓笔记》等,不过我尤其喜欢的是鲁迅先生的书(像《朝花夕拾》,《呐喊》,《两地书》之类)和一些科普类的书籍。

当然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读得快,有的人读得慢,也有人喜欢边写边读,至于读的书也是形形色色,有人喜欢读这样或那样的书籍。而我读书的习惯是从小被父亲逼出来的,虽然读的书不多,但每得一本新书最少要读三遍,喜欢的可能要读上五六遍。因为小时候每看完一本书父亲往往会让我把书中的内容像说书一样讲出来,讲不出只能二遍三遍的读。于是就养成了我这种读书习惯。

那么我就介绍一下我对自己这种习惯的看法,当一本新书读第一遍时犹如走马观花,看到最后,前面的内容基本上大多忘却了。当读第二遍第三遍后,书中的内容就能像说书一样讲出来了。读到第四遍时便能粗略明白书中的含义了。读到第五遍才能初窥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因此到现在我倒觉得读万卷书也未必是好事,走马观花倒不如静心观其一者。

说过了阅读,就再谈谈我对写作的看法,刚才我说过阅读只是一种原始积累,可以掌握 大量的词汇和一些美文美句,在自己写作时可作为引用或参考,但真正写作的关键却在于平日对周边人和事物的细致观察。

这么说吧,如果阅读给写作带来的是1篇作品的躯壳,那么观察就是作品的灵魂。我们不妨仔细的观察一下周边的人们,就会发现在你观察下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故事。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观察一下周边的事物,就会发现每发生的一次小小的事件经过组合就是1篇未加修饰的文章,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哪怕是一只爬在树叶的虫子也会成为1篇文章的素材。那么我们生活中每一天都会发现自己身边会发生好多有趣的事情,如果把这些都用到了写作中去,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路顿时开阔,我想这大概就是下笔如有神助的意思吧。

至于写作我是喜欢即兴的,也就是说当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物时,兴之所至之下,即兴而写,此时写作就会发觉自己真有些文思潮涌,下笔如有神助的感觉,因为每写完一句仿佛就有人在我耳边叙述着下一句的内容。然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命题作文了,因为要写1篇正好是自己从没观察到过,甚至连想都没想到过的作文,就像是要从空杯子里倒出水来,甩上半天也甩不出一滴水,肚中空空如也,又何从下笔呢?

因此我认为写作之重,在于阅读与观察,得其二者才能写出1篇稍不差强人意之作品来。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以上不过是我一家之言的一些愚见,以作抛砖引玉只用。亦真心希望能与真正的小写霸探讨一些写作之良方,以作晨曦学习之用。

论文写作技巧心得体会【第三篇】

听了将近两周的论文写作课,我对论文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大二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时候,学院给大家安排了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可见老师们对我们这届学生的良苦用心,一来是针对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转变大家过去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点燃大家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二来是为了鞭策大家再接再厉,指引大家在接下来两年的学习中自觉地研究和探索,提早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现在看来,这门课或多或少已经收到它预期的效果了。

就我个人来看,论文写作课确实给我不少的启发。回顾先前写过的课程论文,再参照老师提供的范本,才猛然发现这其中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听课,明白差距在哪,才会见贤思齐,下决心要在这方面好好补补功课。

当然,之前写的论文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习作的过程中,尝试地做过一些简单的研究,对什么是学术研究有了一点感觉。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写过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文献综述。在写这篇课程论文之前,需要查找大量可靠的语料,对它们进行概括整理归纳,最后成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训练。

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讲解,我对论文写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收获颇丰。上课时,听老师对某一问题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且又是自己熟知的内容,觉得既亲切又陌生,潜藏已久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唤起,于是听得更加认真。一有新发现,就立即记下来。课后做一些补充,还有批注,算是自己的心得。

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发现老师这些天给我们介绍的内容大致围绕两大问题展开,简言之,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

下面我想就几位老师上课提及的这两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这是第一堂课老师给大家的忠告。我认为这是学术研究的前提。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当我们自己进行学术研究时,却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犯规”。因为学术研究是多么神圣的事,怎容得随意亵渎?我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学术本身是有尊严的,学术研究者要有良心。这话说得在理。治学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神,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王国维曾说,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二境界讲的是治学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大二的学生,对论文写作抱有畏难情绪,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一个扎根下去,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纵然衣带渐宽也无悔的人,不可能找不到写论文的突破口。务实的态度是可敬的,不仅做学问,做人亦然。

2、 亲近学术

依然是个态度问题。我记得方卫平教授给我们讲课时谈到过这个问题。课上,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读书的经历。他说自己当年读书的快乐,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当年的他如饥似渴地涉猎大量的书籍, “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享受着补充精神食粮的快感,。听他一番讲述,我深深感觉到,原来一个人可以与学术这般亲近,没有任何隔膜和芥蒂,这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吧。说实话,我很羡慕方教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达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努力去接近吧。

有了研究的兴趣,学术研究便不再是“苦差事”。十年冷板凳苦不苦,但想到终有一日会有新发现就觉得浑身是劲,劲头十足。抱着这样的想头,踏实做功课,功夫到家了,突然有一天从某一传统见解中解读出新意,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方教授打比方为“老树开新花”,甚是形象。

方教授给大家的建议是多读书,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见识多了,思维就不会狭隘,博采众长嘛,对论文写作不无裨益。

其实,我认为,学术也不是什么深奥莫测的东西,揭开学术神秘的面纱,发现原来结论是如此的清晰和明了。过去,我一直认为学术就是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有科学家才会懂。现在才明白过去的想法之幼稚。人总要鼓足勇气去做一些事,做了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有些事并没有原先想的那么难。

上面讲的是态度方面的感想,下面我想谈谈方法问题。

我想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我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就是做批注。读书的时候,看到不理解,或者觉得有出入,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就做一个记号,然后写上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是看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跟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关联,也会记下来然后查阅资料。很多时候是看到某处,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研究的价值,自己也觉得很有趣,于是想顺藤摸瓜,“企图”发现另一个洞天。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令人不悦,虽然发现了问题,但问题太深,凭我现在的水平还难以驾驭,只好忍痛割爱了。

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读书习惯,这使我并不畏惧即将面对的学年论文写作。因为通过做批注,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总之,论文写作课给了我不少的帮助。经过老师的一番指点,我也豁然开朗。这话可不是客套,是我的切身体会。我想到多年前一位我个人十分尊敬的长辈送给我的一句话。他说,做人,要做到三个“实”,务实(或者踏实)、真实、充实。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事,不玩虚的;真实,就是要做个襟怀坦白的人,不虚伪,不弄虚作假;充实,就是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

我想这三个“实”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吧。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的“三境界”来自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论文写作技巧心得体会【第四篇】

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学习写论文的一点体会。

一、有想法才能动笔

写论文首先是有想法,而且要有新颖的想法,因为只有创新才是论文的灵魂。想法哪里来呢?我的体会是主要有三个途径:

1.读书。坚持读一些专业书,包括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类书籍,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些思想火花,随手记录下来。

2.看别人发表的论文。通过阅读杂志或从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与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进行对照,经常会碰撞出新的想法。

3.反思教育实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有些带有偶然性,有些具有必然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积累到一定阶段,想法就会变得比较清晰,如果再能注意与同事进行一些讨论交流,就会把问题想得更深刻、更全面。

二、先构思再动笔

有了想法之后,就应该考虑定下论文的题目。因为题目往往就是论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题目常常经过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时文章写好了还要对题目再加工。有了题目,就可以列提纲。想起多少就把它列出来,全部列好之后,再进行修订,一般都会经过好多次修订才能大致确定下来。

构思的过程主要是把论文的框架确定下来,包括提出问题(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而每一个部分如何展开,主要的论据观点则通过提纲列出来。

三、带着问题查阅资料

这是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当我们自己有了想法,也有了写作提纲之后,要真正动手写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许多问题写不出来,比如别人在这方面写过了什么?比如关于这方面有些什么理论?比如自己的观点是否别人已经说过,或自己的观点还有那些疏漏等等。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办法就是需要什么就去查找资料,主要是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并进行重要内容的摘录,为自己写作时的引用做好准备。

四、逐段推进

因为我们很少能有完整的时间一次性把1篇稿子写完,一般都是采取逐段推进的办法。一个小问题写好了就放在那里,下次有空或有灵感再接着写。每次写的时候,我都会把前面写的东西进行一些修改,满意了才接着写。

有时可能时间较为充裕,例如周末或长假,则可以一气呵成,把初稿写完。写好之后,往往需要放一段时间,沉淀一下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加工。

五、反复修改

我的体会是,初学写论文不能贪多,只能求精。把1篇稿子反反复复修改,从结构到文字,从观点到形式,按照 吴老师提出的意见,按照论文的基本规范,反复进行加工。这种过程将会使自己对论文的写作规范与要求不断熟悉,对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种种毛病认识得越发清楚,从而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六、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写作的动力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我觉得主要就是两个方面:兴趣和功利。对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兴趣盎然的人很多,而对写论文兴趣很浓的人绝对是少之又少。所以写论文的动力基本都是来自功利因素。比如要评职称、评学科带头人、评先进人物等等不得不写,比如为了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等。许多人发表论文都集中在评职称前一段时间。职称上了之后,就会懒得动笔,很久没有文章。而当机会出现的时候,都是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拔得头筹。所以,没有压力,没有目标和追求,写论文也就缺乏动力。今天的南外仙林分校,不仅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培训,还为我们增加了压力,我们必须化压力为动力,确定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相信一句话“天道酬勤”。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44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