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汇总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渔夫的故事(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渔夫的故事【第一篇】
关于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一般要具体而明确,它常常是教学行为的向导,也控制教学的种种行为。这一故事中的渔夫出海前拟定的打鱼计划就非常具体明确,这一计划也牢牢地左右了他的工作――只捕捞墨鱼,结果使他因错失了捕捞其他同样有价值的海产品的机会而空手而归。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渔夫制定的计划太具体明确控制了他工作方向,让他的工作失去了自由的空间;二是因为渔夫眼光短浅视野狭隘,缺少对市场运营方向的宏观把握。渔夫若能对市场有一科学正确的预期――墨鱼眼前很值钱,货源将越来越多,其他许多海产品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值钱,有些眼下不走俏的或许会很火,出海前若拟定的是“捕墨鱼等值钱的海产品”这样的既明确又有些弹性的出海目标,渔夫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空手而归。这一故事启示我们,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教学应有一个阶段性的和长期的规划,要对学生、教材、课堂变化等有一科学合理的预期;备课时,教学目标设定得模糊点、只给出一个教学时努力的大致方向,而给教学过程留出一些有弹性的自由区间。
其次,关于教学过程的实施。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是按照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过程常常是受控于教学目标的。故事中的渔夫出海捕捞时严格遵照事前制定的计划,结果错过一次次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是渔夫在海面情况未能如他希望的那样时未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捕捞对象。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原先“引导学生体会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计划已不再具有实施的必要时,应随即将教学目标调整为诸如“进一步领会作者是如何传达这种思想感情的或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自己的触动”等,同时也随即调整教学的内容、策略等,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智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所以,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教案)的展示(或演示)过程,而是不断发现具体情况、不断调正教学重点、内容,不断调节教学步骤、方向,不断更新预设的生成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捕捉、分析、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才能有效地把握和促进生成,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使课堂教学焕发灵动的亮色。
然后,关于结果的评价与教学的反思。通常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常常是以教学目标构想的结果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对教学结果这一评价思路与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左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科学正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可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有序,反思教学结果是否有效高效等,真正的教学反思能很好地改进以后的教学。上述故事中的渔夫就是以自己的誓言有没有实现来衡量自己的劳动是否有成功的,而他的这种思路还一次次的左右了他接下来的捕捞劳动,最终使他贫穷而死。如果他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能真正反思,发现自己的思维习惯上存在的――“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实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将错就错”这一坏习惯,改变思路,每次出海以“有收获,能卖钱”为目标,那他应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渔夫。所以,评价我们的教学是否成功,不应简单地以“有没有将学生培养成计划中的音乐家、作家”为既定的标准,如果将学生培养成了画家、数学家等也同样应视作是成功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发现了自己失败了,应努力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改进以免自己一次次重蹈覆辙。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不是说渔夫出海无须拟定计划,我们的教学无须确定目标,不是说教学过程无需遵循既定的计划,教学评价无须参照既定的目标,而是说渔夫只要明确他的这次出海不是泛舟海洋欣赏海景而是捕捞海货谋生即可,我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即可,而是说教学过程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而是说成功教学的不是只有实现了既定目标这一种。
渔夫的故事【第二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300字
王琪
《格林童话》的作者是格林兄弟,他们写了许多闻名中外的故事,比如《渔夫和他的妻子》。它的内容是:从前,有一对夫妇,因为家里贫穷,只好去海边做渔民,渔夫用自己剩余的钱,买了一艘破船,和一些捕鱼工具。夫妇俩住在船上,靠打鱼生存。有一次,渔夫抓到了一只相当大的比目鱼,非常高兴,这时,比目鱼居然说话了:“我是一个小王子,是被巫师变成鱼的,请你放了我吧。”渔夫听了,就放了他。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贪心的妻子听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小王子要东西,什么房子啊,宫殿啊,当国王,当教皇,小王子总是给她想要的东西。最后她还要当上帝,小王子最终说:“你太贪心了!我要收回我给你的所有的东西。”说完渔夫和他的妻子又回到了破船上。
如果我们做人像渔夫的妻子一样贪心,就会失去自己得到的一切!
渔夫的故事【第三篇】
关于诚实:《木偶奇遇记》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匹诺曹”的木偶贪玩成性、不思学习、逃学游荡的历程,讲他如何在仙女的帮助下,战胜坏朋友猫和狐狸的引诱,战胜自己的惰性和说谎的坏习惯,最终回到老爸身边,成为老爸的小帮手和一个好学能干的真正小男孩的“奇迹转变”。故事中最具道德感的奇妙情节是,小木偶三次因为说谎而变成“长鼻子匹诺曹”,后来不得不讲了真话,让仙女把鼻子变回采。
匹诺曹的鼻子为什么会变长?他的出不了门的长鼻子一共分三次变长,匹诺曹讲了哪三次谎话?宝宝认为匹诺曹变成“长鼻子古怪小木偶”后,后悔不后悔?仙女又是怎样让匹诺曹的鼻子变短的?
匹诺曹想把木偶戏班班主给他的金币私吞掉,不想交给爸爸,因此对仙女说了谎,他的鼻子就开始变长;而小木偶因为怕仙女看穿他的谎话,不得不撒第二、第三个谎话来圆第一个谎,这样他的鼻子就越来越长,最后连门都出不去啦,匹诺曹一定是悔得肠子都青了。仙女是为了给他一个教训,让他养成不撒谎的好习惯,才让他的鼻子变长的,匹诺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诚实的可贵后,仙女招来了啄木鸟,让它们帮忙把匹诺曹的鼻子啄短。
后来,匹诺曹又一次撒了谎,他的鼻子又蹿长了,还好,他记起了上一次的教训,接下来说了实话,鼻子就自动缩短了。木偶的脸红了,生怕大家看到这一幕,这说明小木偶还是一个好孩子,他是希望变成更诚实的,而改掉撒谎的坏毛病,也需要这样一个警告:“可不能撒谎呀!要不然鼻子会变长的!”
关于忠信:《神奇的九色鹿》
童话梗概
有一个猎人在森林里落水了,就在他快要淹死的时候,一头神奇的九色鹿涉水而来,救起了奄奄一息的他。猎人叩头致谢,声称要报答“恩人”,而九色鹿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他走出森林后,不得把它的行踪告诉外人。猎人满口答应。但是后来,猎人看到国王贴出的寻找九色鹿的告示,没有经受得住诱惑,自告奋勇带着国王和卫队去森林里寻找九色鹿。在他以自己为诱饵将九色鹿呼唤出来以后,九色鹿悲愤地诉说了落水者的背叛和恩将仇报,最后,这个忘恩负义的出卖朋友的人,被国王卫队处死了。
妈妈提醒时间
看到国王告示的时候,猎人心里有没有过犹豫?是什么让他选择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重见猎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看到国王和卫队时,它的心情又变成怎样?国王为什么不杀九色鹿反而杀了猎人?
妈妈解释时间
看到国王告示的时候,猎人心里肯定挣扎了好久,他心头会有一个“好猎人”和“坏猎人”在打架,“好猎人”说,九色鹿救了你的命,你答应过它不把它的藏身之处告诉别人,你要守信用;“坏猎人”说:守信用就不能当宰相,不能拿到国王赏赐的金银财宝啦!不就是一头鹿吗?谁叫它傻呵呵地救了自己呢?最后,是心头的那个“坏猎人”上了上风,让九色鹿陷于危险之中。
九色鹿对猎人毫无防范之心,它欢蹦乱跳地奔出来见自己的“老朋友”,表现出对朋友的十足信任,这更衬托出了猎人的心怀鬼胎。这个不守信用,为了财富地位出卖它的猎人,当时一定是连看也不敢看九色鹿的眼睛的。最后,听了九色鹿讲述的事实,国王对这头神鹿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对“落水猎人”这样为了自己的私欲就出卖“恩人朋友”的人,表现出了应有的义惯,所以国王最后选择了放走九色鹿而惩罚“背叛者”。
关于贪婪:《渔夫和金鱼》
童话梗概
渔夫和他的老婆住在海边的破草房里,生活十分穷困。一天,渔夫撒了一天的网才捞到一条小金鱼,小金鱼苦苦哀求渔夫放了它,说它会满足渔夫的任何要求,渔夫没提任何要求就把金鱼放了,回去一说,老太婆大发脾气,一次一次地催逼渔夫去向金鱼提要求,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最后居然提出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小金鱼来伺候她。此前的愿望小金鱼都满足了她,但最后一次,金鱼沉默不语地游走了,渔夫回家一看,老太婆又坐在破草房前,用她的破洗衣盆洗她的衣服呢。
妈妈提问时间
老太婆每提一次要求,渔夫恳求小金鱼。的口气有什么不一样?金鱼回答的口气有什么不一样?海水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太婆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金鱼最后用什么办法教训了她?故事里的老太婆,除了贪心让小金鱼不满外,还有什么毛病让小金鱼不满?
妈妈解释时间:
渔夫一次一次地去恳求金鱼,前几次,金鱼部答应了他,满足了他的要求,金鱼是守信用,渔夫放了它,它要报恩;但老太婆的贪心已经让小金鱼越采越不满,导致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小金鱼不仅用沉默回绝了老太婆的贪婪要求,更让她“一朝回到日时光”,收回了自己的一切给予。事实上,除了贪婪以外,最让小金鱼不满的,还有老太婆不劳而获的思想。
如果老太婆不提最后一次要求,她会不会坐在高高的宫殿里当她的女皇,开开心心过一辈子?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越是轻易得到的财富越会刺激老太婆的胃口,让她产生“不要白不要”的思想。老太婆的结局,从她第一次索要洗衣盆时就开始了。贪婪之心刚开始就像一粒草籽,一粒树种,最后它长成了参天大树,并垮下采,压倒了我们。所以,要改掉不劳而获的贪心,就要从小处做起,不等它萌芽,就把它揿灭。
TIPS盈“借童话说道理”的注意事项
1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童话都有一个道德或道理的核心,不要用你片面理解的“道理”去套这些故事,这反而会使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偏差。反复诵读,直到孩子能绘声绘色讲演这些故事就可以了。等孩子长大到十几岁、二十几岁,他再来看这些童话,又会有新理解,甚至认为,“童话不是写给小孩子看的。”童话中的悲悯、同情以及成长的忧伤,都不是三五岁的孩子所能理解,还是要给孩子留足提问和想象的空间。
2 就算是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核心”的故事,也不要一开始就来讲道理。一开始,应该让宝宝注意到故事精妙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对话和心理描绘,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每个人物(包括动物)做出选择前的心态,让宝宝可以流畅地复述整个故事,最后再点出故事的道德核心,这样的方式比较符合小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讨厌枯燥的说教的心态,也容易让故事中的道理更浅显易懂。
3 若想让宝宝从故事中得到教益,不妨与宝宝一起分角色扮演童话中的主要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小孩对正反面人物的心理状态与语文特征会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解其中的道德寓意也会更容易。
渔夫的故事【第四篇】
我们不妨先来听听两则真实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小手放进一个小罐子里拿杏仁,由于拿的杏仁太多,他的小手被卡在罐子里,伸不出来。他反反复复试了好几遍,但是都拿不出来,最后他哇哇大哭。其实,他只要放下几个杏仁,小手就能伸出来,因为他贪婪,他想要更多的杏仁,所以一刻都不肯放下。哪怕是手伸不出来。
相比小男孩,第二个故事中的渔夫就显得很知足,他每天在捕鱼,悠闲的与太阳为伴,和花儿相伴,有时,还有几只蝴蝶飞到他的身边,他的日子,倒也过得实在。有一天,一个商人看到渔夫只捕了几条鱼,就背着鱼竿,拿着水桶离开了。商人询问原因,没想到,渔夫竟说“我的兴致没了,所以,就早早的离开了”渔夫回答的那么轻松,一点都没有因为捕不到鱼而忧伤。
这个商人不禁大跌眼镜,他对渔夫说“你为什么不多努力捕几条鱼呢?”渔夫问“我为什么要努力呢?”商人说“这样你就可以获得额外的财富,日积月累,你所得到的财富就可以买一栋大别墅”“买了别墅之后呢?”渔夫又问。“那样你就可以天天晒太阳,悠闲地躺在椅子上,不用做任何事情”渔夫却说出了一段让商人很惊讶的话,他说“那在那之后呢?我会快乐吗?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的,不也是每天和太阳相伴,和花儿相随吗?我不觉得我的快乐是一定要住在别墅里的。”
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只要知足,也可以活得快乐,而并不是一定要住在那些豪华的别墅,使用高档的餐具,过着奢侈的生活。有时候,简简单单不也是一种快乐吗?人的一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成为像李嘉诚那样的富豪。有时候,我们不也可以在乡村里,踏上泥泞的小路,骑着并不高档的自行车,让挂花香直扑鼻子,偶尔还可以摘几朵田野里面的野花,让春风带给你不一样的享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