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浅论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1469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浅论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第一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印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学习描写一种动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的资料、图片等,使学生对动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观察实体。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体观察时,首先要告诉学生观察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一)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只小燕子,从整体上看,它有一身乌黑光滑发亮的羽毛;从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还有一张浅黄色的阔嘴巴等,这样各部分合起来,学生头脑里就自然形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二)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缝;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等。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自习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四、做好学生的习作评价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第二篇】

关键词藏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汉语文老师,应针对藏族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藏族地区以藏语为母语、以藏语言为语言环境的农牧区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藏语文作为自己的母语能够适应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藏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作文教学一直是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费时多而收效微。很多孩子写起作文无非就是“怕”、“厌”、“慢”、“被动”之感觉。提起笔而无从下手,语句表达不清,概念混淆,倒装句,错别字连篇。东拼西凑,内容缺乏真情实感,流水帐式;假话空话连篇,而且内容枯燥单一,不是牛羊,就是草原,不是吃饭就是写作业、睡觉,文中丝毫没有其他篇幅,干巴巴无表情达意,写作文成了学生“头疼”的一件大事,而批改作文则往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学生写的内容不多,老师批改的却比学生写的要多。归根结底就是环境的影响和束缚,它们制约汉语文学习和提高的道路。在很大方面约束了学生学习和写作的兴趣及想象力。使藏族地区的新课程改革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而要改变这种滞后的状况,就必须从提高这些孩子的兴趣入手,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才会有进步,有成就感。因此写作的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感情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本人在偏远牧区村级学校从事汉语文教学虽然只有三年,但我总结了一些在作文教学方面的经验,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供同仁们一起讨论、交流。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藏族地区,要解决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需通过更新和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观念。具体体现为:要根据藏区民族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特点,强调教学的针对性,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因教施教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和教学中,而在偏远的藏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更加具有全新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些问题在汉族学生那里已经得到解决了,但对藏族学生而言却很难。因此,我们应该弄清藏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存在的特点、困难,有准备、有目的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营造汉语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汉语言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愿意与教师主动交流。只有在这样无压力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欢快、愉悦的去追求知识。

三、注重口语能力训练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应该认识到藏族学生的母语在音位系统、语法规则上与汉语有一定差异,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向这些方面适当倾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发音,发现有错误的发音,应立即纠正。教师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汉语,从而再进一步让学生能够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来表达。在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可以通过对话、提问、朗诵、讲故事等练习方式有意识地巩固,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四、注重写作能力训练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的方面,教师要始终把整个小学阶段的字词训练与说写训练结合起来,如词语搭配、成语补充填空、歇后语、谚语、顺口溜等知识积累运用,使学生的汉语言的说写能力进一步提升。藏族学生在写作方面有其优势,地区有许多寓于边境特色的风物,流传着许多富于民族色彩的谚语、比喻,这恰恰是藏族学生的语言财富,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挥这一优势,积极鼓励学生的发言欲望,不管是汉语的表达欲望,还是其母语的表达欲望,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充分发挥其对语言的表达要求,使他们的表现成果得到肯定。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藏区的孩子们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往往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熟悉的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解决了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教学《秋天的树叶》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学难点是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去描绘景物。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描写各种树叶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树叶,有什么感受,由于学生这时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脑子里有了树叶的形象,便感到有话说、想要说,最后再让学生作文。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逐步使藏区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藏区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初步获得语文学习兴趣时更不满足课文的学习,大千世界,所有怪事,风云奥秘都会把学生从囿于课文学习中吸引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历史、民间传说、科普等课文故事激励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应推荐各大名著给学生阅读,如《三国演义》等儿童版课外书等。在阅读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功效无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第三篇】

一、小组学习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并非都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如一些简单易懂,不容置疑,无需讨论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只会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课堂的纪律。因而从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就必须对小组的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哪些内容最适于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要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将学生的才情发挥极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课堂延伸等,这些内容一般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教学《找骆驼》一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户外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各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全班同学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时效大大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采取多样性的形式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第一分工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寻找幸运的花瓣》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我”是怎样想的?“我”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第二小组自主交流。在学生分工合作之后,综合各成员的意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信息。第三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如:对课文精彩章节,可以“打擂台”演讲,小组间演讲,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当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很多,而且实践中我们不能机械地用那种形式,再用这种形式,往往是多种形式交错或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学习的自由、灵活、高效的作用。

三、小组学习要规定有准确的目标及时间

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考虑,过多过滥的小组合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从教材的重难点处设想,只有科学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才能明确目标。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如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如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还有时机要得当。如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思路明确了,学习中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

四、小组学习要建设有灵活性的组合

各班最开始小组学习组合一般采用是男女搭配,优差生搭配。实践证明,这种稳固的“帮扶式”的组合,能发挥一定的以优带差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因为组内差异明显,优等生发挥着小教师的权威作用,这种方式可以灵活,没有平等的地位,就不会有平等的合作交流,这样不但制约了中差生的进步,同时也制约了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小组学习的组合上可以提倡变固定的“帮扶式”为灵活的“平等式”的组合,依据小组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教师指令的组合,也可以是学生的自由组合。不管是哪一种组合,目标都是在谋求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五、小组学习要实施积极性评价

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是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探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一个小组在展示自已的学习结果,其他小组通过讨论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老师参与再进行点评,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在期末的时候,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与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组、最具潜力组、最佳创意组等奖顶。尽量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小组学习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 “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干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应该也应当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坐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激励,及时反馈。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师生也可以易位,让学生代表承担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换位到这个学生的小组中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其他学生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以大朋友的角色来解决,小组学习呼唤新型的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第四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68-0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验中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语文教师个人索质的差异,对新课标的不同解读,致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不甚理想的状况。现就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法中出现的误区浅谈一下拙见:

1.过于泛滥、脱离实际

经过多次的教学观摩发现目前课堂讨论的一般流程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交头接耳,气氛热烈,几分钟过后,教师要求各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其实是公布"标准答案"。

2.匆忙展开、草率收场

小组内学习的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剥夺。有一次,听一位老师执教《向命运挑战》,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后,老师便要求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他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就?如果灾难降临到你的身上,你该怎么办?也许这是公开课,教师担心时间不够,于是,当各小组讨论正热烈的时候,老师说:"两分钟时间到了,停下,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刚才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想要真正将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我觉得必须傲到以下几个"明确":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难点

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认真考虑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重、难点。那么,哪些内容有必要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呢?

有关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自主地探究,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在《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跟蔺相如不和的原因什么?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可以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一个合作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瑜知道在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提问的学生话音刚一落,其他小组的学生就回应到:"知道","不知道"……笔者意识到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周瑜知不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周瑜想以造箭为名,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

明确合作小组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教师要即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准备。

4.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十分重要。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对合作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根据课堂座次划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座位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优点就是方便迅速,组员之间也是较为熟悉,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态;其次,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划分。在这个划分方法中,还可以衍生出几个划分方法:按照成绩的高低依次划分,这样划分可以体现出优等生的优越性,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优等生和学困生交叉划分,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灵活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小组内部的有序运行,又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强化教师对小组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虽然是学生,但是也不能缺少老师必要的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语文老师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体系,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就在于合作,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进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其次,在课堂中创设团队合作的情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课本的时代性和活泼性,利用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采取佳作评说、夸夸小记者、我是语文老师、演出课本剧等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技能,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2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