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中国机长》观后感【优质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1500字]《中国机长》观后感【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机长观后感【第一篇】
国庆上映的国产大片《中国机长》上映过去两个月多了,热度早已回归正常,不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今天抽空看完影片和一些花絮后,顺便聊聊自己的观后感。
说实在的,除了故事本身精彩以外,影片拍得并没有太多震撼之处,和同档期《我爱我的祖国》相比逊色不少。影片的故事铺陈远没有故事本身来得更惊心动魄,艺术加工水平似乎平淡,生命在绝望中的挣扎并没有充分刻画。同样是《坦泰尼克号》,那种撕心裂肺的场景才是真正的大片水准。
拍摄这样的影片到底在诉求什么?似乎很模糊。
传奇机长原本够传奇了,能在这样恶劣环境,生生的把整个飞机安全带回来,没有一个生命遗漏,这是奇迹。影片中的演员都很努力,可生命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挣扎的镜头真的不够激荡,着实遗憾。可见国产电影始终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没有抛开思维枷锁难以呈现真正的生命精彩。
撇开电影本身不谈,我对航空事业倒有了一个深度认识,这是影片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
无数次坐飞机,无数次航班延误,无数次看到机场上或者飞机上那些情绪激动的场景,看了影片之后,对航空事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升起一颗敬畏之心。每天有50万人在天空穿梭,成千上万架次飞机在空中奔跑,机场起落,这么庞大的系统来不得半点疏忽,这才是对生命的真正负责。
飞机起落也许只有一两个小时,而围绕乘客的安全出行,有多少工作要完成呢?从飞机本身的安全检查和保养,地勤人员的补给和维护,空勤人员的每一个流程检查,机场接待安置,飞机起飞降落调度,气象人员气象观察,以及意外出现时需要即刻启动的应急预案等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令人眼花缭乱,多么庞大的系统,实在叹为观止。正常流程已经难以想象,更不用说遇到气候异常,环境异常和特殊任务等等非正常运行时候,航空企业的确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工作。
大企业运作环节极其复杂,尤其是要保证高度安全却又会遇到同样多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做好这样的企业,也只有人类智慧给了人以极限的发展。大雁秋天南飞、春天北归,做到如此精准给人以神奇,但这样面对情绪变化极其巨大的人群而范围有如此之广的运行,才是真正的智慧。
看过影片,了解了航空企业内在运行场景,就明白要经营好一个企业真的相当不容易。很多企业单有一个想法或者一个机会,就想成为独角兽,真的无法理解这样的企业是如何在思考问题的。没有全局考虑和系统布局,以及环节衔接,要把企业经营好真实难以想象。
任何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竞争,都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去面对自己的客户,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关联,才能有所收获,否则企业关停便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不在于《中国机长》影片拍得有多好,至少让我们对航空企业有了更多认知。以后坐飞机出行时,就会对那些看似没有表情的相关人员多一分尊重和理解,毕竟他们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让大家安全回家,也包括自己给自己的家人一个平安。
看过大企业运行,再看那些只为自己考虑的企业,多了一份淡然。不成功被淘汰,也只是不努力之人的归宿。
中国机长观后感【第二篇】
说到英雄,不得不想到前阵子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将林恩与萨利机长对比,还是能看到很多相似之处的。都因拯救而被冠以“英雄”;都经历“英雄归来”的种种;都遭遇“英雄后”身份的尴尬;当然,最终都找到各自的救赎。
林恩是战场上的英雄,为救一人近面对敌。萨利是飞机上的英雄,凭一己之力救下全机人的性命。都是英雄形象,但因各自导演的诉求不同,于是两部片子都不再只是单纯的“英雄”主题。
这里主要说说萨利机长吧。
将他的事迹称为奇迹,这一点也不为过。客机水上紧急迫降,且乘客0伤亡(仅一名空乘腿上受伤)。别说机上人员,那一刻,我仿佛也看见了上帝。
当然,就算有上帝,他的神迹也是借萨利之手完成的。
随后,不管是媒体还是群众的巨大热忱,其实都可以理解,那是普通人仰望英雄的姿态。但此时,他们心中的英雄其实正经历着巨大的煎熬。
紧急状态下人的反应大多是本能,萨利在那短短几分钟之间的判断和行为,完全凭借的是他0多年的飞行经验。但,紧急状态过去,神经放松下来后,因为涌上心头的还有迟到的恐惧和那些“万一”。万一我的判断错误,万一飞机失控撞向人口密集的市区,万一水上迫降失败,万一有人因他的抉择而丧命……一个又一个的万一充斥着他的梦境。
另一方面,对于坠机事件的。调查也在进行中,而且似乎并不利于他。调查人员质疑他的判断,并且给出证据证明,当时有更好的选择,而不用冒那么大的风险在河上迫降。面对如此声音,萨利的表现很坚定,他坚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但,他的眼神会有偶尔一闪而过的犹疑,他的手指会泄露他内心的心绪。万一,万一自己真的错了呢?
英雄的光环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萨利仍然还是普通人,有自己普通的家庭,以及像所有普通人都要面对的事业的追求,家庭的负担。就像林恩,挂在胸前的银星勋章并不能为他的过往和他的家人增添太多实际的光彩,想赚点钱都还得寄希望于一直没影的改编电影。
故事在证明萨利的“清白”后就戛然而止。会觉得意犹未尽,那或许是因为本身对影片主题有所预期。既然是讲英雄的故事,那都还没有给英雄唱一首赞歌呢,怎么就没了?但事实上,导演并没有刻意拔高的意思。他的刻画重点是萨利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英雄身份。因为他的沉着冷静,全片几乎没有太大的情感起伏(当然除了迫降和逃离时的惶恐慌乱)。当然,效果的呈现除了依靠导演的节奏把控外,还得有演员的作用。汤影帝的演技,就不赘述置喙了。只是想感慨一句,演技的最高境界,果然还是让人感觉没有演技啊。
最后想说几句题外话。
这部电影其实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种审查的制度。
对于英雄创造的奇迹,普通人震惊于事件的直观冲击力,毫不吝惜献上自己的肯定与赞美,这是感性的一面。但这件事情归根到底是一出事故,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既然是事故,就应该调查清楚发生的原因,追究责任,以减少事故再发的概率。机械原因,人为原因,意外原因,每一个可能的原因都不能放过。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客观调查,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不因“英雄”的身份而放松标准,也不因保险公司的利益而故意制造罪责。从而得出正确的调查结论,引以为鉴。
毕竟事故预防的最终目的,是人命。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000字【第三篇】
机长,一机之长,他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更是对生命的守护。
什么人可以被称为英雄?我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影视剧中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还穿着披风的超人。他们或许是因奇遇有了超能力,亦或是拥有超过常人的头脑,亦或是上演了老套的英雄救美桥段……可是,我要说的英雄是一位机长,一个用坚守与执着拯救人民生命的机长。
2018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8633如往常一样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高空巡航。突然,驾驶舱副驾驶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地爆裂脱落,狂风霎时如洪水猛兽般冲进来,把副驾驶员使劲往外推。舱内瞬间释压,能击穿人耳膜的风灌进整个驾驶舱,气温瞬间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当时的两位飞行员穿得十分单薄,飞机的仪表都被掀翻,副机长半个身子都被吸在舷窗外面,全靠安全带将他拴在机内。此时,用"冷风如利刃,凛凛狂风折"这句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种危机下,舱内的乘客惊慌失措。"我要活着回去!"人们大声喊着,个个声嘶力竭,却又因害怕死亡而泪流满面。机长刘长健却临危不乱,保持了极端的冷静,他思考着,想着自己的女儿在等他回去给她过生日,想着一机舱的生命扛在自己肩上等他救赎。他靠着自己的勇气和高超的驾驶技术,飞过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气流,在极度艰苦、极度考验心理素质的时刻,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让飞机安全备降成都机场。人们喜极而泣,外界大吃一惊,亲人们松了一口气,他们不知道机长刘长健是怎么挺过来的。这就是英雄,他不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英雄,他是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英雄,他用坚守和执着,拯救了一百多条的人命,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这部电影告诉我的,启示人们的实在太多太多。有时候人的潜力真是超乎自己的想象,心中一旦有了方向,有想守护的东西,即使摔倒了,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你爬起来。机长的那份冷静实属珍贵,在那种恐怖的环境下,机长那绝不轻言放弃的毅力,震撼到了我。他那径直向前,勇于克服困难,绝不违背对乘客的诺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机长在生死关头看到了生的希望,他不是为了希望而坚持,他是心里明白:只有坚持,才会看见希望。强大的心理素质让他支撑起百条人命,让他带着人们安全回到地面。
人们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我要说"能承其重,方为英雄"。中国机长刘长健,就是这样的英雄。这就是中国机长,中国的机长!
《中国机长》观后感【第四篇】
接连看了国庆三巨头的点映,也就是《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和《中国机长》,因此3篇影评算是欠下了,立字为据。
时间已经过了凌晨,意味着明天就是国庆了,是可以开始订票了,如果你纠结不知道看哪个先的话,我首推《中国机长》,同时我相信它会成为国庆档笑到最后的赢家。
若我预测准确的话,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口碑为王的时代(《哪吒》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明星只能保障起始的基本票房不差,影响不了大势,那怕你是战狼,你是吴京都不行(另外两部电影都有吴京参演)。所以这次,我希望《中国机长》能辅助验证这个推论,这当然是个好事,意味着市场风向标变了,制片人可以少花点钱在明星身上,更多地投入在选角、剧本打磨和特效上面。
《中国机长》是非常典型的商业片,请来了像angelbaby、李现、朱亚文、关晓彤等一线流量明星跑龙套,而《中国机长》的成功就在于,没有让这些话题明星带跑舆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电影本身过硬,观众完全沉浸在电影故事本身,对那些流量明星自然是没有兴趣了。
《中国机长》看得“很爽”,第一得益于它真实,由2018年川航3U8633事故改编而成,无论是重庆和成都机场的取景,值机登机流程,机组服务,甚至是乘客百态,简直太真实了,就好像我们也是乘客一员,搭乘同一航班,所以我们非常容易就被剧情带进去,有身临其境一样的感同身受。
第二就是刘导的功力深厚,不愧是拍出《无间道》、《重庆森林》的那个男人,宝刀未老,未来仍可期。电影整体节奏非常快,从风挡玻璃破裂的一刻起,观众的心就一直被提在嗓子眼,刘导在混乱场面营造,人物冲突把握,现场音效制造,观众情绪调动都非常细腻到位,就跟看灾难电影一样紧张刺激,提心挠肺的,仅从这一观影体验来看,本片都是数一数二高水准的,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集中度的观影体验了。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看得很爽,其实就够了,但对于影评人来说,对综合评价一个电影来说,坦白讲《中国机长》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是一部没有灵魂的电影。
首先在故事上,基本没有引申拓展,这么说吧,就像是一个视频版的百科词条,逐字逐句中规中矩的演出来,非常原生态的平铺叙事手法,直白的、纯粹的、简单的让大家感受一下文字所不具备的惊心动魄。(对比观影推荐《萨利机长》,不仅还原事件本事,还做了很多深层次的探讨)
其次人物刻画严重不够,主要是指张涵予饰演的刘长健,也就是“中国机长”其人,张涵予几乎用一个表情就演完了整部电影,全程板着一张正义凛然的严肃脸。电影结束了,我们印象里就只剩下了中国机长很牛,在万米高空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操作,但我们对于他为什么能这么牛,他是怎样的人,怎样的过往,怎样的心路历程造就了这样牛的他,不知道,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这个角色塑造还是蛮失败的,相反袁泉饰演的毕男乘务长就要立体得多,演技在线。
以上,综合来说,《中国机长》是一部能看得很过瘾的电影,但从整体性和艺术性来看,完成度还是差了一点。
《中国机长》观后感【第五篇】
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说,小时候渴望改变世界,慢慢长大了希望改变身边的人,到最后发现只能改变自己。面对环境,不管是顺是逆,我们都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
在自然面前,我们人人平等,情绪什么的都没用,只能理智清醒地给自己找出路;前些日子上海台风的时候,从地铁站赶回学校,因为不想把车落在地铁站,就骑着车顶着伞,雨很大,在刚出地铁站的时候,顶着伞就已经湿了,风很大,骑着车根本就顶不住,曾一度想放弃吧,又想想既然已经湿了,就坚持一下;也想过不打伞,直接淋着雨,发现也不行,因为雨太大,淋在脸上根本看不见任何东西,戴眼镜也没有了用;只能调整自己打伞的方向去适应风向,尽可能让自己看的见路,也几次伞被吹翻过来,回来之后,伞也被风压变形了。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在自然气候的面前我什么也不是,只好乖乖地求生路。也有很多瞬间,心想干脆就顺着它,闭着眼往前骑就行了。当理智告诉我,不能那么做,不能轻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敬畏他的同时跟他抗争,才会有生存的机会。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环境,但我们有自己理性的选择。
今天看中国机长,那种感觉若隐若现。就像今天在路上,风不停地从各个方向摧残你,你感到气愤地同时,只能选择原谅他,然后顺从他。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压力多么大,都希望我们像机长那样有理智的情绪。
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喜欢听的风声雨声,可能会成为城市路上一些人前进的阻碍;我们看到的天空美丽的云朵,可能会成为航班飞行的阻碍;太多时候,很多人看待问题太过表面,当大家都在以为飞机在天空盘旋时,孰不知机长是在等云层分离,走云层中间那条路,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每个人的道理,如果不解释也自有他的理由,不必多问。机长之所以走出来,不光是强大的心理素质,还在于他的经验,电影前面对那块云层描述也做了伏笔,机长往返这条航线这么多次,早已掌握了规律。
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充满联系的,万物形形色色交织在一起,就好像蝴蝶效应说的那样。一次强气流引起的航班事故,导致的是一大批航班延误,飞出去的航班就近降落,空军要净空停止训练;消防员医护人员调配待命。千千万万的职责都在保住这些人的生命。总会有意外,总不会按计划进行,有时候还是要学会理解,学会信任。
情绪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会把事情变得更糟,遇事要冷静,沉稳。
我们信仰着我们的爱人,我们信仰着我们的职业,我们信仰着我们的信仰。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机长在达到人类人生极限之后,是靠着什么信念支撑过来的,细节就是他对女儿的承诺。当我们在坚持一件事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往往都要通过一种信念来支撑我们走下去。或者一个人,一个承诺,一个期待,一个盼头……
所以,信任,信仰,信念,希望都能在路上。
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在敬畏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