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范例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范例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1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教学弊端;影响;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因此,教育是生存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行知又指出: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1]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如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余杭区城镇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对象主要分布为余杭镇、临平镇、瓶窑镇、运河、良渚五大镇的所属初中,共计1500名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经验总结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for it教材的生活化特点分析
根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不能脱离了生活实践,仅仅教课本;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英语教学应从实际生活中来,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是:生活即教育。我们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具有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内容生活化,教育教学要求英语教学应该是实际生活的教育。例如,以七年级1-6课的语言目标为例,就可以看出生活化内容的比例。即,Unit1:新生入学时问候他人,询问和给出电话号码;Unit2:确认物主关系;Unit3:介绍家庭成员;Unit4:谈论物品的位置;Unit5:用“have”谈论拥有物品,提出建议:Unit6:谈论有关食品的好恶。
2.教学现状与分析
(1)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信心不高
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在北京市20多所学校的调查,由于不爱学、不会学而烦恼的孩子,初中达到了%,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笔者对1500名学生关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七年级510位学生中将近50%的学生对学英语感兴趣有信心;八年级504位学生中有%对学英语感兴趣有信心;九年级532位学生中仅有28%对学英语感兴趣信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余杭区初中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和信心度不高。
分析原因,我们发现在现在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仍然有不少这样的老师: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来读它、记它,把学生当书架子,拿书本来配学生的老师。[3]教师以课本为教育,学生知识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照本宣读,死教书。据此,笔者做了一项调查,即10个学校近40位教师关于是否要求学生背课文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将近85%的教师要求背。笔者认为对英语学习来说,背课文确实有很多益处,但不能死记硬背。
(2)部分教师出现教学行为偏离教育的本质
案例1:start U1,第一页 学生进行互相的问候,课本上是:Hi. Peter----Hello,Frank。学生互相问候时,仍是用Peter Frank。其实对方根本不是Peter或者Frank,而是实际教室里的学生“张三”“李四”了。
案例2:七(下)U2,where is the post office?学习地名,问路和指路。教师就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图片,很抽象地进行纸上教学,而且2a的那张图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节课下来,教师仅仅“教”了那几个地方(1a)和(2a)的图片,学生也了解了这几个地方的名称、几个方位介词和几句问路指路的用语。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来看,目前个别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4]陶行知又指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5]笔者认为教学行为偏离教育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偏离英语课程目标,和实际生活脱节。首先,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身上。[7]而如今的英语教师由于上述的压力,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偏离了英语课程目标,变成为考分而教,死教书,教死书、背书本、题海战术等现象再次发生。
(3)教学重闻知忽视亲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在答题纸上按题号写出各单词的完全形式(每空限填一词)
71. My mother is a teacher and she has taught English in this school for 20 years.
72.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building gets less sun than the south.
73. If the sky is clear, there’s no rain or cloud and you can see very far.
74. Bella can speak two languages, French an Chinese.
75. Sugar can be used for making food and drinks sweet.
76. Susan was born in a village but she works in the city now.
77. Jack is the tallest among the three students.
78. Please don’t make a noise because the baby is sleeping now.
79. It is reported that two men were killed in a car accident early this morning.
80.My doctor advised me to take the medicine twice a day,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上面的是2011年杭州市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英语卷[9]第八题,从考题设计来看是比较贴近生活,是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但是在研究对象的测试中得分率只有,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重闻知而忽视亲知的严重性。“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的来,就是从“行”中的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由或由课本传达;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现在的不少学校老师因为升学、高分知识注重闻知,几乎闻知概括了一切知识,亲知几乎完全被挥之门外。[6]所以出现“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笔者根据多年对学生学英语效率的观察发现,很多班级学生的成绩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呈下降趋势,无论是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当然这里存在着试卷难易度等原因,但教师脱离实际生活、死教书的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是造成该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熟悉程度不高
案例4:七(下)U9的句型:什么时候开始做某事时。教师提问学生:When did you start playing soccer?该教师一个一个地问学生,然后学生又进行小组互相问,最后请代表汇报:某某5岁开始踢足球,某某10岁开始踢足球等。学生似乎做的不错,老师也很满意。
案例4是笔者研究过程中所听的一节公开课,课后我对这个班级的同学进行了“你踢足球吗?”的调查,结果显示53位学生中只有7位踢过足球,但现在也几乎不踢球了。那么学生是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和互相联系的呢?聪明的学生按照课本的知识点和老师的意图作出的反应。因此这位老师的这个教学环节不实际,不是语言的真正的交际,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其实老师把soccer扩大选项,如乒乓球、篮球、游泳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那样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了。陶行知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8]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对象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急急忙忙上课,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结论与对策
1.结论
从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分析来看,目前余杭区初中英语教学对教材生活化的把握不是非常到位,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对其进行分析,没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落实,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其次就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2.对策
(1)构建模拟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模拟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融入到英语学习之中,在优化的情境中,“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之中,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语言练习,最终让语言综合能力达到质的飞跃。学生的角色扮演不一定要局限于书本上所要求的角色,我们应该让学生扮演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如歌星、球星或老师等。通过让学生表演某个他们喜欢的角色,他们的话语自然多起来,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这样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就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例如:人教版 Goforit八年级下册 UnitZ: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landed?其教学要求是:要掌握 payfor,spend,eost的用法。可以进行如下的情境设置。
课堂情境设置:
Teacher : what are these?
Students:they are pictures,basketball,souvenir,VCD of ,clock.
Teacher :who knows where these things come from ?(学生用英语做了很多猜想)Oh,no these come from the Shenzhou 6. Fei Junlong and Nie Haisheng took them from the space. Now who wants to buy these things? You can buy one of them or buy all of them. The one who pay more money for it/them. Now I am the auctioneer (拍卖师),and the auction begins.
Auctioneer:who’d like to have the picture? I will sell it for 55 Yuan.
S1:Let me have a look .If it’s good enough,I will buy I’d like to pay 65 Yuan for it.
S2:the picture is so beautiful,isn’t it? Since it’s from the Shenzhou 6,I will pay 70 Yuan for it.
S3:I love the picture very much. I will spend 80 Yuan on it.
Auctioneer:who would like to pay more? One,two,three. OK,it’s yours, You can have it now.
再例如七(下)U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第一课时,教学内容:Section A(1a―2a);语言教学目标:学习地名,问路和指路。笔者第一步,布置课前任务,前一天,让学生和同学或家长去观察自己居住的小镇的主要街道和建筑,查找建筑物的名称,并画一张简易图。
第二步,实际上课直接根据他们所画城镇简易图为课本进行教学。如临平第一人民医院( Linping People’s Hospital),妇保医院( Linping Women’s Hospital),临平公园Linping Park),余杭图书馆( Yuhang library),大红鹰超市(Dahongying Supermarket)以及各种银行宾馆等。说明:不同的学生在画简易图时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对教学没有影响,反而更贴近生活,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材中第一课时没有road这次的学习任务,但是我们所生活的镇上有很多,如东湖路(Donghu Road),沿山路(Yanshan Road),此时根据实际生活,应该在此把教材拓展。该课的语言教学目标是用Where is the …?It is on/ behind/ next to/ across from/ in front of…来问路指路,教师就可以以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如对话:余杭图书馆在哪里?――在世纪大道上,宁波银行的对面。(Where is Yuhang library? It is across from Ningbo Bank, on Centry Ave)。
(2)改变传统观念,丰富与优化教学方法
中学英语的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拼搏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更好地实施中学英语的生活化教学,我们首先应该在英语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上有所改革和突破,使课堂教学上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所以,书不可以死读。”“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写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要认识到:是生活,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先进的理论。
(3)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的实际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书虽然是一种工具,但不可不用。教材的编写如《新目标》都遵循了《课程标准》的编写原则,具有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而且所选用的教材都制定了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因此,教材不可不用。教师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拓展呢?吃透教材,并熟悉学生的实际生活。陶行知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怎么学就怎么教;教师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去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生活。具体的途径可以通过组内研讨、网络研讨以及听取相关专家的专题报告等,在熟悉学生的方法与途径中可以有参与活动、聊天、网络(QQ)等形式。
参考文献:
[1][5][11] 陶行知。1930年1月16日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陶行知的演讲记录稿:生活即教育。
[2] [10]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课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8] [11]陶行知。 1927年6月3日在晓庄学校宴会上的演讲词。
[7] 格林。2009.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
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2
关键词:课例改进;学科能力;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66-01
培养学生能力一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实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能力的培养都是外语学科教学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一线教师对课例的研究以及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的持续改进,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科能力培养的成败。
所谓“课例”,就是实际课堂案例,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所出现的亮点或问题的呈现。美国学者Stigler和Hiebert用“Lesson Study”来表述“一群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有规律地集合,一起设计、实施、测试和改进一堂或几堂真实课堂的研究课”。杨玉东(2010)的观点,即课例研究表现为教师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并加以改进;以学科内容为载体,围绕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方案。也就是说,课例研究是以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指向课堂教学问题诊断并提出改进方法的行动,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如何通过对课例研究进行改进,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学科能力,是英语教师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案例的步骤一般包括Revision(复习),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Consolidation(巩固)以及最后的Summary(总结)五大环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45分钟),学生能力水平也有差异,以及老师实际课堂目标需要的应变性,部分环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这就需要老师灵活应对,适当、适时调整,对课例进行改进,更适应真实的课堂环境。
要做到不断的课例改进,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大量准备工作。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内分工,有老师进行教材解读并撰写教学案例,有老师进行课堂实践,组员集体听课、评课,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做出改进。这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课例改进,整个备课组形成一股绳,一齐出力,各有分工,最后形成共同进步。也可做实践记载法。实践记载法需要老师先自己设计教学案例,自己进行教学实践,实践中可以进行课堂过程的录音或录像,或请搭档进行课堂记载,这样可以获得课堂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再从中发现课堂实践中的亮点或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记载,以提醒自己、同伴注意,在类似课堂中进行改进。这样的课例改进,具有较强的针对行和实效性。
以仁爱版七年级英语Unit6 Topic1 There is a study next to my bedroom中Section A为例,目标词汇有11个,目标句型是There be,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家中的布置等,课堂容量不可谓不大。在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先导入新课,输入新单词,再引入教学重点,整个课堂会非常沉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直接引入了语言点,通过不断呈现“---Where is your bedroom? ---It’s on the second floor. There is a study next to my bedroom”和“---What’s in your study? ---There is a sofa, a desk, some books and so on.”这两个问答,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在口语操练当中接触、熟悉、掌握“there be”句型并掌握了数个新词汇,可谓一举数得。然后对方位介词短语如in your study进行替换,换成in your garden, in your bedroom,on the wall等,学生通过pair work不断巩固最后能熟练掌握there be句型的使用,整个目标词汇和目标句型自然融汇,学生印象深刻,学习起来不沉闷,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后来的阅读教学“My Home”和写作教学“My Home/ My Study”。
不管是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的集体课例研究改进还是个人的实践记载法,都要求老师对教材读“透”,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这样才能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所以教学案例的设计很关键。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堂反应准确预测。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如何,教学案例中的活动环节学生可能有怎样的反应,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都要能有“先见之明”。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很敏锐地捕捉到课堂各环节中的亮点或出现的问题。如在仁爱版七年级英语Unit6 Topic1 There is a study next to my bedroom中Section A的口语操练中,就出现有部分学生对自己书房的描写表述为“There are a desk, a computer and many books in my study.”的错误。老师就可以及时讲解there be句型中be的具体用法,能力好的学生马上能领悟主语为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时be动词相应的变化。
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3
可见,作为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语文课程标准》在5~6年级只提出了说明文的阅读目标,而没有提出写作目标,而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设计在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而我们现在执教的七年级学生对说明文可以说是零起步学习,因而要做好与小学的衔接。苏教版教材从现在已有的七年级语文教材来看,说明性的文章是这样安排的: 1、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宇宙里有些什么》、《〈梦溪笔谈〉二则》;2、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短文两篇》。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这个概念,因而七年级上册的文章和小学课本中的文章性质相差不大,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提出“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方法”、“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因而在教学中应当把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为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做准备。七年级下册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具备了说明文的特征,准确地说更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对于事物说明文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事理说明文则要注重把道理讲透彻、讲明白,因而语言要准确、简明,表达要有条理。我们可以据此重点来分析一下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说明文。七下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阅读有关介绍古今中外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著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体会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写作的线索。
4、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
5、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苏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文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短文两篇》,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事物说明文,因而我们要把明确事物的特点作为教学的目标。
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是巍峨、雄伟、庄严;中山陵是巍巍的;法国凡尔赛宫是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黄鹤楼是巍峨高大的;于园是“奇”的。
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明白,学习作者怎样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的,是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去思索、去发现的。
下面我们以《巍巍中山陵》为例来解说这一过程。《巍巍中山陵》的特点是“巍巍”,在行文中作者不管是介绍建筑群体的规模,还是详细介绍陵园的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因而描写准确而又特色鲜明。据此我们可以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巍巍”这一特征说明中山陵的手法;2、体会人们对伟人的敬佩之情;3、体会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其中目标1和2作为一课时,目标3作为一课时来品味语言。
下面我们以目标1和2作为一课时为例来说明教学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检查完学生预习的情况后质疑:
一、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孙中山。
二、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山陵。
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很快地发现“巍巍”是中山陵的特点,而且文题一下子也表现出来了。
当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后继续质疑:课文描写了中山陵的哪几个方面?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个地方“巍巍”的特征?
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范文4
新目标英语教材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单元话题和功能,进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精心选材和设计,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为有效实现英语课程人文教育功能与价值提供了重要媒介。利用新目标英语教材进行人文教育,具体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加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素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新目标英语教材就是一套“青少年学生生活百科全书”,它紧紧围绕单元话题和功能,精心选择和设计语言材料,呈现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情景。因此,利用“这套生活百科书”,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有可为。例如,通过七下Unit 3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语篇学习,偏远贫困地区孩子的艰辛求学之路和恶劣生存环境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同时,他们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感人至深的校园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强烈感染着学生。为此,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自己优越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无疑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2. 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新目标英语教材话题内容紧密联系中外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开始,向社会拓展,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语言素材。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成就学生美好人生奠定基础。例如,结合教材涉及的日常交际功能项目,教会学生如何得体地表达“问候、告别、致谢、道歉、邀请、请求、祝愿、祝贺、建议、劝告和遗憾等”,让讲文明、懂礼仪、会交往内化为一种意识和品格。又如,七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涉及有关规章制度的话题,向学生介绍了在学校、班级、家庭以及公共场所等不同场合,“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或“哪些禁止做”等行为准则,渗透着规则教育,可以说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生动案例。 3. 加强中西方文化教育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新目标英语教材从小至单词,大至语篇,各个层面都蕴含着丰富而浓郁的文化内涵。例如,七下Unit 6 Section B 2b Reading,文章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场面:中国留美学生朱辉在中国的家正在欢度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而在美国的寄宿家庭却过着平常的日子。此情此景,朱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体现了中华传统节日在增进亲情友情和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纽带作用。因此,教师既要加强英语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多元世界文化,形成开放包容态度,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又要教育学生热爱并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加强环境生态教育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学生的环境生态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新目标英语教材义不容辞的承载着对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社会责任。例如,七下Unit 5 Let’s Save the Elephants和九年级Unit 13 Save the Sharks两个语篇,介绍了因人类乱砍滥伐、非法捕杀野生动物,造成大量物种迅速灭绝,从而致使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的严峻环境问题。接着,语篇Rethink, reuse, recycle!则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向学生介绍了“通过不断创新,实现废物再循环,巧利用”的具体方法,旨在倡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目标。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