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参考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8128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参考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中国近代史著作读后感1

《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由蒋廷黻先生编写,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是史学界公认的近代史研究开山之作。本书于上个世纪上半叶出版,至今仍然在继续出版。

这些天俄罗斯乌克兰在打仗,国内很多人支持俄罗斯,是俄罗()斯的粉丝,认为俄罗斯是中国的伙伴,因为有历史上苏联与中国的那段关系,所以现在虽然中俄没结盟但是胜似结盟。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因为每个国家在国际上所下的每个决定都是基于本国的利益,而没有什么所谓的“兄弟情义”。人与人之间是有兄弟情谊的,中国人与外国人(微观具体尺度上的人)是有兄弟情谊的(我认为奥运会就是这种美好关系的延续),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的区域与政府角度)是只有利益关系的。我们在面对俄罗斯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尤其是在看了已经作古的蒋廷黻先生在上个世纪写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之后。

这本书放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而且很新,我觉得它新是因为这本书的角度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关历史科普的节目上的角度不一样,不是单纯的从宏观的角度上去描写历史事件,也不是从微观的角度去埋怨或者夸大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是宏观与中观相结合并运用唯物史观去讲述和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充满了理性。

关于历史人物:林则徐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很正面很正派的形象,只不过因为当时的社会配不上他才导致了失败;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而不学政治和文化是因为洋务派的眼光不够;古代很多士大夫充满了气节,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得不说以上的这些观点是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的观点和我上述的观点一致。但是看完这本书后会发现上述的观点是极其片面的,林则徐虽然正直但是也有不为人知的“自傲”,并且他的正直来自于“天朝上国”自大的思想(他在中英产生矛盾的时候,看到中国的武器打不赢外国的武器时,竟然觉得西洋人喜欢中国的红茶和丝绸,所以只要停止向国外出口红茶和丝绸外国人就会冷死和饿死然后自然而然的投降示弱),以至于后期的他在看清楚了一些世界的局势以及中国的出路后,因为怕说出真相损害自己的口碑于是依旧保持赞同“传统”文化。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不是他不想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民主自由的思想,而是当的社会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李鸿章在当时确实站得高,但是在人生的后期翻了机会主义和投机的错误,差点把中国东北以官方的形式送给了俄国。士大夫们虽然文笔口才很好,但是没有才干,只会空喊口号(封建主义和天朝上国的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且误国,甚至在我国东南沿海被西方列强全面入侵准备瓜分的时候士大夫们还在喊口号要去征服和争夺管控我们的藩属国(但是藩属国在士大夫们心中的定位是用来守护中国边疆的,并不是用来做生意的,越南守卫中国西南、琉球守卫中国东南、高丽守卫中国东北、蒙古守卫西北)。

关于历史事件:清王朝禁烟按照以前的说法是鸦片危害人的心智,所以政府有义务去禁烟,而清王朝的角度更多的是因为中国人买烟导致本国的大量的金银流失海外,对本国的经济不利于是禁烟,清政府的禁烟并不是一个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的禁烟。并且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不会搞外交和做做生意的朝代,几乎是零外交。(当然,这是传统封建思想发展到高潮的必然——我们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不配与我们平等外交和做生意)洋人当时在中国仅可以在广州“十三行”与中国人做生意,且广东省还要在中央4%税收基础上额外多征收20%且不固定无依据随心所欲的税,并且受封建的传统文化影响,无论中国收到了怎样的打击士大夫依旧看不起外国人并且试图羞辱外国人,闭关锁国的思想加上贸易上的冲突导致了战争。社会底层的民众就更不用说了,更不可能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了,太平天国表面上想要推翻清政府但实际上确实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自己当皇帝。义和团更是盲目排外,甚至到了后期的义和团还去给慈禧太后打气向世界各个帝国宣战,最后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

豺狼一般的帝国:帝国列强在我国近代的各种掠夺和瓜分中国的行径不必多说,但是我想强调一下俄国,俄国是最会欺骗中国的国家,很多人只知道日本曾经占领了我国东三省,但是不知道俄国也眼红东三省,霸占过东三省的领土,在东三省修筑铁路,甚至与日本在东三省打仗(日俄战争)抢夺地盘。俄国政府官员利用中国人在甲午战争后恨日的情绪,在李鸿章面前表达自己也烦日本,愿与中国一道抗击日本,但是希望清政府能分给俄国东三省的土地,李鸿章差点就签字了,差点东三省就被清政府以官方的名义赠与了俄国(那样东三省就回不来了,哪怕新中国成立后也拿不回来了,因为是官方赠与的地不是帝国抢夺的地),还好后来因李鸿章的死亡这个协议就没签成。

读了近代史后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正是因为内有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外有帝国列强的侵入才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一连串屈辱的事件发生,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毫无疑问,帝国主义至今仍然活跃在国际上的每个角落需要我们去防范,但是中国内部的传统封建文化的思想已经消除了吗?我认为是没有的,我们依旧要警惕“天朝上国”这样的思想以及文化自负,爱护自己身处世界各地的同胞,时时刻刻以史为鉴,不要像清朝的士大夫与民众一样,他们在那样的文化土壤上共同做出了无数个不切实际、空谈误国和随意指点的外交决策,最终写成了一本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著作读后感2

时间曾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到来时,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黄河在我们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会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

大概对于每个中国人,近代史就是个无法结痂的伤口 , 时常被扯动,痛到刻骨铭心。那样动乱的年代,现今提及仍心有余悸。无法回避,因为过去、现在、将来是无法割裂的存在。

“ 每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水泥柱与钢化玻璃遮盖住了伤疤,鲜花与树木昭示了眼前的和平,但,细心一点,你总能从砖瓦中触摸到它的颤抖,在书页中听见它痛苦的呻吟,在光影中感受到那个逝去时代的愤怒,累积经年,仍不消退。 ”

其实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每个王朝的坍塌总是伴随着新生的阵痛,而这痛楚将伴随着另一时代的成长逐渐消弱——直到鼎盛后的又一次衰退。新旧更替,推陈出新。相似的经历在漫长的中国史上绝不少见,唯一的区别就是史实的详尽与否和记忆的远近关联。可就如人类情感由多巴胺控制是个令人不快的现实,这种时代的伤疤是很难与主观意识分开,从而进行赤裸裸的剖析的。

记得司马光曾经说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然而,对历史的不客观的解读却对我们正确看待当下的问题毫无助力,只会使得我们患得患失,一边对着“历史课本上的罪人”横加指责,一边脑袋空空地高喊着自己都不甚明了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一边却觉得自己其实并无确凿根据、内心毫无底气,进而对整个时代的认知产生怀疑,愈发陷入不明所以的深渊中来。

我们不能总是被主观思想蒙蔽双眼,如若放任下去,既是自欺欺人、逃避现实,又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看待当下。试问,一个沉溺在虚幻的过去中的人,又能怎样对现实提出正面的、有建设性的提议呢?

是的,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炮火响彻了神州大地,血色染红的土壤下白骨累累。这个一百年,其中辛酸苦楚自然不堪言说。

西方世界用火炮强行打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东边的邻居也对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图谋不轨。两个世界的碰撞所带来的巨大反响震醒了中国人浑浑噩噩的脑袋。自强新政、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风雨飘摇,国人上下求索,希冀走上不被外敌侵略的正途。他们曾经愚昧无知,曾经热血冲动,也许并不都是飘渺无形的“大义”驱使着他们作出抉择,但他们殊途同归,为苦难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黑格尔说 过: “凡存在的皆合理” , 我们乐于接受历史光鲜亮丽的一面,又要勇于承认:对于屈辱的历史,我们这个受害者也需要反思自己。然而尘埃落定,时间的车轮依旧不停地向前飞驰,留下车辙待人追忆。

让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每个伤疤都是这片土地经受过磨练的勋章。曾经跌入深渊,但是我们又从绝望的谷底腾跃而上。

这样的历史,才比战功赫赫、凯旋一片的盛世更让人心生敬仰。

正视这样的历史,也正视了我们拥有的当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68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