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1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华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分析图表。
2、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描述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会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二)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图形化表示数据的优势。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亲自实践、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点:图表样式选择及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五)教学难点:图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
1、教学流程的设计:
2、教学环节分析
一)结合教材回顾旧知
①展示学生学过的数学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表的知识,然后提问:常见的图表有那些样式,每种图表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回答问题(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③教师展示表一(2008奥运会奖牌榜)、表二(中国奥运代表团奖牌情况表)、表三(中国近一年的cpi和ppi数据表),让学生回答三个表格分别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并指出在电子表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图表样式,还有很多,比如:xy散点图,圆环图等。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提问、对比二维表格与图表,展示图表直观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①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完以后,学生都需要填报志愿,我们该如何科学的填报好自己的志愿呢?
②学生回答(首先应了解学校在大学中的排名、学校的`专业介绍、学校的招生人数以及该校的录取分数线)
③那么我们怎样分析招生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等数据呢?然后向学生展示表4、表5,表格数据不是很直观,我们如何更直观的看这些数据呢(图表)?
设计意图:将填报志愿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三)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任务分层次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任务一掌握基础知识,通过任务二形成技能,通过任务三进行综合运用。
任务一:制作湖北10所高校20xx年理科招生人数的柱形图,并添加标题。
①先请学生根据使用菜单的经验,寻找哪个菜单命令可以制作图表。
②教师将学生分成3—4人为1组,提示学生打开“表格图形化、xls”文件中的任务一工作表,完成第一个任务。要求:将湖北的10所高校2007年理科招生人数做成柱形图,并添加标题“理科招生人数柱状图”。
③学生运用图表命令,试着完成任务。
④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留心两个问题:
1)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有几个步骤?
2)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置?
⑤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辅导,在学生完成探索以后,用广播功能展示1)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如:做出的图表是空的,做出的图表没有标题,做出的图表颜色单一,不美观)2)学生优秀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在听取意见以后快速修改。
⑥通过实际学习与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制作图表的四个步骤以及修改图表的方法。
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修改图表的方法: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探索过程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正确的制作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理念。
任务一: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仅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需要设置任务二。
任务二:将湖北部分高校的招生人数制作成统计图,能直观显示所占比例。通过图表所反映的数据分析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并说出分析的依据。
①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选择统计图表类型(饼图),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标识,最后根据直观显示,科学分析和表述。利用前面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任务二工作表,独立将其做成饼图。
②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③我们不仅需要做出图表,还要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的方法。请学生观察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招生比例靠前,这反映出社会对高水平大学的入学需求较大,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在于排名靠前的大学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和雄厚的办学实力。
⑤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通过图表的制作,我们基本弄清了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情况,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下面我们完成任务三。
设计意图:任务二的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掌握饼图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涵的含义。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历年数据,将线差做成折线图,分析这两所学校线差的特点,预测20xx年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1、回顾概念: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
2、利用前面的方法,在一个图表中制作两校线差折线图。
3、分析两校线差的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线差波动不大,而浙大存在大小年现象)。
4、让学生进行尝试运用华中科技大学历年数据,结合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简单的数学模型。(预测分数线=批次线+线差均值+误差)
5、让学生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往年分数线,并预测20xx年录取分数线。
接下来用简单模型验证浙大录取分数线,我们发现用这个模型验证往年录取分数线误差较大,其原因在于线差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要求学生修正模型,用修正的模型验证,在基本准确后,进行预测。
我们对于分数线只是一种预测,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程度与建立模型的好坏紧密相关,我让学生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去验证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①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完成了在创设情景中提出的问题。大家不仅学会了根据表格数据制作图表的方法,还能对图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研究中会经常用到,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三种类型的图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其他类型的图表来分析问题。我收集了一个典型地震表,请同学们研究发生地震的日期与农历初一、十五的关系,并将表格第四列数据做成xy散点图,并给出你的研究结论。
②课后研究教师给出的问题,在下节课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将信息技术的图表分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同时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excel图表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既能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又能达到适合高中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是我在设计本课中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地方。
首先,是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知识。这种经验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的学生综合思维训练。基于这一观点,在教学设计中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处理、加工信息的具体能力。如:设计适合学生情景和任务,将高考志愿相关问题与excel知识、技能融合,将excel中的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整合,将excel图表预测分析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结合……这种设计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适合高中学生特点,从而有效的完成了教材二次加工,达到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创新点、亮点,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研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在“用”中熟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合作学习excel图表制作的方法,营造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学习环境;设计了合作探究excel图表预测分析建模的过程,渗透依靠自身能力,借鉴同伴特长,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理念。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开辟了学生学习新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2
课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说: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图形图象的浏览,选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第七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的第六节。由于这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也就是在新课标中提到的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课内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发挥。而对于其中选修的本册多媒体知识内容,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和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于这一大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提出三个明确目标: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动画等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等;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了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选择适当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鉴于以上总目标,在前面几次课中,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几种具体的多媒体素材即声音与视频的基本使用与处理。这次课我就要带领学生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来实现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及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初步了解图片浏览软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结构;
b.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c.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c.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a.增强学生祖国河山的热爱
b.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会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思想的意识。
○说:由于前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这章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加工信息,本次课就是建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看图软件acdsee的基础上的,因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acdsee程序界面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的网页制作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时,(即在有信息呈现需求时)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对图片的选择和加工这就是这次课要实现的另外两个知识目标: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及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为主线,把第一个知识目标融进后两个知识目标中去体现。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我实践与探索,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去发现acdsee软件的一些其它功能,达到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给学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国风景名胜图,并让学生踊跃识图交流对风景名胜的了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国风光的同时,激起学生浏览图片的欲望,从而推进教学计划,学生在认知与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同时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以及对更多地了解祖国名胜,感受祖国风情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说:基于上述的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这是以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说:图形图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较复杂,怎样在适合自己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为什么要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是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习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说: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我是将学生带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法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言的,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本次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通过高一年段必修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思维习惯,但这种思维习惯是信息技术课对学生长期要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一再强调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次课仍旧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习。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情景导学法)
教师的定位上: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3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内容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1、重难点:
①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小结内容
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
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
2、讲授新课
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内在联系。 ②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由信息引导出信息技术,讨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存储、处理、传送和应用信息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③讨论计算机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技术是指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自动、高速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④讨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a、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发明与应用,电气化,原子能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4次工业革命。 b、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的生产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学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后,进行课堂练习,强化知识。
例: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
①信息技术包括那些?
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4
一、
《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
1课时。
1、硬件环境:微机室网络环境。
2、软件环境:电子教室控制系统预先安装好的ftp共享平台、bbs专栏等。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章“网页制作”的第一节。本套教材共四册,分别通过“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网络应用”、“网页制作”这四个章节,逐步深入地安排有关于“网络”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条“网络”线。第四册中的“网页制作”是将学生从“使用者”引导到“制作者”的一个转折点,而“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网页制作”的灵魂,它既为学生们揭开了网页的神秘面纱,也是规范网页制作必要的出发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站点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 20xx创建并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了解高中物理知识基本分类。
(2)能力目标:
由站点的规划方式,培养学生懂得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对已学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站点的规划、建立与保存。
(2)教学难点:站点的规划。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强调:高中学生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注重交流与合作。”因此,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来设计这堂课,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将有利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以制作高中物理站为任务驱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不同小组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这样在小组成员之间及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交流、竞争氛围。
首先将学生们“网站即网页”的错误理解引导入正确的站点概念,再以“制作高中物理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整合,创设情景与任务驱动融合。将学生分组,简要讲解站点规划,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站”,学生们首先进行网站规划,然后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将成果打包上传至ftp,实现小组间互相浏览,并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实现相互交流、评价,教师适时加入评价;同时,各小组可以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进行修改。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1、教学流程设计:
(1)结束。
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延伸出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2)导语。
(3)创设环境。
(4)设置任务。
学生分组练习;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站点规划、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并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物理问题等方面的加深认识
(5)学生学习状况。
(6)教师个别辅导。
①简介frontpage20xx。
②讲解站点规划。
③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
(7)开始。
①学生上传(修改完善)任务成果。
②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教师评价。
③学生修改完善。
④任务成果。
2、教学内容与过程:
(1)创设情景。
任务驱动:
①分别打开两个网页(一个某网站的首页,一个通过该首页链接到的二级页面),提出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引出站点的概念,引导学生将站点、网站首页、与网页之间的关系,与“房子”、“客厅”、“房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
③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站。
④观看电脑屏幕,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想以往的上网浏览网页的经历,回答问题。
⑤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类比关系,得出正确结论,加深对站点概念的理解。部分同学通过对站点概念的理解,摒弃“网站就是网页”的错误观念。
⑥接受教师所给的任务。
⑦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联想思维,唤醒记忆中有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⑧通过“制作高中物理站”任务驱动,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尝试在互相交流、合作中共同进步。
(2)协作探究。
(3)因势利导。
①简介frontpage 20xx,讲解站点的规划,演示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
②对于学生在站点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实际组成情况推荐站点规划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③初步了解frontpage 20xx,理解站点的规划,掌握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后,开始执行任务。
④每组自行挑出一位组长,负责该组网页的整体规划、人员分工协调、网页制作督促与实施工作。同学们得到明确的任务后,各小组开始热切的讨论,确定分工,着手建立站点并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
站点的规划既是对小组成员分工的规划,也是要求学生们对已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根据该小组成员实际组成情况,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和建议,力求创造出最有利于学生们互相协作、互补长短的学习环境。
(4)交流评价。
(5)自我完善。
(6)提供ftp共享平台。
(7)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
(8)对于学生成果作出评价。
(9)各小组将初步的站点规划制作完成后,压缩打包,上传到ftp上。并通过ftp下载其他小组制作的站点进行浏览。
(10)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栏,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并作出评价。
(11)各小组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规划进行修改。
(12)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高涨;也对于自己的不足有了客观的认识,激发了不断自我充实、完善的决心,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环境。
(13)课堂小结。
(14)课外延伸: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
(15)延伸:
①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②跟随教师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③课后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意识到这是对其掌握的物理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过程。
本节课通过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不同小组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在整合过程中,学生们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和角度来温故、知新,这不单单使他们原有的物理学科知识得以巩固,其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