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788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汇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第一篇】

最近,我读了《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的序言和第一章内容,从中真正感受到了阿莫纳什维利教师对教育的投入和激情。同时,这也非常适合我们教低年级的老师去读、去照着好好做一做。

首先,让我佩服的是作者把他的学生当作是自己的老师,因为他觉得只有这些孩子将授予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可以从孩子们那里更多的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作为老师可以从自己的学生那里知道自己也是一个接受教学和教育的人。有时,我偶尔也会以学生为老师,但这在我还是做的远远不够的,我们老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办法把自己认为对学生有好处的知识灌给他们,很多时候是强制的。我会向这本书的作者学习的,做学生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也做学生的学生。

还让我感动和受到震撼的是作者对待自己工作的那种认真的态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开学前一周他所做的准备工作:他把学生们的人事卷全部拿回家去,来了解每一个儿童的情况,从人事案卷中取出他们的照片,把他们一张张地排列在桌上,在作者的耳畔似乎想起了孩子们的清脆的噪音和笑声,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而做好了充分的给孩子们见面的准备工作。亲自给将进入自己班级的孩子写一封信,告诉孩子们他已经长大了,老师将在教室里欢迎他们的到来,告诉他们老师将开始和他们一起过一段快乐的学校生活,作者这种对教育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回想自己,从来没有在假期提前关注自己将要教的孩子。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对学习比较差的孩子常常缺乏耐心。总的来说,态度决定一切。

在第一章中不光让我学习到开学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更不能忘记,用最亲切最美好的声音说向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教师说:谁爱儿童的唧唧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唧唧喳喳声已经爱的入了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从事教学对于刚入学的6岁孩子的老师,更应该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灵,视孩子如朋友,视孩子如老师,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喜欢我们,对我们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以至于不厌学。

《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第二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第三篇】

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将赏识教育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发挥的淋漓尽致,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哑人大学生。

他首次在本书中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

回忆我在十多年的求学历程中,遇到过许多老师他们兢兢业业、讲课技术精湛,让我很佩服很尊重,但说实话他们都不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那些最喜欢我的、对我看好、给予我很多赞赏和鼓励的老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不是最拔尖的那一个也不是最踏实的那一个,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也没有特别高远的目标,但却也是在一直进步着的那一个。

所以大多数的老师对我都不是特别在意,甚至有一些老师对我不看好,但有那几个为数不多的老师他们能够发现我的闪光点,对我给予很多关心和鼓励,会看到我一点点的进步也能看到我内心的火苗。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我非常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喜欢、最难忘的恩师。

今年是我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真正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次经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涯我深知一位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鼓励、赏识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便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争取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鼓励、多赏识,每一名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有无限的潜力。

在《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一书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周弘老师描述:当他的女儿在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题,他非常激动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你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问爸爸:“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在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对于知识充满了热情与信心,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如果是有些家长劈头盖脸对孩子一顿骂:“你居然才做对了一道题!”,恐怕周婷婷也不会有之后的进步和成功。所以赞赏与赏识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责任。

在对于孩子们科学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这种赏识更是非常必要与珍贵的。在问一年级小朋友长大要做什么的时候,会有很多孩子回答:“科学家!”就像我们小时候说的一样。这说明他们对科学是非常有兴趣的,也认为科学是非常神秘的,做一名科学家是非常伟大和值得骄傲的,所以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意义。在我带的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中,实验课是最能吸引学生、放飞学生思维、为学生插上科学的翅膀的,所以我尤为重视。

每一次实验课学生的学习氛围、课堂参与度都要比平常高很多,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他们的小脑袋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在你抛出一个问题后会争先恐后地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个时候我对于他们的回答绝大多数都是给予肯定的,并且对于很多同学新奇的想法、结合科学知识的回答以及联系日常生活举出的生动的例子都会给予大大的表扬,赞赏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和总结科学知识、能够将科学联系、运用于生活等等。

对于回答可能不那么好,或者出现偏差、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也会给予适当肯定,哪怕是回答错了也要感谢他帮大家把这些容易混淆、容易理解错的问题指出来。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积极参与的、不怕出错的孩子,并且鼓励他们说出不一样的观点、更新奇的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还明白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孩子快乐地成长”。因此不论是在课堂知识的设置还是实验操作的讲解中,我都非常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会找一些夸张的、震撼的图片做成课件,加深孩子的印象与理解,也会找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视频为孩子们补充课外知识。

记得有一次实验课时,要教孩子们使用酒精灯的操作,其实酒精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因此一定要让他们牢记酒精灯的规范操作。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可爱的动画视频来讲解酒精灯的操作要领,在视频中会有一些夸张的场面,例如:小朋友用一个已经点燃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这个时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将小朋友炸飞,每一次看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哄堂大笑,但是每一个人也都记住了不可以这样点燃酒精灯也明白了不当操作会带来的危险后果。

接下来我还会请同学上台来讲解或示范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的问题,如酒精应该装多少、酒精灯如何点燃、如何加热、如何熄灭等等,并且让大家来发现并指出做的规范的和不规范的地方。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关注孩子们的实验操作,在课堂总结时对于操作规范的孩子提出表扬。可能有的孩子他们的反应能力比较慢,思维不够敏捷,可是他们会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规范操作,这就是他们身上非常闪光和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这些孩子闪光点我都不想错过。

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明白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能坚持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分钟,他们在做实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会有一部分人坚持不下来,实验做了一半就放弃了、实验做完了却不好好写实验报告、实验失败一次后就不想再做了而是随便编一个实验结果交差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格外关注这些孩子,可以给他们讲爱迪生为什么能成功,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才换来了成功;可以在同学中给他们寻找榜样;也要在这些孩子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很厉害!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你这次的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这只是第一次实验,你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况且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出现了偏差,不要放弃,再细心一点你一定可以成功”。当孩子的潜意识已经具备了“坚持,再坚持”这一思想的时候,他的一生必然是辉煌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要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同时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人。

《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第四篇】

茫茫草地,翻滚着齐胸的绿浪,漫漫夜空上演着一场狼、人、狗的故事,那日苏,这位像牧神般俊美的男孩与其他三只凶神般的猛犬,在黑鹤笔下,诉说了他们传奇的故事,全文分七小节,我挑三小节和大家讲讲。

在《狼谷的孩子》中,男孩那日苏和爷爷扎布在辽阔的草原上相依为命。寒冬的夜晚,饥饿凶猛的狼群一次又一次地偷袭他们的营地。丹克、白雪、巴努盖拼命地守护死死相拥的羊群,为了保护羊群,牧羊犬巴努盖咆哮着,将狼死死地压在身下,撕裂它的喉管……反复激战中,巴努盖被狼挖去双眼。双目失眠的巴努盖还跌跌撞撞地循着狼的气味又一次冲过去,咬住一匹狼不放,任由其它狼在自己的身上撕扯蹂躏,即使战死,也不退缩,坚守着牧羊犬的使命。

在《琴姆且》中,是谁将柳霞救上岸?是谁扯着柳霞的衣服,在鹅毛大雪中前行?营地起火,柳霞被浓烟呛晕,又是谁叼住衣领及时将她拖出帐篷?是它,传说中的“六趾”—琴姆且。

牛是勤恳老实的,可你见过像马一样飞奔,像牧羊犬一样独战狼群,还用角顶起卡车的小牛吗?在《斑斓》中,那头有着豹子般毛色的小牛就是这样一头犟牛。

在圣洁的草原上,无数奇特的野性在蠢蠢欲动,令人想去珍惜这最后一片蔚蓝的天空,它给我带来了情感的激荡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来吧,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一片翠绿吧!

《捧着空花盘的孩子》读后感【第五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6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