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的范例简单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4389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观后感的范例简单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观后感电子版格式1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双腿难以行走的男孩,单纯的他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然而,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他,上帝并没有放弃他。似乎,单纯的他,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拥有了一双使他箭步如飞的腿……他无时无刻不在奔跑,然后,从足球队明星,英雄,到外交乒乓球队员,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他用低下的智力与先天缺陷的身体,完成了即使智力与身体健全的人也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一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总能尝出不一样的味道。

一片羽毛从天而降,缓缓的落在了福雷斯特·甘的脚下,他捡起了那片羽毛,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那既不平凡又感人的故事。

影片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让人不禁感慨。因此,这小小的页面当然装不下我那说不尽的感觉。所以我也只好对某些动人的画面浅谈<>一番了……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阿甘在中不惧死亡救人的时候,本为救好友布巴的他,不忍看着队中的战友在树林中等待死亡,一个又一个都把他们背到安全的地方。最后,当他发现布巴的时候。布巴已经奄奄一息了,单纯的阿甘对于友谊的真挚并不是用语言能够诠释的,最后他的努力完成了布巴的遗愿,成为了一名出名的富豪捕虾船长。

片中的阿甘似乎总是事事顺利,但是偏偏他与珍妮之间的爱情却以悲剧收场。或许这正是编剧所想要展现给我们的:在阿甘成功的背后,反衬出的是珍妮的堕落。想起影片的开头阿甘与珍妮一同祈祷时她说:“我想成为一只鸟,这样我可以飞,远远的离开这里。”在我看来这就是她最终堕落的原因,她渴望自由,渴望幸福。但是她选择了错误的路。她吸毒、在ktv唱歌、甚至是出卖自己……其实由始自终,她所渴望的,她所需要的幸福一点也不远。她的幸福就在她的身边。到最后才醒悟的她,已经为时已晚了。影片最后珍妮说不知名的病毒,其实影射的正是当时刚被发现的艾滋病……

而影片中的人物,主角当属阿甘。不过其实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位,因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了编剧的量身定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他不平凡的一生,他们都代表了社会上都某意中人,而阿甘把这些人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说这部片子很夸张,夸张到离谱,夸张到让人觉得这更是一部喜剧。其实不然,夸张的来不会过分,却很好的用一个人的一生结合了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美国的人与社会。像丹中尉,本应战死沙场,扬名立万的他因为阿甘而保住了性命,他曾经埋怨,曾经堕落,但最后他毅然面对了现实,让人佩服。再看看阿甘的母亲。以为普通的妇女,却用她的信念,改变了阿甘本该平凡的一生。还有珍妮,她所折射出,正是美国社会泛滥,生活放荡的人的后果。

其实影片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不会被人留意,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含义。如丹中尉在阿甘举行婚礼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坐着的,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了最后面,这或许是因为,对于一个失去了双腿的人来说,能够站着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还有当阿甘在珍妮墓前说完那段话后,树上飞过了一群小鸟,那大概就是珍妮化作的小鸟了吧……

一部好的电影,会在剧本,服装设计,演员的演绎上为人称颂。它会在一段时间内流行。而一部伟大的电影,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造就不平凡的成就。它使你从不会厌倦的一次次看它。并且每一次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的东西。

《阿甘正传》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他告诉了我许多,而最重要的是:生命本是平凡,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也没有人天生是富豪,只有我们有信念、去尝试,并在生命中保持奔跑,奇迹才会变成奇迹,平凡才会变得不平。阿甘的一生仅仅是把这种奇迹放大化,见证黑人民权运动、上战场、参与中美外交的乒乓球大赛、启发猫王创造了著名的舞步、见证约翰列农枪杀事件……他不可思议地见证了50年代以来美国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但人生就是这样,是平凡还是不平凡,仅仅是一线之差,它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不应该感谢我阿!应该感谢制作这部电影的所有人员跟崔老师阿!

尤其是《阿甘正传》的编剧,让我深深地佩服,这是我看过剧情结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2

关键词新居民 主观幸福感 社会融合感

浙江省是全国典型的劳务输入大省,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新居民”定居于此,城市人口组成日趋多元化。所谓“新居民”,是指在城市务工、经商、创业的非本市户籍、有固定住所的所有外来人员。比起“外地人”的说法,“新居民”显然更具有融合感和认同感。浙江到底有多少新居民?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年―2014年期间,浙江省新居民总量已从万人上升至2260万,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二。从地域角度来看,以宁波市为例,2016年新居民总数达到490万,占到全市总人数的43%。由于浙江各地外来人口众多,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研究新居民生存状况及其与所在城市的融合程度,不仅仅关乎他们的自身发展、更关乎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本文将借助于“幸福经济学”相关理论,以浙江省新居民主观幸福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对新居民生活状态作出评价,为政府向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与发展机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提供相关的政策思考与建议。

一、相P理论回顾

自经济学家Easterlin(1974)首次提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以来,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领域也从原来的心理学、社会学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尤其是扩展到经济学后,结合经济学工具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迅速发展。经济学家 Kahneman & Krueger (2006)就曾经指出“经济学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呈指数化增长。”足以见得这一领域受到的关注程度。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Bulletin(1984)提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情感性和认知性的评价。Diener(1985)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或家庭对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国内学者康君(2005)认为,幸福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主观反映与心理体验。李儒林等(2003)等则认为主观幸福感既包括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包括人自身的情感平衡。客观条件优越并非必然等同于人们感到“很幸福”。综合来看,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的认识虽然较为笼统,但都把它当成一种主观心理评价,并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归纳现有文献,本文把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1.收入与主观幸福感

经济学家Easterlin(1974)首次讨论了收入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提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倒U曲线”。Frey & Stutzer (2002)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富人都比穷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边际收入幸福增量大于发达国家。Clark(2005)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虽然边际幸福感有递减的趋势,但总量幸福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罗楚亮(201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绝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不是收入,而是相对收入,即认为居民幸福感除了与自身收入有关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他相关人员的收入水平。Festinger(1954)提出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两种效应,即“攀比效应”和“同化效应”。攀比效应是指当自身收入高于周边人群时,幸福感程度较高;当自身收入不如周边人群时,幸福感水平相对较低。 “同化效应”是指当自身收入较低而周边人收入普遍较高时,这种收入差距反而能够带来对未来收入更为乐观的预期,从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当前收入低导致的主观幸福感不足。Clark(2005)对英国的分析发现:对于全职雇员而言 ,收入不平等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相对比工资水平提高,人们更在意自己的工资在同行中是否有相对改善。王鹏(2006)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当基尼系数小于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 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官皓(2010)也在北京、上海与广东等地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是相对收入变化而非绝对收入变化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2.生活环境与主观幸福感

也有研究表明,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化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Gerdtham & Johannesson(2001)对瑞典的国民幸福感研究发现 ,生活在瑞典三大城市的居民的幸福感要比生活在县城或者3万居民以下规模的城镇低。Hayo (2004) 利用东欧7国的数据分析表明 ,与少于 5000 人的城镇相比 ,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单调递减。查奇芬(2009)对南京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显示,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雷|、张龙(2004)通过北京市1991-2001年居民生活质量数据发现,居住环境变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并由此提出有效整治和利用环境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的问题。

3.个体差异与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不同于生活质量,有关被研究对象的性别、性格、年龄、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诸多人口学变量也是形成主观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温晓亮(2011)等人在分组抽样的统计中发现:不同年龄的人对幸福的感知会有所差异,年轻人与年老人的生活幸福感大大超过中年人;林洪(2011)等人的研究显示:个体的性格因素,如对未来的信心,对周边环境的认可等会对其生活满意度形成重要影响。此外也有学者从学历结构、生活压力对未来预期等角度分析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差异,认为上述因素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

二、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浙江省新居民主观幸福感,我们以长期居住在浙江各地的新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于2016年选取了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丽水等7个浙江主要城市对城市务工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问卷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总体幸福感测量表(GWB),这一测度标准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完成,由国内学者段建华进行改编与修订,具有较为良好的测量特性。

变量设计选取了主观幸福感为被解释变量,借鉴李儒林(2003)从客观条件与情感平衡两个维度刻画主观幸福感,本文选取了收入、工作时长、工作类型、文娱支出、住房面积、社会认同感、工作压力、未来规划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把婚姻状况、性别、年龄、健康情况与文化层次作为主要控制变量,运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变量描述如表1所示。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笔者首先根据经济意义对可能的结果进行基本假设。初步判断是:对新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的变量应该有:年收入(inc)、住房面积(house)、社会认同感(soci)、文娱支出(cul)、未来规划(fut)与健康程度(heal);对新居民主观幸福感有负面影响的变量应该是工作时间长短(hour)和工作压力(str)。对新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方向不明朗的变量有:性别(sex)、年龄(age)与文化程度(cul)。由于幸福感是主观感受,因此本文运用哑变量赋值把它划分为四个层次,描述不同幸福层次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主要运用有序选择模型。因此我们利用,借助于ologit模型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有序回归,结果见表2所示:

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LR=,与线性模型F值相对的Prob=,这说明模型系数整体较为显著。从单变量系数符号来看。除文化支出(cul)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向与假设相反之外,其他的符号方向全部与假设一致。从精确度来看,年收入(inc)、工作时长(hour)、休闲娱乐(les)、对未来发展有无规划(fut)这几项对浙江省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1%的置信度下显著;社会认同感(soci)、住房面积(house)、性别(sex)、健康(heal)与工作压力(str)等对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5%置信度下显著;工作类型、年龄、婚否和文娱支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相对不显著。这说明新居民最关心的首先还是客观物质条件――比如收入与住房面积等,物质财富的绝对丰裕是实现个体与家庭幸福的必要保证和先决条件。事实上,无论对城市居民还是新居民,收入高低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相对比城市居民,新居民在城市生活各方面的际遇都相对薄弱,对收入的渴望就会更加迫切。城市房价越来越高,能否定居在城市,住房条件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面对日益上涨且较高的房价,新居民在住房条件方面的需求构成了其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因素。此外,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在城市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才使得非城市人口远涉城市并定居于此,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带来了生活境遇的改善甚至是命运的转变。所以对未来的规划状态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一指标侧面描述了新居民对所在城市的信心与希望。

其次,目前城市新居民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因素上已经表现出越来越重视。社会认同感(soci)成为影响其幸福程度的显著变量,说明新居民渴望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传统。城市或地区对新居民的接纳程度越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归属感也就越高。再比如对未来的发展规划(fut)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因素,有无规划直接决定着目前生活的充实程度。这说明目前的新居民在城市生活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构想,借助于城市提供的就业、培训、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外部效应,新居民及其后代更愿意在城市驻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乐观的估计与憧憬。此外也应看到,城市生活节奏快、对于劳动力要求较高,而且新居民大多从事城市人口不愿意就业的领域――如各类生活业。所以繁重压力(str)与较长的工作时间(hour)给城市新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压力,不同于在农村生活的自然散漫,城市务工人员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由于文化层次限制等因素难以适应转变工种的需求、为了维持在城市生活相对较高的消费支出,不得不尽量多参与工作。这些都会给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的调查显示:年龄(age)与婚否(mar)等因素在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分析中的作用相对不明显,这可能的原因在于我们调查受访者的年龄段在25-55之间,差距不够明显。而婚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是双重的,既有促进幸福感的一面,也有降低幸福感的一面,故综合影响是不显著的。健康程度(heal)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5%置信度下相对显著,说明身体健康才能获取更多收入,也减少家庭压力,对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城市务工人员而言,健康的体魄更加是是生活幸福的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C上所述,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年收入、工作时间、休闲娱乐、对未来发展规划是浙江省新居民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认同感、住房面积、性别、健康与工作压力等是浙江省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新居民选择定居于城市,主要还是偏好城市更好的发展机遇、工资待遇、文娱生活等,但也意味着在城市生活必须相应接受工作压力与社会融入等系列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浙江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为城市新居民提供便利或政策倾斜。

第一,创造完善的就业环境、建立有效的薪金支付保障制度。政府应当坚持充分就业、平等就业的原则,加强新居民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生产环境,为新居民职工提供较好的个人发展平台。完善欠薪保证金制度,建立较为完备的欠薪预警机制。

第二,从多种渠道出发,改善新居民的居住条件。应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规划和布局新居民公寓房建设,强化用工单位解决改善新居民住房条件的主体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新居民居住用房建设,逐步提高新居民居住条件。 第三,将丰富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政府应重视开展针对城市新居民的各种文化生活,重视精神交流、开放各类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的指导作用,培育新居民文化志愿队伍。选树和宣传新居民中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事迹,积极营造新老居民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四,完善新居民参政议事制度,积极开展参政议事活动,畅通政府与新居民之间的沟通管道,及时研究解决新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拓宽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形式和途径。尽一切力量保障新居民权益,帮助他们在城市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康君。幸福含义与度量要素[J].中国统计,2005(6)

[2]李儒林等。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

[3]何立新等。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8)

[4]鲁元平,王韬。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5)

[5]武壮,张世云。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6]赵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心理适应[J].管理世界,2014(11)

[7]陈卓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分析――来自浙江省4县(市)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6(10)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3

关键词:内隐人性观;绩效评估公正感;实体观;渐变观

中图分类号:F27292;C930文献标识码:A

绩效评估结果是企业员工薪酬制定和职业发展的依据,内隐人性观(Implicit Person Theory,IPT)是个体对能影响人类行为基本特性的可塑性所持有的基本信念。Heslin等[1-3]研究发现管理者IPT正向影响了他们对员工行为变化的认可程度,辅导员工的程度以及员工的绩效评估程序公正感。本文采用陈丽芬等[4]的研究成果,将绩效评估公正感分为评估系统公正、评估者公正、评估等级公正和相关利益公正4个维度,探讨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绩效评估公平正感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内隐人性观与评估者公正感

评估者公正感是指受评者对源自评估者焦点的绩效评估程序执行行为的公正性感知,为了使受评者感受到公正感,评估者需要澄清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辅导受评者解决绩效不足;评估者还需要通过提供给受评者发言权,让受评者参与绩效评估,以寻求受评者在绩效评估中的投入与反馈,这就给受评者间接控制评估程序、体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机会[5]。

根据信念的不同,Dweck等[6]把内隐人性观分为实体观(entity implicit person theory)和渐变观(incremental implicit person theory)两类。实体观者(entity theorist)认为影响个人行为的特性基本上被固定了,几乎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渐变观者(incremental theorist)认为人的特性是相对可塑的和发展变化的。大量研究文献用实体观者和渐变观者分别表示那些主要赞成实体观和渐变观的人,而事实上人们持有的内隐人性观可能存在于实体到渐变的一个连续体中。现有的一些研究探索了IPT与寻求反馈的关系,结果显示实体观者倾向于绩效目标定向,注重证实自身的能力,追求积极评价而回避消极评价。当面临个人挫折或失败时,实体观者认为是个人不可改变的能力导致挫折或失败,反馈对提高绩效没有帮助,把寻求反馈视为无能的象征,致使他们不情愿寻求反馈。渐变观者倾向于学习目标定向,追求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或技能,努力提高能力,把寻求反馈看成是有价值的活动,愿意冒险获得对自己负面的评价以提高其绩效。

持有渐变观的受评者认为在准确理解绩效评估标准和达到标准方法的情况下,他们的绩效可以通过努力把接收反馈作为一个提高他们随后绩效和达到对某一任务控制的机会。渐变观受评者期望获得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接收到评估者的反馈;实体观评估者不愿澄清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不愿提供发展性的辅导与反馈,以帮助受评者分析、解决问题和提高绩效,不能满足渐变观受评者的期望,使渐变观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更低,且低于实体观受评者。渐变观评估者倾向于澄清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提供持续不断的反馈确保受评者充分了解他们自身的绩效,在评估作出之前能够进行绩效改进,满足了受评者的期望,使渐变观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更高,且高于实体观受评者。

持有实体观的受评者认为即使他们知道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接收到评估者的反馈也无法提高他们的绩效,并把接收反馈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一个负面的反馈将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实体观受评者不会期望得到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也不会期望接收到评估者的反馈。即使不澄清绩效评估标准,不提供辅导和反馈,实体观受评者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致使实体观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更高,且高于渐变观受评者。渐变观评估者会向那些不可能改变的人澄清绩效评估标准,把大量的辅导与反馈用在那些人不可能改变的方面,实体观受评者会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这就致使实体观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更低,且低于渐变观受评者。

基于此,提出假设1:

假设1a: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1b: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二)内隐人性观与评估等级公正感

评估等级公正感是指受评者对绩效评估等级所反映的实际绩效程度的感知,为了使受评者感受到评估等级公正感,评估者需要基于受评者最新无偏见的信息进行绩效评估[7]。实体观者在信息评估加工过程中易于作出即时性判断,渐变观者易于以记忆为基础作出判断。由于锚定效应的存在,实体观者不愿去改变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为避免认知冲突会忽略与其最初判断不一致的信息。在面对绩效改进时,实体观者更注重外部环境的信息,而忽略员工自身改变的信息,但渐变观者对于员工与环境改变信息的加工不存在显著差异(曹欢,2011)。与实体观者相比,渐变观者的绩效评估没有被他们先前的印象所锚定,使评估判断具有更强的可修正性,更加准确和无偏的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如果在一个组织中最初的低绩效提高后不能被识别,那么受评者会感觉到评估等级不公正,进而他们的积极性会下降,甚至离开这个组织。如果评估者忽视了受评者的绩效下滑,会引起其他受评者的评估等级不公正感,只有识别了绩效下滑才能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持有渐变观的受评者认为自身的绩效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而渐变观受评者在面对绩效提高的同时,注重外部环境和自身改变的信息,更容易识别认可自己的绩效提高。实体观评估者更注重外部环境,而忽略受评者自身改变的信息,把绩效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减少对绩效提高的认可度,未能满足渐变观受评者预期的绩效评估等级,使渐变观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更低,且低于实体观受评者。渐变观评估者更加认可受评者的绩效改进,这与受评者相一致,使渐变观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更高,且高于实体观受评者。

持有实体观的受评者认为自身的绩效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在面对绩效提高时更注重外部环境,而忽略自身改变的信息,把绩效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实体观评估者忽略受评者自身改变的信息,把绩效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实体观受评者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使实体观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更高,且高于渐变观受评者。如果评估者持有渐变观,评估者认可他人的绩效提高,却不把这种提高归于外部环境,使实体观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更低,且低于渐变观受评者。

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a: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2b: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三)内隐人性观与相关利益公正感

相关利益公正是指受评者对因绩效评估等级而获得的相关利益(加薪、晋升、培训机会等)的公正性感知,Greenberg[8]中分配公正的两项内容分别是根据实际绩效给出评估等级,根据评估等级建议加薪及晋升,本文将其定义为评估等级公正与相关利益公正。为了使受评者感到相关利益公正感,评估者需要基于受评者的绩效评估结果而进行相关利益的决策。实体观者对他人持有顽固的最初印象,通过分析这些印象来预测他人未来的行为,从而对加薪、晋升、培训机会等进行决策,不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来调整绩效薪酬和职务以及对受评者进行培训开发,致使受评者不能得到准确无偏的奖惩。渐变观者不存在锚定效应,他们会依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受评者进行加薪晋升等决策,使受评者得到应有的奖惩,感受到相关利益公正感。

持有渐变观的受评者在收到提高的绩效评级时会认为这是自己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外部环境的作用,他们期望得到与评估等级相关的加薪、晋升。实体观评估者更多地把绩效评级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减少了对绩效提高的认可度,而不是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来调整绩效薪酬和职务,未能满足渐变观受评者预期的相关利益,使渐变观受评者的相关利益公正感更低,且低于实体观受评者。如果评估者持有渐变观,他们更加认可受评者的绩效改进,依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受评者进行加薪晋升等决策,满足了受评者预期的相关利益,使渐变观受评者的相关利益公正感更高,且高于实体观受评者。

持有实体观的受评者认为自身的绩效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在面对绩效提高时更加注重外部环境而忽略自身改变的信息,把绩效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渐变观受评者不会期望得到与评估等级相关的加薪、晋升。即使实体观评估者忽略受评者自身改变的信息,更多地把绩效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而是不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来调整绩效薪酬和职务,实体观受评者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致使实体观受评者的相关利益公正感更高,且高于渐变观受评者。渐变观评估者认可了他人的绩效提高,却不把这种提高归于外部环境,依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他人进行加薪晋升等决策,反而使实体观受评者的相关利益公正感更低,且低于渐变观受评者。

基于此,提出假设3:

假设3a: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的相关利益公正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3b: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的相关利益公正感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

在中外有关内隐人性观以及绩效评估公正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一)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对IPT的测量主要参照Levy等(1998)[9]开发的量表,包括4个测量实体观的题项和4个测量渐变观的题项。在Dweck等(1995)[6]的3题项实体观量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实体观题项:“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你确实不能使守旧的人接受新事物。人们不能真的改变自己最内在的特性”,以及4个新的渐变观题项。

对绩效评估公正感的测量主要参照陈丽芬等(2014)[4]开发的24题项的量表,从评估系统公正、评估者公正、评估等级公正和相关利益公正四方面来衡量绩效评估公正感,4个维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绩效评估系统、评估者、评估的直接结果(等级)和间接结果(加薪、晋升、培训)的公正性,上述的量表均采用的是Likert 6点量表。

(二)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的企业均已开展了3年以上的正式绩效评估,是有较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本次调查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而且受评者以一线员工为主。另外,本文采用配对调查的方法,增加了问卷发放的调查难度和工作量,但避免了共同方法变异。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评估者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IPT量表,由部门主管填写;第二部分为受评者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IPT和绩效评估公正感量表,由该部门普通员工填写。其中,一个主管配对1-3名员工,最终发放评估者问卷186份,受评者问卷478份,有效评估者问卷177份,有效受评者问卷399,有效配对399对,样本有效率8347%。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样本基本信息见表1,本文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得到评估者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8,即评估者IPT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8。受评者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其中受评者IPT与绩效评估公正感4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43、0832、0910、0826和0794。以上数据均大于07,说明评估者问卷与受评者问卷的信度较好。

此外,本文选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检验其结构效度。评估者问卷总的KMO值为0725,Bar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711826,p

三、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间相关分析

由表4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绩效评估公正感的4个维度――评估系统公正、评估者公正、评估等级公正和相关利益公正互相显著相关(p

(二)各变量间回归分析

本文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受评者IPT在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绩效评估公正感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见表5、表6和表7。

1.主效应分析。评估者IPT对受评者评估者公正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表5,第2步,β=0333,p

2.调节效应分析。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评估者公正感关系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表5,第3步,β=0139,p

四、讨论

本文探讨了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绩效评估公正感的影响,分析了受评者IPT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

1.关于内隐人性观与评估者公正感的讨论。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评估者持有渐变观程度越高,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越高。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关系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说明受评者持有渐变观程度越大,评估者持有渐变观程度与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的关系越强。

相对于实体观评估者,渐变观评估者通过提供受评者发言权让其参与绩效评估,以寻求员工在绩效评估中的投入与反馈。员工参与是内在激励策略的重要元素,当员工参与绩效评估过程时,绩效评估信息质量与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一个更精确有效的评级。高的员工参与产生了合作和员工支持的氛围,减少了评估相关的紧张、防御行为以及评估者与受评者之间的冲突。在评估过程中提供员工发言权,员工被允许反驳评估等级,证明文件以及他们不同意的口头评估无论是否影响最后结果,都会提高员工的评估者公正感。渐变观评估者还会澄清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加强受评者对绩效评估准则的理解,确保他们得知自己的绩效是如何被评估的。另外,提供受评者持续不断具体的反馈,使受评者确信他们得到的评估等级是有效和公正的,从而增强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

相对于实体观受评者,如果渐变观受评者认为能准确理解绩效评估准则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并且接收到评估者的反馈与沟通,他们就能通过努力与坚持不懈来提高自身绩效以及对任务进行控制。他们渴望评估者澄清绩效评估标准,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以及提供持续不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绩效反馈。没有反馈,员工不能在工作绩效中作出调整,或接受对有效工作行为的正面强化。当渐变观评估者满足了这些需求时,受评者IPT放大了他们的评估者公正感;当实体观评估者不给予这些需求时,受评者IPT同样的放大了他们的评估者不公正感。实体观受评者认为即使能准确理解绩效评估准则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并且接收到评估者持续不断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绩效反馈与沟通,他们也没办法提高他们的绩效。他们并不渴望得到评估者澄清绩效评估标准以及达到这些标准的方法,不渴望接收到评估者的反馈,缩小了不管是实体观还是渐变观评估者对受评者的评估者公正感的影响。

2.关于内隐人性观与评估等级公正感的讨论。评估者IPT对受评者评估等级公正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评估者持有渐变观程度越高,受评者评估等级公正感越高。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关系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说明受评者持有渐变观程度越大,评估者持有渐变观程度与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的关系越强。相对于实体观评估者,渐变观评估者不存在锚定效应,在面对绩效提高时会注重外部环境和受评者自身改变的信息,对绩效提高更加认可,面对绩效下滑时也能作出准确识别,进而作出更加公正的判断结果,增加受评者的评估等级公正感。

相对于实体观受评者,渐变观受评者接收到提高的绩效评级时会认为这是自己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面对他人下滑的绩效评级时却认为这是他人工作不努力所导致的,而不是外部环境的作用,并期望自己提高的绩效与他人下滑的绩效能够被准确识别。当渐变观评估者准确识别出他们提高的绩效与他人下滑的绩效时,受评者IPT放大了他们的评估等级公正感;当实体观评估者不能识别出他们提高的绩效与他人下滑的绩效时,受评者IPT放大了他们的相关利益不公正感。实体观受评者更多地注重外部环境而忽略受评者自身改变的信息,更多地把绩效提高与降低的原因归于外部,认为不是自身的原因导致的绩效提高或降低,也不会期望评估者能够识别自己提高的绩效与他人降低的绩效,这就缩小了对受评者评估等级公正感的影响。

3.关于内隐人性观与相关利益公正感的讨论。评估者IPT对受评者相关利益公正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评估者持有渐变观程度越高,受评者相关利益公正感越高。受评者IPT对评估者IPT与受评者相关利益公正感关系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说明受评者持有渐变观程度越大,评估者持有渐变观程度与受评者相关利益公正感的关系越强。相对于实体观评估者,渐变观评估者更加认可受评者的绩效改进,并依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受评者进行加薪晋升等决策,面对绩效倒退也能依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受评者进行降薪降职,致使受评者得到应有的奖惩,从而增强受评者相关利益公正感。

相对于实体观受评者,渐变观受评者接收到提高的绩效评级时,认为是自己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期望得到与评估等级相关的加薪、晋升等相关利益;同时,当他人收到降低的绩效评级时,认为是他们自身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原因,应当受到降职降薪的惩罚。当渐变观评估者给予正确的相关利益决策时,受评者IPT放大了他们的相关利益公正感;当实体观评估者不能给予正确的相关利益决策时,受评者IPT放大了他们的相关利益不公正感。实体观受评者更多地注重外部环境而忽略受评者自身改变的信息,更多地把绩效提高的原因归于外部,认为不是自身的原因导致的绩效提高, 也不会期望与绩效评估结果相关的升职加薪,对于他人绩效下滑未受到相应的降薪降职的惩罚,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缩小了对受评者相关利益公正感的影响。

五、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文得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但仍有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由于采用配对调查的方法,可能使收集的数据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推广。未来的研究可以选择在更大范围内选取研究样本,以增强研究结论的代表性。

2.评估者内隐人性观与受评者绩效评估公正感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团队中其他成员的绩效评估公正感以及整个团队公正氛围的影响,整个团队的公正氛围是否在其中起了中介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3.个体内隐人性观对他人感知与反应的研究刚刚起步,后续的研究可以不断地探究内隐人性观和其他感知与反应变量的关系。此外,相对于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国内专门针对绩效评估公正感的实证研究还是极为有限,后续可以继续对绩效评估公正感的结构、前因变量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Heslin P A, Latham G P, VandeWalle D. The effect of implicit person theory on performance appraisal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5, 90(5): 842.

[2]Heslin P A, Vandewalle D, Latham G P. Keen to help? Managers′implicit person theories and their subsequent employee coaching[J].Personnel Psychology, 2006, 59(4): 871-902.

[3]Heslin P A, VandeWalle D.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cedural justice: The role of a manager’s implicit person the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7(6): 1694-1718.

[4]陈丽芬,江卫东。绩效评估公正感问题研究-结构、前因及效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Erdogan B, Kraimer M L, Liden R C. Procedural justice as a two-dimensional construct an examin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ntext[J].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01, 37(2): 205-222.

[6]Dweck C S, Chiu C, Hong Y. Implicit theories and their role in judgments and reactions: A word from two perspectives[J].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5,6(4):267-285.

[7]Latham G P, Mann S. Advances in the science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06, 21: 295.

[8]Greenberg J.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fairnes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6, 71(2): 340.

[9]Cawley B D, Keeping L M, Levy P E. Particip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cess and employee reac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field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8,83(4):615.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Rater′s Implicit Person Theory on Ratee′s Justice

Perception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s

JIANG Wei-dong,WANG Chao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观后感作文4

读完了“九一八”事变后,我感到了无比的气愤。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畔的南满铁路,反污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借此进攻沈阳和北大营,从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省。“九一八”事变是国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如果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写满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和创伤,“九一八”事变无疑是其中最深的一道创伤。他们到处杀人放火,无数同胞倒在血泪之中。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一个优秀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正义和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谐和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通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永不忘国耻,民族当自强!

我们纪念历史,是给浮躁、自满的人一个强烈的提醒:务必发愤图强,顽强拼搏,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自满,不急噪。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建设才能继续大踏步前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仇恨,更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我们纪念历史,因为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500字2

9月18日,我想谁都忘记不了84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大地,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我想这段历史也用不着回顾了,因为每年警报响起的时候,这段惨痛的历史都历历在目。我想它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次教训,也深深值得我们反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说的很对,也时常提醒着自己。忘记历史就会使我们不珍惜老一辈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也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一切,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我想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会让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会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断徘徊,迷失方向。所以就要求你以史为鉴,好好看清过去,来展望美好的的未来。

前几天我看了《东京审判》,也颇有几分感想。“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人侵略战争的开端,而东京审判却是它们侵略战争的终结。那些战争狂人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审判,让世界来评定他们的罪刑,我想这再公正不过了,但狡猾的小日本到最后还死不承认他们的罪刑,使原本很正常的审判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他们得到了应得的报应。我真不知道这些战争狂人怎么就这么喜欢战争,难道他们看到人们安居乐业就受不了吗?非得拼个你死我活才罢休吗?在最后审判东条英机时,这个杀人魔王觉得他所有的行为没有一点错误。当审判人员问他,“如果你再有机会发动一场类似的战争,你还会去做吗”他毫不犹豫的说“会!”,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难道人的生命就那么不珍贵吗?难道战争真的能让一个民族会更加幸福吗?东条英机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杀他一百次都不解恨。而最另人头痛的是,后来的日本政府却把他的骨灰转入了靖国神圣,还屡次参拜,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还存在着侵略中国的野心吗?不管怎样,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不比小日本差哪去。所以我希望承载着强国重任的我们,要更加努力,为祖国,也为自己。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500字3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例如割让香港,我们怎能遗忘!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多少革命先辈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知道祖国的领土不能丢!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500字4

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历史,历史的渺渺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近半个世纪的求索与攀爬,沧桑印证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虽然痛苦的日子已渐行远去,但那段想起就让人毛骨悚然的历史永远无法改变。那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在日本华中方面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大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我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之多。

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生活得多么痛苦,简直是生活在人间地狱啊!可是21世纪,2008年8月8日我们迎来的不是惨痛的?悲剧?,而是让人合不拢嘴的“喜剧”。我们迎来了奥运会。

这,让我们的中国人添了多少的光荣,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更让人直叫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943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