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作文范例【范例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广东省高考作文范例【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广东省高考作文【第一篇】
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是什么?它不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文学创作才能,不是要学生写出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而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命题者的意识、规范化的意识、时间意识和质量意识,要让他们明白:高考作文或者说应试作文就是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具备的写作能力。
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高考作文命题是稳中求变的,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特别是2004年出现的15套作文题目,可以预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考话题作文的可能性最大。连续5年高考都考了话题作文之后, 2006年高考还会考话题作文吗。话题作文实际上是代表着一种理念,一种先进的顺应时展的理念。话题作文相对于过去的命题作文或供料作文来言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便于考生发挥才华,展示个性,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2004年是分省命题扩大到湖北、广东、江苏等9个省市,可谓高考改革最大动作的一年。但作文命题同2003年相比都没有太大变化。2006年我想各省市还仍然会以稳定为前提,不会一下子彻底改变命题思路的。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2006年作文命题以话题作文出现的可能还是最大的。
二是仍有审题难度,凸现思辩色彩。2004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语文试题,整整10份试卷作文的话题都是联合式的短语。这样设计话题,笔者认为是对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精神的充分肯定,绝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不单单是增多话题的限制,加大审题的难度,加强试题的避猜性,更重要的是由于联合式话题由两个概念组成,而且两者之间除并列关系之外,还存在着因果、条件等关系,所以较明显地看出考生的思辩能力,理性思维水平。这表明高考作文的命题趋于稳定,走向了成熟。学生的思辩能力关系到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发展。近年高考卷很少见到高水平的议论文,可见现在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普遍贫血。另外高中阶段也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这个方面的能力。高考是指挥棒,也会站在学生与社会的角度考虑。所以预测2006年高考作文还仍然会有审题难度,仍然会凸现思辩色彩,相信不会淡化。
三是更贴近生活,地方特色更明显。2003、2004年高考作文的题目中都有文字明确地要求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话题,选择材料构思作文;另外在考纲上也明确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这实际上也是要求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生活。高考作文实际上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而04年广东的作文考题地方特色明显,受到好评,开了一个好头。这些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恰恰是命题最正确的方向,恰恰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健康的成长。2006年高考作文也不会在这方面淡化,恰恰会重视加强。
四是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强,难度可能有所降低。2004年高考作文同2003年相比总的来说是难度下降,体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别是福建卷与江苏卷。根据课改的要求,根据高校招生递增的趋势,根据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估计2006年作文试题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强,难度会稍有降低,最起码保持稳定,难度与2004相当,但不会一下子降低许多难度。笔者认为全国大部分省市,除上海与北京外,作文方面不太可能出现类似2000年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样的作文,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倒退。
据上分析,我们在实际的作文备考工作中要特别做到以下几点:
1,要精选训练题目。要想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必须把精选训练作文题目,把真正能够体现高考作文命题意图和发展方向的题目作为训练的材料。如果难以找到合适的现成的作文题目,就要自己开动脑筋独立命制。
2,要科学评估学生的作文水平。最好用2004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来给学生的作文评分,尽量做到科学和准确,从而使学生懂得努力的方向。
3,要从思维上寻找突破口。200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有个突出现象:片面追求词藻文句的花哨而实质内容贫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动活泼,实则毫无道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没有确实提高,那么一切都是等于零。所以必须在作文备考中持之以恒地结合具体的例子强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具体方法有引导学生多写议论性散文,还有让学生学会同题多做(一个题目多种构思);还有训练学生养成全面认真审题和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重视思路训练等。
广东省高考作文【第二篇】
今年高考频现恶搞作文
2011高考频现恶搞作文,有一个考生通篇写“冒号体”,奥巴马:拒绝平庸。姚明:拒绝平庸。某某:拒绝平庸……满800字后,来了句“反正我要出国了不管你们了!”更有考生的作文通篇大骂高考制度不合理等等。
1933年,陈寅恪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拟作文题“梦游清华园记”时曾提出命题标准,“凡考试国文,必考其文理之通与否”,题目应该“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阅卷者良心上不致受特别痛苦,而时间精力俱可节省”。这个标准倾向于广泛化、简约化、直白化。对比之下,被称为“2011全国最禅高考作文命题”的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题“回到原点”可谓实至名归。
广东2011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1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这个命题,真有禅味!面对禅味十足的命题,恐怕六祖慧能再世也会感到头痛,这样的点拨难道足以启发考生在头脑风暴里敏感地抓住“原点”的狐尾?如果命题为“原点”还好理解、好写一点,可我们还需要“回到”那个“原点”,真是难上加难,禅上加禅。“回到原点”公布后,网上网下,各路人马纷纷舞文弄墨,“梨花体”、“咆哮体”、“私奔体”、“凡客体”……应有尽有;“温情版”、“爱情版”、“历史版”、“时事版”……各显其能。而广东省教育部门公布的多篇满分高考作文《回到原点》,总的感觉是新意不足,令人感动的内容几近绝迹,比如其中1篇就是口号式的结尾: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图景。”
人性中最根本的“原点”何在?
“题目很宽泛。何为原点?可以是人或生物的基本点;可以是良知的原点;可以是亚当夏娃的原点……”作家陈村说,“对于这样的题目,最后只能落实到如何阅卷上,批卷更重要。”作家韩少功也认为,《回到原点》的题目比较虚,“我心目中最好的高考题目应该是‘半实半虚’,既贴近生活经验,又有思考的着力点、切入点。如全国卷考‘诚信’的问题。”作家何立伟则认为,《回到原点》属于议论性的题目,不该是给学生写的,而是给经历人生沧桑的人写的。”
汶川地震时,我们身边平常一些很平凡的人,为何突然一夜之间都拥有了高贵的灵魂?那是因为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感动着你我。如果学生写出的都是装腔作势、毫无诚意的文章,那么究竟是命题者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我们是否需要检视“回到原点”与人性中最根本的“原点”存在什么关系呢?
是否每项成就都带来新的挑战?
SAT是世界各地学生包括美国本土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必须跨过的统一考试,在美国本土一年有7次考试机会。今年进行了四次考试,分别在1月、3月、5月和6月。这是2011年6月美国SAT作文试题,有兴趣的可以跟“回到原点”对比一下:
仔细思考以下片断中提出的问题,并选择其中一个议题写1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通过推理和例证支持你的观点,例证取材自你的阅读、学习、亲身经历或是对周围的观察。
题一:人们认为,每项成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将他们引向问题的最终解决,并帮助人们更了解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但在现实中,每一个新答案的产生,都会引发新的问题,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展露出更深层、更复杂的状况。每个成就都通向更深层的问题、更重的责任、更复杂的状况,以及全新的挑战。
题二:无论在生活中哪个层面,忠诚都是人们鼓励和赞赏的一项美德。因此,我们向我们的家庭、团队、学校和我们的国家献出忠诚。但很多时候,忠诚是盲目的:借着不自觉地与一个群体认同,将其价值观当作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就不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了。
认同某个群体的价值观,是否会让人们不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题三:无论哪个群体都会要求其成员保持一致性。成员必须在诸如决策如何制定、谁担任领袖、成员可以享受多少自由这样的关键问题上保持一致。然而,当群体鼓励成员之间的不一致和不同意见时,决策制定的质量反而会更高。尽管有时候这样会带来一些混乱和冲突,但不同意见的存在,能避免权力较大的强势群体犯错。
鼓励不一致和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会比鼓励一致性的群体运作得更好?
把真话也说得虚情假意,谁的悲哀?
一个美国老师在改中国留学生作文时,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所有人的观点都差不多?后来细细分析,发现不但观点类似,而且连用词造句也雷同,只是拼凑方式不一样。相比之下,美国学生们总体上行文造句不拘一格,各有各的观点。
今年他有机会来到中国,得到不少高考作文样本,当然也包括《回到原点》,回国后给学生出了一个论文题目《从高考作文解读中美文化差异》,希望美国学生们把中国学生和自己做一番比较。
很快,美国学生们便嚷嚷说中国学生的作文很难理解。有个美国学生问:“为何中国学生爱写那些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老师回答:“他们如果只写明白的内容,怎能考高分呢?”学生又问:“写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就会得高分?不可思议啊!”老师答:“做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可以换取生存,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广东省高考作文【第三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1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展示
活在当下 考生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想要回到过去,重现美好:有些人想要飞向未来。探索未知。可与其每日空想,倒不如活在当下,享受这有趣并且有用的生活。(将“活在当下”定格在“享受”二字上,立意肤浅,不便于深入论证,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难免有痛苦与烦恼。(这一分论点是不需要证明就可成立的,思考浅显。)尼克・胡哲,著名演说家,他天生失去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可是,他对这生活充满热爱,他积极地活在当下。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有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放弃过生活。他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感染着身边的人。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他们活在当下,无惧痛苦与烦恼,只求每一天都能多姿多彩,充满意义。(本段没有深入开掘“活在当下”的深层含义,且把议论重点放在“面对痛苦与烦恼”上,有套作的嫌疑,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踏实进取是必需的人生态度。(这一分论点很容易将写作重点偏离到“踏实进取”上。)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科学家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事业。因为对学问的热爱,他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没有好高骛远,也没有后悔放弃。他秉持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同样的,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司马迁十九年写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写就《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书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离理想缩短的距离。他们踏实地活在当下,用信念与汗水为人生献礼。(本段文字看似材料丰富,语言流畅,但缺乏深入的挖掘,把议论重点放在“踏实进取”上,偏离了议论的中心,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更要坚守当下的责任。(这个分论点“放之四海皆准”,缺乏对“活在当下”的针对性理解,带有明显的套作痕迹。)“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创后仍坚守司机的职责,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助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是活在当下的实践者,他们是当下责任的坚守者。身为司机,身为教师,他们并未考虑后果,也没想以后会怎样,他们看到了当下的责任,勇敢地活在当下。(这段文字看似材料新颖、结构严谨,实际上,观点设置牵强,论证无力。)
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当下也有美和欢乐,当下也有作用与收获。活在当下,是对过去的传承;活在当下,是为未来进步奠基。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之中,按佛家的说法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这是在告诉我们,摆脱幻想枷锁,勇敢地活在当下,追求理想(“理想”一词与“当下”矛盾。)中那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本段文字没能有效总结前文,随意生发议论,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
点评 此文在阅卷场上很具迷惑性。粗看时,会觉得中心论点突出,分论点明晰,段落设计合理,语言流畅。但是经过仔细阅读,阅卷组发现文章的中心论点“选择活在当下”与三个分论点的关系是牵强的。文章孤立地摆出了三个分论点,缺乏针对性,不能以理服人。而文中所使用的材料,也比较牵强,带有一定的套作痕迹。所以本文在阅卷场上的真实得分为40分(内容17+表达18+发展5)。
升格指导
议论具有针对性,是写好议论文最为关键的能力点。只有结合中心论点,从论点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准确人手,才有可能直指问题的核心,进行内在的、有必然关联的分析议论。
比如本文以“选择活在当下”为中心论点,那么对“活”的理解,是仅仅局限于追求名利就是很好地“活”呢?还是抛开“名利观”,做到对自己来说“有趣”,对他人、对社会“有用”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呢?如此这般分析“活在当下”的内涵,文章将更有针对性和可读性。
成功升格
活在当下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句话的潜在意思自然是不限时期,都可以过精彩的生活。而在我看来,回到过去,当然可以重现美好,可是仅仅只是“重现”,不无遗憾;而飞向未来,探索未知,也必然以“当下”为前提。所以我认为,活在当下最好,它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关键纽带,在当下活得有趣并且有用,也是最明智的选择。(深入分析居里夫人的话语,结合历史与未来,提出“活在当下”。思路清晰,有针对性,会在发展等级“深刻”一项上增分。)
“活在当下”,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就拿“当下”来说,因为很多东西不可预知,要好好地“活在当下”,就可能会遭遇到很多的挫折或磨难。这时,活得有用常常是一种挑战。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演说家尼克・胡哲,从他“活”的第一天起就遗憾地失去了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但是他没有气馁,立足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终于成为一名励志大师,给“活在当下”做了一个精彩的注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绝望,而是好好地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一个“笑”字。直抵心灵,一下子将痛苦与磨难扯开,还原了“活在当下”最生动的姿态!(结合中心论点客观合理地设置分论点“活得有用常常是一种挑战”,并紧扣分论点,对原来的论据进行客观分析,富有说服力,符合发展等级“深刻”一项的要求。)
当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息,要精彩地活在当下,自然要摒弃浮躁,要踏实进取,让“活着”变得更加充实与沉稳。你看那个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的科学家袁隆平,在很多学人都“下海赚钱”的时候,他却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的每一天和每一个当下,都与田间地头有关,与庄稼有关,没有好高骛远的虚妄,也没有被各种诱惑迷离双眼。他秉持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简单但不平凡的生活。充实地活在当下。同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今天,立足当下,不懈奋斗:司马迁十九年写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写就《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书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与理想的距离。这些看似不计成本的“活着”,却因为踏实进取,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本段保留了原文中的事例,将分论点调整为“活在当下,要摒弃浮躁”,并增加了客观性的分析,这样更贴近中心论点,更有针对性,符合发展等级“深刻”“丰富”的要求。)
充实地活着,是一种“独善其身”;而要让“活”变得更加精彩,则必然要“兼济天下”,敢于担当责任。“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创后仍坚守司机的职责,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助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的“活着”,因为坚守了自身当下的责任,所以被人们铭记,得到世人由衷的赞美。(这段文字在保留原有事例的基础上,调整了分论点,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活在当下最现实,也最有建设性。虽然,活在当下不易,可能要遭遇始料未及的挫折,可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责任感,但是,当下的挑战、当下的踏实、当下的尽责,不正是名垂青史、砥砺未来的重要一环吗?所以,真正的前行者。请你精彩地活在当下!(这段文字一改原文看似优美实则空洞的毛病,长短句结合,总结前文,情感丰沛,能获得发展等级“有文采”一项的得分。)
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
点评 本文通过修改,在中心论点的提出上,更有针对性;在中心论点的分解上,三个分论点更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尤其在分论点的论证上,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素材,增加了客观的分析论证,使分论点紧贴中心论点,有针对性,结构上更加严整,条分缕析,情感充沛,更具说服力。这篇文章在阅读场上可得52分(内容23+表达21+发展8),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1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病文展示
用双手筑就梦想的高楼 考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多少人已沉浸在了这纸醉金迷的生活里,安于现状,已经忘却了当年的梦想。觉得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有什么大作为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段前后句子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在阅卷场上影响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
广东省高考作文【第四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1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城头换旗。让多少考生迷失了方向
此题一亮相,就让很多人惊嘘不已。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其愁者,大多是因为教师指导备考时把这类作文题型边缘化,学生很少接触,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新面孔麻木得失去了感觉。如何审题,慌了手脚;如何立意,找不准方向。
其实,这种作文题,又被称为新材料作文题,或者“题意作文”。它有其明显的“三自”要求,即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如果加上一句“请以‘……’为话题作文”的话,那就是前些年考得最多的话题作文了,命题者似乎不愿再回到那个时代,但又不想在这个时期走人家的老路,于是就另辟蹊径,让这种曾经在高考试卷中一闪而过的新材料作文重见天日。一来可以让高考试题“稳中有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来可以让命题者找到一条思维求新之路,让沿用了多年的命题作文改头换面,以新的姿态现身,给人以人耳目一新之感。
近五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情况如下:2007年是话题作文《传递》,2008年是命题(标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是话题作文《常识》,2010年是命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年是命题作文《回到原点》。
可见,今年的新材料作文,是2007年新高考以来首次采用的命题方式,这几年大家都在猜测广东会出现新材料作文了,但终于在四五年之后的今年出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也是符合考纲要求的。遗憾的是,因为她多年未出现,就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排出了备考的范围,令部分学生在考场中迷失了方向。
二、辩证分析。瞄准最佳角度并不难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不仅仅是一则,而是两则,属于多材料作文。审题时两则材料都要综合考虑,不能厚此薄彼。居里夫人的话很容易懂,强调人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懈努力。考生可以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失去追求人生的价值等方面考虑。此外,还有可以从生活的标准、生活的态度、生活的质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等方面去考虑,写作的空间十分辽阔。
当然,考生最容易抓住的关键句是第二段的最后一句:“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由这句话纵向分析,可以这样理解:不管出生在什么样的年代,只要自己努力,人生一样可以精彩。从而可确立作文的中心:人的主观努力和奋斗很重要,外界因素不足以影响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或者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进行论述,强调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也可以简单地从可穿越古代,可活在当下,可飞越未来,可综合辩证等方面来立意写作。
总之,今年的广东作文题很具思辨性。没有经过一定的辨证思考,都有可能偏离题意作文。而抓住了关注现实,直面人生;脚踏实地,珍惜当下就不会走题了。
三、是始料未及,还是有意而为之?
在今年各省市的作文试题中,广东作文题是一道非常有深度的题目,给了考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曾经想过自己适合生活在哪个时代的问题,这是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超离现实是隐藏在每一人内心深处的真切向往,这也许是不争的事实;居里夫人一句“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每个时代各有各的精彩”,这也许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然而,对别的时代的向往,往往就是对当下时代的批判。正因为如此,这个题目就很容易让考生们树立起追求独立人格与强化批判意识的作文大旗。
考生们无法回避对当前社会,“经济与道德”“科技与人文”等话题的辩证思考以及终极人文反思:我们也无法阻止较多的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们结合食品安全、物价高涨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猛烈抨击。于是,考生们自觉不自觉地就落入了“回到过去,向往未来”的深谷难以自拔,于是实话实说,越说越激动,甚至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像崩溃的洪流,一泻千里。虽然,这些偏激的言辞中不乏真实与诚实,但“忠言逆耳”,“内容不健康”,评卷老师高兴不起来,于是1篇篇的零分作文“横空出世”了。而那些由衷地不愿意活在当下的考生只因为施展“掩耳盗铃”之能事,却普遍受到青睐。
四、零分作文,到底是谁的悲哀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虽然广受褒奖,但在阅卷场上就已经让老师们大跌眼镜。结果,全省作文平均分,六年来最低。尤其是满分作文仅15篇,可零分作文却有1670多篇!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说明什么?我们从阅卷评分就能看到这个社会价值取向,给学生传递着什么信息?
而满分作文又真的令人欣慰得眼前一亮吗?先让我们来看看官方公布的6篇满分作文吧。其中的《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一文的确不是完美无瑕。读过之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本文除了文词华美,重温了不少唐诗外,好像没有什么内容了。我很赞同这种看法:与其说这1篇满分作文是写我想生活在唐代,不如说这是1篇唐诗现代解说,这样的1篇没有一点实际靠谱的文字,给个40分,都算是高分了。这样文词华美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堆砌,却被捧为满分作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不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思想?思维从小被固定在书籍里,只会寻章摘句数黑论黄,却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学生就算全是满分考入大学,又能有什么创新?就算他们工于翰墨,文章盖世,又能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文字,满分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文字才能满分,那大批学子的零分作文可想而知了。
再则,作文题目广泛而自由的发挥空间与评卷要求的作文立意指向的单一性,也是造成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零分作文空前之多的重要原因。
五、作文备考,没有不变的风向标
广东今年的高考作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
首先,今年考查了新材料作文,也并非意味着它就成了今后几年的考查对象。笔者认为,作文备考重在训练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作为备考的训练内容,不要对某种文体“情有独钟”,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仅把某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视为风向标或指挥棒,那么,我们的作文备考就难以走出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了。
总之,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产生了空前之多的零分作文,尤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充满理想和激情青年考生,面对这样的作文题,是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好,还是天马行空地堆砌辞藻假话连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