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高中议论文大全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454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议论文大全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生物质能源【第一篇】

一、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利条件

作为中国农业生产大省,四川在利用和开发生物质能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生物质能源原材料。例如,四川甘薯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16%,在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利用甘薯进行燃料酒精的生产无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四川还是油菜籽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年产菜籽110―13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以上,油菜籽在榨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酸化油正是进行生物柴油生产的廉价原材料。

据估计,四川的野生麻风树有16万亩以上,近年来人工栽培面积也有15万亩以上,这些麻风树是生产生物柴油极佳的原材料,且对保持环境、水土和植被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此外,四川的畜牧业和川菜餐饮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动植物油脂废弃物,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可将其变废为宝,生产出生物柴油。

在四川农村中大规模、集约化的禽畜饲养每天排出大量的禽畜粪便,将其用作沼气生产的发酵原材料,可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最后,四川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充分开发生物质能源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条件。

二、四川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尚处于积极的初期尝试。

经过多年的研发,四川省的沼气技术逐步成熟,已经高度专业化。现在四川农村的沼气建设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渠道募集资金,构建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在技术上已实现在农村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沼气供给系统。

四川发展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材料依赖于不属于主粮的甘薯,现在四川的甘薯生产燃料酒精项目主要是进行甘薯育种栽培和小规模的燃料酒精生产。由中石油与首都国际投资集团合资的首佳能源已在甘薯上投资了200万元进行育种开发。

四川对于生物柴油的开发工作处于初期。四川省政府通过与中石油签订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确定了建立10万吨利用麻风树生产生物柴油的规模。由于种植麻风树投资少、收益高,麻风树的种植很早就吸引了很多新能源投资资金的介入,包括一些外资。

三、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户为单位的沼气池建设,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也无法在将来利用能源交易市场将沼气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不利于该项目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是应清醒地认识到甘薯酒精的生产将受限于原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首先,现在四川的燃料酒精项目盈亏预算是以低粮价时代的甘薯价格计算的,粮食商品的涨价趋势、燃料酒精项目实施对甘薯需求的冲击,势必会对该项目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值得政府、企业仔细斟酌。其次,现有的甘薯生产酒精技术对水的大量需求将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排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产地的环境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最后,燃料酒精生产企业还必须应对我国油料零售市场的垄断格局和国家控制的成品油价格体制造成的不透明、不确定的价格波动,这些都增加了燃料酒精生产的成本。

三是生物柴油在四川虽已有小规模生产,但是受制于麻风树生长周期和废弃物的收集技术,以及外部的油价涨跌,这一技术还未充分发展。另一主要问题是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再就是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寡头垄断导致了有生产渠道,无销售渠道的问题。

四、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产业思路

(一)加强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的研发,发展具有四川特色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开发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优势体现在新技术的引入,新生物质能源原材料的使用,这个行业不是靠资金和劳动力的多寡推动的,若希望四川在今后能够相较其他省市具备比较优势,技术和人才储备是关键。也只有拥有充足的技术和研发实力,才能充分利用四川的自然禀赋优势,建立有本地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

(二)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系统集成和相关服务

现存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链过短,缺乏系统集成,上下游企业和农户脱节,整个产业链显得非常脆弱,下一步开发市场的思路应该集中在如何实现系统集成,提升和建立生物质能源开发各项环节的服务水平上。这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帮助和政策扶持,但主要应该依靠企业的自主、自愿投入。

(三)建立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四川发展本地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应该立足国内市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要有自己的技术、专利,要有能够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的决心。要学习其他省市开发科技产业的方法,建立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利用研发单位的集聚效应,增强知识和技术在研发者中的传递,才能在将来获得和巩固其领先地位。

五、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政策取向

首先,在垄断性的国内能源市场,国有石油公司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和影响力可以非常低的代价获得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权,他们无心进行新能源开发,甚至有动力阻止新能源开发企业对其垄断市场的冲击,阻止技术进步和能源产品的多样化。现阶段怎样协调垄断者和竞争者的冲突、引入竞争者,是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最大挑战,也是眼下发展生物质能源最大的瓶颈。

其次,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农业部制定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加以鼓励和支持。中央支农建设、农民增收的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和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政策,对四川利用自身地理、气候优势进行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开发也有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也推出了不少细化的政策鼓励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例如,《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发展实施方案》中关于新能源的扶持和四川的能源发展目标定位方针等。

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且技术要求很高的领域,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市场化的开发方式才是关键。如何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推进该产业的技术进步,这是政府应该主要关注的。否则,低层次地开发生物质能源这一高新产业,最终无法实现政府对该行业的期望。

高中议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会议文献 开放出版 开放获取

分类号:G250

引用格式:张嘉欣, 朱江。 国内会议文献开放出版策略探讨――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6, 1(5): 344-351[引用日期]. http:///p/1/58/.

1 引言

自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BOAI)[1]首次正式提出“OA”概念至今已逾10年,开放获取运动已取得繁荣发展。与以机构知识库为代表的“绿色OA”路径相比,以开放获取期刊为代表的“金色OA”因具有与传统期刊类似的同行评议程序而更加受到学界的认可。

“金色OA”路径即以开放出版形式实现的开放获取,是指作者将其学术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或专著上,并且这些出版物可以在某种使用许可协议下通过互联网免费提供给最终用户获取,通常作品作者保留著作权[2]。与基于订阅模式的传统期刊出版相比,开放出版在办刊理念、运作模式、编审流程、经费来源、版权管理及期刊评价等方面均有着很大不同[3]。以经费来源为例,开放获取期刊目前主要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弥补出版成本,即作者或其所在机构向出版商支付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简称APCs)以实现作品的开放出版。

近年来,开放获取出版物的数量急剧增加,据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统计,截至2016年5月,已收录来自136个国家的11 649种开放获取期刊[4]。另据全球知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统计,仅2016年至今已创建了包括《NPJ Clean Water》等在内的14种全新的完全开放获取期刊[5]。同时开放获取出版物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已从最初的期刊论文扩展到科研数据、教育资源和学术专著等。

然而与上述开放资源的长足发展相比,学术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也较少。这不仅阻碍了会议资源影响力的最大化传播,还可能影响到参会者的投稿积极性,进而影响会议质量,违背会议主办方的办会初衷。

2 学术会议文献出版现状

学术会议是研究人员交流新想法的场合,虽然会议文献往往并不是最成熟、最完善的,但它们通常代表了最新颖、最前沿的观点[6]。国外学者C. Lisee等在Conference Proceedings as a Sourc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 Bibliometric Analysis一文中,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证明了会议文献的老化程度要明显快于其他类型资源[7]。

针对学术会议文献的出版与,目前主要有3种传统模式:通过商业会议录渠道出版、通过合作期刊的正刊、增刊或特刊等形式出版以及非正式出版。这3种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议文献的传播,但无论是从时效性、系统性、可持续性,还是资源质量、认可程度和可获取性上看均存在种种局限。以可获取性为例,通过商业渠道出版的会议录往往价格高昂,如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简称SPIE)每年出版超过350卷会议录,每卷定价70-250美元不等,这无形中为研究人员获取这些资源带来了障碍[8]。

为解决传统出版模式下的不足,国外已进行了一些学术会议资源开放出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若干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如国际著名出版集团Elsevier旗下的Elsevier Procedia Series,它拥有多个不同学科的子平台,仅Procedia Engineering平台自2009年至今就已出版142卷开放会议录[9]。

尽管这些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在出版主体、出版形式和学科覆盖范围上各异,但它们均遵循开放获取原则,相较传统模式下的会议文献出版,在时效性和可获取性等方面已大有改进。以IOP Conference Series子平台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JPCS)为例,其最近出版的一卷会议录为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Mathematic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6(ScieTech 2016),JPCS于2016年4月6日收到该会议提交的接收论文,于当年5月5日实现在线开放出版,基本满足了会议文献对时效性的要求[10]。同时这些出版平台在相关利益方权责界定、资源质量控制、版权管理和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做法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11]。

反观国内,虽然开放获取运动在中国已得到足够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学术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平台,会议文献的和出版仍由前文所述的传统模式主导。这种局面一方面导致了这些会议资源的传播范围有限,且使读者在获取会议资源时也存在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与国内不断增长的研究实力和科技管理水平不相符。

3 中国科学院会议文献出版与现状

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12]。针对目前中科院系统内会议文献的出版和传播机制,笔者调研了中科院近期举办的若干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并对其会议文献的出版与方式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科院在会议文献的出版与传播机制上还比较传统,虽然一些研究单位选择与国际知名出版商合作出版会议文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资源具有^高影响力,但面对数量更为庞大的其他类型会议,长期依赖合作期刊的副刊形式出版或采用非正式出版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基于此,笔者认为从经济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角度来看,中科院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会议文献的统一开放出版平台――CAS Proceedings。

4 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策略探讨

建立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

拥有大量的会议文献资源

中科院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拥有全国最庞大的研究所群体,而且几乎全部是国内甚至国际各相关领域领先的研究机构。这些组织每年都要单独或合作举办大量各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引大批各领域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会和投稿。据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公布的数据,仅2014年中科院系统就主办或承办了145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3]。

对开放获取运动的重视

中科院高度关注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并积极参与开放获取运动实践。早在2003年,时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院士就曾在德国柏林代表中国的科学家签署了《开放获取柏林宣言》,表明中国科学界对开放获取的支持。之后中科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继续推动开放获取运动发展,例如,2007年提出构建中科院机构知识库网格(CAS IR Grid)的建设框架并付诸实践,目前该网络可公开访问的资源数量已达68万余条[14]。

中科院下属文献情报机构的实践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承担着建立中科院全院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并提供文献信息和知识服务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国内开放获取运动及开放学术资源建设的先行者,其下设的编辑出版中心正积极进行开放获取出版期刊的尝试,如其主办的《知识管理论坛》采用纯网络出版方式,按篇出版,按期归档,对刊发的文章实行立即完全开放获取[15]。

建立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的难点与制约因素

学术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作为开放出版的类型之一,其发展同样会受到一系列共同因素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开展的开放出版研究项目(Study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SOAP)曾在2010年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关于开放出版供给与需求的大规模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期刊声望与质量、出版费用、个人绩效评价及出版速度等成为影响其选择开放出版与否的最重要因素[16]。此外,就国内及中科院的具体情况而言,学术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还面临着以下因素的制约。

组织机构制约

中科院虽下辖120余家研究院所,但对学术会议的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对各研究机构主办的会议进行统筹规划,更没有对在这些会议上产出的文献进行统一的收集与管理。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中科院缺乏负责学术会议协调与组织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原因之二则是由于中科院下属研究机构群体过于庞杂且遍布全国各地,每年举办的各类型会议数量巨大,统筹与协调难度较大。

经费制约

开放出版模式在同行评审、平台运营及维护、资源长期保存等方面需要大量经费支持。目前举办学术会议的资金来源大多包括项目拨款、合作机构资助及参会者的注册费等,而会议主办方通常需要在会场租赁、与会人员餐食、会议录出版、演讲嘉宾及会务人员报酬等多方面支出经费,可见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控制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成本是会议主办者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出版政策制约

学术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本质上是一种正式出版物,因此要受到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制约,该条例明确规定只有具备出版单位资质的机构才可以获得刊号,出版刊物[17]。而现实情况是,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出版单位,没有取得出版资质,这直接影响到学术会议文献的正式开放出版。

论文质量制约

通常会议文献的同行评审是由会议主办方组织开展的,一方面,由于一些会议组织者为尽快完成会议录准备工作,片面追求数量而降低对论文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迫于时间和工作量压力,对会议论文的评审工作往往不能像期刊评审那样可以与作者沟通进行反复修订。虽然中科院下属研究单位大多为各领域内顶尖的研究机构,但由于会议规模、定位、组织形式及会议组委会成员构成等原因,也会存在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

学术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活动与期刊相比在利益相关方上略显复杂,主要涉及5个参与主体:研究人员、会议主办方、出版机构、资助机构和图书馆,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现简要分析如下。

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可分为投稿作者和读者两类进行讨论。对投稿作者而言,他们提交会议论文往往并不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而是为获取与领域内同行进行直接学术交流的机会,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传播并得到有效反馈。同时,作者还希望自己投稿并被录用的会议论文能够被知名索引数据库收录,在个人科研评价中得到认可;对读者而言,他们希望可以便捷、及时且以最低的成本获取经过同行评审的高质量会议论文。

会议主办方

会议主办方是会议文献开放出版活动有的一个主体。研究机构举办学术会议一方面是为来自不同研究团体的科研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就某一主题交换各自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吸引高水平研究人员参会及出版高质量会议论文集,提高机构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此外,会议主办方还希望将举办会议的总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出版机构

出版机构是会议文献开放出版的实施主体。营利性商业出版商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出版学术信息从中获取利润,诸如BMC Proceedings[18]和Web of Conference Series[19]等国外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都会根据会议录文章数量及所需服务种类向会议主办方收取一笔费用;非营利性学术出版机构则更加看重提高旗下期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高水平投稿文章以促进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资助机构

资助机构是指直接向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参与主体提供资助的组织,资助对象可以是投稿作者、会议主办方,也可以是出版机构。资助机构的最大利益需求是使他们资助项目产出的成果得到更多关注以及使他们资助的学术会议产生更大影响力。同时,他们还希望资助经费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目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资助机构已采取强制规定,对公共资助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必须实现开放获取,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英国研究理事会[21]和欧洲研究委员会[22]等。

图书馆

图书馆的直接需求就是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完备的资源和满意的服务。开放获取和开放资源的出现为图书馆缓解“期刊危机”带来了机遇,在开放和数字环境下,如何提升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确保对各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和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此外,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学科发展提供支撑的决策支持性机构,还肩负着帮助所在学校或组织提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责任。

总之,只有会议文献开放出版活动中涉及到的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形成良性互动才可以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这需要决策者在认真分析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能够兼顾各方权益的会议文献开放出版策略。

建议与措施

针对中科院学术会议文献出版与传播现状,在借鉴国外现有会议文献开放出版系统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笔者就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工作提出4点建议与措施。

制定全院统一的会议文献开放出版政策

政策的制定能够为各参与主体提供规范性要求和制度性保障。虽然中科院在2014年制定了正式的支持受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实施开放获取的政策,但该政策的对象是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并没有提及学术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中科院有必要针对在其下属各研究单位举办学术会议上产出的文献,研究制定全院统一的开放出版政策,即要求这些会议文献通过CAS Proceedings平台实现开放出版,并鼓励投稿作者将录用的会议论文存储到其所属机构的知识库中。

考虑到目前各研究所举办会议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一些机构由自身单独主办会议,一些机构与中科院系统外机构合作举办会议,还有一些机构则是作为承办单位承办国际知名学协会的系列会议,因此,现阶段的政策并不能强制要求所有参与举办会议的研究所必须将会议文献经由CAS Proceedings开放出版。笔者认为,在CAS Proceedings运营初期,应根据会议组织形式不同分别采取强制或鼓励开放出版的措施。而对于最后一种情况,由于国际知名学协会大多都有自己规范的会议录出版途径,因此,对于这部分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并不宜做过多要求,但可提出对录用文章实现部分开放出版的诉求。

明确机构分工与职责

会议文献的开放出版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主体的协同配合,因而有必要研究制定合理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机构及职能部门的分工与责任。就中科院系统的会议文献开放出版而言,笔者认为可以自上至下分为三级管理体系,即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学出版社以及各研究单位的文献情报部门,其各自职责如下:

(1)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作为全院科学传播和出版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制定会议文献开放出版的指导性总则,要求各研究单位对产出的会议文献实行开放出版,并提供一系列资助措施。同时还应对全院的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合理统筹及规划并探索建立学术会议的评估机制,从源头上提高全院学术会议的总体质量。

(2)鉴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学出版社在传统及开放出版上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这两家机构应合作创建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CAS Proceedings,并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此外,应授权文献情报中心制定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实施细则;科学出版社则需利用自身的出版资质,申请平台的ISSN及国内刊号。

(3)各研究单位的文献情报部门作为本机构的文献情报主管部门,应负责监督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总则及实施细则在机构内的执行情况。同时还应从投稿作者角度出发,率先将经由CAS Proceedings开放出版的会议论文纳入研究人员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中。

创建会议文献开放出版平台

CAS Proceedings平台是中科院会议文献开放出版政策推行的实体和落脚点,这一平台的构建将有助于规范中科院会议文献的出版活动,提升会议论文的影响力。

在平台组织上,由于中科院的学科覆盖范围广,笔者认为适合采用按学科领域分专辑(子平台)的形式。结合中科院五大学部及研究单位的学科属性,可将CAS Proceedings划分为数理科学、化学科学、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材料、信息科学和管理综合等7个子平台,各研究所根据所举办会议的学科主题可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平台开放出版自己的会议文集。

生物质能源【第三篇】

(一)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实现工业化生产始于巴西。巴西已经成为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最大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巴西燃料乙醇是利用甘蔗制取的,2006年乙醇总产量177亿升,其中燃料乙醇占76%。2012年乙醇总产量将达到360亿升。目前巴西已经没有纯汽油的燃料,加油站只供应E20-25乙醇汽油(含20-25%乙醇)和100%乙醇两种燃料。2003年巴西开始使用灵活燃料车,可以灵活切换使用两种燃料,截止2006年底灵活燃料车销售总量已超过200万辆,2007年以来,销售的新车中超过90%都是灵活燃料车。

(二)生物柴油

巴西立法规定2008年开始在柴油中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2010年将提高到5%。2007年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将达到8-9亿升。巴西柴油年消费量为400亿升,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5%,如果实现生物柴油发展目标就意味着不再需要进口柴油。阿根廷目前普通柴油全部进口,2008年将颁布法规在全国推广使用生物柴油。预计2009年生产量将达到30-35万吨,出口量将达到10万吨,届时阿根廷将成为生物柴油生产和出口大国。

二、燃料乙醇产业对巴西能源、环境的影响

巴西2006年实现了汽车燃料自给自足,这依赖于甘蔗乙醇产业的巨大贡献。2006年消耗的燃料乙醇占汽车消耗总燃料的40%。乙醇生产中产生的蔗渣被燃烧利用而由此提供的能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动力来源。目前巴西乙醇生产企业已普遍利用蔗渣作为电力和热力来源,并实现了动力自给自足,不需在生产中使用任何化石燃料,不仅如此,剩余的电力还销售给电力公司。蔗渣提供的电力占全国电力总消耗量的3%,使用蔗渣提供的动力相当于2020万吨石油,乙醇产业(乙醇+蔗渣)替代了42万吨石油当量,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和运输行业。

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日益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巴西圣保罗州环境署的测试数据表明,使用乙醇汽油不会增加NOx(氮氧)气体排放。在使用E10乙醇汽油(含10%乙醇)时,NOx气体排放量平均增加1%,这个增量不仅低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低于在很多国家被公认比较清洁的汽车燃料,比如使用天然气和柴油发动机的汽车。根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权威性数据,E85乙醇汽油(含85%乙醇)与全汽油比较,NOx、VOC、CO、CO2、SO2分别减排10%、15%、25%、18%、75%;E25乙醇汽油(含25%乙醇)与全汽油比较,NOx、VOC、CO、CO2、SO2分别减排3%、4%、7%、6%、22%。由此可见乙醇混配比例越高,减排效果越明显。巴西圣保罗人口有1400万,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一,汽车保有量为500多万辆,但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北京,由此可以看出,燃料乙醇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两国政府采取的扶持政策

一是出台全国推广使用的强制性法规(生物燃料法令),并制定发展生物燃料的发展规划和产品标准。巴西规定从2008年开始柴油中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0年提高到5%。阿根廷颁布法规从2008年开始柴油中混配5%的生物柴油,到2010年混配比将达到50%。二是向业界企业提供优惠专项贷款。阿根廷规定用于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研发、购买设备和工厂建设等方面的贷款利息仅为正常贷款利息的50%。三是设立专项基金。阿根廷设立的专项基金无偿用于研发企业补贴技术研发费用,补贴额度可达到企业开办费的50%;同时还支持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课题。四是实行优惠税收政策。阿根廷政府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和加油站的盈利税(3%)、增值税(21%)、燃油税(5%)全部免收。巴西政府为鼓励发展地区农业经济,为生物柴油提供原料保障,根据原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制订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实行优惠的市场销售价格。巴西为鼓励使用高混配比的乙醇汽油,制定了优惠的促销价格,加油站出售的100%乙醇灵活燃料的价格比E20-25乙醇汽油的价格低44%。六是鼓励发展灵活燃料汽车。巴西规定购买灵活燃料汽车可以减税,用来冲减灵活燃料汽车需要添加用于识别乙醇和汽油配比装置而增加的成本。

四、启示与建议

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借鉴南美国家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快我国非粮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结合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大力度支持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

目前,巴西的燃料乙醇已替代了40%的汽油消费量,并将达到60%。而我国石油年消耗量已高达亿吨,每年进口原油的比重已达42%。随着化石能源使用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资源的逐渐枯竭,出于国家经济安全和能源替展战略及环境保护的考虑,我国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未雨绸缪,积极支持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在全球生物能源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加大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我国各地丰富的原料资源大力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矛盾和日益紧缺的燃料问题,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2008年奥运会前在北京推广使用燃料乙醇

生物燃料乙醇不仅是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这对于减少大城市的尾气污染,降低地球温室效应,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巴西等国已有测试数据表明,乙醇混配比例越大,减排效果越明显,环境效益越显著。巴西等一些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在推广使用高混配比乃至100%乙醇的灵活燃料,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此,我国也要大力宣传燃料乙醇对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鉴于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和全国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建议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中,特别是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市,应借鉴率先使用乙醇汽油的9个省取得的经验,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E10),以减少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和首都形象。

(三)实施原料多元化战略,重点鼓励发展纤维素乙醇

巴西、阿根廷两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均采取了因地制宜。原料多元化的方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很少,可供开发的适耕未耕地很有限,并且各地区土壤和气候差异大,所以必须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以非粮原料为主,因地制宜,实行原料多元化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各地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利用其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实现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降低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缓解用玉米生产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内有关纤维素乙醇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期待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生产。为此,建议国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重点鼓励发展纤维素乙醇,建设一批示范工程项目,以加快推动全国纤维素乙醇产业的发展。

高中议论文【第四篇】

上半年,县政协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协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发展为目的,紧密围绕县委十三届六次全委会议的部署,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认真履行三项职能,积极推进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上半年,县政协把组织和推动委员学习,作为加强委员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协商议政能力的重要工作,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重点对中发[200*]5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一是在县政协十一届三十六次主席会议上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就加强委员对文件的学习做了具体安排。二是组织部分委员和常委就学习和理解文件精神进行专题座谈。3月27日,县政协召开了学习中发[200*]5号文件精神专题座谈会,会上,委员们畅所欲言,对如何学习和理解文件精神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提出了很多好的见解。三是组织机关干部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机关坚持每周三理论学习制度,对中央“五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意见》等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讨论,深刻理解了其精神实质。

在县政协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期间,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为题,对委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委员们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专委会、活动小组也积极组织本界别的政协委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断丰富政协委员的业务知识。

进行了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对县内的历史文化名人、古迹遗址、战争史料等进行了认真的收集和整理,并准备在年底前出版《泰来文史资料(第六辑)》。参加了市政协科学发展观与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县政协获优秀组织奖。有3篇文章获一等奖,7篇获二等奖。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参加研讨人员的组织情况,均居各县、区前列。

二、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促进发展是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半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全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协商,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1、政治协商取得了新进展。以拓展广度、深度为重点,努力提高协商质量和水平。一是规范协商内容,畅通协商渠道。围绕全县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确定全年各次常委会的协商议题,认真制定和实施协商计划,力求使协商主题明确,紧扣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全委会议集中协商、常委会议重点协商、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的格局,并通过大规模讨论、小范围座谈、公开协商、内部沟通等方式,丰富协商形式,拓展协商渠道。二是全委会议集中协商,突出协商效果。在县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决策前协商,并就决策执行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跟踪协商。在县政协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全体委员对我县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事项进行了重点协商,还首次围绕如何发挥政协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设立了大会发言,有二个党委和一个活动组作了典型发言,收到了良好的协商效果。三是专委会开展对口协商,增强协商的针对性。各专门委员会积极就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问题,与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口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对我县幼儿和特殊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参政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2、发挥政协信息、委员视察、特约监督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工作。上半年,县政协认真收集和整理各方面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理信息上报。共有10余条信息在省、市、县级刊物发表,对相关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组织委员先后就国税局和县总工会有关工作开展视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被聘为行风监督员的政协委员,积极对有关部门执行政策法规、勤政廉政、行风建设、内部管理等事项开展监督评议,较好地履行了监督职责。

3、继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了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参政议政作用,县政协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塔子城、胜利、江桥等乡镇和县职业教育中心、县农广校等部门,对我县重点推进的六项工作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全面、细致地了解了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认识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培训力度不够,农民工素质较低;信息系统不健全,引导作用不够;组织管理和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要切实增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努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要认真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和技能培训;要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扶持政策等建议。为党政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提高质量,讲究实效,充分发挥提案在履行职能中的作用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总之,半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协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委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专委会和乡镇政协活动组工作开展不够平衡,委员的学习教育活动还不能坚持经常,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下半年,县政协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县各项中心工作,积极履行政协职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好理论宣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协工作

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继续抓好中发[2006]5号文件和县委十三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会、委员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进一步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突出理论宣传工作,录制《泰来县政协活动专题片》,审订出版泰来文史资料第六辑。二、围绕中心,丰富活动,充分发挥政协的整体功能㈠抓好一项调研和一次民主评议。即: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开展调研;围绕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民主评议。

㈡开展好以下3项重点视察。(1)视察重点提案办理情况;(2)视察广电工作;(3)视察《宗教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㈢组织好以下5项活动。(1)开展委员接待日和走访委员活动;(2)召开第七届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讨会;(3)与参加单位搞好联谊活动;(4)落实好换届选举的相关工作;(5)对全体政协委员和机关公务员进行考评。三、重视督办,提高质量,全面提升提案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提案的收集、整理、催办、落实工作,努力提高提案特别是重点提案的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采取领导督办、带案调研、跟踪督查等形式,推动承办单位认真办理、积极落实。二是要加强提案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对已经办结的提案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提案在履行职能中的作用。三是要立足于提高提案质量,把提案工作同调查、视察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基础性工作和经常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提出有全面情况、有深度分析、有具体建议的高质量提案奠定基础。

四、强化管理,落实制度,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要按照《政协泰来县委员会委员履行职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继续加强对委员参加会议、活动,撰写提案、信息,反映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情况的考评。适当调整委员结构,推进委员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对乡镇政协活动组的指导,调动他们组织政协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84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