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企业文化故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211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企业文化故事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文化故事【第一篇】

其实故事营销这个概念被提出是因为有的企业在以前的营销工作中进行营销策略创新的时候借用故事(历史故事或者企业成长故事、企业创业成长故事等)充斥到企业的营销工作当中去,不只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该策略竟然为企业营销工作锦上添花,使营销工作如虎添翼。

现在有些营销界人士都在讲“故事营销”,并开始大肆宣传。于是乎!很多的企业一哄而上,个个也在请各位“大师”来出谋划策,来为自己的企业找个故事匹配。实际上呢,很多企业的营销故事其实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丑态出尽,身败名裂。其实呢?笔者倒认为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适合做“故事营销”。

美其名曰故事营销,笔者倒认为该营销策略为一种人性思维营销,或者说“人本营销”。当下,整个社会都在讲以人为本,无论是是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组织,每天都在诉说着“以人为本”,而我们的营销工作是否也应该以人为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

的确营销故事使很多的企业的影响力大了起来,品牌建立了起来,市场份额大了起来,甚至被写进教材,载入企业史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我国的海尔“砸冰箱”之事宜使消费者相信其质量,某企业的老板喝漆料让消费者相信其环保,阿里巴巴的品牌名字来自于《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等等。

综合各类营销故事,炒作也罢,创造也罢,虚构也罢,诉说也罢,笔者认为所有的故事还是应该是以人为本,毕竟你的产品是有消费者来购买的,他们是最终为你的产品买单的人。

那么,一个成功的营销故事应该具备那几个特点呢?

1.与企业营销诉求相吻合

企业的营销诉求有很多种,像品牌诉求、企业诉求、产品(功能性、时尚性等)诉求等。在构建自己的营销故事时企业一定要搞明白自己要传播的诉求是什么?即你的故事必须传承你的营销诉求!很简单的举个例子,每天晚上,我们都在看很多的电视广告,这其中大部分是产品性广告,广告片很多往往是在演绎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来对产品主张进行诉求(比如某个品牌手机的广告现就在央视做个就是产品诉求类营销故事)。

2.具有可信性

企业无论你是诉说故事,演绎故事,还是摘录故事一定要可信,一定要让消费者认为有这么回事情,是存在的。只有这样,他才会将故事的可信性和你的企业、产品、品牌联想起来。千万切忌搞了一个故事自己不信就罢了,把自己的故事传播受众消费者不相信,那就完蛋了,还不如不做好!切忌!比如笔者了解到的一个做地板的某南方厂家搞的一个企业品牌故事,把企业名字分开,分成了两个男女故事主人公,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一看就是假的,很假!一看就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企业品牌名字策划的不怎么样就算了,还弄个故事来挑战我们的思维能力!

3.能引起消费者共鸣

人遇到任何事情绝对不会一听便过,一扫便过,一视一触便过,所有他用神经所能触及的东西,都会去想象,会去思考,不可能像一些人所讲的“左耳朵出,右耳朵冒”,尤其是对于有一定思维意识的十多岁以上的。问题是在你的营销工作中,你的广告故事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吗?无论是产品共鸣,情感共鸣,还是。

4.能广为传播(传播性要强)

你的故事做出来了,能传播出去吗?能有效的传播吗?能传播到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吗?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的相关人员在进行故事创作策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如何将该故事进行传播,是线上线下结合,是互动传播,还是空中与地面结合,还是植入式传播等等。传播性不强,你的效果会好吗?不会!

5.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既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那么,笔者认为我们企业的营销故事理应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之融入我们企业的信仰、价值观、使命,使之成为企业内部营销的一个手段,使之成为企业文化传承的一个工具。当员工成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他能不将该文化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吗?不能!

6.能有效促进销售交换的达成

企业文化故事【第二篇】

监管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事故企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X9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000-00

1. 危险化学品的监管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总体情况

我国的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位置,作为世界的石油化工大国,我国的行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情况却有很大的高低差距。中央直属的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直属单位,它们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艺都较先进,安全监管问题也比较到位,总体管理比较严格,下属的职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比较高,而地方管理的石化企业,相对中央直属企业来说,虽然也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是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因此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对中央和地方的石化企业,乡镇小型化工企业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他们的总产值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些企业的成分比较复杂,企业素质良莠不一,管理水平也不太相同,总体上的素质和水平都不如中央和地方直属企业,因此这些企业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需要国家和地方乡镇重点监督管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危险化学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危险化学品事故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易发性。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出来直到失去使用价值被废弃的过程,当受热、受潮、遇到水、受到摩擦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化学品的本身反应,从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2) 突发性。危险化学品的事故会在人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即使在这之前有前兆也不易被人发觉,因此它的发生常常会让人感到突然。

(3) 连续扩散性。由于危险化学品涉及的生产流程很多,因此它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引起相对应的一系列的连锁事故反应,从而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4) 伤害形式多样,救援难度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会造成中毒、烧伤等伤害,个别事故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救援的方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特点来实行特定的救援。

(5)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事故发生后造成人员的伤亡很大,对社会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问题

行业缺少规范的管理和发展规划

化工行业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化工行的管理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和指导,导致现在的化工行业形成一种盲目扩张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化工行业,但是却没有太多具有合格保证的化工项目。这些盲目发展的小化工企业管理水平差,职工的基本技艺和素质都较低,并且缺乏生产安全知识,由此导致这些小企业事故频发。

企业基础差,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低

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数量多,但是生产出的化工产品产量却很低,企业的工艺技术较差,规模也小,这就造成我国化工企业数量较多却没有太多像样的好企业,不但生产耗费原料多,还使得化学品污染源和危险源增多,发生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大。

规范和标准的设计与修订比较滞后,化工行业入行门槛低

近年来,化工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的设计与修订没有及时得到落实,很多需要根据化工行业现状进行制定和修改条例也较为缺失,导致化工行业入行的门槛低,甚至有些化工企业在成立的时候没有经过设计审查和安全验收就开始进行生产活动,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危险化学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事故

由于化工产业的物流方面还是不太完善,大量的危险化学品都是通过长途公路进行运输,这就出现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司机的疲劳驾驶、货物的超载等原因发生的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而引起了危险化学品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危害。此外,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问题也很突出,很多不具备购买危险化学品的厂家会选择非法运输这一途径来购买所需的化工产品,而且很多地区的交通、质检以及安全监督部门没有形成协调的监督检查作用,因此在车辆状况差、司机素质水平低且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没有基本常识的运输过程中就会频繁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与污染。

3. 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问题的解决对策

严格规范企业入行条件,整体提高化工行业的企业素质

在原有的准许入行化工企业的标准前提下,严格检查现有化工企业的达标情况,颁发一系列的合格证书,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化工企业进行停业整顿或直接查封的处理,通过企业的换证程序来筛选企业的经营资格,淘汰一部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从而减少生产原料的浪费和生产过程中事故产生的可能,进而促进其他企业加强整顿,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推行新技术,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本身的安全度和标准化

在容易发生化工事故的地点加强监管工作,例如推广加油站的防爆技术,危险品运输过程中推行GPS定位技术进行全程监控,在进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中采用紧急停车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装置,从而整体提高生产过程和企业整体的安全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重点作业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素质。

加强安全监督和执法水平,严格遵循国家指定的各项规定进行管理

化工行业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在这方面的监管的工作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需要提高安全执法队伍的建设,多吸收一些有专业技术、懂化工常识的人才,平常的工作中也需要经常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上和技术上的培训,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进行监督和执法的过程也要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各项规定,不能出现马虎应付的情况。

加强国家与地区的统一调控,控制化工行业的盲目发展

近年来化工行业的盲目发展,使得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各地区出现大大小小的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进行协调的调控工作,控制化工行业的盲目扩大,提高各企业在安全方面的入行条件,完善化工行业的管理标准,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与制造等各细节条例,从而促进我国化工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舟。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王英。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周国寿。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研究[M].化工工业出版社。2008

企业文化故事【第三篇】

关键词: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对策;有色金属企业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41-02

某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120余家,从业人员23000余人,主要以铅、锡、铜、铝、锌、锑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以火法冶炼工艺为主,部分企业兼有湿法冶炼,本文对该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从2003年以来致人死亡和重伤的事故进行统计,由于企业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设备设施布局混乱,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80%事故发生在私营和有限责任公司。20%发生在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国有企业呈现出外包工程和劳务派遣人员发生事故突出的特点。下面就事故类型分布特征和特点进行分析。

1 安全事故总体趋势分析

2003~2011年共发生安全事故25起,死亡28人、重伤1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如图1所示,有色企业安全事故总体趋势分为三个阶段:在2003~2005年为逐年上升阶段,2006~2010年为平稳阶段,2011年为高峰段,达到9起。由于2006年后已建有色金属企业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监管呈现高压态势,企业整改和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2011年发生的9起事故中,除2起改扩项目事故外,其他7起发生在生产过程,最突出的是6月份事发多起,主要是企业生产开停较频繁,员工流动性大,习惯性违规、违纪、冒险作业突出,企业安全管理松懈。从事故发生的活动状态统计如图2,企业生产过程发生事故占60%、检修发生事故12%、项目新建和改造发生事故占28%,所以要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图1 各年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统计图 图2 事故发生活动状态图

2 事故特点分析

事故类别分析

对该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死亡事故类别统计,发现中毒和窒息事故比较突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较多,发生过的事故还有起重伤害、爆炸、灼烫、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和其他共10个事故类别,各种事故类别比例如图3所示:

图3 事故类别分布图

共性特点分析

烟气布袋收尘室作业事故多发,在该岗位5次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并且发生过爆炸、火灾、灼烫事故。除尘室内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由于工艺多用布袋除尘,需周期性定时清除,所以企业要加强监管,把密闭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按事故原因分布统计,该地区有色金属企业事故发生原因有以下特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操作知识,有限空间作业违规突出,现场处置不当和缺失防护用品,通风和照明强度不够,作业环境不良等特征突出。通过统计还呈现出改扩建工程中外包工程事故多发占60%,多数为无资质施工单位。因安全平台防护栏缺陷造成高处坠落比重大,在高坠事故中占60%。因高压放电致触电事故比重较大,占触电事故的60%。

从事故发生时间统计看,事故发生时间相对较集中,上午8~11时的时间段发生事故最多,特别在9~10时这个阶段,出现最高峰值,说明在这一时间段现场检修活动和其他生产活动比较频繁,应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重点检查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行为。其次在中午1~3时的时间段,事故也出现一个峰值,主要是人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注意力分散,这时段尽量减少工作安排,让作业人员调整休息。

3 事故防范措施

从统计的事故特点分析,企业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安全工作,做好防范事故措施。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来强化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和规程。

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作业现场管理

一是对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在作业活动频繁时段,对错误操作,使用不安全设备,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加油、修理、清扫,穿戴不安全装束,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查处。二是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对动火、高处等作业加强现场监管,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安全规程作业。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十分薄弱,多数在恶劣环境下从事体力活动特点,企业要注重班组安全教育,告知岗位危险因素,强化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加大安全投入

一是企业要按法规认真落实新改扩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避免安全设施不全或不配套,大量的事故隐患不能在建设阶段排除,本质安全低。二是要配置安全所需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和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用品。

加强对外包工程,外用工安全管理

由于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各种形式的外用工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很大,企业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企业要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外协用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外协用工安全培训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对外协用工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和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

4 结语

通过整理有色金属企业发生的事故,可看出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和监管力度,加强危险因素识别,强化高风险岗位的作业管理,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筑固安全基础,不断持续改进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常见事故分析与防范对策丛书编委会.生产制造企业常见事故与防范对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310-318.

[2] 储胜利,裴玉起,周石燕,李自荣,龙飞.机械制造企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

企业文化故事【第四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故事、诊断、提炼与设计、强化与培训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击”现象。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很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印刷出很漂亮的企业文化手册。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心理上,企业文化、理念都是空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任何突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全员的。近几年,我们以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帮助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一、 企业文化的诊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应该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例如,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强大激励作用和指导作用的精神和口号。一说“铁人精神”,我们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站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我们立刻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能让人们联想起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号,才会具有那么大的激励作用;

再以海尔为例,一说“质量零缺陷”,员工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一说“快速反应 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从获得信息算起,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想到,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冰箱说明书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是海尔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

显然,诊断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我们按照这个程序对山东的五个企业进行了诊断,巧合的是,这五个企业中,有四个企业的理念有“创新”一词,但是,当我让他们说出“想到了什么人物或事件时,只有一个企业的人说出了一些事件,但是不同的人说出了完全不同的事件。我们据此判断,这几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没有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对这种结论,企业基本上是认可的。

二、 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精神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假如提炼出“拼搏”一词,“拼搏”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创新”、“团结”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在各系统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设计出各系统的理念,为每一个系统的理念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形成由核心理念、与核心理念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各系统的理念和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构成的文化理念体系。

以海尔为例。其核心精神(企业精神)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生产管理系统表现为“零缺陷,精细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营销系统表现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在产品开发系统表现为“客户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在服务系统表现为“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在市场开发系统表现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每一个理念都有相应的典型事件与之对应。所以,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了,避免了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单纯形式化。

三、 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中心;由文化中心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