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中学生英语论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10438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学生英语论文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中学生英语论文【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农村生源 跨文化意识

1.引言

据《广州日报)2009年1月2313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55.1%,而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却只占大学生总数的l7.7%。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农村生源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之所以能够考上大学,是因为他们的数学、语文和其他学科成绩相对较高,而外语分数则较低。

虽然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但是这份报道表明农村学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却明显下降,与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与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一部分学生过早辍学,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农村学生较差的英语成绩使得他们与大学失之交臂。

与上述情况相反,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农村生源人数则占绝大多数,几乎高达90%。但共同的问题是英语学习的问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突出、问题突出,如何能够教好、学好英语对于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

笔者在此针对农村生源的特点和显露的问题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2.1职业院校农村生源英语学习现状

首先,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在学期初的自我介绍中,部分学生使用的英语句子仅仅限于“Mynameis…”.“I’m from…”.“Thereaie3peopleinmyfamily”,“Ilike…”等几个基本的句子。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练习过英语听力,只是听以前的英语教师讲过英语。有些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则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缺乏自信心,表现得焦虑、学习劲头不大

其次,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加之英语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拒绝英语。有些学生说:“我是中国人,干嘛要学英语?”“中国有好几十种语言,为什么要学英语?”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首先已经在心理上和态度上排斥英语学习。

再次,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跨文化交际实践。95%以上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培训班,从未接触过外国人.也没有读过任何外国文学作品。虽然看过一些外国电影。但也都是通过阅读中文字幕完成观看或观看有汉语配音的译制片。

最后,中文基础知识不足、城乡差别显著。这些学生的中文写作中经常出现错别字;遇有需要发表见解的问题时.通常的回答就是简单的“好”或“不好”,却不能有条理地列出论据:有些来自北京的农村生源甚至从未进过城市、从未到过动物园、从未放过风筝,更不能说出5处以上的首都名胜古迹。

2.2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受地域影响,农村生源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家长缺乏相关知识,难以帮助学生作出合理规划;接触英语之初没有较好的英语师资。据问卷调查显示,将近30%的学生的第一位英语教师兼教英语、地理、历史等多种科目。另外,农村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落后于城市学校。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照搬教材.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入城市的学校后,带有地方口音的英语发音大大挫伤了农村学生讲英语的信心,使得他们更加羞于张口。

进入城市的学校后,一些非智力因素制约了这些学生外语学习的成效。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影响了语言的输入,因此该部分学生学习劲头不大,缺乏学习兴趣,课堂表现被动;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害怕考试,恐惧同学或老师的否定评价,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焦虑、性格内向、胆小、羞于张口,信心不足。这些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原因。

目前,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方法依然是语法翻译法,注重知识的讲解,轻视了文化的导入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同时,课程设置难以突出英语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文化的输入:不断减少基础课的课时,英语的课时太少;缺乏对生源特点的认识,过于强调课程进度;忽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过快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些都影响了学习者真正学好英语

2-3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产生的不适应性及障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在感觉中没有过的东西.在理智中也不会有。”由于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的输入。农村生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极易发生交际障碍,导致交际失败。

在称呼上:笔者接触的数百名农村生源无一例外的称呼老师为TeacherZhang,TeaeherLi。这表明在学习teacher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只讲解了该词的意思“老师”,而忽视了该词的文化意义,更忽略了中西方在称呼方面的差别。

在打招呼、致谢方面:学生可以完成背诵的对话,但是一旦超出背诵的范围.便可能出错。一段真实的对话如下:

A(foreigner):Thankyou!

B(Chinesestudent):Nothing.

这样的回答肯定不是成功的交际。

在时间观念方面:中国学生曾发问:“他们也有迟到的时候啊?我们总是提前呢。”他们不知道西方的观念中,在约定时间之前到达被认为不礼貌,而迟到一会儿却是可以的。

互送礼物方面:中国学生往往觉得对方送的礼物太轻了随着各个院校对外交流合作的加强,学生真正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增加了,在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害怕接触外国人,不敢开口讲话,但又抱着好奇心围观;胆大的学生或者连珠炮似地发问一系列类似警察审问的问题。这两种表现都使得外国人不舒服,而且这也是失败的交际。

有些学生被选拔参与交流,亲身体会异国文化他们则表现出文化休克、模式固见,以中国文化特点衡量其他文化等问题。

以上种种跨文化交际的不适应性.通过英语教学是可以适当引导的。

3.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对外交往不断加深,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大。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第一次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列入了大纲。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才能获得,因此,英语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有了跨文化意识,才能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生源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和基础。缺少英语学习的兴趣,势必影响语言和文化的输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语法翻译教学方法,将学生从学习英语就是记单词、背语法的误区中带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倾向,积极探讨诱发和调节学生情绪的策略,使学生形成乐学、好学的最佳情绪状态。

再次,教师应强调本国文化的作用,这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基础。本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差异和重合的现象,培养跨文化意识不等于鼓励遗忘本国原有的思维模式,而是提醒学生将这两种模式所代表的文化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并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为他们今后能够在两种文化思维模式问相互切换,为满足交际的需求打下基础。

再其次,教师应明确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Hanvey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一般讲,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达到第三个层次:①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②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这时文化冲突往往发生;③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而第四个层次即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所作所为则是最难达到也是学校教育难以企及的针对农村生源的特点,笔者认为达到第三个层次仍然需要较长时间。

最后,跨文化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结合日常英语教学,通过文化的对比,使学生不断吸取各种文化信息,从而具备跨文化意识。日常教学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如词汇、对话、语法等方面。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注重对英语词汇文化含义的介绍。如之前提到的teacher-词,在英语中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它是指代一种职业。在英语国家,中、小学生称呼教师一般是在姓之前冠以Mr.或Miss。在英语中没有一个意义和用法上与汉语的“老师”完全相同的对应词。再比如,汉语中的“龙”代表吉祥、成功等含义。而英语中的龙(dragon)却代表一种凶狠的怪兽,两者在内涵和情感色彩上截然不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词汇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文化意义。

除了上述途径之外,针对职业院校和学生特点,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学校可开设西方文化类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电影、视频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多渠道获取跨文化交际知识:邀请外教或外国人到课堂或创造学生接触外国人的机会,等等。在实践中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第二篇】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必要条件,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英语课堂枯燥无味,英语知识难学、不好掌握,所以英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或者教师可以选择重点内容,以轻松明快的节奏,热情洋溢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使学生学会阅读英语的各种文体,在学校,学生用于英语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且社会上能为学生提供的英语读物也不多,即使有寥寥无几的一部分,也大多数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就要亲自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兴趣、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里去阅读。对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或者鼓励他们自行选择阅读材料,但是老师一定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定期地了解和检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过分地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从材料中获取各种信息,选择自己关心的、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练习题,来测试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三、对学生进行语言强化训练

阅读训练的实施要求教师做好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正式阅读材料之前,用两三分钟时间设计一些问题,进行阅读内容的引入,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以从故事内容的梗概入手,激发学生竞标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说明阅读目的,提示阅读方法,学生进入正式阅读时间里,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迅速读课后题,带着问题再次阅读,也可以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子,然后进行信息整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文章的主题,尽量记住有关具体的详细的信息,还要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关注文章中的数据、号码、日期、价格、人名、地名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是阅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文章中叙述的事情,要有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语言积累多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练习题和教学语境去理解一些陌生词语的意思,在文章中,作者总会通过一些事例来解释他的论点、看法、结论或立场观点,这时可以从例子进行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若生词是复合词、派生词、转换词或其他变化形式的词,其词义是容易推断出来的,需要时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四、引导学生把握阅读的层次

阅读分为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浅层次阅读是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在进行浅层次的阅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采用泛读、略读的方式即可,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快速浏览,通过文章的标题中的隐含信息,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涵,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做一个铺垫。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比如判断对错、选择填空、排序等,来对阅读效果进行初步检测,帮助学生搜集整理通过略读所掌握的信息。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课文进行深层次阅读,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英语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注重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从对课文简单的词句理解变为理性的情感理解。

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中学生英语论文【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意识

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我们在教授与学习中应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渗透有关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西方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一、中西文化差异

(一)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不仅用在亲属之间,在非亲属之间也经常使用。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在交际的工程中我们称对方“UncleGreen”“Auntie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非常别扭。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Tom”。又如“教师”这一词语。在中国的校园中,我们在称呼教师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叫“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我们不仅把“教师”这一词语当成是一种称呼,还把它当成一种尊敬的方式。而在西方国家中,“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称呼,所以如果把格林老师叫成“TeacherGreen”,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方听完后.也会感觉非常别扭。在英语中,可以称呼对方“Miss.,Mrs.,Mr.”等。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对于女士,在不知其婚否的情况下,称对方为“Ms.”是最保险的。

(二)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你若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doyoudo!”“Niceday.isn’tit?”

(三)客套语。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四)隐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总是会涉及到一些个人问题,譬如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问题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年龄在西方国家一向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英语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同样,对于中国人常用的寒暄用语:“去哪啊?”在外国人眼中也是一种对于隐私的窥探.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避免。

(五)感谢和答谢。

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反而会疏远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问,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hT ank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给自己提供帮助、服务或食物的时候,中国人即使内心很想接受,回答通常也是:“谢谢.不用了。别麻烦了。”这其中表现了中国人的含蓄与委婉。而外国人接受时会直接说“Yes,please.”拒绝时会直接说:“N0,thanks.”这其中体现了外国的人直接和坦诚。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就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主观评价。如: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isa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对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如在老鼠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目的。

(二)创设运用英语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我们的学生虽然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达到运用英语思维,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进行引导,由易到难,逐步培养这种思维能力。背诵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教师挑选一些有关外国文化的小文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背诵,接着教师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学生是不需要先把问题和答案翻译成汉语再进行回答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复杂的训练活动。如:编排话剧、讲故事等。这些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方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更能有效训练英语思维,运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交际目的。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中学英语论文【第四篇】

尽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英语教师对找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重视,甚至有所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教师不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当前一些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升学压力较大的一些学校,中学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以学生考试获得高分为主,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次之,有的甚至忽略其他能力和相关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因为听力和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重,也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的重要方面,所以英语教师比较注重。

(二)不充分的文化教学现象一直存在。

文化教学与其他单纯的知识教学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但当前一些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充分的文化教学,让学生不能充分的接收到文化教学,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文化因素的内容可以渗透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各个角落,从词汇到句子,从小的句子到一个大的篇章,甚至是中学英语教师的教态、语态和仪态等无处不在。但是,教师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只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重点介绍,却不对中西文化进行鉴别和比较,这种教学方法只看现象却不解释本质。再加上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性文化交际活动的缺乏,学生的交际能力无法提高,导致“哑巴英语”的形成,这也是为什么当前许多学生英语笔试能力较强而口语能力非常弱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不充分的文化教学现象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对策

(一)学校采取措施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成功地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更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校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注重对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跨文化意识才能在英语教学中主动地挖掘和传授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英语教师自身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学校也应该采取各种培训来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二)英语教师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技能和技巧。

1.建立在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基础上的文化意识培养。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英语教材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导入、口语训练、反复操练复习等方式,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中的重要节日的读音和名称有较好的掌握,但掌握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学生在初中教学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单纯记住。但高中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更清晰和深刻的了解相关节日和某些词汇后面的引申意义和其来源所在,这才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体验。

对英美文化的体验是学生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后的步骤。这时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真实或虚拟环境中来让学生运用语言体验文化,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3.引导学生形成中西文化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要更好的形成跨文化意识,需要形成对中西文化的反思。学生自己的积极反思比英语教师的讲解更有持久性。学生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外的一些大事情,形成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在根源上分析文化差异的产生,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中西文化的反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71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