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作文(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福建高考作文(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1
关键词:医院文化 医务人员 幸福感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如医院环境、医疗设备、生活设施、院容院貌等)、精神文化(如医院精神、宗旨、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质量方针、开展文体活动等)、制度文化(如医院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工作守则、管理目标等)以及行为文化(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风貌、风度气质等)的总和。从医院文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医院文化涉及到医院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医务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中,构建和谐的医院文化,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多数医院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影响到医务人员幸福感的获得。
一、目前医院文化建设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所谓幸福感是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目标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传统上,医院文化的建设,基本上是以患者为本,忽略了对医务人员幸福感、满意度的提高上,再加上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其工作对象是身体或精神上患有疾病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被关注程度高、而且不能正常休班的特点,导致许多的医务人员患有职业倦怠以及焦虑症等,影响到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及工作积极性。可以说医院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幸福感。现阶段,我国医院文化的建设仍比较落后,忽视对以医务人员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医院文化的建设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要,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求位于最底层,然而,很多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的环境卫生条件、休息条件较差,医院也缺乏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有困难人员的帮助,导致医务人员无法全心全意地劳动及工作,生活满意度低。
2.安全的需要。因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偶尔医疗事故的发生、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对医院的高度关注,使得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且经常处于一种缺乏安全的状态,这也是导致医务人员成为易患职业倦怠人群的原因之一。另外,不规律的生活及工作时间安排,也会损害到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3.归属与爱的需要。通常医院所制定的整体奋斗目标与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不统一,医务人员不认同或不完全认同医院的精神文化,归属感不强,无法形成主人翁精神,也就不能保持一种持久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4.尊重的需要。在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上,其制定的考核与评价、激励与惩罚等制度并不完善,且医院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制定这些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奋斗目标等时缺乏与一线的医务人员的成熟交流。当医务人员长时间地被动接受一项不平等、不公正的管理制度时,会产生不被尊重或不被认可的气愤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当前的医院文化建设中,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更是难以得到满足。由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人才的管理和开发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医务人员的必要投资,许多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夫,由于刚大学毕业,在单位中的资历较浅,缺乏必要的进修机会和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无法将个人发展与医院的整体发展结合于一体。
以上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目前医院文化建设的环境中,医务人员的很多需要甚至是低层次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这就极大地影响到医务人员幸福感的获得。
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幸福感
目前国内对医务人员幸福感的研究者主要是南昌大学的苗元江教授,他所运用的研究医务人员幸福感的主要指标是生活满意、正负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结合这一评价的指标,针对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谐的医院文化,提高医务人员的幸福感。
首先,医院的管理者在关注医院收入的增加、确定以患者为本的医院管理理念的同时,应关注本医院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发展,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上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医院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建立起完善的保障制度,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和休息的时间。针对具体情况,对家庭中有年幼孩子及患病老人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照顾,尽量免除医务人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促进医务人员幸福感的提高。
其次,要加大对本医院医务人员的投资,一方面改善医院的环境卫生状况,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刚入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营造一个具有浓郁学习氛围的医院环境。医务人员了解本医院的历史沿革、发展特色、办院理念,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豪感;学习本医院的规章制度,并对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医务人员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对本医院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归属感;为医务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和去更高级医院的进修机会,促进医务人员医德的提高,以及对先进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创新,将医务人员个人的发展和医院整体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使其感受到自己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这样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声誉的提高,形成医院的特色文化,达到将构建和谐的医院文化与提高医务人员幸福感的良性循环。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行职工代表大会,为医务人员制定幸福评价标准等措施来构建和谐的医院文化,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医务人员的幸福感。
医院医务人员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工作状态,从而关系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医院人才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医院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医务人员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受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所以,医院文化的建设既应保留其传统的精华,还应该结合时展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幸福感,为医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医院也需建设和谐的文化,提高医务人员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漆隽玮。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幸福感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D].南昌:南昌大学,2008
[2]苗元江,漆隽玮,黄海蓉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6):683-685.
[3]金福年。论医院文化的作用及其实践[J].中国医院,2005,9(3):49-50
[4]张云,夏振华。浅谈对医院员工的情感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9):40-41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2
[关键词]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12-03
2012年6月,武汉市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建设人民幸福城市规划》,这项全国首个幸福城市规划,从富足、保障、宜居、公平、文明五大方面,列出43项细化指标“计量”幸福。为反映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水平,调查组于2012年底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等7个中心城区分别采用了分层随意抽样、多阶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常住居民的幸福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60份,有效率为%。问卷中设计了19个具体因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五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分项幸福指数,包括居民对目前住房条件、交通状况、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状况、基本权利行使、生活环境等方面满意度的问题,以及影响居民幸福感因素的问题。第三部分是调查对象的总体幸福指数,包括武汉城市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一、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
1.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
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发展机遇较多,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读书“充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从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体验幸福。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获得工作或者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相对较少,一般感觉生活空虚、单调。调查结果显示,学历在资源分配中占有一定优势,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经济地位、就业机会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较高的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体体验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2.幸福感高低与居民的职业、经济收入关联性很大
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与职业、经济收入密切相关,收入较高的群体在选择个人理想生活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可抵御经济和个人风险,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何种幸福指数群体,高收入人群的人数比低收入人群的人数少得多。表明武汉城市居民贫富差距依然很大,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呈现“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3.对住房条件的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对医疗、交通、环保、安全等外部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的居民对自己目前的住房条件处于低满意度水平,%的居民对自身居住的社区环境如绿化、净化等也处于低满意度水平。%的居民对武汉目前的交通状况处于低满意度水平。 在医疗方面,%的城市居民认为武汉的医疗条件和服务处于低满意度水平,%的居民认为一般。尽管武汉市医疗技术条件比较好,部分居民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市民就医舍近求远,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少有人问津。
2012年5月北京大学公布全国28个大中城市“烦恼指数”中武汉最末,平衡指数仅为,排在第28位(如表1),反映出武汉城市居民普遍存在的心情状态。同时近年来频繁曝出的铬超标胶囊、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雾霾天及使人们对社会生活环境产生担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幸福感。调查显示,%的居民认为安全感不强,只有%的居民表示很有安全感。
4.对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较高,对行使基本权利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人际关系也是反映人们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发现能够合理协调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三者关系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体验。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50%的居民反映可以处理好,%的居民反映偶尔能够处理好,3%的居民反映完全处理不好。
武汉居民认知权利的意识普遍比较高,但%的武汉城市居民对自身基本权利的行使处于低满意度水平,更有少部分居民表示他们从未行使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参与的功效感有关”,一个民主、公平、法制健全的政治环境是居民获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只有居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幸福感才会提高。
总的来说,武汉城市居民在对目前生活质量的高、中、低满意度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和%,有%的居民认为未来将会比现在幸福。可见居民对武汉未来城市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人们一切主观活动的基础,收入与幸福指数呈正相关,收入越高,幸福指数就越高。但经济收入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著名“伊斯特林悖论”认为,当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国民的快乐与幸福感不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提高。美国1991年人均实际收入是1946年的倍,而主观幸福程度基本上保持不变(Easterlin,2001;Frey and Stutzer,2002);对英国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Blanchflower and Oswald,2004);日本1987年的人均GDP比1958年高5倍,但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增加(Oswald,1997)。《2013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也指出,2012年武汉市居民收入增速首超GDP增速。但无论从总体还是从不同居民阶层等来看,武汉城市居民幸福度处于中等,这主要源于作为人的幸福感受的基础:武汉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物价、房价上涨影响居民的物质生活,而精神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居民的文化渴求及愿望仍有较大差距。
2.民生因素
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是有效提升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建设“幸福武汉”也成为武汉的热点议题,2012年“幸福武汉”写入武汉政协议案,2013年“坚持民生优先,增进人民福祉”、建设“美丽江城、幸福武汉”写入政府工作目标,都体现出政府正在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幸福和谐城市。2013年武汉开通25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建设绿道200公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加20%,文体惠民工程得到进一步推进,市民一年仅需花费200元可畅游21家收费景区等。可以说,目前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总体处于中上等指数范围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有着密切联系。
3.人际关系因素
根据调查,收入、住房和婚姻家庭问题是位列前三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婚姻问题日后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子女作为家庭单位的一份子,其教育问题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了解到,有受访者表示家中子女正在接受良好教育,子女在校的优良表现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但过高的子女教育费用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4.社会因素
生态环境、交通环境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武汉在全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中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为第26名,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倒数第6位;在全市70个主要监测湖泊(水库)中,25个湖泊(水库)水质较差,均为劣Ⅴ类,占%。从调查结果看,武汉市居民对社区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很低,分别为%和%。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看病就医等社会问题突出是导致武汉城市居民幸福度不高,也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策略建议
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快“软环境”建设
政府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武汉市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积极改善外部“软环境”建设,摈弃以牺牲环境、过度竞争为代价,单纯追逐经济发展与收入增加的旧有模式,逐步建立起与人们幸福感高度融合的新模式。只有GDP与GNH同步协调发展的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不断进步的社会。
2.改善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进一步把发展成果体现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上来,引导民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多数人幸福为目标的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政府职能也在由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调整转变为以多数人幸福为核心的基础上来,将提升GNH纳入到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评体系中,不断完善武汉居民幸福指数考核的硬性指标,“幸福武汉”才不会成为一个空头口号。
4.加强居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
城市居民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追求目标,幸福感表现为一种价值感,自己感觉到有存在的价值就会感觉到幸福,应为居民多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或机会,使其在一步步的实现中感觉到满足与快乐,自然就会产生幸福感。
综上所述,通过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上述武汉市居民幸福指数状况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武汉居民的现状和未来的诉求取向。虽然限于问卷范围和居民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结论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关注武汉市的发展能给居民带来什么,越来越关心能否从城市的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作为党政部门,积极提升武汉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既是责任又是义务,既有困难,又有机遇,本文提到的几点策略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邢占军,刘相。城市幸福感:来自六个省会城市的幸福指数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马立平。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3).
[4]苗元江,朱晓红。自我决定理论及幸福感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5]李欢,李小鲁。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公民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文献综述[J].大理学院学报,2008(1).
[6]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
[7]严标宾,郑雪,邱林。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
[8]苗元江。幸福感:研究取向与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2002(2).
福建高考作文3
一、积累
小作者施滢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积累很重要。我有一本神奇的册子,里面是我几年来的积累,关于适合在考场作文上使用的素材,有来自平时看的书,也有来自身边同学的好文章。从高一起,每次看书我都会在本子上随便抄些自己‘看中’的东西。慢慢地,这也成了我的习惯。”
毋庸讳言,中学生迫于繁重的课业负担,“行万里路”已不现实,这势必导致他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的“直接经验”不足。如何突破这一写作“瓶颈”?“读万卷书”不失为一良策。因为“读万卷书”读到的是“间接经验”,它是对“直接经验”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备战高考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它更是一种重要补充。
施滢同学的经验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备好一个素材本。在素材本上“记”的过程、“剪贴”的过程,就是写作积累素材的过程。既然能在你的素材本上留下痕迹,就说明这些素材对你来说“心有戚戚”。只有将这样的素材用到记叙文中,才可能有感染力;用到议论文中,才可能有说服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好这个素材本,可以为你“把握生命里每一次(阅读)感动”助一臂之力。②多渠道收集素材。“三点一线”虽窄,但素材收集渠道甚多:有自己看的书、同学写的文章,有老师讲的经典、同学谈的趣事,有电视播的新闻、网络传的时文……用好这个素材本,就能把他们的“眼”变成你的“眼”,把他们的“耳”变成你的“耳”,把他们的“身”变成你的“身”。试想,一个把“看书当放松”的学子,又怎会有“无米之炊”的烦忧呢?
二、整理
素材本会越积越“厚”,如何把它变“薄”,并加以利用呢?施滢说她是这样做的:“我对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讲生命意义的归一类,谈宽容的在一起,说文化的列一边。到了高三寒假,我就自制了一本素材本,这本素材本虽然只有二十几页,但里面却记满了适用于考场作文的各类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
平时的素材积累,“兴之所至皆是宝”。但“纸”上的素材无论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内化成“脑”中的素材,那也只能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就需要从“厚”走向“薄”,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遴选。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将素材条理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可能,每隔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或一年将自己的素材本梳理一次,通过分门别类的整合,使之条理化。其实,整理素材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要知道,有序记忆要比无序记忆效果好得多。为了使整理工作事半功倍,推荐大家使用活页本,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随意排列、组合,甚至剪贴、重组。②将素材精致化。从高一到高三,增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我们的认知水平。高一还让你怦然心动的故事,高二就有可能不再让你心起涟漪了;高二还让你拍案叫绝的妙论,高三就有可能不再让你会心颔首了。将素材精致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自己最新、最高的认知水平对素材本“去粗取精”的过程。素材只有经过了大脑的系统整理、悉心遴选,才能牢牢地铭记在心。
三、运用
本子上有了素材,那么该如何用进自己作文中呢?施滢说:“每次考试前,我都会看一遍,考试中,素材本上的东西也都能用上。这次高考,文章所用不少来自这本册子,甚至包括标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会积累,不会运用,那只能算作一个书橱。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残篇集》中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东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聪明人。”同样,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用上了,用足了,用得恰到好处,那他就是一个聪明人。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记”是为了“运用”。从备办素材本的第一天起,就要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起一个理念:把读得会心的素材“记”下来不是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作文时“运用”它。②“看”是为了“生成”。每次考试前把素材本看一遍,目的是让‘‘本子上的素材”与作文题目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碰撞,从而生成出作文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