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赏析【优质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李白《蜀道难》赏析【优质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蜀道难佳句赏析【第一篇】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明确: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反复这一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object Object]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明确: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创作背景
《蜀道难》一诗写于天宝初年,是李白送朋友王炎入蜀而作。在天宝元年(742)李白受玉真公主等人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李白的愿望是在朝廷有一番作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由于朝政由李林甫等人把持,李白又得罪了高力士,遭受谗言。终于在天宝二载,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离开朝廷,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像他这样的天才人物,怀才不遇之感尤其强烈,对人世险恶、仕途艰险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诗歌主题
对于《蜀道难》的主题之说,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幸蜀而作,有人认为是暗示唐王朝的政治危机而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诗仅是写蜀地山川险要,没有别的寓意,目前较为公认的是认为李白送友人入蜀而作,而篇中有隐喻仕途艰险之意。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一般写山川险要,而古辞中也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李白作《蜀道难》表面是描绘入蜀之艰险,劝告友人不要入蜀,实则抒发了自己功业难成的悲愤。古人有一个习惯,即是写赠友诗时尤其喜欢抒发自己的胸臆,金圣叹曾经说过:“题本赠人,而诗全写自己胸臆者,盖古者赠人之法。”(金圣叹《杜诗解》)李白也不例外,《蜀道难》诗中对愁苦、悲凉氛围的描写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诗歌艺术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充满幻想,反映到他的诗歌上就使得他的诗歌发想无端,上至九天下至碧落,雄奇壮丽,充满神奇色彩。在这首诗中,李白发挥了他丰富的想象力,用虚拟的笔法,将蜀地的奇险万状描绘的具体生动。李白尤其善于将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将蜀地之险渲染的石破天惊。
诗人引用“蚕从及鱼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和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然后诗人又成功的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蜀道的高危险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夸张的描写将蜀道的险状描绘的惊心动魄。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在他笔下的山川景物常有一中雄壮、巍峨之美,他虽然是写蜀地之险,但也描绘了蜀地地势的险峻奇崛,突出了壮丽之美。
诗人以其丰富的情感为基础,以极其夸张的诗歌语言,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不同凡响的山川风貌,抒发了诗人强烈、激动的情感,诗意奇情恣肆,笔力雄奇飞动,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效果,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魅力。因此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首诗为乐府诗,形似较为自由,篇中有长句有短句,诗人根据描写的需要和情感的抒发而选择不同的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李白的语言奔放而富于变化,活泼流畅具有一种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与情感的抒发相配合。
全诗总共三次强调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次是开篇第一句,是诗人强烈情感的第一次爆发,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雄奇奔放。第二次是在诗篇中间再一次强调了主题,使得感情的抒发更为深化。到了第三次也就是诗篇的结尾,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至此全诗也结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情感一层比一层深,一咏三叹,曲折回环之妙,把诗歌的主旋律演绎的无以复加,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第二篇】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注释
噫吁嚱: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夸张而大约言之。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胸。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胡为:为什么。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锦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叹息。
蜀道难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李白《蜀道难》赏析【第三篇】
本诗主题历来见仁见智。我以为《蜀道难》为李白“托物寄意之作”,他是借咏叹蜀道的高峻与艰险,表达仕途艰险难行之意。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借咏叹蜀道之“高”之“险”之“难”,以感叹仕途之“高”之“险”之“难”。
首先,看诗歌脉络。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把握文脉,才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的主题。从诗歌文本来看,除了描述蜀道的“高”、“险”和剑阁的“峥嵘”和“崔嵬”的文字之外,我们不难发现《蜀道难》有一条明显的情感路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侧身西望长咨嗟!”其中贯穿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诗歌的主旋律。在这里,“君”是谁,“远道之人”是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侧身西望常咨嗟”又是谁的感慨,这些都应该明确。我以为,发出感慨的是诗人自己,而这里的“君”和“远道之人”也都应视为诗人自己,是诗人站在客体的角度表达他对自己的拷问和关切。这种处理应是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巧思。正如苏轼的《赤壁赋》,作品的主线是作者与“客”的问答,其中的“客”尽管可视为苏轼夜游赤壁的同伴,但从艺术的角度看,把“客”视为另一个苏轼似乎更为合理,也就是说,作品的主线实际是两个苏轼的思想交锋,是东坡先生的自问自答,自我说服,自我宽解。同样,对于《蜀道难》里的“君”,我们也不宜坐实说他就是李白的某个朋友,换句话说,《蜀道难》也应是两个李白的内心交锋。
其次看写作时间。本诗写作时间说法不一,其中最普遍的说法是作于天宝(742—755年)初年(教材也采纳此说),但据唐人记载以及“两入长安”的说法,本诗应是作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
唐人孟棨所著《本事诗》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唐人王定保的《摭言》中也说,李白初到长安,去拜访贺知章。贺知章是玄宗皇帝器重的诗人,他读了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夸奖李白有“谪仙之才”。王定保和孟棨都是晚唐人,他们的记述应当可信。由此可见,《蜀道难》应作于李白与贺知章见面之前,即唐开元年间天宝元年(742年)之前。
又据今人马俊子《初探李白的生平》:“李白开元年间到过长安,专家们认为这是上世纪研究李白中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由于此发现,人们对李白的许多重要诗篇,便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八十年代(20世纪)以来,对李白入长安的研究,主要是巩固‘两入长安’说,有学者提出了“三入长安”说。到目前为止,在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李白入长安的总体面貌已较为完整清晰,多数诗歌的年系也已初步确定。”马俊子的这个说法,使得《蜀道难》“借咏蜀道难以慨叹仕途难”的主题一说有了新的支撑。也就是说,天宝元年再入长安,是李白力图朝廷进用的又一次尝试,而《蜀道难》正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希望受到朝廷重用而又内心不免忐忑的内心表露。
总之,无论从诗歌本身情感内容,还是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看,《蜀道难》应该是托物寄意之作。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赏析【第四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跹也豢膳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解
1、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2、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3、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4、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5、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6、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7、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8、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9、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10、咨嗟:叹息。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跹疑降朗翟谀岩缘桥剩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
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