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英语精编论文范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8182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英语精编论文范例(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英语优秀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ESP理论 商务英语 教学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ESP教学研究” (编号D/2015/03/07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9-02

在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三个层次的划分中,其“较高要求”与“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表达的界定。按照此标准,展开商务英语教学,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适用、有效。基于此,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使商务英语教学针对性更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所以,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ESP理论

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ESP,是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 Mclntosh 和Strevens在他们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提出的,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当中,如公务员英语、警察英语、农业专家英语等。在此之后的1988年Strevens进一步总结说明了ESP理论的特征,即:

其一,ESP理论下的英语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其二,ESP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到职业、学科、实践活动等方面。

其三,ESP理论注重英语语法、词汇、语篇、语义等方面的分析。

其四,ESP理论所研究的英语不同于一般用途的英语[1]。

(二)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对ESP理论的分析,确定ESP教学与一般用途的英语最大的区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ESP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所以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由此可以确定,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原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手段,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国外,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设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因为商务英语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国外比较注重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教材、师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得目前所开展的商务英语教学很是成熟。

就当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两种类型,其一,外贸类大学中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形式存在,即商务英语教学比较传统,课程设置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增强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其二,而大多数学院则是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则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重点教授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口译能力。

三、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

基于当前我国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增加,为了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

(一)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

由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在基于ESP理论来调整和优化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由于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管理技能、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应当遵循层次化、多样化的原则,合理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使商务英语课程层次突出、难易程度凸显,如此可以使英语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改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就意味着商务英语人才需要扎实掌握英语知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技能、管理技能、综合素质等。

在当前我国更加注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情况下,高校秉持一贯的商务英语教学状态应当被打破,积极的引用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改变商务英语课程,优化商务英语教学,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层次化、灵活化、有效化,以便为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英语优秀论文【第二篇】

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第一次走上台前向大家汇报我的学习、工作经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诚恳地请求大家对我的汇报给予关心和支持,并能给予批评指正。

我叫xxx,现年xx岁, x年参加工作,曾在x工作一年,担任初三毕业班xx教学和班主任工作。x年调入xx二高工作,进行过循环教学。x年取得了xx大学自考本科学历。并于x年拿到了高中教师资格证书。x年取得中教英语二级任职资格证书,任现职以来已有6年,x年x月取得中教二级聘任证书。

我们学校这几年的快速健康发展,给了我个人成长的宽阔舞台,也正是有了同志们对我亲如一家的关心,使我有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这里工作就象是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样,我很快就适应了教学。几年来在我的努力工作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进步很快,教学成绩显著提高。XX—XX学年上期,本人所教班级平均分成绩名列全市第2名,XX—XX学年末,平均分成绩在全市统考中,名列全市第5名,优秀生成绩突出,年度考核为优秀;XX—XX学年,平均成绩名列全市第8名。

XX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去分校工作。在这里我真正做到了以学校大局为重,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不讲任何条件,自行解决各种困难,不缺勤,不早退,从不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并能出色地完成各种任务。在教学成绩上,更是名列前茅,XX—XX学年所教班级平均分成绩在全市统考中,名列全市第18名。XX—XX学年,所教班级平均分成绩在全市统考中,名列全市第15名。而且与同头课其他老师相比,平均分高出10多分。

在一边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非常注意教学点滴的积累:

1、在XX年县英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在XX年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3、XX年12月,在平顶山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 [闪耀青春的光芒]一文获得三等奖。

4、XX年6月,在部级报刊[学英语]高中教师版第三期上发表了[锁定新课标,打造英语兴趣课堂]一文,并获得刊用证书。

5、XX年7月,在平顶山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 [试论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作业]一文,获得二等奖。

6、XX年5月,本人所辅导的学生刘东辉同学获得第二届“英语周报”杯全国中学生英文话题作文大赛高一年级组二等奖,本人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

7、XX年12月,辅导的学生x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新课程英语语言能力竞赛]一等奖,本人获得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

8、XX年5月,本人所辅导的学生高倩倩同学在“学生双语报”杯中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展评中,获得一等奖,本人被授予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9、XX年10月,学生x在省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教师辅导奖。

10、XX年9月,本人所制的英语教学课件[unit 7 lesson 1]获得xx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此次参加职称评定竞评,在我工作生涯中是件大事,恳请大家给我机会。如果能评上,我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待工作。因为名额有限,如果有更优秀的同志上了,我也决不会有什么情绪或是怨言,我将会再次自省,发奋图强,找出不足,缩短差距,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姿态迎接以后的每一天!

谢谢!

报告人:xxx

英语优秀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英语;教学特征

教育一词在西方国家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英语辞典则把“教育”则解释为“Education is the act or process of imparting or acquiring general knowledge, developing the powers of reasoning and judgment, and generally of preparing oneself or others intellectually for mature life.”意思是教育者既要传授知识,也要获取知识。从“终身教育”角度看,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当好先生,也要当好学生。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必要综合素质

庄子有句名言,“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大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应当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帮助学生求异、创新。

第一,高校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功底和广泛的知识储备。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大学教师职业素养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任务是传播文化,韩愈的《师说》 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要求教师具备建立在渊博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潮流。由此,教师的职责除了传统的传递知识之外,越来越多地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和教练、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真理者的引导者。

第三,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第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Lifelong Learning)。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知识常新。

二、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成绩和掌握的技能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相关,特别是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密切。大量研究表面,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秀教师有着自己的特征,他们更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并提高其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有:

(一)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恰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授课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讲解流畅、清楚明了。

(二)深入浅出讲清难点、化难为易。抓住知识关键点深入分析,概括归纳简明扼要,教学内容多而不杂、繁而不乱。对定义、概念等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或结合实际的讲解,所举例子通俗易懂。

(三)娴熟自如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课、深受启发,智能得到培养。学生听课率高,参与面广,体现主体地位。教师谆谆善诱,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好,气氛融洽。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并配合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既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而是将多媒体、板书、实物等教学媒介交替配合使用,教学内容丰富相得益彰。

(五)组织课堂训练取得了实效,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式,所授内容与实际业务接近,使得学生收获很大,教学效果好。

(六)有效地设计了项目教学,把所讲授的课程知识溶解到设计的实训项目中,知行统一,锻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强化操作技能。

(七)对学生亲切、自然,授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

(八)某英语教师的特色课堂教学举例

1.熟练运用外语教学的技术与技巧,全英文授课,语音、语调良好,口语流利,讲课有激励性,富有感染力。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交流好,注重学练结合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

2.设置了较好的课堂训练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给课堂增添了欢乐气氛。实训环节设置合理,讲解清楚,信息量大,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操作期间能巡视指导,逐个解决问题。

3.在学习一词多义的英语单词时,采用多形式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学会判断、讲解清楚,善于举一反三应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4.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充分展开课堂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所学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善于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拓展思维,与学生互动好。

5.实践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三、较差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英语教学中,优秀的英语教师可能在许多方面都不近相同,如语言流利程度、教学方式、个人性格特征及对教材的偏好等。有学者认为优秀教师应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出众的教学技穷好独特的个人品格。也有学者列举了优秀外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并分为四类: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素养。这四类素质可以从多个角度系统地评价一位外语教师。学习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是不好学的。因此根据学习的内容,利用课件,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打消顾虑,忘记自我,尽情用外语进行交流、对话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尤为重要。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特征有:

(一)备课不充分,对授课“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如何讲,如何练”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思考,导致授课散乱,教学效果不佳。

(二)英语语音、语调不够清晰,地方音较重,口头禅过多;还有少数拖堂或迟到现象。上课从头到尾“一言堂”,讲课平淡、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上课不注意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未能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吃透大纲,教材和对象,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试教学;教学姿态呆板,没有互动;板书潦草零乱,环节不完整,缺乏条理,缺乏训练,时间安排随意,不合理。

(四)教师讲课条理性不强,有的只按课件念,不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关键知识点、概念等未讲述清楚。提问学生或请学生训练后,没有针对性评议,对学生没有激励和帮助。

(五)教学方法少,未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上师生沟通交流互动不够或不到位,不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反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教学的重难点不明确或不突出。不注意教书育人,不管教管导。

(六)课件过于简单、呆板,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或者课件又过于详细、繁杂,让学生看了眼花缭乱。两者均达不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效果。

四、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做到: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要能讲好(tell)本专业的知识;二要善于语言表达,能把问题解释(explain)清楚;三要努力做到教法灵活,擅长示范(demonstrate),教会学生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四要懂得如何鼓励学生,激发(inspire)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雷慧清,黄新宁。浅析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J].高教论坛,2011(6).

英语毕业论文【第四篇】

翻译是艺术吗?是艺术!仅就译者必须运用语言重新塑造原文中已塑造出的形象而言,

翻译就应当是艺术。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翻译又不能仅仅是艺术,因为“在艺术世界中,无论是哪一种形态的艺术形象都是以社会生活为自己的生命源泉,都以生动的感性形式去反映生活的本质”’。译者的“生命”源泉仍在于原著之中。即便是文学翻译,译昔对原著的理解也不能只凭直感,任意发挥。这其中还要借助语言、逻辑去正确理解之。况且,翻译除了文学翻译外,还包括科技翻译,政论翻译等等。当然,这类翻译中也有创造,但我们还不至于可以荒唐到或是说这类翻译不是翻译,或是说大量这类的翻译都是艺术的地步吧!因此,无论是文学翻译,或是科技翻译,或其他种类的翻译总还是要讲点科学。关于这个问题,董秋斯先生在《论翻译理论的建设》一文中已有阐述。至于“翻译学”的提法国内早在本世纪十年代,或是更早些时候已有过,并非像有人所说的是“进口货”’。

此后,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这其中尤其是语言学的发展,促使翻译研究沿着科学方向深入探索。近一二十年,广大译论工作者为建立翻译学大声疾呼、呐喊,作了不懈的努力,进行大规模、有益的探索。译界众多学者对建立翻译学寄以厚望,不少学者也为之付诸艰辛。此类专著、专论大量涌现,蔚为大观,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常常为人们所误解。应该说,研究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够完备之处,使这一仍处于孕育中的学科屡屡遭人非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什么是科学?有些人一提起“科学”二字就联想到物理、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殊不知人间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三类科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途经均不相同。把翻译学与物理、化学相提并论,不免拟于不伦。依此而否定翻译学是一门科学是不足为训的。

学科概念混淆,把翻译学视为一门自然科学加以理解、运作,在国内外皆有人在,致使一潭清水越搅越混了。

其实,科学是知识的体系,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立即构成一个体系,一夜之间就使之变成一门科学。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知识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是不是叫做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实践的经验。”“……不管科学还是前科学,只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且情况是在变化的。一部分前科学,将来条理化了,纳入到科学的体系里……”依我们之见,尽管人类的翻译活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是凭借他人或自身的经验进行翻译。现有阐述翻译方法的论著大多还只是这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翻译还只是“前科学”。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断然否定它能向一门科学方向发展。世界在进步,学科在发展。客观的事物不能由某人说是就是科学,说不是就不是科学。不能在学术界搞武断,对刚刚才提出对建立翻译学的思考`时就给予当头一棒,力图抑制她的问世。我们应该允许探索。提出“思考”就意味着是一种探索。所以有人提出翻译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科学5,这是较为恰如其分的。

既然是探索,就应该允许人们从多方面,多学科地进行。无端的否定未必即能奏效。即便在自然科学中,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得到了伽利略的证实,成了冤案,却在几百年后才得以昭雪,何况人丈科学乎?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也不能就因此把翻译学说得玄而又玄,似乎说得越玄乎就越高深。译学研究毕竟是源于实践,而后又回到实践来指导翻译实践的一门学问。译学研究不能脱离实践,这己成了译论工作者的共识。当前有些研究似乎已陷入了纯学院式的研究,说三道四、连篇累犊,却于翻译实践无补。拉上几十门学科,标上无数术语,并不表明一个学科之成熟,只会导致许多概念含混不清。这种“理论”显得极其庞杂,但未必有实用价值。又如对翻译单位的研究,按西方翻译理论的说法,划分为音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及话语层。就连提出这一理论的作者本人

都感到“翻译的基本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能在每个具体情况下,从语言学等级体系中找到相应的层次作为翻译单位。”。连这一“理论”的提出者都感到为难,那这类学院式的研究究竟对我国的翻译实践有多大指导意义,就很值得怀疑了。尤其是对于像汉语这样象形文字与西方语言对译中就更难发现其实用价值。继而再进一步探讨什么“必要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或是“偏低、偏高层次的翻译”,势必就成了一纸空谈。

提到建立翻译学,就必定要设计语言学的问题。应该承认,语言学的发展给翻译学的发展开拓出新的思路。一方面,译者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两种语言的话语对比,对语言中的现象及其实质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在翻译中更自觉地掌握某些语言对比规律;另一方面,许多译论研究人员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运用语言学中的术语、概念来阐述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总结出某些系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现在坚持翻译是艺术的学者基本上也还没脱离翻译研究应用语言学理论所归纳出的翻译实践中某些系统经验,就正说明这一点。但是,正如众所公认的,翻译是艺术。艺术创作本无定规。同一个原著的句子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你可以这么译,他又可以那么译。甚至同一译者在不同时期也都有不同译法,均无可指责,全凭译者在上下语境中去“创造”。这是一;其二,正如语言学派代表人物一再申明的那样,他们“首先感兴趣的正是研究翻译过程的语言学方面”,“纯粹是就语言学的意义而言”’。很明显,他们研究的是语言,并不注重研究原著作者及译者的主体意识。他们只能对现成的译例在语言上作静态对比,只能考虑其表面现象。因此,就翻译研究而言,他们的研究必有偏失,或显得异常肤浅;其三,现代的语言学理论基本上是以西方语言为研究对象,对汉语的语言几乎未加触及。正如陈望道所指出的:“一般语言学的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或者说很少能充分地、正确地概括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极其悠久、既丰富又发达的汉语事实和规律”8。汉语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总体结构以及语言的运用等诸方面与西方语言截然不同。仅以西方语言模式为基础建立起的语言学套在汉外对译中几乎是行不通的。何况,翻译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问题。为此,语言学对于翻译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妄图在这样的语言学基础上去创立翻译学,“不仅限于找出翻译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而且要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某些规范或`规定’”’,那只能是一场迷梦!

这里还有一个如何对待西方翻译理论的问题。应该承认,我们对国外的译论知之太少。远的不说,仅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引进的国外译论的论著寥寥可数。我们殷切地希望这一状况今后能有所改善,以扩大我们研究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在世界译坛面前不必妄自菲薄。要说我国的翻译事业在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上比西方国家落后,这是事实。但是,要说我国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认识上比西方最起码要迟二十年工`,我们对此不敢苟同。就文化总体而言,各国文化不是依照同一路线发展,不可能按一个普遍的、等同的阶段进行。世界各国人民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面对的是不同的客观世界,由此提出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所具有的经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就不可能有个普遍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任一传统文化的优劣高下,更不能用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来评判另一文化标准。很明显,我们同样不能拿某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翻译理论作为另一文化背景下产生翻译理论的标准。这中间不可能划分时间顺序的先后,而只能是互补、借鉴和相互渗透。

其实,国外的译论也是处于探索之中,也未必已成定论,甚至某些堤法未见合理。翻译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正处于探索中的科学,对西方人何曾不也是如此?基于这祥的认识,我们就不至于会把国外的译论奉为至宝,视若·`圣经,,,或为之惊讶不已。就以奈达为例,他早期认为翻译是科学,到了80年代又强调是一种艺术。这说明人对客观事物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允许有所改变。这里并不存在什么“正本清源”1“的问题。也不要因他人观点变了,我们就得跟着转。西方译界的论坛上曾提出过equivalence的问题。这一提法在西方也不是没有争议的。

equivalence在自然科学中译为“等值”是指“量值”或“效应”大小方面的“等”。在某些学科中也就只译为“类”,“代”而已。西方人把它应用到翻译中,传入我国后不知怎么地译为·“等值”。于是就有人便在“等值”上做文章。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是一项不可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活动。它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在东西方之间这一差别尤为显著。为此,在翻译中就存在“不可译”的现象,这其中何曾有那么多的“等值”可言?况且,至今为止,在人文科学中尚无像自然科学中所具有的量化公式。因此,严格来说,翻译中是无“值”可“等”的。又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偏低层次的翻译”和“偏高层次的翻译”,只不过是“直译”与“意译”的换一种说法而已,无“先进”,“落后”之分。认识到世界各国都在对翻译学进行探讨,我们就无需对西方的翻译理论顶礼膜拜了。

改革开放以来,“和世界……接轨”已渐渐成为一个很时麾的“名”词儿。近来我们的译坛上也时而见到这一提法。我们尚不明白“接轨”二字的更多含义,但仔细一琢磨便感到,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中不可能有某个国家,或某些民族先走上“正轨”,而其他国家或民族随后均应顺此轨道发展。翻译研究中,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由某个民族的学者从他们的翻译实践中概括出全世界普遍适用的规律来。只有懂得东西方语言,具有东西方语言(譬如,汉外语言)或世界各种语对译丰富经验的人,才有资格讨论翻译中真正、普通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今不可能有,也更不能由只懂得西方语言的人来建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理论。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或民族应该按其自己语言的特点,建立与发展其自身的翻译理论。世界的文化不是朝一元化的方向,而是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我国的翻译理论要走向世界,但这不应牺牲自身的特点,用西方的概念套我们的翻译实践而造出``理论”,而是要按我们的翻译实践提出我们民族的东西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就越具有世界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98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