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10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2046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10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精编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第一篇】

很高兴能够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按照时间顺序,苏轼的一生在政治斗争与黜陟迁徙的大背景下展开。其实看完以后对他的人生有一种印象就是疲于奔命。古代的交通本就不便,而他一生在数个州县辗转,路途遥远跋涉之苦可想而知。但是仔细一想,奔命或许不假,他也确实接受过很多始料不及的搬家命令,但是还不至于用“疲”来形容他。真正的天才,总是不知疲倦的。而苏东坡的天才,体现在他“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上。

一开始对原著的书名感到奇怪,gay指的不是一种性取向吗?查了资料才知道成书时间其实是早于gay这个词的“同志”义广泛使用的,也就是说,“The Gay Genius”指的是“快乐的天才”。标题如此,不难看出林语堂对苏轼最概括的一个评价了,而且他也喜欢用gay这个词,不光形容苏轼,还描绘了京城富丽堂皇的街道、坐拥西湖的杭州、有伎女请他题词的聚会宴饮,也描写了侍妾朝云的形象,而且紧接着就是“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似乎王朝云是最懂他的女人”,这也才配得上苏东坡的“gay”。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才华与慈悲让他步入仕途、名满天下,受各方百姓爱戴,也让他受朝中小人嫉妒;刚正与狷介让他惨遭构陷,又或是扶摇直上,然而政局更替,无人知晓明天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更甚者身陷囹圄性命攸关;唯有他的乐观旷达,无时无刻不在支持着他,让他有愿望也有能力支持他人,让他如清风一般活着,带给人美感与希望。黄州突围之后,这个才华横溢的中年人才开始了然自己的内心,他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这是他认识到自己也不过是大千世界中平凡的一粒尘埃,真正的天才,从不以天才自居;“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世界,皆在自己心中,内心澄澈,世界自然宛如明镜。

更为触动我的,是他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维琳方丈对他耳语:“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或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他的一生无不在践行这个道理,他遵从着自己的本心,不计后果,因为无论结果如何,至少问心无愧。我生病三年,也是从抗拒慢慢向顺应转变,若是无比困难,勉强或许适得其反,但既然本心想要走向更远的未来,脚步蹒跚也不应停歇,若是有荆棘拦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成与败很快就被时间抹去,而留下的是我的那一份“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虽不至于像苏轼一样万古不朽,但至少可以使君微展笑颜。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字【第二篇】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1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欢他。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后感【第三篇】

对于苏轼,大部分人都在评论他文学修为方面的贡献,说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觉不如他们的感悟深、说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谈谈个人看法吧。我以前对苏轼了解仅限于诗词,读完《苏东坡传》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养同样重要。苏轼天资聪慧,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环境,父亲是大学问家,无论做人、做事都堪称表率,母亲深明大义,处处以身作则,给予了苏轼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诲。这种生活环境也为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家国情怀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感觉少了一些逆境磨炼,性格中也就少了刚强,我想这可能也为苏轼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不占上风的原因。

苏轼一生都在纠结“出世”与“入世”,他一直都想归隐,但迟迟下不了决心。他也想实现自己的宏大政治报复,但缺乏政治斗争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从他面对“王安石变法”的作为到对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态度,他都是持一种厌倦的观点,自古优秀的政治家必须集救国志与强国法于一身,而苏轼明显缺乏后者,虽然他曾经身居高位(当过帝师),影响巨大,但始终没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实现,而他本人也没有能力去创造或者改变这种不利局面。

个人命运始终是与国家命运一致的。如果苏轼兄弟没有从小立下为国为民的志向,估计他以后的成就不会这么大,诗词中的意境不会这会高,也不会得到人民真心的爱戴。所以说为民情怀伴随苏轼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难的黄州、岭南及至海南流放时,支撑他以积极态度生活的还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悯人的心肠。从苏轼的成长轨迹及做人做事风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妻子真心,对兄弟和睦,对朋友以诚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个地方,都能影响、团结、带动一大批人。“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王朝,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他两任抗州,为当地两修“六井”,斗瘟疫、扩西湖,修苏堤,筑河坝,任密州时带领百姓抗蝗灾大生产,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园,就连在岭南、海南地区在个人温饱情况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在想着在政策面上为周围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如果他个人不具备这些素养,他不会被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帮助他,他的诗词也不会流传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吧:“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学家”。时代造就人物,时势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难,成多大的”事“!

《苏东坡传》读后感【第四篇】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性。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骚:“人生糊涂识字始”。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无论是反对派当权派,还是自己的党人得势,他过得都很“失败”。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欢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他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苏东坡最好的文章都是在被贬谪时写就的,却丝毫没有怨气,相反却表现出极其超远的视野和极其阔大的心胸。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3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