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汇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汇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例6、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打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看,你能比较这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大枣)你是怎样比较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物体的大小的知识——体积和容积(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体积
1.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枣,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大枣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大枣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大枣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大枣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荔枝。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荔枝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2.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说能说说生活中两种物体体积的小。(说完整的话)
认识容积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例7)
(1)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
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两种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容积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吗?
教案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二篇】
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第二课时
五、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小组学习
(1)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3)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
2、讨论交流
3、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鹤梁沉浮的有关句子。
六、总结
那么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探寻、发现→保护、繁殖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课题与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想列表法和假设尝试法使全体学生初步感知两种方法从数到形的转化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使全体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名称:初步感知猜想列表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不断验证,使全体学生初步建立头和腿的联系。由于猜想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列表法有序进行列举,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活动组织过程:(10分钟)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6个头,共16条腿,几只鸡,几只兔?
2、读题,审题,学生先猜测。
3、怎么确定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用列表法进行验证。
5、像这样把数字一一列举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6、那如果对大的数据来说,猜测或列表法会有什么问题?
7、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新的方法。
问题:会有重复或有遗漏
活动2:活动名称:假设法尝试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猜测列表的基础上,运用假设法使全体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假设。在列表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形式,用课件动画的模式进行辅助学生,让学生了解算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组织过程:(20分钟)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8个头,共26条腿,几只鸡,几只兔?
2、假设全是鸡一共有多少条腿,比实际多还是少了多少条腿,多或少了谁的腿呢?
3、把上面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4、计算出结果,怎们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假设全是兔,又该如何解决呢?
6、小组交流,汇报结果,自我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7、说一说学习方法。
问题:假设中多或少的部分学生会有疑惑
活动3:灵活运用。(10分钟)
活动意图: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组织过程:
1、出示例题: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几辆?
2、读题,审题,独立尝试。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问题:本题的难点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联系不够。
四、小结本节内容
:谈谈你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要想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在课堂中注重培优辅困,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使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要考虑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广角”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问题”里的先“平均分”,再得出至少数的过程。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个纸杯(每小组3个)、笔(每小组4根)、扑克牌1副
教学过程
一、扑克魔术导入。
请同学们看我表演一个“魔术”。拿出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52张中有四种花色,请一个同学帮我从中随意抽5张牌,无论怎么抽,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你相信吗?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对不对?假如请这位同学再抽取,不管怎么抽,总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意么?
其实这里蕴含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这个数学原理?(板书课题:鸽巢问题)
二、学习例1,列举探究
1、用枚举法深入研究4支笔放进3个纸杯里。
(1)要把4支笔放进3个纸杯里(纸杯代替),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组摆一摆,记一记;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提醒学生左3右1与左1右3是同一种方法——不管杯子的顺序)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观察这四种放法,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放有2枝铅笔)让孩子们充分地说。
板书:枚举法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本是什么意思?(最少是2本,2本或者2本以上)。
2、假设法
①还可以这样想:先放3支,在每个笔筒中平均放1支,剩下的1支再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
②思考: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里平均放一支呢?
③继续思考:
6只铅笔放进5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10只铅笔放进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100只铅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支铅笔。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谁能试着说一说?
只要铅笔数比笔筒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3、介绍鸽巢问题的由来。
(1)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最早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Dirichlet)提出并运用于解决数论中的问题,所以该原理又称“狄利克雷原理”。
(2)总结: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中,(m>n,m和n是非0自然数),若m÷ n= 1……a,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三、巩固练习:
1、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上面点学生说一说,不全的老师补充)
五、设疑留悬念。
如果是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本书。
如果有8本书呢?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p71第5、6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