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3593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11月22日我执教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讲则讲。

提到“讲”,有人往往习惯于现“析”等同起来,和“烦琐分析”挂起钩来;有人 认为,“讲”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些内容,如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而难以理解的,含义非 常深刻而学生又不易准确把握的,教师怎能不讲?当讲的内容,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比如本篇课文学生对白血病、骨髓移植了解不多,我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也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又如课文中有这样 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只让学生读,去体会抽取骨髓的困难,学生似乎不可能 体会深刻,我就通过讲“正常的情况下抽取骨髓还要需要抽10次,而在余震中抽取骨髓也许是十几次二十几次”让学生去体会青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辛。“讲”让学生弄明白、悟深刻。

二、创设情境。

夸美扭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津。要可能的 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我们不可能教学哪一部分的内容,就把学生带到相应的真实情境中去,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创设情境,把理解相 关内容所需要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内蕴情感。比如讲授李博士时,我出示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读。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容易 感悟到文字所承载的深深的情感。

课虽上完了,但是还有很多遗憾,总感觉我的感情很投入,但是学生的感情还不够深入。一直我在引领学生硬进文本。值得骄傲的是,学生课文读得很棒,很有感情,最后谈理解也很好,能从多方面去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东渡小学  赵鸿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静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你们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个词”的思考,引导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

中国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根据课文内容,把“也”换成其他的连词进行朗读,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阅读之后,我开始用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那个青年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再让他们写一写中国台湾青年对自己的家人所要说的话,在写话训练中体现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周围的环境不能安静”时,我适时地运用了“” 汶川大地震的现实资源,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地震的可怕,中国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两岸同胞的拳拳爱心就跃然纸上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

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欠缺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入品读。像在本课教学“含苞”这个词的时候,虽然已经涉及到,但是挖的不到位,不够深,没有把“含苞”的本义,引申义,及结合课文很好的理解。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突出,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黄鹂小学 贺碧峰

2006年12月8日,我在教研组中上了一堂课,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组内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讲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1、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那涓涓流出的只是中国台湾青年5%的骨髓吗?”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点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忽视了这个词的用法。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3、我还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写话,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对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说不尽,那份感激

我,

(一个刚满18岁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阳光普照,桂花飘香,

也无法(尽情绽放)。

因为──(白血病)。

你,

(素昧平生的中国台湾青年),

在罕见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顾(对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牵挂),

不顾(自身的安危),

让那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为了海峡彼岸的(那个充满期待的生命)。

感谢你呀,

(可爱的)青年,

是你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给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让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阳光中绽放)。

感谢你们呀,

(可敬的)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

是你们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让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飘香)。

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心中的这份感激)。

让风中的桂花香带去我的祝福:

(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流于苍白,情感会流于肤浅。而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以诗形式表达的感激,可以让优美的诗的语言牵引出学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叙事诗,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简练的语言重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篇】

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中国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中国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祖国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中国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 老师小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三篇】

设计理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栏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通过圈点勾划,品析词句;图文结合,想象感悟;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务人员的奔波劳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地震场景的录像片断

教学过程设计:

(一)紧扣课题,酝酿情感

1、板书“桥”,问:“桥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同学们见过哪些?追问:“生命桥你见过吗?说说你对生命桥的理解。”

2、教师板书完整课题,再问:课文为什么说是“生命桥”?为什么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师以学生熟知事物“桥”诱发话题,谈“桥”,叩问“生命桥”,激发阅读探究兴趣,为走进文本酝酿情感。〗

(二)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并相机板书:        (杭州)   骨髓移植      (中国台湾)

小钱     余  震    李博士、青年

〖此环节通过教师范读,营造课文情感氛围,在整体感知后,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感悟场景一:杭州某一医院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学法:勾画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说说体会。

2、抓住重点语句交流

重点语句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学生谈体会。

(2)教师联系生活讲述:同学们,在许多诗人笔下都同样出现过这样一个词:生命如花!生命像玫瑰一样热烈,像紫丁香一样缤纷,像丹桂一样芬芳。瞧我们,健康活泼!朝气蓬勃!操场上,我们伸展开胳膊腿奔跑、追逐;走廊里,我们展开歌喉,尽情唱上一回……可是现在——(生齐读此句)

(3)比较句子:出示落掉“含苞的”一词的比喻句,生读、议,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小钱在人生花季却因病魔缠身,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可悲遭遇。

(4)让生找出句中“唯有……才……”这一组关联词,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观看插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钱会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对小钱说什么?指导学生分别怀着难过、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读这一重点语句。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比喻句、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感悟场景二: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教师导语:小钱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中国台湾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1、学生自由读3至5自然段,学法同上。

2、全班交流。(抓住两个感动点开展对话式阅读)

感动点a:冒着生命危险来捐献(5自然段)

重点语句二:“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播放地震录像(旁白:这就是大地震发生时的场面!在人们毫无准备中,猝然间,大地轰鸣,山崩地裂,倾刻间高楼大厦摧枯拉朽,人们在惊慌中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在恐惧中无助地哭泣、号叫……距统计,这次地震中,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2)谈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现场,你会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现场的种种表现,体验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3)教师引读: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妈妈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说说从“沉着”“静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5)带着感受再次诵读,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过渡: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世界会平静吗?课文中哪一处还在直接写这位青年——引入对重点语句三的学习。

感动点b: 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4自然段)

重点语句三:“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读。

(2)换位想象: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教师示例:“他知道,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陆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种。”请学生继续补充说:“他知道……”

〖在想像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

师问: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引出对重点语句四的学习。

重点语句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指名读,读中想象出抽取骨髓的艰辛。

(2)讨论:从中国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从他的身躯里还流出了什么?〖让学生深度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对小钱的关爱,体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3)骨髓移植手术成功进行,还少不了哪些人的共同努力?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人物说上几句话?齐读6、7自然段。

教师总结:大陆和中国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上,它必将永远驻守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板书:骨肉同胞,爱心救助)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

(四)   重温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文题,问:“在你的心中,这还一座普通的桥吗?”

2、讲述:这岂止是一座桥、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拿起笔,我们一起来记录下我们的感动吧!

3、学生写感言,交流。

〖重返课题,回归整体,在开放性的写感言活动中,由读到写,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骨肉同胞 爱心救助    李博士、青年

凋零、含苞                  沉着     静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地震的图片、课文片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震区,你会怎么做呢?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它给中国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展示图画。9月22日,余震继续发生,大地仍在摇晃,然而,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却静静地躺着一个健康的青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连接的是哪两端,又连接着谁?(板书:中国台湾 杭州    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再读,深入中心。

1、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是亲人还是朋友?他们认识吗?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什么而联系在一起了呢?(白血病、骨髓……)

2、健康的中国台湾青年与患了白血病的小钱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静是不是一样的?

3、探讨。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⑴ 过渡:

听你们读着这些感人的句子,我们大家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这感人的一幕幕。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显得特别的清晰,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出示: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子中那位青年指的是──中国台湾青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的?

⑵ 出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 读,再读。

② 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刻?咱们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去读,去体会。

课件出示:

(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⑶ 交流:

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第一层:在怎样危险的情况下。)

① 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读出文中的句子:就在昨天,一场里氏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学生读)(大家都找到这个句子,一起读。)(我们来看:出示地震录像)面对地震,你想说什么──(带着刚才的画面,刚才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老师接,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 青年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的情况下……句子:(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静静地(板书)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啊!他牵挂着什么?(家人是否平安?)

在这场地震中,也许他的家人会怎样?也许……也许……

而此时,他心中纵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⑷ 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袭来的情况下……(读第5自然段)(学生读)(老师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⑸ 你们说,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又在忍受着多少的痛苦:

① 皮肤针刺:

读句子,这是在忍受肉体上的痛苦;

② 家人是否安康尚不知道,这是在忍受内心的煎熬;

③ 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余震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⑹ (第二层:为什么?)但是,这一切的痛苦、这一切的煎熬都阻止不了他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⑺ 为了小钱;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出示:齐读,范读,再齐读。

镜头推向大陆,感受小钱生命的垂危和对骨髓的迫切需求:

⑴ 在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他把海峡彼岸的小钱深深地牵挂。现在,就让我们的心贴着中国台湾青年的心,把目光移向大陆,去看看小钱。

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板书:静静地

⑵ 他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去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哪些句子在这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心?

⑶ 交流:

出示句一: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你来读,你来读,齐读。

②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③ 现在,你再去读读这句话。

(如有必要,范读、齐读。)

④ 面对着这样一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

⑷ 拓展:

是啊,小钱才刚满18岁,出示:如果不是严重的白血病,18岁的生命就像……(初升的太阳、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山间快乐奔流的小溪水……)而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学生接读)生命就象……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唯有(引读:骨髓移植)……才能(引读: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⑸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容易吗?不容易!课文是怎么写的?(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作者用可能这个词告诉我们,有时候十万人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有适合的骨髓的人。多么精确的用词写出了多么残酷的事实啊!)

⑹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⑺ 此时,对于小钱来说,谁,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的十万分之一的可能?(中国台湾青年!)现在,只有谁才能救得了小钱了?(中国台湾青年!)

⑻ 请你用上“唯有……才能……”来说说这件事:

①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救小钱。

(能象课文那样,把句子说得生动感人吗?)

②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⑼ 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生命之花沐浴在阳光下;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享受到生命的阳光;唯有中国台湾青年,才能使小钱的扬起生命的风帆。

3、焦点聚合:

⑴ 你们说的,你们想的,海峡彼岸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他都知道。所以,忍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出示)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此时此刻,你从“静静地”一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容易、伟大、无私的爱……)

⑶ 是的。正因为这一切,正因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风尘仆仆地带着骨髓赶到杭州,连夜地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

⑷ 你们看──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⑸ 齐读。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结束语: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板书)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画桥)。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爱!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4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