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631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编5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人生的开关》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1篇课文,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这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矿上做临时记账员,因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坚持诚实记账,不虚报冒领,顺利挣够了上大学的钱,从此,人生道路很顺畅,并揭示了人生道路上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全文共9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1-7节写了“我”当年在矿上做临时记账员时,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此,人生道路很顺畅的往事。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我”面对大毛的蛊惑时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了“我”从瞬间的动摇到决定不理大毛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走上顺畅之路。第8、9节写了多年后“我”回乡,与矿上收柴的张叔提起往事,更加领悟到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课文采用的是前叙事后点题的写作方法,全文叙事充分,点题自然。文中的“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充满了人生哲理,而文中的“吃了不该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2句话虽然语言朴素,但同样闪现着哲理的光芒,在阅读过程中,均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只对易错字的音、形作强调;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积累了不少方法,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通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上。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差事、差错、门槛、蛊惑”中带点字的读音,联系课文理解“开关、蛊惑、昧心、顺畅”等词语的意思。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读准“差事、差错、门槛、蛊惑”等带点字的音;在语境中理解“开关”、“蛊惑”、“昧心”、“顺畅”等词语的含义。五年级下的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师需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要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简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本功,从思维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表达出发,给学生以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要点,正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联系上下文理解 “吃了不该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 及“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的深刻含义。

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让学生读文,自主理解,对于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深刻理解的课文中心,教师一定要交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学生可以掌握并且能自主运用。“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句意,进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一个常用的有效手段。以课文为实例,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浸润着中心的词――光明境界、黑暗境界、不该吃的、拉肚子等词的含义,进而理解课文句意及中心。

目标四:结合文本,进行说话练习,写写读文后的感想。

设计“我对娘说的话”的说话练习,及读文后写自己对人生开关的感悟这两个练习,一方面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人称变化和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当时心理的矛盾,使学生能学会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检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状况,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效果及时做出调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整个教学过程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最终达到让学生感悟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选择是多么的重要。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抓人物语言,品析人物思想。

人物语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如果把语言领悟好,就能很好把握人物思想,帮助理解文章中心。比如本课书中大毛说的第一句话是:“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由此引导学生结合课文1—3小节探究大毛的话为什么对“我”的诱惑力这么大。由“我”的内心活动“是呀,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画,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就算不知道,但是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了解到作者面对这么大的诱惑内心的激烈斗争。在这关键时刻,妈妈的一句话“吃了不该吃的要拉肚子的。”决定了我的选择。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读懂这句话,能很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张叔的富有哲理的话“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的理解又能很好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在这里我引导学生结合说这话的背景,两句话的比较进行理解,学生体会就比较深刻了。

(二)抓关键词进行品析,能更好把握文章中心。

1篇文章往往篇幅较长,要想很快把握文章内涵,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快理清文章思路。如在归纳文章大意时,引导学生抓住“蛊惑、虚报冒领、顺畅”结合内容进行归纳,学生能很快把大意整理出来;在探究为什么大毛的话会对我的诱惑这么大时,引导学生抓住“没有钱、力气小、唯一、攒不够”进行探究,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大毛的话具有这样的诱惑力;抓住娘的坚决反对,张叔的话中的“昧心”进行品析,能很好把握人物思想;抓住“光明”和“黑暗”进行分析能很好把握中心句的理解。总之在教学时,能注意抓住关键词进行品析,对领会文章中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语言实践,加深情感体验。

如果学生上完课文只是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那么这堂课也就失去了语文课的工具性这个主要的特征。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要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表达与阅读同属语言训练范畴,它们的最佳结合就是将两者统一,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表达训练,在表达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两个学习模块紧密结合,相互支撑,不断充实,形成教学合力。在这篇课文中设计了让学生说说“我”面对两难抉择时,会如何对母亲讲述大毛蛊惑自己虚报冒领一事。这不但是对前面教学的检测,更是一种语言训练,它有助于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结束时让学生写写自己对人生开关的认识,从而更深层次地陶冶学生的情感,也体现了二期课改的思想:将感受、体验、积累、运用进行有机地整合。

关于训练材料

1、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

(1) 娘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

“不该吃的”文中指                   “拉肚子”指

娘这句话是告诉作者

(2)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话我信,因为当年在那座大山脚下的公路旁,我接触过一个这样的开关。

“光明”文中指                                       “黑暗”文中指

“我接触过一个这样的开关”这个开关指

2、 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写一句话。

因为……所以……——

3、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我的心开始动摇:

4、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六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长江之歌》的音频背景下开始上课。(音乐声渐低)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热情洋溢的歌曲名叫《长江之歌》,它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这也是一首现代诗。

二、读通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做到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字词。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

四、初学课文。

简要了解诗的结构。设问:诗的上下两段分别从什么方面写长江的?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生字:哺、涤、溉。

第二课时

板块一:披文入情,品读“永恒”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反复,是歌词创作的一种常见的手法,找一找,歌词中的那一句出现了两次。

学生找。教师指名回答。

2.自读思考:联系具体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学生自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教师指名在全班交流。

4.在学生充分地表达后,教师相机引导:千万年来,长江日夜奔流。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歌咏过奔腾的长江。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留下的精彩诗句。出示古典诗词中描写长江奔流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话:“我觉得,与站在大海之滨相比,站在大河之畔更能感受到‘永恒’二字的涵义。”自由读。加深对诗句内含的体会。

板块二:展开联想,感悟“母爱”

1.诗中也写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读好有关句子。

板块三:把握形式,牢记诗句

1.同学们默读一下歌词,看有哪些句式是反复运用的。再读一读,读出气势来。生找出反复的句式并交流,朗读。

2.教师出示反复出现的句式,让学生来填一填。

3.作者对长江的称呼,用了一个“你”字,而不用“她”,真谓独具匠心。不信大家把文中的“你”换成“她”来读一读,一定有所发现。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3

《长江之歌》是第一单元的第1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应明确、集中,不宜要求过高。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写为:

①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话读连贯,并注意音量的变化。

②体会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这样,看似起点低,但严格要求可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思想教育体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把握。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和把握恰当的音量,这三者之中,重点应是把句子读连贯,难点是把握恰当的音量。因为音量的把握与领会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应设置训练的阶梯、必要的反复,以便于师生操作。

3、以训练为中心,删除繁琐的讲解。

整堂课应以朗读训练为中心,读的时间应占整堂课的时间,教师的讲解只是适当点拨。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逐步提高。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应尽量精简,水到渠成,画龙点晴。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写作特点的分析等等,则一概删除。

4、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

有些教师本身的普通话不够好,朗读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中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以及其他辅助手段。这样既可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又可弥补教师自身的弱点。朗读训练应采取多种方式,领读、齐读、范读、听录音等等。

一、读准字音

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第一遍,学生看课文及汉语拼音;第二遍,学生轻声跟读。

2、着重读准下列几组字。

(1)从走采族赞(平舌音)

(2)山春汁长尘纯(翘舌音)

(3)奔亲新(前鼻音)

(4)丰惊情声清(后鼻音)

(5)乳女恋(区分声母r、n、l)

(6)哺育磅礴荡涤(生词)

(7)(你)的(荡涤)着(轻声)

3、选几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领读。

二、把句子读连贯

1、请几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纠正朗读时拖音等不良习惯。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连贯: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适当的间隔;有间隔,但不要把这种间隔过分突出,要用较自然的语调把句子连起来。

3、指导学生读好逗号、分号、句号之后以及两节之间的停顿。

三、把握恰当的音量

1、明确关于朗读音量的要求:个别朗读,要让教室里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2、指导学生做好朗读的姿态和心理上的准备:上身、喉头、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腼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处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带委婉舒缓。

较强的音量,并渐渐高昂有力。

理由赞美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中华儿女,满怀感激之情。

表现长江特有的宽广雄奇的地理态势和磅礴有力的气势。

3、指导学生朗读。(不同的同子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朗读时,其音量也应变化)。

四、简析课文内容的重点

第一节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二节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一节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二节第二层,讴歌在新的时代长江的功绩。

五、示范朗读

1、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2、全班进行有领诵、齐诵的表演朗诵。

六、放影片《话说长江》片首录像,演唱《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借助搜集的资料,边读边展开联想,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搜集的资料,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一、谈话导入:

三、品读感悟:过渡:既然这是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那诗中哪句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呢?

(一)、默读诗歌,直奔中心。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中心句。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这首诗两段都以这句话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4.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                        。

5.再次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又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诗歌的语言比较含蓄委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你可以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课文旁边做做批注)

2.交流,相机指导理解和朗读。

语段一:“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想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理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东海,横贯我国东西。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水流量大,水域面积广,可谓是无穷的源泉。

(2)课件出示:长江横贯东西的视频。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长江?(源远流长、横贯东西、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诗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长江如此豪迈的气概?(奔、惊涛) 指导朗读这句诗。

(3)指名朗读前一个分句:指导语气可以读平缓一点。

(4)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

语段二:“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1)理解:长江古老悠久。她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诞生和成长,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但还是那样年轻,不知疲倦,充满活力地奔向未来。

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

(2)一二两段的首句同时呈现,齐读。师小结:同样都是一走一奔,前句从空间上写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后句从时间跨度上写出了长江古老而悠久。

(3)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语段三:“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理解:把长江比作母亲,把江水比作乳汁,只有母亲会哺育儿女,长江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何等宽广。

后半句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如一位把高山大海紧紧拉在一起永不分离。(相机出示长江俯瞰图与句子)

(2)换词比较:“挽”能否换成“拉”“连”。(“挽”更能体现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胸怀宽广,力量无穷)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语段四:“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1)理解:这句仍用拟人手法,赞美了长江像母亲一样无私纯洁,像母亲一样有着无穷的力量,不仅灌溉着花一样的国土,而且带领儿女们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2)相机出示沿江经济发展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指名学生回答)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

(4)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5)比较体会:赞美和依恋,能否换位。

(三)、总结课文,了解写作特点。

1. 课文为什么两段都以这句话结束呢?(反复写法 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更强调了表达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2. 再读读课文,你还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

(用第二人称来写,拟人化手法,给人亲切之感,也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一首歌词,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适于咏唱)

3. 配乐朗读这首诗。

四、指导背诵:

1.这么美的一首诗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试试看。

课件出示:  你从           ,                ;

你向           ,                。

你用           ,                ;

你用           ,                。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               ;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               。

2.齐背。

五、作业:

1.啊,长江!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你的魅力,昂首歌唱;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你的丰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2.欣赏:描写长江的诗句(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作业:(1)学唱《长江之歌》

(2)搜集描写长江的成语、诗词。

(3)保护母亲河长江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语下第一课《长江之歌》教学设计5

生:我对“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不解。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这句是说长江气势磅礴,力量很大。

生:长江气势宏伟,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生:长江气势是很大,它能推动一个时代吗?怎样推动?

师:长江是一条河流,水怎能推动一个时代呢?联系我们观看的系列图片,你想到些什么?

生:我看到宽阔的长江波浪滔天,向东滚滚流去,经过我国十一个省市流入东海,这是一条母亲河。

生:如果再加上支流,覆盖面积更加辽阔。

生:大江两岸矗立着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像武汉、重庆、上海、南京等都是我国特大型城市。

师:谁来概括一下这几位同学所说,主要突出了长江的哪一点?

生:长江的作用很大。

师:是啊,在长江的孕育下有了人类文明,在长江的滋润下,祖国面貌日新月异。长江的作用多大啊,真是无穷的源泉。谁还能从其它方面谈谈吗?诗中称长江为——

生:长江具有母亲一样的情怀。

生:长江哺育的是祖国各族儿女,她是无私的。

生:这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是啊,长江就像一位母亲,为了她的子女在默默地无私奉献。

生:长江自古到今,一直奔腾不息,从不间断。

师:这就像哪种人?

生:默默耕耘的人。

生:不断奋斗的人。

生:自强不息的人。

师:长江在默默地奉献,不断地奋斗。你会怎样?

……

师:长江不再仅仅是条河流,流的也不再仅仅是江水,你流的是一种文明,一种精神!这是“长江精神”!她不断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开创新的篇章。

曰:

对于这首诗,尤其是第二小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诗的内涵。从自然景观(宏伟、壮观)——客观作用(沿岸城市的崛起)——巨人形象(力量无穷、永葆活力) ——“长江精神”(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的不懈追求),这种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不断奋斗,从而推动时代的进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