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汇集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一篇】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范文1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课是一首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两大段,前段表达对长江养育之情的感激和赞美;后段表达对历史和时展的讴歌和赞美。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让人不由对她产生敬仰和依恋。
在这首诗歌里,长江不再仅仅是长江本身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发情感呢?
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
二、多角度审视长江。课前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体现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在这里,学生有的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带来了有关长江的图片和歌曲,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长江给了多少诗人诗的灵感,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国演义》片头曲和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多的感慨,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感悟文本,升华情感。我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高声朗读起来,那投入的样子真让人神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既温柔而又充满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温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层浪,“博大而无私”“宏伟而壮观”“热爱而依恋”这些关键词都从学生口中如诗一般地流淌而出,带给我不小的惊喜,学生是伟大的,他们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学生还发现了作者用“你”而没有用“她”;发现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而又有不少不同;发现了“走和奔”给人的感觉不同;发现诗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两句话是一样的;提出“为什么说长江能推动新的时代?”等有价值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记下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书中做上记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有困难时稍作点拨,这些问题解决了,对课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助以感情朗读,很明显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
第二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补充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和苏轼的《赤壁怀古》,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和这两首补充诗歌,较好地拓展了课文的学习时空。学生写写学学生再次感受到“长江是历史的象征,她是一条母亲河,更是一条历史之长河”,有的说:“母亲是无私的,母亲永远是天底下最美的人,母爱永远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有的说“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千百年来她给了诗人多少诗的灵感!”……
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范文2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敢,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的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二篇】
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为大家整理的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的参阅。
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一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
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
5.填词演唱第一段。
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7.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协作才能够唱好两个声部。
8.分小组填词演唱第二段。
9.引导大家观察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谱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同。自由朗读第三段歌词后填词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谱,在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分男女声演唱高低音声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组对比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四)教师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四、板书设计
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三
一、教学构想及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不断尝试着新鲜丰富的生活。音乐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而言,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音乐是美的、多种类、多元化的。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优雅又时尚。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多样善变的节奏,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从各种媒介中获得她们衷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显然,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要通过缜密的资料查阅、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极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通过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又具备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女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更趋向自然纯真。她们喜欢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渴望体验美的真谛,更愿意成为美的少女。新的教学大纲也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
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题目是——“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因此重点放在“形式”上。教师从众多的流行音乐形式中挑选了四种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它们分别是“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
本课全部教学内容来源于相关书籍查阅、网络下载、日常音乐知识的积累。在某种意义上,本课可以定格为一节“音乐实验课”。
三、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环节设计以清晰、简洁、趣味性参与性强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习、自创的综合能力。
1、 新课导入
2、 流行音乐中四种形式的音乐渊源、音乐特点、构成规律的讲解、分析、辨别,学生相关参与活动贯穿始终。
3、 课堂小结
(注:具体内容参看教案)
四、教学方法:
1、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前、课中、课后都贯穿学生的各项参与活动。如:课前将学生分组,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收集;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即兴创作音乐形式,理解其特点;课后的讨论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她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理智地欣赏鉴别音乐。
2、
大量有趣丰富的影音资料,错落有致地安排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为概念的讲解、举例提供了方便,而且更突出了知识的条理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麽乐器实现的等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的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
五、课前准备:
1、 在校园中以采访的形式提出关于流行音乐的相关问题,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并摄制成影像。教师根据本课音乐知识需要,个人摄制教学用演示影像。
2、 课前,将作课班分为四组,学生选择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
3、 制作本课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具。
4、 音乐设备的准备。
教 案
课 题: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
课 型: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介绍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各形式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
二、学生们通过理解体会,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创新才能,启迪美的意识,创造美的空间。
三、音乐是多元化的艺术,本课还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在音乐中的运用,展示音乐课堂丰富新鲜的氛围。
教学重点:
一、四种音乐形式的讲解分析。其中节奏布鲁斯和说唱为重点,摇滚和电子为了解。
二、围绕四种音乐形式展开的学生活动。
教学难点 :
一、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对音乐的即兴创作。
二、学生通过本课可以真正地对流行音乐有更新更多的认识,并学会客观地分析欣赏不同的音乐。
教学方法:讲解 演示 比较 列举 即兴创作 分析 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 具:自制教学课件 音乐设备 电脑 投影 黑板 钢琴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5分钟)
1、 教师播放在校采访的录像:
关于流行音乐的一些问题及学生们的回答情况。
学生看后可以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学生们按照预习作业 划分的小组坐好,准备出预习作业 。
观看录像,观察其他同学对流行音乐的理解,结合自身观点,发表看法。
按组的划分坐好,准备出查找的资料。
通过课前的录像采访,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她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并给同学播放。观看的学生不仅感到亲切真实,更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在新课导入 时就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了。
课前已划分了小组,对本课中即将出现的四种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习惯。
二、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35分钟)
(一)节奏布鲁斯音乐(15分钟)
英文名称:R&B
1、 提问:R&B音乐的起源?R&B在音乐表现上有什麽特点?
2、总结:(电脑演示)
起源:R&B(Rhythm and
Blues)中文翻译成:“节奏布鲁斯或节奏蓝调”。它原是一种黑人的流行音乐,最早R&B是Blues和Jazz的混合体,是从慢舞转向节奏舞蹈的雏形音乐。
特点:R&B体现了显著的节奏或节拍,另外它的旋律也交代的很清晰,往往听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R&B已成为乐坛宠儿,当然现代的R&B又混入了别的音乐的元素。
R&B音乐的基本结构:
布鲁斯的音乐元素+强劲的节奏
3、教师发出印制的歌谱,带领学生进行视唱。
教师利用音乐设备加入节奏的伴奏部分
播放本段旋律的原版演唱。
4、教师带领学生用R&B的音乐方法演唱已学过英文歌曲《yesterday》。
以组为单位,根据个人查找的资料,回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听讲 观看演示 思考 分析 记忆
学生看歌谱进行视唱,掌握歌曲旋律。
和着音乐的节奏,哼唱音乐旋律。
听赏 对比 分析
用感情和理解对音乐进行新的诠释。 进入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
R&B音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且学生们听到的机会很多,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为学生们介绍这种音乐形式之前,可以将英文书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相关了解字母代表的意思,有利于音乐结构的理解。
学生先进行预习作业 的反馈,教师给予总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通过介绍音乐形式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确立此种音乐形式的音乐元素及基本构成。
把简单的旋律给学生视唱,加入强劲的节奏,恰好是R&B音乐的基本构成模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R&B音乐的特点。之后,放出本旋律的原版演唱,学生们可进行对比,加深趣味性和记忆。
学生将已学过的歌曲加入R&B的音乐元素,培养她们理解创造的能力和丰富的音乐感觉。
(二)说唱音乐:(10分钟)
英文名称:RAP
1、提问:RAP音乐的特点?
2、 关于RAP音乐:(电脑演示)
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时髦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主持人在音乐中加入说唱(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
RAP的基本构成:
说唱+节奏
3、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
回答 讨论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三篇】
关键词:地方文献开发;幸福乡村建设;族谱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07-02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后,浙江省江山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江山经济社会具体实际,不失时机地提出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口号,整合“三农”工作和各种资源要素,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化谋划、整体化推进、全员化参与、长效化实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有效凝聚人心,增强发展信心。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中,特别注重家谱文献、地方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开发利用,为大陈村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蓝图。
一、家谱文献是幸福乡村建设的决策依据
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位于江山市城区以北10公里的丘陵山峦上,48省道穿境而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属8个村民小组,453户、1323口。
大陈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系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现有明末清初古建筑55座,青板砖石街巷3000余米。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文物点59处。其中最为典型的古建筑,当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的汪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陈“汪氏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络绎不绝,具有丰厚的人文资源,其中《环山汪氏宗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之一。
《环山汪氏宗谱》完整地记载了自东周颖川侯汪至民国己巳年共95代世系,形成拥有32卷册规模的《环山汪氏宗谱》。该宗谱记载有黄山汪氏自徽州经婺源迁常山、再由常山迁江山大陈环山的详细经过及分派世系,并记载有74世汪普贤迁徙大陈发家旺族史,更记载有汪氏家族大力兴办萃文义塾、尊儒崇教重学、在清代即兴办义务教育、成为江南义塾第一村的典型事迹。
通过本市民俗专家对《环山汪氏宗谱》的深入研究,发现大陈村系徽商汪氏后裔聚居地,历代后裔经过600年的苦心经营,在这块“土田肥美,山川秀丽”的土地上,创建了一个具有“徽派古建村落文化”、“汪氏徽宗衍脉文化”、“崇教重学儒家文化”、“春祈秋报民俗文化”等独具文化特色的古村落,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
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研究成果,立即决定立项对大陈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2009年,江山市政府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大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批准实施;2010年,江山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成立大陈古村落保护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投资前期项目资金1400万元,开始对大陈汪氏徽宗古村落进行全面保护和修缮;2011――2012年期间又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6000多平方、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汪氏宗祠综合广场等与古村风格相匹配的配套设施,让大陈古村品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介时大陈古村已经成为江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江山传统村落建设的精品点、城郊型休闲观光旅游的样板点。2012年共迎接省、市各级领导20多批次,得到了浙江省委书记以及各级领导的广泛好评。
至此,一部宗谱文献、地方档案――《环山汪氏族谱》,成了大陈新农村建设、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决策依据。目前,大陈村的历史文化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在全村村民及各方的努力下,基本完成,紧接着将筹划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二、家谱文献是幸福乡村建设的文化支撑
新农村、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必须要有当地地方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支撑的新农村建设,必将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大陈古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着力弘扬了“徽派古建村落文化”、“汪氏徽宗衍脉文化”等特色文化而成为浙西农村一颗珍珠。
首先是极力保护大陈古村落。秉承大陈汪氏先祖规划布局村落时“重视山川形势、林木植被,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理念。2010年12月,大陈古村落建设项目首期征地30余亩,拆迁有损古村落环境风貌的新建房屋840平方米,建设生态广场6457平方米,清理拓宽河道500余米,绿化美化村道巷宅。至2012年底,累计修缮古建筑房屋740间,面积总计12700平方米;同时修缮、铺设青板(块)石径长约5000米,使古村落更加协调大气。2012年,大陈古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也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构建新幸福乡村建设的文化软实力――谱写村歌。据《环山汪氏宗谱》记载,大陈汪氏后裔,挣钱有方,但他们赚到钱后,并非一味买田置房,而是将赚到的钱财用于兴办教育事业,希翼将后辈培养成一个“囊有金银、腹有经纶”的儒商。
清同治十一年(1872),大陈汪氏族长汪膏带头捐资大洋1500元,倡议创建萃文会,兴办萃文义塾,以“集族中子弟教育之”。在他带动下,族中各房踊跃捐资,其子汪乃恕,“少年练事,宛有父风”,在其父百年后,继任萃文会事,热衷萃文会发展,同时订立一应规章制度,奖励勤学优秀,以保障祖先兴文助学的初衷得以延续和落实:
本族学子从高小至高中,每人每年可获得4-60元大洋的津贴;大学预科(含专门预科)至研究生,每人每年可获得60-160元大洋的津贴;留学国外,还可翻番。从上述奖励或优惠,可见大陈汪氏族人重教崇学之一斑。
大陈汪氏萃文会,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创兴以来,历经37年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又创办江山初级师范学校、民办鹿溪初级中学、大陈农中,直至大陈乡中学。由于大陈汪氏族人薪火相传、坚持不懈,至使大陈地方人才辈出,代有簪缨,彪炳乡里。大陈庄严凝重的“崇教重学儒家文化”,令世人对它刮目相看。
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以及道德规范。为了能让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建设幸福乡村的信心,村党支部决定以村歌为突破口,凝人心、树正气。并适时请相关专业人士,创作出体现大陈精神的村歌。其中,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向村民们解读了大陈历代先祖“崇教重学”的文明理念,教育村民要崇尚学习,文明行事;《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讲述了传统农特产品――大陈面,经历百年精心研制而著称乡里的传奇故事,警示大家要善思勤作,胸怀大爱。两首村歌把重教崇学、慈母心、家乡情融为一体,既体现传统特色文化,又让村民大爱之情得到了渲染,赢得村民的广泛喜爱。村歌唱遍村头巷尾,村歌让村民有了精神支柱,村歌激励村民奋发向上。
因此,这部家谱文献――《环山汪氏宗谱》,及通过它反映出的优秀传统汪氏家族文化,被深深地融入了大陈新农村建设、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之中,成为大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支撑。
三、家谱文献是新农村品牌文化建设的源泉所在
新农村、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不仅要有当地地方文化的支撑,还必须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构建自己特色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几百年来,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日,大陈都要举行盛大的迎神送佛和祭祀宴饮活动。“迎佛节”是一个以“春祈秋报”之“秋报”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传统农耕祭祀礼俗活动。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杵麻糍、吃麻糍,并以麻糍和其他粮食制果品祭祀上天和神灵,故又称“麻糍节”;此时农村一般秋收都已结束,正好举行迎神赛会,既娱神又悦人。
每年老佛节,家家户户都要邀请异地亲朋好友来相聚,上午观摩迎佛,中午酒席宴饮,晚上接着看戏。大陈风俗,迎佛节各家以客多为荣。其丰富多彩的“春祈秋报民俗文化”,令大陈村成为一个独具文化魅力的古村落。
为迎合村民上百年来过节习惯,大陈村在市、乡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推出“麻糍文化节”,举行“砍麻糍”比赛和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活动。利用“老佛节”这个节日,改原先花钱“雇”剧团演出为村民自己参与演出,举办“村歌”演唱比赛,鼓励村民自己举办、参与文化活动,自娱自乐。随着大陈徽宗古村落特色旅游的市场化,大陈村还将把民俗活动和文艺活动融入旅游,通过几年的实践,麻糍文化节已成为大陈村民及周边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并于2009年入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陈“十月十麻糍节”,成为大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牌;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也在麻糍文化节上被村民唱响,直至唱到中央电视台,并荣获了“中国村歌十大金曲”、“中国村歌十佳作词”等大奖,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正因为大陈家谱文献《环山汪氏宗谱》中详尽记载有汪氏家族春祈秋报的礼俗礼仪,才有沿袭至今并成为大陈村文化品牌的“麻糍文化节”;有了文化节才有唱响村歌的基础平台,最后成就“村歌”这个大陈新农村建设的金名片。使大陈新农村、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层次。
四、家谱文献是幸福乡村建设的提升杠杆
新农村、幸福乡村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远工程,它必须与时俱进,既然要与时俱进,就必然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发展提升。因此,家谱文献、地方档案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成为提升新农村、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档次和品位的杠杆。
2011年,大陈村利用原有古建筑,依据《环山汪氏宗谱》,建成“汪氏衍脉文化、萃文教育文化、大陈名贤文化、一味书屋陈列、幸福乡村综合展示”等五大文化场馆,对大陈村的历史底蕴、文化积淀进行全面归纳陈列,向世人充分展示出“文化大陈”的诱人魅力,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广泛好评。五个展馆的建成不但提升了大陈村幸福乡村建设的品味,而且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为青少年一代建立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四篇】
76天在世界最大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全球点击率超3亿、11月8日在伦敦以获得4911081个“Like”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视频……从未有一首歌以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广泛地传播流行。《江南Style》,演唱者朴载相,以其名歌词“Oppa gangnam style!”连同独门骑马舞,在今年秋天书写了流行音乐史上的奇迹。
联合国秘书长、各国政要、体育文艺明星、美国海军、非洲部落、学生们、职员们、囚犯们……全世界陷入“江南”热,一时间“名人跳骑马舞”“某某国版江南Style”,但凡与《江南Style》沾上边的,每天都占据各视频网站首页。作为一首韩国歌曲,《江南Style》歌词的意思完全没有被其他国家“无限重复”地浏览、跟唱、模仿并乐此不疲的人们搞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红得发紫。江南到底是怎样的style?在震惊于这首歌有如此魔力的同时,鲜少有人知道2012年全球被报道、议论得最多的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
“江南”在哪里
“Oppa gangnam style!”是《江南style》中高频重复的歌词。Oppa是韩语中女子对哥哥的称呼,从演唱者朴载相这位男士口中唱出,相当于“你哥哥我是江南范儿!”的意思。要搞懂《江南Style》先要弄明白江南在哪里。大多数中国人乍一听会以为江南是在说“乾隆下江南”的中国江南地区,其他国家的人估计更是稀里糊涂只听其音不识其意。
韩国首都首尔有一河名曰“汉江”,是源于太白山的南汉江和源于朝鲜金刚山的北汉江在京畿道(包围首尔的省,与首都的地理位置关系类似我国河北省)汇合而成,流经首尔全境后注入黄海,算是韩国的母亲河。当年,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有“汉江奇迹”之称。韩国人认为:是汉江的水带来了财富和幸福。
自古以来,首尔(旧称汉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集中在汉江北部地区,民间称“江北”,而汉江南部地区称“江南”。江南本不属于首尔而属于京畿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划归首尔时还是一派农村景象。七十年代开始,韩国政府主导大力开发江南,建造了大量商用和住宅建筑,并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为了筹备1988年汉城奥运会,还建设了不少文化体育设施,比如汉城奥运会主体育场蚕室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在开发江南初期建成。人口和商业的大规模“南迁”始于八十年代盛于九十年代,不少大企业和财团将总部从江北移至充满活力的江南;同时,得益于奥运会树立地区国际形象的作用,很多外资公司也在1988年后将韩国总部设在江南。首尔江南同上海浦东一样,都是城市新城区开发成功的典型案例。
令首尔人爱恨交织
江南地区在八九十年代的约二十年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诱惑着人们到新区开拓并扎根。根据韩国政府官方披露的数据,首尔1970年江北江南的人口比例约为8:2,而到了1990年变为5:5。人口的聚集带动江南的房价跟着水涨船高,2001年至2006年的6年间更是疯狂攀升至每平米平均约合6万元人民币(同时期江北的平均房价只有江南的一半)。在清潭洞、狎鸥亭洞等江南最繁华地段,每平米十几万人民币的超级豪宅数量更是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伴随着“江南不败”(意为投资江南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拥有傲人居住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富人区“江南”就这样成为多数首尔人甚至多数韩国人的“梦想”。
说其是“梦想”毫不夸张。首尔市职工平均月工资约合14400元人民币(2009年数据),普通的家庭根本无法承担江南区的“富人生活”。然而,首尔人对江南有超过居住区本身意义的、近乎癫狂的崇拜。江南聚集了高楼大厦、名流富豪,住在江南或在江南上班代表了韩国新财富阶层的生活方式,与所谓上流社会毗邻而居的优越感和虚荣心驱使人们绞尽脑汁挤破头也要做个“江南人”,这很大程度上缘于拜金主义。
但更重要的原因:全韩国最有竞争力的工作机会和最优秀的基础教育资源被“掌控”在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使万千韩国家庭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得不卖掉江北的房子到江南区租房而居,为的是“从小班开始就是老外教英语”的江南幼儿园和“人人都会乐器”的江南小学,以及随处可见的“保进重点校”的家教和补习班老师。2001年开始,一家之主的父亲由于无法承担过高的房租选择自尽的悲剧时有发生,全社会唏嘘。这就是江南区光鲜背后的残酷现实。
韩国政府为打压房价、缩小江南江北的差距、调控社会资源分配,在2005年实行“综合不动产税”控制房屋买卖,又采取金融手段——DTI(总负债偿还比率,购房者的还贷数额与总收入之比)和LTV(住房担保贷款比率,银行给购房者提供的贷款比率),并把江南区定义为“投机区”。韩国政府将首尔市DTI规定为50%,但江南区的DTI设定为40%;将首尔市LTV规定为50%-60%,而江南区的LTV规定为40%。如此这般组合拳,韩国政府艰难打了四年,才在2009年收到了些微的效果。韩国全社会对江南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江南Style》这首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富三代”调侃“高富帅”
在MV中,演唱者朴载相用得瑟的表情、夸张的舞步、恶搞的动作展示了江南区一个富豪男人的所做所思,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江南奢靡、浮夸的生活。而事实上,朴载相本人对于江南生活算是相当有发言权,他本身就是“江南Style”。
严格说来,《江南Style》并不是朴载相的代表作,当然他确实因《江南Style》成为了“比潘基文更有名”的韩国人,但是早在2001年朴载相就以一曲《鸟》在韩国家喻户晓,这也是朴载相的粉丝将其称为“鸟叔”的由来,那一年朴载相24岁,刚刚从有“现代音乐摇篮”之称的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朴载相出身显赫,祖父从朝鲜日据时期就已十分富有,现在依然是一家半导体公司的社长;父亲是韩国证交所上市公司DI Corp(其总部就设在江南区)的社长,同时还是多家公司的董事。朴载相是不折不扣的江南“富三代”,但并没有继承父辈的衣钵,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读了一年国际贸易专业后,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毅然跳到伯克利读音乐。从美国学成归国后朴载相即成为一名歌手,以词曲创作能力强、歌词幽默讽刺、台风夸张大胆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