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06509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第一篇】

推荐《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一、介绍时代背景,为学生走进课文奠定感情基础。

结合《卢沟桥烽火》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八年抗战”。这些沉重的历史同学讲得义愤填膺,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把他们拉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初步感知了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激发学生对日寇的憎恨,对抗击日寇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

二、以“时间”为抓手,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在上第一课时时,我就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尔后利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精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三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准备。

三、由词入手,感悟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上,我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在教学2、3自然段时,这个问题颇具意义:“从哪看出这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问题一出,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然后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呈现给大家。“深夜”“星光暗淡”“全副武装”写出了这一行径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气势汹汹”“首先开火”体现了日寇的凶残蛮横的狰狞面目。在教学4、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把描写中国守军的句子划出来,关注重点词,体会感情。如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体会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此外,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旧知(电影、故事)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地理解。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第二篇】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准备。

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卢沟桥烽火》【第三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2.品读重点语段,认清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中国守军的英雄气概。

活动单

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活动方案

活动一:弄清“事变”起因。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2.组内说说当时的局势和事变的起因,再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3. 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当时的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活动二:了解“事变”经过

1. 精读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组内合作:

① 讨论完成表格(提示:要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哟!)

时  间

日   寇

我   军

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② 就所填的词语谈谈各自的感受,并感情朗读。

3. 汇报展示。

检测反馈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分类摘抄,并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描写敌军的:

描写我军的:

其      他:

任选两三个写一段话:

一、复习导入

二、据活动一要求学习第一段。

(1)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2)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三、据活动二要求学习第二段。

1、从2—3小节,感知事件的发生,体会日军的卑鄙,驻军的正义,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从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2、交流:

a、要点:(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①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②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3驻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我军的“暂时”退守?(结合下文的“早有防备”)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b、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

“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

体会朗读。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3、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四、完成检测反馈。

5  卢沟桥烽火(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情怀。

活动单

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活动方案

活动一:铭记“事变”史实。

1.按照时间顺序,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2.组内轮流练习讲述事变经过,相互补充。

3.汇报展示。

活动二:感受爱国情怀。

1. 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全国军民爱国热情的语句。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确定小组展示方式。

3. 各组汇报朗读。

活动三:了解“事变”意义。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说说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讲讲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各组代表全班展示。(说意义,讲故事)

检测反馈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年     月      日深夜,一支            的日本军队           摸到卢沟桥,借口                                         ,遭到守桥的中国士兵                    。                    的日军就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第二天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又遭到中国军队的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又称“               ”。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 “卢沟桥事变”揭露了                                           ,表现了                                                                 。

一、谈话导入,据活动一要求学习。

回顾“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据活动二要求学习。

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三、据活动三要求学习。

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

(3) 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波)

(5)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四、升华认识: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五、完成检测反馈。

《卢沟桥烽火》【第四篇】

卢沟桥位于北京的西南郊,著名的“卢沟晓月”就在这里。这样一处优美的景点为何和烽火连在一起了呢?这就是本课需要告诉大家的。这一单元的课文都和战争有关。而“烽火”在古代就有报警的作用,把它作为单元的首篇,是否也有向读者报告“战争”马上就要来了的用意呢。

这篇课文是1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但是又不能简单地上成品德教育课。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语言文字,理清文章脉络,分析重点词句,掌握文章主旨,才能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受到精神上的熏陶。此文在表达的顺序上有明显的特点——依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我们的学习也可以依此进行。

“九一八”,是第一处出现的时间,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者开始了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夺占了整个东北地区。感兴趣的朋友可在这里稍做拓展:

此时中国的军队在干什么呢?在打内战。先是1930年的军阀中原大战,紧接着是蒋介石的“剿共”。俗语云:家和万事兴。家里都打成一锅粥了,也难怪别人欺负你了。战争本身就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所谓的正义战争也一定是获胜者的,假如希特勒统一了全世界,那么他发动的战争一定也会是“正义”的。这话说得有些偏激了,但是直到如今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不还是认为他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吗?

拓展的有些多了,还是看我们的文本。文章的第一节是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历史情况分析。有几个关键词一定要把握好。第一个是“侵占”第二个是“蚕食”第三个是“妄图”。“侵占”是过去时,中国的领土已经被占领,“蚕食”是现在时,指的是日军正在像蚕一样慢慢地侵吞华北,“妄图”则是将来时,只不过将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三个词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日军的凶狠嘴脸和丑态。后面的“咽喉要道”用词更是贴切,准确地点明卢沟桥的战略地位。预示着中日双方在这里必有一场恶战。

1937年7月7日深夜,鬼子来了。“全副武装”说明其早有预谋,“偷偷地……摸来”证明其卑劣行径见不得天日。而被发现后气势汹汹的说,则显示出鬼子的狂妄跋扈。面对如此无理的挑衅,我军的严词拒绝就更合情合理了。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开火,需要注意的是“恼羞成怒”这类带有很浓的贬义色彩的词语有很多都用在了日本鬼子的身上。比如:魔爪,气势汹汹,恼羞成怒,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等。这些带有很强感情色彩的词语适于朗读,很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既可以加深对鬼子的仇恨,又可以衬托我军的英勇顽强。相对应的还有形容我军的褒义词,这里就不详谈了,可以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找读一读,对比一下,体会一下。

第二天凌晨,这又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短语。此时的战斗越来越激烈了,中国守军的“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对于弱者来说团结是唯一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措施。中国人如果早些团结起来,国家民族被侵略剥削的悲剧或许是可以避免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多么得豪迈。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亮剑”的精神。具体的词语可以研读这些动词:“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出”“砍去”等感悟中国守军的英勇。

当天晚上,到9日凌晨,经过激烈的战斗,卢沟桥又重回我守军手中。此段注意读出日军的丑态。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不断增兵平津地区。

卢沟桥事变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全民抗战的风暴。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在事变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三个危急,层层递进,范围逐渐扩大,情感逐渐加强,顺序不可调换。

其次,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了。市民劳军,工人助战,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侨也来电声援,进行慰问。

这里还有一处遗漏,就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态度。的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的讲演:“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中国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40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