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西门豹》教学实录及点评【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0977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西门豹》教学实录及点评【汇集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西门豹》课堂实录片段及评价【第一篇】

教学目标 :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

板书:

13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西门豹》教学实录及点评【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1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一

15.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1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堂大舞台 童心绽光彩——《西门豹》教学实录案例分析【第三篇】

《西门豹》课堂实录片段及评价

上海市教科院豫英实验学校 朱惠娟

教学片断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林亚华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林亚华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评析

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巧妙切入 自读探究──《西门豹》教学片断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姚 琼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1,巧妙2……”)

2、四人小组研究:

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

3、小组研究,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展示点拨: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⑴ 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 有补充吗 )(板书:救姑娘,投巫婆)

⑵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

① “不漂亮”:

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② “麻烦”:

“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③ “河伯不会满意的”:

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④ “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

5、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⑴ 救出新娘。

⑵ 惩治巫婆。

⑶ 破除迷信。

⑷ 教育百姓。

反思

本案例中,我以“这个借口到底巧妙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小组合作钻研讨论。这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自主地阅读,主动地合作,自奋其力,自求其果。在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合作过程中,学生读读,写写,争争,议议。课堂上形成了探究,讨论,争辩,认同的热烈气氛,真正体现了生命激qing的参与,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支玉恒:《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第四篇】

师:我们要学会读书,也就是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以第一段为例,来帮助同学们读书。请拿起书,读。(生读第一段)

生:先想想这一段里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再根据这个关键词语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生:关键词语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师:非常好。同学们读书很善于思考。(教师出示小黑板:荒芜)

师:看这个词该提什么问题?

生:“荒芜”是什么意思?

师:非常好。你们平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提问题的。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是野草丛生,无人耕种。

师:根据哪个字判断出来的?

生:“野草丛生”是指“芜”。

师:“田地荒芜无人耕种”是指什么?(生答“荒”)从“田地荒芜”这个词语可提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生:田地怎么会荒芜?

师:非常好。问题可以有多种问法。

生:耕地的人到哪儿去了?

生:人烟为什么会稀少?

师:这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怎么样”和“为什么”。描绘一下,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形式适当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和对问题的发掘能更进一步。

生:地上都是枯枝败叶,乌鸦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师:这儿的房屋怎么样?

生:有的塌了,里面没东西。

师:西门豹看到了这种情景了吗?西门豹发现问题(板书:发现问题),心里很焦急,怎么办呢?

生:他进行了调查研究。

师:(板书:调查研究)他找到了一位老大爷向他了解情况。这段是一问一答,注意这个问和答的特点。现在我问,你们答。

师:(读)这是怎么回事?(生齐读课文有关语句)这话是谁说?(生齐读课文回答)新娘是哪儿来的?(生齐读课文回答)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生齐读回答)

师: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使课堂教学形式既活泼生动,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接下来,你们问我答,你们要注意听我的答案和你们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过程略)

师:发现了吗?我答的跟你们答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你答的都是每段第一句话,每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这是一个发现。还有呢?

生:我们是用书上老大爷说的话来说的,你是把老大爷说话概括起来回答。

师:可是我并没概括起来。

生:你答的是每段的主要意思

师:都发现了,不错。

生:你读的是每段的总起句。

师:发现了句子的关系了。

生:你回答得很不具体。(众笑)

师:你们同意吗?(众摇头)这个意思该怎么说?

生纷纷回答:你回答得很简练、简要。

师:很好。(板书:简要)那么你们说的呢?

生:很详细。

师:很好。(板书:详细)人家问话,你的回答首先要简明扼要,然后再作详细的叙述。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课觉得高兴吗?(生:高兴)对下边你们再说为什么高兴。(笑声)

一引一放,通过轮换讲读形式,学生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明白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发现了课文的写作方法。

…………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3期

诚如编者的评价那样,看着张老师的教学实录,我们无不为其高超的质疑问难艺术、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所折服!建议大家找到原文,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再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想一想。

— 摘者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80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