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统计”教学设计【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7113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统计”教学设计【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统计”教学设计【第一篇】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它作为一块附带内容,从四年级开始集中用几课时教学生学习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应该说我们不化或很少化精力去思考统计的教学。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学生——21世纪的公民,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作出决策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为此,《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四个领域的内容之一,并且具体制定了各学段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现实已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进行统计教学,孩子该如何学统计……带着这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设计了《统计》一课,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思路与环节

在低年级中教学统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又要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整节课分两大块,第一块是引入、展开,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第二块实践应用。

1、引入

(1)出示熊猫、猴子、小鹿图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我想知道熊猫、猴子、小鹿各有多少只,你们有什么办法?

(2)创设情境,教师报图片学生记录。

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

(3)反馈记录情况,交流评价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各种记录方法)

请同学介绍记录方法,比较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有什么好处。

(4)学生取图验证记录是否正确。

[课一开始出示图片,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静态的动物图片动态口述出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统计动物图片张数,分二次操作,第一次记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为探索问题的解决,各显神通,交流比较不同的记录方法,突出感知划“正”字的方法; 第二次通过静态的图片,体会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化,数一数也是很好的办法。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最优化”解题思路。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对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牢记的事实是:不能以教师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想,应该意识到,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也未必是数学教师所期望的]

2、展开

(1)出示散乱的电视机、计算机、录音机和手机图

(2)议一议:要把这些东西统计出来,你们认为必须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东西、有多少)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学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记录、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记录等等)

(3) 学生交流方案,师根据情况出示象形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二(1)班小红准备把上面的东西分类记录在统计表里;(出示统计图)小兰准备在格子里涂颜色记录,你们猜猜,她会怎么涂?(是几就涂几格。如果是1台,就从下往上涂1格,3台就涂3格)那我们先要在左边写上数,说明一格表示1台。

这么多方法,你准备怎么记录?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几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小朋友帮忙,也可以找老师。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数量(填表、涂色等)

(5)反馈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评价唯度:正确、美观

(6)看图填一填(电视机比电脑多3台,手机比录音机少2台,录音机比电视机少3台)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孩子在入学前,已有在成年人指导下分类的经验,例如,父母鼓励孩子帮忙归类蔬菜,并指出“这些放在冰箱里,这些放到架子上”。这些非正式的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对“归在一起的东西”的理解。通过谈论什么同什么归在一起,儿童形成了用于描述特征、分类的重要词汇,并发展了根据标准分组的非正式概念。为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议一议,要把这些散乱的东西统计出来,必须先知道什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能很快看出这几种电器的多少,促使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散乱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录音机进行归类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从中发现电视机、电脑、手机和录音机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克服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看统计图、表填一填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思考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涂色感知条形统计图中,先不标上数据,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怎么涂,给学生留下自由的思考空间,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学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由于学生年级低,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学段的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不任意拔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作适当的引导,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

下个星期,二(1)要搞个活动。他们准备买一些水果,骆老师调查了一些同学,每人说出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结果骆老师已经装在这个信封里。现在我们四个人一组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贴的图要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什么什么水果的人最多。(2)成果展示

从这些统计图中,能一眼看出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评价,发现同一种水果应该排在一起,排队要排直,应该一一对应,比多少时,应该起点对齐。

(3)交流评价

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能一眼看出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你还能发现什么?(如共调查了20 名同学,喜欢吃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少,买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如果请你帮我们班去买水果,你准备买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些?理由是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贴图,完成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交流评价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你还能发现什么是一个发散性问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多提问题,这对于理解统计的意义很有好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贴图指导]

4、小结

(1)板书课题:统计]

(2)反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还知道了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分类记录。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结在一节课中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方法。这不仅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完整,而剥夺学生的权利。因此,重视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5、综合训练

(1)学生独立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四月份天气情况表也记录在统计表和统计图里呢?这里每一格代表几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请试一试。

(2)反馈交流统计表及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这个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们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这一情景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多观察,选取有意义的事例,通过对原始数据调查、收集进行归类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相关的问题,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统计教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

1、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统计教学,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标,学生是否学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忽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我们说统计和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帮助人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所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此,我们应该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认识统计教学的目标。综合四个方面,对这节课我制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目标)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统计的意义。(解决问题目标)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突出体现在开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到半抽象的过渡)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贯穿于整节课)

解决问题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看图你能发现什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部分、整理数据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图、统计表、统计图),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馈评价、小结)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励和尊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的、统一的、固定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设想整个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3、体现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往一提起数学学习,我们会自觉地把数学学习与做练习等同,这是一种误解。本课设计力求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4、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生活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5、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大家知道数学课堂不再简单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才干的机会。

“统计”教学设计【第二篇】

“统计”教学设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 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4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2.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统计能力;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3份、常州市和桂林市8月份空气质量状况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激发需求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连续播放学生穿着各种鼓号队服的图片),这是各种款式的鼓号队队服(定格于课本鼓号队图片),感觉怎么样?2、我们学校鼓号队也准备购买服装,选定了这一款(指屏幕)。老师从服装厂了解到学生服装的制作一般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类(板书:大号、中号和小号)(多媒体显示:服装分大号、中号和小号。②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3、这个问题现在你能解决吗?为什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多媒体显示:身高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记录单)4、需要知道的条件都提供了,你能很快告诉大家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板书课题:统计)5、说一说你准备统计什么?(板书: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6、怎样统计呢?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的方法? 本环节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根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围绕“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步骤提供学习素材,让“静态”的教材资源“动态”呈现,初步让学生体会分段标准是沟通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身高记录单之间的桥梁;最后利用“需要知道的条件都提供了,你能很快告诉大家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这个问题来激起学生统计的需求,同时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统计方法的回忆。教 学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二、合作探索,经历过程1、接下来我们就用材料1来统计。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大家进行统计前,老师想提两点建议:(出示活动提示1、同桌合作整理鼓号队员身高的分布状况,把得到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2边做边想,整理数据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学生利用材料1同桌统一方法后统计,教师巡视指导。3、现在我们来全班交流,请到的小组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是用怎样的整理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最后可以对他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利用视屏展台,学生交流时关注:怎么合作的?40你们怎么得到的?反馈其他同学的统计结果和所用的方法;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表名、统计时间和统计结果;等等)(板书:画“正”字、做记号、……)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个身高段的的人数(板书:9、22、9、40)。现在这张统计表完成没有?(强调“年、月”的填写)(媒体回例题)现在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5、小结:看一看,想一想,今天的统计表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把一些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本环节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分四个层次展开: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提示”来组织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二是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对“怎样整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所体悟,从而提高统计的正确率;三是重视对整理后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凸显“合计”在数据整理中的作用,突破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应包括表名、统计时间和统计结果;四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及时小结,点明本课学习内容——分段整理数据,初步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的价值。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象这种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老师平时是经常使用的。(出示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这是学校一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记录单,你们觉得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成绩怎么样?(1)需要分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出示第二屏,只有等级,没有分数段)。能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2)提供分段标准,学生利用材料2独立统计。(3)汇报校对,现在你能说说这次环保知识竞赛成绩怎么样了吗?为什么?2、经过分段整理后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实际状况。其实,向这样分段整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指数84,空气质量状况为“良”,除了“良”,还会有哪些呢?它们所对应的污染指数各是多少呢?书上73~74页有具体的介绍。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上的“你知道吗”。3、学生看书。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完成这张表格吗?(出示表格)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状况 良 4、你们知道我们常州的空气质量情况怎么样呢?老师从常州环保局收集了今年8月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显示)。观察表中的数据,结合我们刚才整理的空气质量划分标准,请你分段整理上面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1)四人组讨论可以怎样分段;(2)根据讨论的分段标准,利用材料3,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常州市2005年8月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3)汇报交流:怎么分段的,你的统计结果怎样(分5段的强调写0)(4)看着统计表,说说你的想法?5、老师对这一话题也很感兴趣,还从国家环保总局的网上浏览到桂林市8月份的空气质量情况(显示数据记录单)。你能很快填出2005年8月桂林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吗?6、(显示常州和桂林8月两张统计表)看了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作为常州的一员你可以做些什么?四、小结: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教材第二题。 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巩固所学新知,凸显“分段标准”的桥梁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整理可以使数据的分布状况更清楚,清晰地反映出现实状况。 二是围绕本课重点的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到除了按照提供的分段标准进行数据整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标准分段(但这种分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借助了教材“你知道吗”中的提示);另外,通过组织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整理后数据的分析、应用,更引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参政、议政的意识。 用开放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对全课所学回顾、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附板书设计:统 计——分段整理

整理数据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画“正”字 做记号 ……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合计120~129130~139140~149人 数409229 小号 中号 大号

数的认识教案【第三篇】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习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

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

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

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

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

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师: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

四、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

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

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中班数学活动认识8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8以内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所处的位置,进一步感知数字的顺序性和方向性。

3、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8层动物房子挂图一份;动物卡片不少于8个(小兔、小猴、小猫等);小火车挂图一份(车厢8节);幼儿座椅8个

活动过程:

1、“枪打数字”手指游戏,复习数字1-10

2、活动目标导入

(1)动物宝宝坐火车

师: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要去旅游了,他们要去城市见见世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宝宝呢?(请出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

幼:兔宝宝、猴宝宝、猫宝宝…

师:小朋友们来数数看共有几位数字宝宝要去旅游呢?

幼:1、2、3…共8位

师:谢谢我们的小朋友把动物宝宝请出来,那么老师要问森林里的动物宝宝怎么才能去城市旅游呢?

幼:汽车、火车、飞机…

师:没错,动物宝宝要坐火车去城市啦,他们可是第一次坐火车呢,小朋友们来看看我们的火车有几节车厢呢?(出示火车挂图)

幼:8节

师:小朋友们真棒,可是动物宝宝们犯愁了,谁坐第一节,谁坐最后一节呢?小朋友们来帮帮我们的动物宝宝,帮他们坐火车好不好?

幼:小兔在第一节,小羊在第二节,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幼儿上黑板操作)

师:小朋友们分的座位真合适,现在老师要问问,坐在第三节车厢、第五节车厢的分别是谁呢?

幼:小狗、小猪

师:你们是从哪到哪数的?(从左往右)那如果从右往左数,第三节和第五节车厢是谁呢,动物宝宝们变了吗?

幼:小猫、小牛,变化了

(2)动物宝宝住高楼

师:小朋友们,动物宝宝们已经安全抵达城市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高楼大厦,眼看天要黑了,动物宝宝们需要小朋友的帮忙来住高楼,小朋友们愿意吗?(出示动物房子挂图)

幼:愿意。小牛住第一层,小狗住第二次…(幼儿上黑板操作)

师:嗯,现在小动物们都找到房间了,可是第三层的小兔嫌弃第四层的小猪打呼噜,小朋友们怎么帮助小兔解决困难呢?

幼:把第五层的小羊和第四层的小猪换个位置,小兔和小羊是好朋友

师:小兔非常感谢小朋友,这下他可以安心睡觉了。那么老师要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是从哪往哪数的楼层数呢?

幼:从下往上

师:那么老师要为难下小朋友,如果从上往下数呢?还一样吗?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是谁?

师:这下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幼:从下往上,从上往下不一样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在数第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字的方向,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下往上、从上往下是不一样的。

(3)幼儿游戏

师:老师来请八位小朋友上台来做“听指挥做动作的游戏”,好不好?

师:好,以XXX为首,请第三个小朋友来拍拍手,请第七个小朋友来跺跺脚…(反方向做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是认识8以内的序数,并感知序数的顺序性和方向性。设计过程有三个环节,环节设置及课程难易程度符合大部分幼儿的年龄特点。环节中幼儿操作部分居多,积极性及参与性颇高,幼儿基本达到本次教学目标。教具新颖,准备充分。在坐火车和住高楼的环节中,幼儿能理解序数的意义,即第几。但是,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于序数方向性的把握不够完善。左右、上下等空间概念还有待提高,出现方向模棱两可的教学反馈。有个别(2-3)幼儿在操作环节中虽然积极举手,但上台操作后总是出现错误,归根结底还是方向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因首先明确方向,让幼儿开始时就对方向有清晰地认识,尽量减少方向性的错误概念

“统计”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  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47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