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483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三顾茅庐》导学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顾茅庐》导学案1

作者:毛晓杭    转贴自:杭州市文龙巷小学    点击数:150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2、连一连: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红楼梦》              施耐庵

《西游记》              曹雪芹

《水浒》                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三国演义》,他就是——《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完成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

怏(         )      惭(          )

快(         )      渐(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卧龙冈(gang  gang)     (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           (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     默读课文:

1、          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          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     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     了解课文大意。

1、          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          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20 三顾茅庐

刘备 (诚心诚意)   恳请   诸葛亮

张飞   做事冲动

《三顾茅庐》导学案2

《三顾茅庐》导学案(课前预习)

一、扫清拦路虎。

读准并写好下面的词语。

辅助        晌午         诸葛亮      三顾茅庐

策略        蜿蜒起伏     茅塞顿开    秀丽宜人

二、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蜿蜒起伏:

三、熟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理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揭题解题,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学习过程:

一、揭题解题。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顾”、“茅庐”的意思。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二、展示自学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上黑板教学生字。

3、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中有几位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

2、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拜访?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二顾”。

1、读第一段,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二顾”中刘备的印象。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展示,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 ,深入学习课文。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重点落实字词句,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粗鲁)

(3)小组讨论: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

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3、刘备“三顾茅庐”值得吗?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体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找出文中写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打比方的句子,讨论比喻句的深刻含义。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1、你知道诸葛亮的故事吗?讲一讲。

2、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其它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顾茅庐》导学案3

近,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谈到“对语文新课改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时指出,我们教师要正确处理用好教科书和引进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用好教科书可以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做到“下要保底”,可谓雪中送炭,这一步首先要做到;在此基础上,适当引进必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学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做到“上不封顶”,可谓锦上添花。那么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如何来贯彻这一新课改精神,让我们学生在“保底”的基础上“多学一点”呢?在11月份,我校“星级教师优质课”评比中,笔者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堂大胆的语文阅读课。

以下是笔者《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1篇宋词,谁来有感情的吟诵一遍?

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接着让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背。

(该班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背诵的古诗词,如今已学习背诵了一本《古代传统韵语》、一百三十多首古诗,《菜根谭》二十余篇,这学期中又已学习宋词10篇,班级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高,并且具备了一定地古诗词阅读能力。)

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令后人叹服不已,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学生接着吟诵)周瑜是英雄,刘备、诸葛亮也是英雄。上堂课我们初学课文《三顾茅庐》后,已感受到了刘备邀请诸葛亮时的诚心诚意,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我们更深入地去细细体会。我们首先来学习“一顾茅庐”,想想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一个小组读)

生(1):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仰慕”的意思是敬仰思慕,刘备当时是“皇叔”,诸葛亮还是一个“村夫”,可见刘备十分虚心。

生(2):“刘备上前敲门”,古代像刘备这样的身份,应该叫关羽或张飞上前敲门的。

师:昨天黄老师还把网上下载的《三国演义》原著“三顾茅庐”这一章节复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昨晚分组共同自学。我们把原著改编得很简单,原著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吗?(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

生:“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刘备明知诸葛亮今天不会回来,但他还不死心,还要“待片时”。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刘备“二顾”、“三顾”茅庐,认真思考,哪些词句中能表现刘备能礼贤下士,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呢?并把这些语句读好,还可以用原著来补充。

(学生自学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小组向全班汇报)

小组(1):(有感情朗读)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从刘备生气“斥责”张飞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不辞辛劳。(全班分角色齐读这两句话)

小组(2):(有感情朗读)“当时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刘备轻叩柴门”当时天气这样寒冷,刘备都不在乎,说明他十分诚心,同时也想让诸葛亮知道他的诚意,还有“轻叩”,可以看出刘备的礼贤下士。

小组(3):原著中对当时恶劣天气的描写更具体。“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读得很精彩,学生不由鼓掌)这里更可以看出刘备为表现自己的诚心,不畏严寒。

师:“朔风凛凛”是什么意思?

生:北风很寒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的。

师:你真能干。“玉簇”是指什么?

生(1):白玉做的筷子。

生(2):古代玉做的一种头饰,是插在头发上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中学到的。

师:你课外读的书肯定不少,真不错!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读出当时白雪皑皑,天气特别严寒吗?(齐读原著)

师:《三国演义》写作有一个特色,作者总是在小说中插入一些诗歌来增加小说的艺术价值。原著中还有一首,它的重点也是突出刘备“二顾茅庐“时天气十分恶劣的。

生:(朗读)“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师:哪句是描写风雪很猛的?

生:“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

(有感情齐读后,并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刘备兄弟三人冒着大雪二顾茅庐的片段)

小组(4):(有感情读)“……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不行。……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的站在门阶下等孔明醒来。……”刘备在离茅庐半里外就下马步行,他原本骑马走这么多路就很累,还下马步行。诸葛亮在睡觉,刘备“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着等他醒来,这些说明刘备对待诸葛亮就像自己的长辈、老师一样,很像“程门立雪”中的学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考考你们会不会看电视。从这段影片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播放“三顾茅庐”时刘备下马整衣到诸葛亮醒来这一电视剧片段)

生:刘备下马后不仅自己整衣,还帮两个兄弟整整衣。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又慌忙整衣。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师:你从前见谁前,这样整整衣着了?

生:去外公家拜年时。

师:从这一细节可见刘备注重礼节,对诸葛亮十分敬重。你真会观察。

生(2):刚才影片中,书童三次想去叫醒诸葛亮,刘备三次劝阻他不要打扰。表明刘备特别尊重诸葛亮。还有张飞都等不及,想“放火”了,说明刘备十分有耐心。

师:这里张飞这一人物塑造得很好,同时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课文有几处写到张飞呀?

生:四次,写张飞的鲁莽,没耐心,对比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心和耐心。

师:那我们把张飞与刘备的对话读一遍,读出张飞的鲁莽和刘备诚心诚意。(学生练读课文)

小组(5):……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这里的“赶紧下拜”可以看出刘备礼贤下士,诚心到忘记了自己是“皇叔”。还有“谒见”,谒见是指见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的长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小组(6):课文中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片段。原著中诸葛亮开始没有答应出山,这时刘备就下跪,而且“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重要片段齐读一遍。(学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如苍生何!”“苍生”是什么意思?

生:天下百姓。这句话是说你不出山,那天下的百姓怎么办?

师:你真聪明,平时你肯定读了很多古代文章吧。

师:这时刘备的诚心表现到了极点,诸葛亮被他的诚心和忧国忧民的品质打动了。

(播放影片“孔明出山”片段)

师(总结):刘备用他那至真至诚的心,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正因为刘备的仁义爱才,所以后来诸葛亮为刘备,为蜀国鞠躬尽瘁,帮刘备成就了大业,他自己的满腹经纶也有了用武之地,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师:学了“三顾茅庐”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生(1):我们对待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生(2):我们现在也要像刘备一样尊重人才。

师(补充):我们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生(3):我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上述教学过程 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大胆引进许多相关课程资源——宋词、《三国演义》原著、《三国演义》电视剧,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摆脱了“课本为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课本为重要凭借,落实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习”的新课改思想。整个教学过程 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电视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让语文教学过程 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堂课,不论是课前小组学习原著,还是课堂中小组讨论与全班分小组汇报中,师生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可以说明刘备礼贤下士,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来共同探究学习的。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语文教学过程 成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突破了以往 “课本为中心”的做法,使相关教学资源得到有机整合

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科书、电视电影、网络、图书馆等等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把宋词、《三国演义》原著和电视剧片段引入到语文课堂,而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些教学资源都成为了学生研究的对象,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课堂重点探究问题服务的,使它们得到有机地整合。这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形和式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三、课堂上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有力地指导了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创设一种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主动性。《三国演义》是学生们喜欢的古典名著之一,教师借学习课文《三顾茅庐》的这一契机,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依托,让他们把课文与原著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起来学习。课堂中,他们课外阅读的知识得到运用时,课外阅读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必然会增强他们阅读原著的信心。同时教师也借此机会了解了班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又给他们课外阅读做了及时、有力地指导。

《三顾茅庐》导学案4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了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初步感受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和名著进行扣动心弦的心灵对话,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领略隆中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品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

1、感受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简要评价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形象。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属于自己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生甲:我欣赏诚心诚意拜访人才的刘备。

生乙:我佩服韬光养晦、见识非凡的诸葛亮。

生丙:我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喜欢鲁莽粗鲁的张飞,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但他莽撞中不失可爱的一面,而且可以反映出对刘备的忠心。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我喜欢。

师:你们片言只语,评说三国人物,活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老师尤其欣赏的是生丙,他很有悟性,用心品读人物,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2)师:老师想接着你们的讨论再说几句,既然有人认为张飞粗鲁中不失可爱之处,那么把他和刘备两相比较,一个粗鲁莽撞,一个诚心诚意、彬彬有礼。课文将他们放在一起三顾茅庐,到底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当然老师相信你们继续发扬积极思考的传统,挑战自我、创新思维,一定会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发现。

生甲:课文主要内容是写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高手中的高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将张飞和刘备安排在一起,似乎是将他和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我们的同学就是不一般。说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时有惊人之语,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将刘备和张飞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物放在一起,既形成鲜明对比,在写作上把它称做反衬,又给“三顾茅庐”增添不少情趣,也生了不少波折。

2、领略奇美的环境

(1)师:我们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能把握三要素,理清三者关系,就算基本读懂了。刚才同学们妙语连珠的人物评价,让三国人物变得鲜活丰富、跃然纸上。同学们,你们非常成功地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这可是了不起的成绩呢!

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诸葛亮这个集上晓天文,下通地理的智慧于一身的奇人,生活的地方想必也是集日月之精华,充满灵气与神奇吧。同学们的眼神告诉老师,你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跃跃欲试了。不过请不要急于求成,只有深入钻研课文,才会有真知灼见。(生自由诵读、思考片刻,陆续举起迫不及待、急于交流的手。)

生1:我发现第3段1、2两句是写隆中的环境。看,“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景色秀丽宜人。”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啊!(师:他说得多富有诗意啊!)

生2:“隆中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蜿蜒起伏”传神地刻画了山冈的外形特征,“卧龙”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山冈的形状写得具体形象。(师:他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得有理有据,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赏析。)

生3:老师,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从字面看,“卧龙”是喻“山冈”,这一点也不错。但我看过《三国演义》,发现诸葛亮的号也是“卧龙”,这是巧合,还是有别的什么深意呢?

(2)师:我首先欣赏你很实在,有问题就及时提出来。我们学习就需要这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老师还要感谢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吧。(生面露难色,几乎将所有的目光盯向了我。)

(3)师:你们可真会投机取巧啊!一遇到难题就做“逃兵”。不过也真难为你们了,它确实难度不小。老师就为你们解惑吧。我以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隆中真是钟灵毓秀之宝地啊!文中“山冈”喻为“卧龙”,既有其外形蜿蜒起伏之特征,又暗指诸葛亮。他不就是一条心怀天下,胸有治国伟略,一遇 明 君就准备出山的卧龙吗?而且在文章思路上也由“卧龙”自然地引出诸葛亮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传奇人物。

3、探究跌宕起伏的情节。

(1)师:当然“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钟灵毓秀的神奇环境外,就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三顾茅庐”有哪些波折。

生①:刘备第一次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可没有遇到,真是好事多磨。

生②:刘备第二次去还是没有遇到。刘备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可以想像他内心失望的心情,但并没有灰心。

生③:第三次,诸葛亮总是在家了,但是诸葛亮却没有随即让刘备如愿以偿,而是在草堂午睡。一个迫不及待,一个不慌不忙,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生④:刘备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可见等的时间之长。但他恭恭敬敬,显得非常虔诚。我想,这样写除了表现情节变化外,还能突出他的诚心诚意吧。

(2)师: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说出了其中波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在半抱琵琶半遮面中,终于和刘备见面了。那么诸葛亮是怎样为刘备指点江山的呢?请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生a: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群雄割据的混乱形势。

生b: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生c:老师,我看过名著《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正确方针,这是三分天下的重要前提。但我不理解的是,蜀国因为人才凋零,渐渐衰落,后主刘禅被俘,蜀国灭亡。可文中却说“最后取胜”,这能说明诸葛亮策略的伟大、正确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很有主见,提出自己的独到发现和思考。这也是课堂上你们提出的第二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生陷入沉思,纷纷摇头,无人作答。)

(3)师:还是老师为你们解惑吧。我以为,他结合天下群雄纷争的现实形势,提出三分天下,到一统天下的伟大策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他有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的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终因魏蜀集团幼主昏庸,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吧。当然这不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刘备聆听了诸葛亮的指点,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呢?

生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一下子恍然大悟,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生b: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常听人说,伴君如伴虎。但是他们虽名为君臣,却实为情同手足的兄弟、朋友。

生c:我得到 诸葛亮 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是啊,鱼儿离开水怎么能活呢?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他们和谐、友好的君臣关系。

(4)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不仅理解独到,而且语言丰富,成语格言信手拈来,评点三国,有声有色。真是地地道道的三国通啊。

听了你们精彩纷呈的发言,老师不禁也想说上几句。最后两段用了两个比喻。“拨云见日”形象具体而贴切写出刘备聆听以后豁然开朗之感。“鱼水”之譬喻,既诚恳地说出他们水乳交 融的 君臣关系,又郑重地推崇诸葛亮对蜀国立国的核心作用。正是对诸葛亮的如此推崇、信任,所以才有了后来他驾崩前的托孤。

三、课堂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国,超越时空,感受了三国人物活灵活现的音容笑貌,畅游了隆中如诗如画般的奇美环境,还聆听了诸葛亮流芳百世的隆中对策。老师想感谢同学们尤其你们中的两位同学,正是你们的精彩发言使得“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正是你们的质疑,丰富并拓宽了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今天,《三国演义》这部辉煌巨著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一道迷人的风景,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营养品。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会延续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三国”,了解研究“桃园结义”、“火烧赤壁”、“借东风”等引人入胜的故事。老师准备下节课举行“三国故事擂台赛”,到时你们八仙过海,同场pk。同学们,努力吧!

《三顾茅庐》导学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活动方案

活动一: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自由读课文2~5小节:

1、划出能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

2、用心读一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读完这些句子的感受。

活动二: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自读课文,理解下面两句话: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提示: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交流)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小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三:体会隆中的人杰地灵。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1)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2)讨论:这里的景色描写是为了衬托什么?

(3)试着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色。

检测反馈

1、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用“来到…… ,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24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