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956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一枚金币》教学指导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1

一、复习:

1、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十单元的1篇课文《一枚金币》。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巩固新知:

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字词,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掌握的情况。

3、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懒惰、辩解、筋疲力尽、省吃俭用、熊熊大火、苦差事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将生字词带入课文去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朗读

3、汇报

(二)品读课文

1、师:老人是什么原因“受不了”了,要把财产分给别人,请同学们默读一至八自然段

2、生答:有个懒惰的儿子,什么事也不干,而且花钱如流水。

3、师: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生:辛勤劳动,省吃俭用。

5、师:面对不仅懒惰,而且花钱如流水的儿子,老人“受不了”了,很痛苦,他要想个办法来教育儿子,可是老人的妻子却不以为然,她是怎样替儿子辩解的?请一位同学将母亲的话读一读。

6、师:母亲是替儿子辩解,你们听出了辩解的语气了吗?谁来再读一读?读出辩解的语气。(指名读)

过渡语:面对妻子的辩解,老人说:“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都给他。”那么他们是怎么挣得一枚金币呢?

7、师:请男生齐读九至13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大家思考:老人是怎样做的?儿子又是怎样表现的?

8、生:老人将金币扔进了火炉里。

9、生:儿子笑了,走开了。

师板书:扔、笑、走开

10、师:后来情况又是怎样的,请女生齐读第14至20自然段,大家思考:老人是怎样做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11、生:老人将金币扔进了火炉里,儿子又笑了,走开了(师板书)

12、师:母亲将金币给了儿子,他让儿子怎样做的?你从课文中哪几个词体会出儿子听了母亲的话?

13、生:儿子出去了一天,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地跑回来。

14、“筋疲力尽”,你们有过“筋疲力尽”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指名答。

15、师:面对两次金币都被老人投入到火炉中,他们母子又是怎样做的,请一位同学将第21至25自然段朗读一遍,大家思考:老人是怎样做的?儿子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16、生:老人将金币扔进了火炉里,儿子“受不了”了,忙跑到火炉旁,从熊熊大火中抓出金币。

师板书:扔、受不了、跑、抓、叫

17、师:儿子这次的表现与前两次的表现为什么是截然不同?他为什么“受不了”?

18、生:因为这是他做牛做马、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的金币,却被父亲扔进火炉里,所以他受不了。

19、师:苦差事,这里出现了我们学过的一个字,它还有其它的读音,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多媒体出示:cī  chā  chaī  chà

差    差     差      差

爸爸出差了,星期六才能回来。

学校的花坛里,小树苗参差不齐地生长着。

他的个子和我差不多高。

做事情,我们要避免出差错。

20、学生练习。

21、过渡语:做了一星期的苦差事,很累,非常的辛苦,挣来的钱却被父亲扔进了火炉,儿子受不了。谁来将儿子受不了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22、师:嗯,读的真好,我感受到一个受不了的、愤怒的、伤心的儿子的声音。

23、看到儿子这样的表现,老人说:这次,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师:现在,同学们,你们明白了老人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将金币扔起火炉里吗?

24、生:试探儿子

25、生:如果是自己挣的钱,会很心痛。

26、师总结: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劳动创造的财富,我们会更加珍惜,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宝贵的。师板书:劳动创造财富。(珍惜)

三、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师: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呀,老师也送大家几句名言,同大家共勉:(多媒体出示)

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②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民谚

③有道之财方可取,无道之财莫强求——民谚

四、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讨论:

1、你珍惜“压岁钱”吗?为什么?

2、你自己曾凭劳动赚过钱吗?这样的钱你珍惜吗?

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2

“落实目标,达成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

12班3组   吴倩

设计理念

一  师生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前后出现的“受不了”一词,走进文本,激发想象,层层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理。父亲的“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和儿子的“懒惰”、“花钱如流水”形成鲜明对比。感悟父子截然相反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父亲的“受不了”。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一周劳动的艰辛,体会儿子的“受不了”。

二 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文中父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人物情绪却在发生变化,父亲从失望、痛苦、无奈到惊喜,儿子从冷漠、自私、伤心到愤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进行朗读,进而体会人物情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懂得用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2、理解“懒惰、省吃俭用、辛勤”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心情。

3、独立识字,认字7个,写字6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父子两人“受不了”的心情,学会正确对待金钱。

2、抓住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听写

1、金币、懒惰、省吃俭用、挣钱、筋疲力尽(抽生写词卡)

2、订正“挣钱、筋疲力尽”。

二 复习导入

1、订正“金币”,课文围绕“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订正“懒惰”、“省吃俭用”,它们分别形容谁?

(板书“父、子”,贴词卡,“懒惰”、“省吃俭用”)

3、两人各自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辛勤、花钱如流水)

4、从这两组词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反义词/父子性格完全不同

[让学生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相反的个性特点,突破难点,为后边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三 理解阅读

1、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和一个懒惰的儿子,两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久而久之,父亲对儿子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生:受不了(板书)

(1)你能读读书中的句子吗?

生: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

(2)幻灯出示: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a、父亲受不了了,他说:(生接读)

b、自读,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

(3)幻灯出示: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生:伤心/生气/失望/无奈

(4)带着自己的感受同桌互读。

[引导学生将个性化的感受融入文本,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2、再次朗读,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3、这样的一个儿子放在谁家,谁都会受不了。课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快速浏览全文,是谁“受不了”了?

生:儿子受不了。

4、儿子受不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合作学习。(结合词句,讨论问题,选出重点发言人。)

[充分利用教材金钥匙内容,对学生总结、表达、合作等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提高语文素养。]

5、生汇报学习情况,共同深入学习。

(1)重点发言人汇报,组员补充。

(2)生读句子: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3)比一比,哪句话好,为什么?

a、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一个星期活。

b、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

生:“整整”写出了儿子挣钱的辛苦。(生读)

(4)在这漫长的一周里,儿子帮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还帮助人家干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文本内容,从而感悟儿子挣钱的艰辛,为后面理解其“受不了”做铺垫。]

(5)儿子一件又一件地做着自己从未做过的工作,无论多累,无论多苦,他也没有放弃,此时,你就是这个儿子,这些苦和累让你收获了什么?替儿子说说他的心里话吧!

师:你是正在炎炎烈日下盖房子的儿子。

生接答

师:你是在滂沱大雨里收割庄稼的儿子。

生接答

(6)把你的感受放在文中大声读出来。

6、当儿子捧着这枚金币交给父亲时,却被他扔进火炉里,儿子有什么反应?

(1)生齐读

(2(出示图片)怎样才叫做“当牛做马”、“苦差事”?

生:“当牛做马”指干牲口干的活,“苦差事”指干特别累、艰辛的活。

(3)儿子受不了什么?

(4)师引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生接读: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师:他冲着父亲——

生接读:大声叫道。

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生:委屈/生气/愤怒/伤心(生读)

7、面对儿子的激动,这时老人说:(生接读)

(1)为什么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儿子对自己劳动挣来的金币是什么态度?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

a、儿子的动作:忙跑、抓、大声叫

b、儿子的话

(3)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终于盼到儿子懂事了。此时父亲的心情?

幻灯出示:这时老人(   )地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生:欣慰/高兴/激动

8、出示词卡:挣钱

(1)你怎样记住这个“挣”?

(2)你怎样理解“挣”?

四 总结

1、因为爱,母亲两次给金币,因为爱,父亲三次扔金币,现在儿子长大了,面对母亲的宠爱、父亲的用心良苦,他会说些什么?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汇成一句话写下来吧!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现在再看看这张一百元,你想到什么?

3、文中的儿子长大了,你们也长大了,也把你们的心里话,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受不了

父       省吃俭用     辛勤                        珍惜

子       懒惰         花钱如流水                  挣钱

受不了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3

一 、 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

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三、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四、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一枚金币》教学指导4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

二、回顾课文内容,引导质疑。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父亲几次扔金币?(板书:父亲扔扔扔)三次儿子都有些什么反应?(板书:儿子笑笑受不了)

2、仔细观察板书,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大概会出现以下问题:扔?笑?受不了?

3、问题提出来了,有什么解决办法呢?现在,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留下思考的痕迹,比如把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或在旁边简单批注一下。

4、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读书收获。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两次“笑“

1、抽生说理由。(板书:母亲给给)

2、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3、咱们就分角色读一读这两次对话,再现当时的场景。你想演哪个角色就读谁的话,好吗?快做准备吧。(生自渎)

4、抽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读叙述语。

5、采访三个角色。

母亲:请问你为什么不让儿子自己挣,而是直接给他金币呢?

父亲:第二次,你的儿子累得筋疲力尽地把金币交给你,你为什么还要扔呢?(相机解决扔?)

6、小结:是啊,因为这些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即使父亲把它们扔进火炉里,儿子也觉得怎么样?(板书:毫不可惜)

过渡: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决了。(擦笑?)

儿子“受不了”

1、说理由。

2、儿子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呢?(出示课件:“儿子再也……”)

3、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读着读着,儿子当时的那种心情就会自然地跳出脑海。下面,我们就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1)你读出了儿子什么心情?请联系前文和你的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2)把你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准备参加小组朗读擂台赛。

4、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委屈、愤怒、难过的心情。

着重抓以下几点:

从“跑”“抓”“叫”体会出儿子的着急。学生可能还会把注意力放在“熊熊大火”上,可联系生活实际,把手伸进熊熊大火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儿子当时的着急。

从三个感叹号体会出儿子愤怒、委屈的心情。他为什么愤怒?抓“当牛作马”,他怎么当牛作马的?引导学生找到儿子帮人干活的段落,想象他吃了多少苦?(板书:挣钱辛苦)

其间,相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5、开展小组朗读擂台赛。

6、创设情境引读:是啊,儿子想啊,我去收割庄稼,累得腰酸背疼,可父亲啊,你却把我的劳动成果扔进火堆,我受不了了,委屈地大声叫道:(引读);我去帮人盖房子,搬砖头把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了,挑水泥把肩膀都磨破了,才挣来这宝贵的一枚金币,您却扔掉了,我受不了了,悲愤地大声叫道:(引读)

四、父子对比,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儿子仅仅被扔掉了一枚金币就受不了了,可是他却曾经花钱如流水,而花的钱都是父亲(省吃俭用、辛勤劳动)挣来的,所以父亲就更加(受不了了)。他准备怎么做?(抽生读父亲的话)

如今,儿子终于能自己挣钱了,这时,老人欣慰地说:“(引读)”

五、总结全文,提炼道理。

(指板书)父亲三次扔金币,如此良苦用心是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板书:倍加珍惜)

六、创作名言。

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心中有许多话想说,现在,就拿出笔把你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老师带回去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学会正确地对待金钱。

板书:

一枚金币

父亲儿子

母亲给扔笑

母亲给扔笑

自己挣扔受不了挣钱辛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66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