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一枚金币》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79639

【导言】此例“《一枚金币》教案精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枚金币》教案1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 、 学习故事的经过

1.  过度:父亲要儿子去挣金币哪怕一枚也好,是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儿子最终有变化吗?这种变化是一次完成的吗?

2.默读9--28自然段,勾出父亲是怎样对待三枚金币的,感受下儿子的变化。

(1)学生勾画。

(2)找到后读一读。第一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二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三次,父亲扔,儿子抓。

(3) 同样三枚金币,价值相等,遭受同样的待遇,儿子的反映为什么截然不同,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两次儿子对待金币的态度。

(4)读9—13自然段,说说儿子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这时父亲是什么心情?

(5)读14—20自然段,儿子为什么会笑?父亲又是怎样?

师小结:这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儿子对待金币没有一丝触动,只是一笑置之,可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儿子的反映完全不同了。

三、 学习故事的结果

1. 齐读句子。(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

2.从这一句找出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映?

3.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道到的?(熊熊大火,非常心痛金币,以至于受不了)受不了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受不了?(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活)

4. 想想这整整一个星期中他会受哪些折磨,会吃哪些苦头,想想儿子会有什么变化?

5. 这种变化归工于谁?

(父亲多残忍呀,让儿子去受这样的罪,还三次把儿子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去烧,你们的看法呢?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四、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五、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板书设计: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笑   抓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一枚金币》教案2

一、导入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巩固认读。

2.自主阅读

3.再次阅读,先读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老人的儿子是什么样子?他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目的让学生抓住文中正面和侧面形容老人和儿子的词语,进行对比,突出儿子的品质——花钱如流水、懒惰、懒鬼)

4.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文中快速找出妈妈说的三段话,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她为什么这么做?

5.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6.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第二次母亲不让儿子真的去干活挣钱?(目的让学生理解母亲爱子心切,而且母亲和儿子开始都没有理解老人的用心,从而突出并激发学生思考老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7.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父亲在三次接到儿子的金币时的反应。回答问题:“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的反应和第一次一样?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老人的行为的?

8.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9.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儿子面对父亲的行为,相应的三次反应是什么。(抓住前两次的“笑”)然后提问:“儿子为什么两次都笑了?”(让学生意识到他在父亲面前,内心感到不好意思)重点放在第三次“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让学生阅读倒数3、4自然段,找同学模仿当时儿子说话的口气,体会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在一旁作阅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0.课件出示一表格,表示三场对话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态度,用文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思考,一起填表。

11.教师总结:文中对话极多,父亲、母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情绪也不一样,只有理解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才能读出这种变化。通过分析课文,同学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分角色读一遍,看看是否能比之前几次读的更有味道,更能表达人物情感。

12.分角色阅读

三、总结

老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或是读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枚金币》教案3

一、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学习要认识和要写的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

1.调查同学的压岁钱是怎样支配的。

2.请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挣十元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是用什么方法挣来了十元钱?你是怎样支配这十元钱的?你在花这十元钱时和父母给你的零用钱时心情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呀,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就不知道珍惜。有位老人准备把自己辛苦一生积攒下来的财产送给别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题:一枚金币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不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学生初读课文后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思考。

4.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把它简单完整地说出来吗?

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5.你能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吗?因为……所以……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所以……

(三)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四)讨论

1.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2.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一枚金币》教案4

教材分析:《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四上第十单元的1篇主体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金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知金钱金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不做金钱的奴隶。

《一枚金币》讲述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老人把儿子养大成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

学情分析:对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 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 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应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引导孩子去思索,为什么有人花钱如流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自古以来,金钱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国的古代,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说法,而关于金钱的格言警句还有小故事啊,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围绕金钱这个主题,继续学习1篇课文,题目是《一枚金币》

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生: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老人,养了一个花钱如流水并且很懒惰的儿子,老人让孩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儿子给父亲三次金币,前两次父亲将金币扔进火炉,儿子笑着走开,最后一次父亲将金币扔进火炉,儿子却受不了了。

二。进入新课

师:儿子给了父亲3次金币,面对这三次,父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面对父亲的行为,儿子有神反应,请默读课文9-28自然段,完成表格。

金币来源父亲怎么做,怎么说儿子的反映第一次母亲给的扔进火炉 笑着走开了“这不是你挣来的。”第二次母亲给的又扔进火炉 又笑着走开了“这也不是你挣来的。”第三次儿子自己挣来的仍然扔进火炉 跑,抓,叫受不了“这也不是你挣来的。”“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了。”

师:同学们找的真好,现在能在书中将表格中的语句读出来么?

(师引读)

回到这个表格,对父亲三次仍金币的行为,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最后一次儿子会受不了了?为什么父亲会三次将金币仍进火炉?为什么妈妈会给儿子金币?

师: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儿子,父亲,母亲三个角色来问的,现在就让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父亲第三次仍金币的这部分,思考,为什么儿子会受不了。

生:因为这枚金币是儿子给别人当牛做马自己挣来的,可是却被爸爸扔进火炉。

师:真会读书。正是因为这枚金币是儿子辛苦挣来的,却被父亲扔进火炉,所以儿子会受不了。这部分中哪两段写儿子受不了。读读找找。

生:

师:看看大屏幕,再去读读这两段,哪些描写儿子动作的词语可以体会到儿子受不了?

生:跑,抓,叫

师:从“跑”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急切

师:急着去做什么?

生:抓金币

师:从哪抓

生:熊熊大火里

师:你怎么理解“熊熊大火”  生:烧的很旺盛的火焰

师:想想,如果将手伸进熊熊大火里会怎么样?生:被烫伤,烧伤

师:儿子顾不得被熊熊大火烧伤烫伤也要急着将金币抓出来,谁能将儿子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价,再读,齐读

接读26自然段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能体会到儿子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生:激动,愤怒

师:为什么会这样激动愤怒?能用书上的语句回答吗?

生:我给别人当牛做马……好不容易挣来这枚金币。

师:结合上文,儿子做了哪些苦差事?

生:盖房子  收割庄稼

师:为什么说这就是苦差事?

生:……

师:儿子干了多久的苦差事?

生:整整一个星期

师:如何理解“整整一个星期”?

生:连续不停一直干活

师:是呀,儿子连续不停的做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帮别人盖房子收庄家,顾不得吃饭,睡觉,承受着风吹日晒,每天累的回家倒头就睡觉,这样好不容易挣来的一枚金币,却被爸爸扔进火炉,儿子生气吗?所以才会大声叫到:(生读)

儿子愤怒,但是有觉得十分的委屈,他简直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会将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扔进火炉,你们能理解儿子现在的心情吗?我们再一起用朗读将儿子复杂的内心读出来。

(齐读自然段)

师:通过儿子的语言和动作,你认为儿子懂得了什么?

生:挣钱不容易,劳动很辛苦要珍惜劳动成果

师:所以这时父亲说……(生接读父亲的话语)

师:再来看黑板上的问题,为什么父亲会一次一次的将金币扔进火炉里,并且一定要坚持让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呢?

生: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的不容易,今后不要乱花钱,要珍惜金钱。

师:父亲如此的用心良苦,让儿子去珍惜劳动成果,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严格 严厉爱儿子

师:正是因为爱儿子,才会这么严厉的对待儿子,让儿子懂得去劳动,以后才会有能力去养活自己

父亲是爱儿子的,那母亲呢?

生:母亲也爱自己的儿子,只是方法不对,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溺爱,这样的爱让儿子永远也没有独立的能力。

师:其实不只是金钱,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要靠不断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的。”现在我也将这句话送给在做的同学们

(齐读)

师:这句名言的滋味,就留着孩子们回家后再细细的品位吧

这是一枚小小的金币,却包含着父亲良苦的用心,它改变了儿子对金钱的看法,就让我们再一起去回味这个有意义的小故事吧

(齐读全文)

课后反思:1.在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时如果能采用“抓”与“拿”进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我想学生不但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2.如果能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的时间,我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3.在教学时,还可以多让学生谈谈体会,还有很多孩子想举手发言,可以让他们都说说自己的体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17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