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参考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篇】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
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
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 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 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 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 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 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 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 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 题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 P45第3题 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 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P45第4题
(1) 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 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 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 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 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 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口诀的来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
口诀的运用。
准备:
手掌图
教学过程:
一、编口诀。
1、连加计算手指数:
(1)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几个手指?(板书:5 1个5)
(2)两只手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5?(板书:10 2个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几个5?4只手呢?5只手呢?(板书:15 3个5;20 4个5;25 5个5)
小结: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几个5是多少。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乘法,你会用乘法来计算吗?2、用乘法计算手指数:
(1)1个5,用乘法怎样计算?2个5呢?2个5得几,你是怎样知道的?(指连加结果)3个5呢?4个5,5个5呢?(生汇报,师板书)
(2)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的得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笔标出得数的个位)
小结:根据刚刚连加的结果,我们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结果。那是不是我们以后每次计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连加才能知道结果呢?(对呀,这样多麻烦啊!那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3)揭示课题:乘法口诀。
3、编5的乘法口诀
(1)古人是怎样编口诀的呢?请看,先编1个5,就先写“一五”,1个5是5,就在后面写上“得五”,口诀就是“一五得五”。齐读。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这句口诀其实是由两个乘法算式总结出来的,所以就可以用来计算这两个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对应着:1×5=5 5×1=5。
(2)根据2×5=10和5×2=10,你会编出口诀吗?板书:二五一十(得数满10了,为了简便就不写“得”字。)
谁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3)你能根据剩下的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打开数学书p52,自己试一试。
(4)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写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错!5句口诀都编完了。齐读一遍。
仔细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口诀前半句表示几个5,后半句是得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再齐读口诀。
二、记口诀。
谈话:刚才我们学古人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5句口诀呢?
1、学生自己读读背背。
2、(你觉得哪句最容易记,哪句最难记?)老师有一个疑问,5句口诀中我4句都记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总是忘记(把“十五”擦去),怎么办呀?
3、对口令:
(1)大家都记熟了吗?敢不敢跟邹老师对口令?
(2)同位对口令。
4、齐背口诀。
三、用口诀。
谈话:乘法口诀我们背熟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擦去,让学生说说得几?怎样想?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计算4×5,还计算哪个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出示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 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100+0= 0÷100= 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 80-42+12 480÷60×2 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顺序计算。
⑵75-15×4 40÷4+6 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⑶(12+4)×2 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板书:96÷[(12+4)×2]
①
②
③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⑴32×800-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⑵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
⑶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⑷32×800-400÷25 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