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白鹅》教案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白鹅》教案【第一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发准鹅、河、歌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尝试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
3、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和鹅妈妈头饰各一个。
2、在教室中间画一条横线,作河流的标记。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老师念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儿歌内容。
*着重帮助幼儿发准“鹅”、“河”、“歌”等相似音,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
*教师可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并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白鹅和狐狸”的游戏。
2、教师向幼儿简单地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基本规则:
*白鹅在河边,边念儿歌边做鹅走路的动作。
*当儿歌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才能从座位上站起来。
*儿歌念完后,白鹅才能跳河,这时候,狐狸才能跑过来抓鹅。若白鹅被抓住,可停止游戏一次,也可与狐狸对换角色。
3、引导幼儿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玩法。
*教师戴鹅妈妈的头饰,另一教师戴狐狸的头饰,请10位幼儿扮白鹅。游戏开始,全体幼儿念儿歌,扮白鹅的幼儿沿着“河”岸边,边做鹅走路动作边念儿歌。当儿歌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儿歌念完后,白鹅急忙跳河,“狐狸”迅速去抓尚未跳到河里的“白鹅”。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请10位幼儿上来和教师一起玩游戏。
*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前,教师强调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念完儿歌后,白鹅才能跳下河,狐狸才能跑出来抓。然后,分别请两名较能干的幼儿扮狐狸和白鹅妈妈,让幼儿独立开展游戏。
课后反思:
我班幼儿对此听说游戏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开展游戏活动这一环节,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很浓厚,都抢着来游戏。在游戏的时候,我觉得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场地太小了,在玩游戏的时候出现拥挤的'场面。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设置的游戏场景应根据活动的需要来设置。
《白鹅》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悟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课重点词意。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话的世界总是令人向往的。当丑小鸭经历各种艰辛,最终幻化为白天鹅的时候,我们为之喝彩,当灰姑娘摆脱阴险的'后妈和几个姐姐的严酷压制,最终与王子幸福地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为之欢呼……那么当尼尔斯变成“小人”与白鹅一起旅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去感受一下他们那奇特的历险经历吧!
二、学习新课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3、小组同学借助工具书,互相交流自学新字。
4、教师组织学生读新字为字扩词并说句子。
5、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决。
6、小组轮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大意。
7、指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课堂作业布置
1、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课文。
白鹅教案【第三篇】
《白鹅》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白鹅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
三、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四、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 ”,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语文版《白鹅》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
3、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诵出唐代诗人骆宾王笔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也许你会更喜欢。因为他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生动的文字写出了白鹅与众不同的性格,快去看看吧。
二、预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画出词语表中的词语,并结合字典掌握词语的意思。
2、根据下列要求,读课文。
(1)课文围绕白鹅写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3)读课文,用下列词语填一填,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白鹅的特点。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①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②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③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④鹅抬头大声地叫喊。()
⑤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三、检查预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依次读词语。
2、读5个句子,让学生把相应的词语填上,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只白鹅的特点。
教师提示: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3、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四、初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这只白鹅的特点是()。
2、白鹅的特点,是通过()、()、()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3、用“_____”画出课文中的拟人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预习和反复读课文,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了白鹅的特点。再看一看,作者是怎样照顾他家的这只白鹅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导课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丰子恺家的鹅的特点是,这个特点是通过、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本节课,我们再详细地认识一下这只鹅。
二、初识白鹅
1、这只鹅的确不一般,难怪丰子恺在一开始就说“好一个——”
生:高傲的动物。(板书: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理解“左顾右盼”,知道从姿态上写出白鹅的高傲。(板书:姿态)
3、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中心句,交代了课文是围绕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来写的。)
三、白鹅的“叫声”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叫声的词语。师:通过“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三个词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用先总后分的形式,具体描写了鹅的叫声,表现它的高傲。
四、白鹅的“步态”
1、用“_____”画出具体描写白鹅的步态的相关句子,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2、赏析重点句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教师提示:作者用鸭的“局促不安之相”,反衬鹅的步调从容;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的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五、白鹅的“吃相”
1、读第5—7自然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白鹅的吃相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鹅吃饭时令人发笑的词句,然后再读读。
(3)自由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鹅“高傲”的地方。
(4)第7自然段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鹅的“架子十足”?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评议,再一次从白鹅的“吃相”中体会鹅的高傲。
3、品味重点句段。
(1)譬如吃了一口饭……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教师提示:“鹅”的吃饭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知变通的做法。这是下文提到的白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白鹅的高傲也就从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2)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教师提示:可以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都知道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吃饭是多么三眼一板。
(3)我们不胜其烦……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教师提示:写人们为鹅老爷着想,把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可谓尽心尽力。这更加突出了白鹅的“架子十足”。
六、总结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从叫声、步态及吃相三个方面对白鹅高傲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事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事物写详细、具体。
教学板书
15白鹅
白鹅总述
(1)高傲的动物
分述(2—7)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白鹅》一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白鹅的高傲、有趣,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运用拟人、对比、明贬实褒(反语)等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还让学生熟读成诵,这对讲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课文的条理非常清晰,就是围绕着课文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来描述的,并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因此,在讲解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细读课文,找出相关的片段进行讲解。
因为时间有限,关于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我只是略微提了一下。这一点需要在以后的课文讲解中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