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1及第24页“做一做”,练习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数据的方法,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
2、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能把的数据填人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3、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数据的能力和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三)、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图表,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
2、引导学生填写,感知数据的。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把不完整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补充完整。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画有例1学生分布图的挂图或小黑板1块、画有例1统计表框的小黑板1块、画有方格的小黑板2块。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结合时事,根据当前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有关数据,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调查统计一些事物的数目,这些事物的数目通常叫做数据(板书“数据”一词)。数据往往都是从生活实际中,通过认真的调查核实,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是国家进行进一步统计、汇总,进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原始依据,必须真实。而数据因为直接来自生活,往往比较零乱,没有次序,显示不清主次多少。为了把调查结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简单的数据”(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学生分布的挂图或小黑板。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哪道巷有这班学生,很形象,很直观。
(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统计表的作用。)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每道巷分别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先逐街、逐巷数出人数。记住
问题。再进行比较,回答出问题。
3、教师指出:只看图不容易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我们先数一数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在图上标注上数字。数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就叫做数据。(渗透特点:来自生活实际,是真实的。)
启发学生: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但是比较零乱。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这些数据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使别人不用再看图,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学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讨论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只
要有道理,就应加以肯定。从中再选出统计表的。)
教师:以上各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数据进行。
我们先用画表的方法进行。出示下表(空表框)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第二栏起,逐一写街巷名。
5、组织学生根据原始图填写,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学生填写书上第23页的不完整统计表。然后问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6、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填写,使学生感知数据的统计。)
7、认识条形统计图。
有时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也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数据的。
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可以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标注时相邻街巷名称间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区别和美观。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课本第24页上部的'条形统计图。
8、看条形统计图,回答课本第24页五个问题。
(直观观察简单统计图,感知数据的作用,通过图形,让学生体会知识美。)
9、反馈练习:在教师带领下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
教师先出示原题,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
问:每一小格代表几米?小芳的成绩是多少米?应该涂几个小格?确定14个小格怎样确定较好?(找出15所对应的高度,向下数1格即可,不必从1数。)
其他同学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确定一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同桌间互相检查涂色是否准确。然后组织学生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书中问题。
(由于条形统计图是新接触,学生涂色有困难,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示范不能太少。练习时,教师要先示范,后放开由学生自己完成。)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六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
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六第3题。
提示:先统一单位,并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
引导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数据,怎样数据,还学习了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六第2、4题。(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各班人数,独立完成。)
2、活动性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日时间进行专项公益劳动(如擦玻璃),分别记录每人擦的块数,然后把小组擦玻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要求统计表中能反映出每个人擦的块数和小组擦的总块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2.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3.出示检验结果。
4.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选择、判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此活动,并且自己喜欢去验证自己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
活动三
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2.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知识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活动四
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欢的 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 脂肪不超过50克
(≥) (≤)
荤 素 搭 配
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卡片(等式、不等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疑导入
1、为什么学习方程?
2、方程是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立方程概念
问题一:为什么学方程?
(一)出示天平,建立等量概念:
左边=右边
(二)出示情境图分组学习(如书88页称药丸、称月饼、倒水)
1、小组合作,看图找出等量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并将式子板书在黑板上
小结:刚刚我们每一小组用式子表达情境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说说我们用的式子和以前用的式子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问题二:什么是方程?
根据小结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读一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试着用声音传达给大家。
2、圈一圈:
师:根据这句话找一找,黑板上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呢?把它们圈出来吧。
3、写一写:
师:在数学世界里只有这几个方程了吗?你还能写几个呢?(无数个)(学生独立完成板书在黑板上)
4、试一试: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吗?举个例子。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举例。
5、游戏巩固: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目的: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方程的两个要素:未知数和等式
游戏规则:请几位学生手拿卡片听口令,如:发令者说:“等式”跳一跳,拿着等式卡片的人就要跳一跳,其他的人不能动。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第89页练一练第1、2题。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