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精编教案(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30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精编教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和 和 和 和。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等于多少毫米?(板书:= 9mm)

(2)移动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4、发展性练习

棋盘题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看着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说故事: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战役中,拯救了整个国家,于是国王把他召进宫,要对他行赏。国王说:“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凌罗绸缎?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小伙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叫人拿来一些米和一个象棋的棋盘。他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了一粒米,在棋盘的第二格摆了2粒米,在第三格摆了4粒米,第四格摆了8粒米。他说:“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满整个棋盘的米就送给我吧。”国王哈哈大笑着说:“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国王请来了几个大臣,算算一共该给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们都算不个结果来,于是国王又请来了全国的数学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没算出个结果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子摆米有什么规律吗?(揭示规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该怎样计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这么多2连乘,难怪他们算不出了。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器,让我们一起来帮国王算算吧。

为什么你们都停止计算了?(计算器内的位数不够了)看来,我们手中的小型计算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许还有待你们去开发呢,其实有没有办法算啊?(大型计算器,电脑)

老师已经在电脑内算出第72格应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数据:2361183241434822606848)这是个22位数,这个数据几乎是全世界几年的粮食总产量。把这些米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约3亿圈。仅仅第72格就这么多米了,更不用说摆满整个棋盘有多少米了,你说,国王给得起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要求:

1、会根据统计的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能制作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作出分析、预测或判断和决策。

3、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并能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方法。

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难点:怎样去实际收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作出预测或决策。

教学过程:

一、统计本班学生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1、同学们,双休日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体育运动、玩电脑、学音乐、看书学习、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要进行调查和统计)

(板书课题:简单的统计)

3、怎样进行统计呢?(讨论得出:可以划正字,或举手数一数等)

4、请小组统计员统计每种情况的人数。(各组当堂推选出统计员,要求进行统计)

5、师总结:刚才统计员通过举手数出了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叫收集数据,为了科学准确,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收集数据,不重复,不遗漏)

6、请大统计员把每种情况的人数进行分类整理,把各种情况的人数加起来(指定全班统计员整理并合计)。这个过程叫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7、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整理到一张表格里去,这张表格叫做统计表,叫什么统计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欢做什么的情况统计表)。学生回答每种情况的人数,教师填好统计表,并填好合计人数。是什么时间制作的?(注上制表时间)。这个过程叫做制作统计表。

8、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刚才我们对这张统计表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断、预测和决策。(板书: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

9、你统计了我们一个班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准确呢?还要统计什么?(还要统计其他班级的情况)。统计的数据越多,我们得到的情况就越准确。

评析: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切入口,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情况的真实分析,引发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想说敢说,非常投入。教师注意把统计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渗透自然,学生乐于接受。对统计表的分析注意了开放性,让学生扮演统计员的角色,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使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

二、统计听课老师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老师,老师们在双休日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知道听课老师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统计)怎样进行统计呢?

(1)请每小组打开信封,看一遍,要求我们干什么?

(2)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怎样合作统计?

(3)学生汇报打算怎样调查。怎样问老师?(提醒学生要有礼貌)

(4)学生到听课教师中去调查统计,收集数据。

(5)填好手中的统计表,汇报统计情况,你得出什么预测?

(6)把同学们和老师们星期日里最喜欢做什么的两张统计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师把数据合在一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评析:本环节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在统计活动中,感悟统计的价值。(1)让学生把学到的统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统计活动之中,随学随用,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做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实际数学化。(2)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统计的方法,学生畅所欲言。统计的办法是学生想出来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出来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3)对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统计表与教师双休日活动统计表进行对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为一,学生预测的准确、分析的透彻,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实际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多。(分别出示多张统计表)

i。南京造地铁,选择颜色一张调查统计表。你发现什么?

ii。第十四届亚运会前四名获金牌情况统计表。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

iii。选举班长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做出分析

iv。近几年来南京旅游的人数情况统计表。

评析:选取的几个例子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分析的饶有兴致,既具有开放性,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民主意识等。

四、自学课本(100页101页)

a)出示思考提纲

i。原始数据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ii。书上的三个小问题。

(1)观察统计表,说出喜欢每种球类活动的各有多少人?

(2)估计一下,在这个班级里组织什么球类比赛最受欢迎?

(3)你还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统计表要注意什么?

b)学生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c)学生汇报并补充。

评析: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者不囿于教材,让教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对原始记录表与统计表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讨论,巩固了统计的过程,在比较原始记录表与数据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时,孕伏了任何两种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越性,我们在实际使用时谁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统计公路上汽车通过情况。(电脑出示马路过往车辆情况的场景)

i。这是车辆通过的情况,现在请大家进行统计,(学生统计失败)为什么无法统计?你有什么感觉?(太快),

ii。如果要你统计车辆通过的情况,该怎么办?

①需要去分类。(弄清要统计哪几种车辆)。②怎样收集数据?③怎样整理数据。④怎样画统计表?⑤分析一下结果。

iii。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的统计出来?(如何分工)

iv。汇报你们分工的情况。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v。从统计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气的污染情况等)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怎样统计动态的物体的问题,又一次让小组交流,发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虚拟的道路交通场景,学生尝试了统计的失败,又在教师分小组交流一下的话语点拨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统计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正地发挥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六、用统计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己举例,联想到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如何解决身边的事情,学生发言踊跃,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完成101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题。

评析: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了双基的落实。

总评: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教师就从双休日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怎样知道每种活动有多少人最喜欢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怎样知道星期日最喜欢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说出了要调查统计,那么怎样调查和统计呢?接着让统计员进行统计。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经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清晰、充分地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双基训练扎实。

三、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归宿是应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握数学问题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数学问题,增加数学的情境性、开放性,注重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统计方法,教者让学生去统计听课老师最喜欢干什么这一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人很多,怎样去统计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一小组统计一排老师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想出的办法去统计。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人人参与,争论不断,效果明显。

四、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统计一分钟内车辆通过情况时,教师又一次让大家合作交流,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一小组有4人,1人负责记录数据,另3人每人统计一种车辆的简便方法。当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时,让学生分析讨论从统计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设计颇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挖掘出了许多促使人发展的因素,出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摩托车、汽车的人很多、汽车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的话题,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使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纵观整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的开放(创设情景)

1、游戏入手,请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认为无误后,学生尝试。

3、思考: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猜数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欢快、带着激情,在和谐、宽松、活跃的开放氛围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们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展开的开放

1、探求知识

①请学生说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按照学生的口答板书)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议:这些数的个位上数字有特征吗?

(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每个数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来考虑,有可能吗?

③任意写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62

让学生变换数字的位置,问:你发现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两位数也调换一下数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字的排列顺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识

①引导:能被3整除的数,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否关系?

②分组交流,发表观点:

(初步认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各位上数字的和有关)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54372454837

(判断后,通过演算验证)

④学生看书释疑

议:书上用什么方法推导的?怎样记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开放了教学思路,充分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学的体验。这一阶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通过学生猜想、举例尝试,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接着通过交换数字的位置,使学生有模糊的认识,但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2、通过计算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3、通过交流,教师点拔,学生自我释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应用的开放:

1、应用知识:(学生独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为什么?

4551111201437

②写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多位数

2、开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

23□5127□3□6□5□□0

②你能写出几个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吗?想一想,有何特征?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数整除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安排了两个层次:

1、主要是为了关注学困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及已掌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2、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去完成,特别在互相启发下,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