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与评析最新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与评析最新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第一篇】
情景说明:
《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告诉人们,默默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题"唯一的听众", 是一位很有声望的音乐老教授。还知道文中的"我"是个小提琴迷,但因为被父亲和妹妹称为是个"音乐白痴".当时的"我"心里十分沮丧,不敢在家练琴,只好偷偷地来到幽静的小林子练琴。那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这音乐白痴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解疑吧!
二,新课(研读),交流。
师:这篇文章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第3到8自然段,找找读读,边读边想边画批,看看有哪处的描写是你最感兴趣的
(让学生抓住重点阅读,注重培养学生读,思,画的阅读习惯。)
师:好了,看得出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来,想说点什么吗 哪处描写你最感兴趣,触动了你
(学生交流,自由表达,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生1:(举手)我欣赏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例如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 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投去赞赏的目光)哦,好孩子,你真会读书呀!会用"欣赏"一词来赞赏老人诗一般的语言,真了不起!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微笑着鼓励学生)
生1:"我"本来想溜走,她却说"打扰",我觉得老人很友善。
师:噢,好一个"很友善".老师真的很佩服你,孩子,你实在太会读书了!(示意鼓掌表扬)
生2:我也同意,但我有补充:也是这个自然段:"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生3:还有第6,第7自然段的"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真好,的确是聪明的孩子,都懂得欣赏,看得出大家对老教授都挺感兴趣的。其实我也有同感,所以也我收集了她诗一般的语言(投影出示),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细细品读品读吧!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吧。把你刚才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琅琅读起来。
(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和选择,放手让他们通过自读加深自悟。)
师:好,同学们都读得好认真,好投入。那,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所以你喜欢
生1:我读懂老人很会夸赏"我",很会鼓励"我".
师:是吗 你从哪看出 (相应板书)
生1:她说"拉得非常好""真不错。"
师:噢,你真棒,真会读书。
生2:我读出老人很懂得尊重"我",(老师瞪着眼睛表示疑问)因为她说"如果不介意",还有"谢谢",不但没嫌弃,还表示感谢,她真好。
生3:我读懂老人是装聋的。后面她妹妹说她是个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师:(好惊讶)真聪明的孩子,知道她为什么要装聋吗
生3:我觉得她应该是为了激励"我"拉琴吧。
生4:(高高举起手)(师很欣喜的示意他回答)我可以补充,因为"我"当时想溜走,"我"觉得……自己拉得很难听,她却说她打扰"我".
(看出平时师生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师:边板书,边默默地说"没错,你们实在太会读书了,而且很能理解老人家的做法,来,让我们再以鼓励,尊重,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老教授的诗一般的语言吧!
师:的确,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一种形式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的描写。大家找找看,怎样的一个神情。(出示教学挂图)
学生再次投入课文,边读边画。
然后几位同学分别读出自己的答案。
师一一肯定并相应出示语句,而且引导理解分别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逐句指导感情朗读: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地,放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的平静,是鼓励"我"不断努力。
(3)"我"渐感拉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她的平静,是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要继续努力。
师:确实如此,老教授诗一般的语言,平静地神态,这唯一的听众,在小伙子的音乐成长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再来细读课文,回顾作者的整个心路历程,也就是他的内心活动,相信你们又有更多的体会与发现。
(学生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认真地写)
师:好了,大家应该有答案了吧,谁来谈谈
生1:第一自然段"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体会到"我"当时很失望,很伤心,因为父亲和妹妹都说"我"是白痴。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2:第三自然段"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读懂了当时"我"内心很自卑,感到歉意。因为"我"被人发现了。
生3:第七自然段"我羞愧起来,同时又有了几分兴奋。"我读出了"我"因为得到老人诗一般语言的鼓励而兴奋。
生4:还有"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读懂"我" 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当时很高兴。
师:嗯,说得没错。好像你就是他,太会体会了。
生5:还有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可是我暂时还说不出那种感觉是怎样的。(低下了头)
师:噢,孩子,你已经很不错了,坐下再想想,定能想出。其他同学可以谈谈。
(以赞赏来鼓励学生)
生2:我觉得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应该是表扬,一种信心。
师:对,(边板书"自信")还有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作者由沮丧,伤心,自卑变得兴奋,高兴,从未有过的感觉。此时,我们都替小伙子高兴,来,我们大家分角色来读读后面两句,先男后女。体会他的兴奋之情。
学生很认真地读,老师适当加以评价:强调抓住"毕竟""从未有过"的重点词语朗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
师:其实,有了鼓励,自信还不行,还需要实际行动才能获得成功。找找看,小伙子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提示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小伙子表现得怎样 从哪些字词看出
生:他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很努力。从"站得很直","又酸又痛","湿透"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师:对,对,是相当的努力呀,可以说不怕累不怕苦,看,是"常常"的,大家想想,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词来形容他
生:坚持不懈
生:坚韧
师:都聪明,加起来就是"韧劲".(板书)
师:那大家又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各自思考
生:我觉得他是不想让老教授失望。
生:我认为他可能要报答老人。
生:他不想再被家人看扁了。一定要成功。
师:都是老师的聪明孩子。真能体会啊!没错,那"我"这样的付出,成功了吗 又从哪看出
学生大都翻到文章末段。看来真的好会看书哦。
生:他,成功了,最后一段中"我能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师:是呀,成功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
同学们满怀激动,满腔热情地读起来。
师:(小结)"我"这样一位曾被父亲,妹妹称为音乐白痴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得到了那位装聋的老教授的尊重,鼓励,欣赏,帮助,支持等。所以,"我"对她有种怎样的情感呢 大家来读读最后一句"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读出来了吗 "总是""不由得想起",老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我"对她充满着敬佩与感激。(相应板书)因此,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点明中心。
师补充:还有点明课题。
三,拓展。
1, 学了这篇课文,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老师想让大家说说。(出示小黑板)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又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
2,学生交流:
生1):我认识了一位懂得尊重别人,鼓励别人的老教授。
生2):我认识了一位很懂得教育的老教授。
生3)我想对老教授说"老教授,您真了不起!"
生4)我想对自己说"我以后要向他们学习,要学会尊重人,要有自信,学习要有韧劲。
四,升华。
没错,你们都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确,一个成功者,既需要别人的鼓励,欣赏,更需要自己的自信和努力,所以不要吝啬鼓励,欣赏,对别人要给予帮助,信任和支持。是吗 小罗,昨天,你难忘吧!小罗说"我昨天是因为不尊重同学,因一点小事就打起架来了,我……"(老师走到小罗前面,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亲切地说:"孩子,你说得没错,互重互爱,是美德,知错就好了,以后不要重犯就行了,大家说是吗 "同学们都同声赞同,并给予掌声鼓励。
(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五,作业菜单:
1,例牌菜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有所获:(积累部)
积累文中的美词美句,写写学文所悟。
2,最新推介:
阅读《最美的书包》,《平分生命》.
3,任君选读:
收集讲究教育技巧的故事。(选做)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尊重,鼓励,欣赏
———————————
音乐白痴 走向 成功
———————————
我: 自信 ┼ 韧劲
敬佩,感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基本上能紧扣重点,围绕两条主线开展,注重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思维集中,深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较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注重鼓励学生,对学生有亲切感。能结合本班实际,寓教育于教学当中。
但本节课的落实情况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留给学生读的机会还是不够,集体读的多,个人读的少,读后评价也欠缺,也没有体现学生自读,互评,再读。
文中第十一段的省略号,本人是忽略了指导。
对于后进生,本人极少关注,务求的是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本人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放"得还不够,学生思考的时间是不够的。
指导感情朗读,本人仍然是落实得不到位,有似过于形式,没能真正达到目的,总是怕拖了时间。等等。
终括存在的缺陷,本人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走好,走准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之道,为培育出真正的新时代的人才做准备。
唯一的听众的教学反思【第二篇】
《望大陆》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1篇阅读课,是中国台湾诗人于右任的代表作。从诗文的字里行间渲染出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以及对中国台湾回归大陆的深切期盼。
本节课中我采用“以读代讲”、“从读中悟”、“个人学习与他人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诵读中去体会、感受诗文的情感。这一节课下来,自己细细反思,发觉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如:初读诗文后,由学生在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讨论前置作业:1、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2、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注重对诗文的整合。这课是1篇略读课,是现代诗。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紧张。我注意诗文的整合教学。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注意联系学习连接即于右任先生的简介,使学生在了解古诗背景及对比学习中体会到诗内容,表达情感的风格。也为诗歌的理解节约了时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诵读感悟。因为这是一首阿拉文库般的诗,在课堂上,我通过录音读、范读、小组读、自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能够当堂有感情的背诵全诗,更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感悟。
4、当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后,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及感情便会水到渠成的脱口而出。
但是,备课前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按照自己事先的安排,诗文学完后还有“拓展练习”这一项。让学生欣赏同为中国台湾的女作家席慕容的《乡愁》,来感悟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乡愁。然后让学生练写一句话“乡愁是------”或让学生诵读一首爱国的诗文,使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自身体验整合。可惜时间安排不好,下课了,没能完成这一项。
现在自己细细想来,教学确实是一项精深的艺术,只要静下心来研读、探究,就会发现许多适用的教学教法。
唯一的听众的教学反思【第三篇】
反思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关注文本中情节的独特构思,学生自然立足文本,文思如泉涌。借助文本语言,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给他们提供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这样的课,“语文味儿”就厚重了一些。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倾向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矫枉过正,或许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语文训练与这样的人文感悟似乎成了两大“帮派”,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平分天下”,平分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训练似乎也少了一些东西,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一味地让他们去表达,学生没能从文本语言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一句话,吸收内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运用文本?如何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更实一些?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更加自然、和谐呢?我和同行老师又陷入了沉思。
经过慢慢的尝试,我不得不坐下静静地思考:语文是什么?母语教育学什么?“感悟”中如何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翻阅相关书籍,我认真思考: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人文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失却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小学作为母语的起始阶段,应努力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而感悟文字背后蕴藏的人文内涵。
唯一的听众 教学设计【第四篇】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⑵ 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德育渗透点:
学习作者学拉小提琴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
4、美育渗透点:
体味心理路程,感受人性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抓住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月光奏鸣曲》片段:
同学们,从大家认真、投入的聆听中,我们感受到大家被这首优美的小提琴曲陶醉了,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
3、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是呀,要擦去这些小问号,我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⑵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朗读体会,没有听众的沮丧
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当时我心情的语句(沮丧)。
出示开头几句话,练习朗读。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无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
抓住“简直是一个白痴、数次折磨、锯床腿”这几个词,因为父亲和妹妹是这样评价我的,读出我当时无比沮丧的心情。相互议议。体会亲人对我的轻视和失望,由此我的学琴之路更加迷茫。
三、品读感悟,有了唯一的听众的自信和兴奋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转变。)
1、面对困难,作者放弃了吗?没有,因为他对学琴充满了热爱。
(我通过引读第二小节,让学生感受我对学琴的热爱。)
2、仅仅凭着我对学琴充满的热爱就能学好吗,不是,这主要还是得益于那个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默读3~8自然段,找一找描写老妇人的外貌、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位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的。
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请一名女生读读这几句话。(课件相机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 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第一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第二处:鼓励我拉给她听,并声称自己是个聋子。激发我拉琴的欲望。第三处: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 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⑵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 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感谢、称赞)由衷的夸赞我,激发我信心。
③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⑶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兴奋交织、有些自信了。引导学生思考我变得自信起来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励和赞美。板书:
鼓励、赞美
4、与第一小节前后对照,自读第8小节,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对比朗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8自然段,感受我的心理转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 真正的小提琴手
老人 :关怀 帮助 鼓励 信心
我 : 自信 + 勤奋 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