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1987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6

《长城和运河》教学素材

长城途经几个省?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长城经过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新疆。

嘉峪关在甘肃省,山海关在河北省。是嘉峪关不是嘉屿关,而且是在甘肃省,河北辽宁相临,万里长城怎么可能只跨两个省。

山海关在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属秦皇岛市管辖,所以应该属于河北省。

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城是指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经山西-陕西-宁夏,西至甘肃嘉峪关),因其修建年代较近,保存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长城的形象。但实际上长城远不止这些,自秦以来,历朝历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种长度和形式的“长城”,但大多因为年代久远,缺乏保护,甚至有些是因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围的土长城),时至今日已经大多消失了。

历代长城之最:最北的长城是东起内蒙古,穿俄国,西至蒙古国的金长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一带的楚方城;最东的是东起辽宁省与朝鲜接壤的丹东市的明长城和九连城的燕、秦、汉长城;最西的是东起内蒙古西至新疆库尔勒市的汉长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门关,阳关,敦煌就在这段长城的中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

/user1/wxy%ce%e2%d0%a1%d1%e0/archives//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1篇又1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1篇又1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学习生字:谱、创、华。

(4)自由练读。

(5)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它像,又看到了,它像。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3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