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5860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参考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姥姥的剪纸》教学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浓缩语词,把课文读薄

一度浓缩,把课文读成几个镜头

二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师: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一定是甜蜜的。

生:非常温馨的。

生:我想还可能有一种依恋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师:来,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1: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先说说你的感受?

生1:童年的我是那么调皮,竟然捂住姥姥的双眼,姥姥不但不生气,还乐呵呵地剪起纸来。我想,长大了作者回忆起来一定很甜蜜。

师: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生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我的"刁难"手段就是--

生: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生:(夸张地)"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生2: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生2:(用耍赖的口吻)"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幽默地)"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师:(用指头点一下学生2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来,让我们也跟着姥姥来学一学剪纸,这一排同学,请站起来,你冬天剪,你夏天剪,你白天剪,你晚上剪,你灯光下剪,你摸黑剪,咱们来合作读一读,好吗?请注意现在你们在干吗?

生:(齐)剪纸。

师:不好剪啊,剪不好要剪到自己的手的,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孩子,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数九隆冬--

生1:剪!

师:三伏盛夏--

生2:剪!

师:日光下--

生3:剪!

师:月光下--

生4:剪!

师:灯光下--

生5:剪!

师:摸黑--

生6:剪!

师:剪纸有趣吗?你们达到熟能生巧了吗?

生:(齐)还没有。

师:来,让我们继续剪,男生冬天剪,女生夏天剪,男生白天剪,女生晚上剪,男生灯光下剪,女生摸黑剪,准备,开始。

(师再次引读,男女生轮流接读。)

师:再来一遍,这遍要剪得快一点呦!(师再次引读,男女生再次轮流接读,速度越来越快。)

师:有没有人剪到手呀?

生:(齐、笑)没有!

师:看来你们基本练就了熟能生巧的本领。是呀,那剪刀声如此悦耳至极,作者怎么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师:来,继续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生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姥姥是多么得爱我呀!心思是那么细腻,用剪纸把我拴在了屋檐下,真是别出心裁。

生2:"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这是多么快乐甜蜜的回忆啊!

生3:"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我从这里看出姥姥是非常疼爱作者的。

生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有这样的姥姥该多幸福啊!

师:是呀,对于姥姥给我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往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都是非常真实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描写:"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地)"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我认为也是这个"拴"字。

师: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

生:(做"拴"的动作。)

师:(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别忘了打一个结。(教师演示打结的动作。)

师: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

师:拴得紧吗?谁来读读?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拴是拴住了,但还没有打结,谁再来读读?

生:(很有趣味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下文,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

师: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真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

生:姥姥剪的"牛驮小兔"。

生:还有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幅作品。

师:这段话中,拴住你的是什么?

生1:拴住我的是姥姥的亲切和慈祥的面容。

生2:拴住我的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生3:拴住我的是那段属于作者的快乐、惬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

师:想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吗?来,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生自由对读。)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着读读?(请一生上台。)你读文中的"我",我读姥姥的话,其他同学就帮助我俩描述当时的场景,读旁白,好吗?

生:(全体)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

生:(不解地)"牛干啥驮着兔子?"

生:(全体)姥姥笑了:

师:(打趣地)"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生:(全体)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

师:(指着该生)你嚷呀!你不嚷我就不剪呀!

生:(大嚷道)我还要!我还要!我还要!

生:(全体)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

师:"看明白了吗?"

生:(全体)我想了想说:

生:(调皮地)"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生:(全体)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

师:(教师将该生搂在怀里,疼爱地)"机灵鬼!"

师:我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

生:感觉到了。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生(读):"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生: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

师: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生:缠。

师:"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生1:姥姥,我属兔,你再给我剪一只兔子吧!要不然,我可要去游泳啦!

师:别去,危险!那好吧,姥姥就给你剪只蹦跳的兔子。你也来缠缠我。

生2:姥姥,你属牛,剪一头牛给我这只小兔子吧!

师:这孩子,我就给你剪只拉车的老牛吧。你也来缠缠我。

生3:姥姥,再给我剪一张吧,明天我要拿给小伙伴看。

师:我的小机灵鬼,你还有完没完,这是最后一张了啊,剪只睡觉的兔子给你。

师:这真得是最后一张吗?

生:(齐)不是。

师:从哪儿看出?

生:"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从这里的省略号看出,姥姥还给我剪了许许多多的兔子和牛。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篇】

课题:第12 课 课题名 《姥姥的剪纸》

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课文中的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充满慈爱,几乎具备了传统农村妇女的所有美德,具有典型意义。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课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全景描写与典型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姥姥疼爱外孙,也用剪纸的方式来表现。一方面,这进一步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各式各样、见啥剪啥、想啥剪啥;另一方面,表现了姥姥的舐犊之情。成年之后的“我”,忆及家乡时,梦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背景是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点缀其间的是五彩缤纷的窗花,而姥姥,便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中心。

学习目标:

a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准确掌握生字新词,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体会其贬为褒用的特点。

b类

1、通过朗读,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体会课文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全景描写与典型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这一点的,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

2、通过朗读,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进一步体会“我”对以姥姥为代表的家乡的怀念之情。

c类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传统美德的赞赏。

预习作业:

1、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3,想一想:词典上的解释和课文中的意思一样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尝试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姥姥的剪纸技艺非常高超,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请用横线画出来。再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呢?(1、正面描写;2、侧面描写;3、全景描写;4、典型描写。)

4、姥姥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姥姥,让你联想到身边的什么人?

5、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剪纸文化。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巩固生字,初读课文目标a15分钟

1、生字词检测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重点指导“择”、“爽”。

(2)听写词语:小屯、喂猪、刁难、岂知、庄稼、驮着、啃食、清爽、挑剔、耍赖、调皮蛋、慈祥、左邻右舍、心灵手巧、啧啧赞叹、熟能生巧

2、初读课文,疏通有关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3,学习贬为褒用的用词方法。

第二板块——细读第一部分,体会“技艺高超”目标b 125分钟

1、姥姥的剪纸技艺怎么样?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心灵手巧、熟能生巧、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得心应手……)

2、交流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同时指导理解和朗读。

(1)第1小节:全景描写,表现姥姥的普通和不平凡。

(2)第2小节:工具的简单与作品的神奇形成对比;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想象说话:剪(什么)(怎么样),学习夸张的表达方法;

仿写这一段:画画、写字、刺绣、朗读、京剧表演等。(视情形可放到第一课时最后)

(3)第3小节:“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既说明姥姥豪爽、热情乐于助人,也说明她技艺高超。

(4)第4-6小节:一个“行”字表现动作娴熟流畅;

剪“喜鹊登枝”这是个典型事例,借“我”的调皮反衬姥姥的娴熟;“熟能生巧”一句耐人寻味,先借助第6小节,再结合生活体验去理解。

(5)第7、第12小节:进一步表现了姥姥的“无所不能”。

3、总结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

4、感情朗读1-6小节。

第三板块——细读第二部分,体会“祖孙情深”目标b220分钟

1、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2、姥姥对小外孙的爱主要体现在哪件事情上呢?分角色朗读7-12小节。(先由教师读旁白,后由教师读姥姥,学生读旁白)

3、想象说话:把第12小节中的兔子和老牛也像上文那样想象成三幅图。再想一想,你还能想象出哪些画面?

4、这样的姥姥,让你联想到身边的什么人?(如萧红和祖父、自己和奶奶……)

5、教师深情地引读第13小节。(最后一句读两遍)

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时,我常常想起家乡;当我深夜入睡时,家乡又跑到了我的梦中。在我的心中和梦中,家乡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再读一读第13小节,为我的心境和梦境写一段话吧。

第四板块——练笔,升华情感目标c20分钟

1、学生练笔。

2、交流。

3、总结:如果有一天你离开家乡了,你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祖国,你会思念祖国的什么?(人物: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充满慈爱、浓浓的亲情;风物:剪纸、刺绣、陶瓷、京剧……)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并相机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读出姥姥是位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她的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课前预习

1、把课文正确、流利。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思考: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刁难  择菜  薅草  左邻右舍  啧啧赞叹

驮着  岂知  小屯里 无可挑剔 清清爽爽

(1)你想提醒注意读音的字有(标出读音 ):___________

(2)你想提醒注意字形的字有:___________

(3)你理解了哪些词义?

知识链接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所以,剪纸又称为“刻纸”。

预习反馈

1、指名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2、正音。

3、提醒字形。

4、你理解了哪些词义?

5、齐读词语。

合作探究

一、小组初读课文并完成:

1、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流利,注意相互正音;用“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用“_____”画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姥姥?

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二、小组默读1-3自然段,思考讨论:

1、从第1自然段的哪两个词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非常受欢迎?用“·”标出来。

2、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非常受欢迎?

3、1—3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

当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nàn     qǐ  zhī      tuó  zhe    qīng  qīng  shuǎng  shuǎng

(       )   (        )    (         )   (                            )

二、填空。

1、剪纸又称为_________。它贴在窗户上叫__________,它贴在门楣上叫_________。

2、“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用了______的手法写出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姥姥神了! ”这其中的“神”字指姥姥的剪纸(填写四字词语,越多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课后生字以及词语抄写四遍。

2、小练笔: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百字左右的一段文字,夸夸校门口糖人老爷爷的高超技艺。(可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简析: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作者的这些遣词造句也很有地方特色,很有“嚼”劲啊!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起姥姥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对文中具有浓浓的北方风情的词句表达效果,有所感悟,并对习作语言表达有全新认识。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对姥姥的形象有初步认识;品读、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搜集交流,揭题质疑。

1、师: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国,东西南北,都拥有具有地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就是其中一朵奇葩!(板:剪纸)

关于剪纸,你有哪些了解?

组织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或剪纸,师作随机点评,或鼓励生养成将资料进行筛选、记忆的习惯。

2、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篇新课文(板:姥姥的剪纸)

3、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师点评小结:课题是“姥姥的剪纸”,感觉课文也许不只是在写剪纸,更是在写姥姥。出示学习目标一:默读课文,思考姥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人物形象)

二、初步感知姥姥形象。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后大堂交流,师随机板书:

技艺高超、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剪纸传情

△若学生读不到第三点,则引导生读§6:

同学们对姥姥的认识,了解越来越丰富、深入了,请你自由训练读第6自然段,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

交流后引导:姥姥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弥漫着剪纸的喜气。剪纸已成为姥姥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重要的生活内容。对此,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板书:热爱生活。

三、品读语言文字,揣摩语言表达。

1、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姥姥,让作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及那剪纸声,心中便荡漾起一种温暖的情感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出示学习目标二)品读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

2、师:姥姥的这些特点,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怎样将姥姥的这一特点写生动形象的?(板:语言表达)生自由朗读品味,读书批注,四人小小组学习、交流,大堂汇报交流:

(1)技艺高超

a引导第一段中“左邻右舍”、“都贴着”、“心灵手巧”等词句谈如何表达具体?

师点评:开篇就将一个充满喜气的小屯子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感受到姥姥剪纸记忆高超深入人心。(板书:开篇总起)

b“一把……无所不做。”(出手句段)这是作者正面描述: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可在姥姥手中一切都活了。如此逼真、栩栩如生。这么一比较,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c“我从小就听人……能打鸣。”(句段)这是从侧面描述,也是屯子里人形象的夸张。足见姥姥的剪纸已深入人心!

(板:正面描述、侧面表现)

d作者那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仿佛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心境呢?(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

(表现出对姥姥的敬意、怀念,我们心中也升腾起一种赞美之情)。

引导朗读好§1、2

e§4~5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板:生动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此时的作者,真是心服口服,我们的心中有何感慨?交流后,引导读好§4、5两段文字。

f§7~13剪纸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也表现出其技艺高超。(此时,稍作感悟,主要归为第四方面时再作深入学习)

(2)勤劳善良

师:同学们用心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满怀着对姥姥的情感,生动细致地表现着姥姥的特点。你还对姥姥的哪个特点感兴趣?品一品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a、“慈祥的姥姥……薅草……”

写出了姥姥人缘极好,做事干脆利落、爽朗善良、着重于动作语言描写(板)

b、走进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眼前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能读好这段文字吗?

3)热爱生活

a、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朗读,说说理解,再思考:作者怎么具体表现出“总剪,熟能生巧”的?

b、交流中出示句段㈠:“数九隆冬剪……摸黑剪”

联系生活谈体会:姥姥的剪得多、时间长、长年累月练习使姥姥的技艺娴熟……之后朗读句段。

c、出示句段㈡:“姥姥的手就是……手指。”品评这一比喻如何表现出姥姥的这一特点的?

d、你能体会出剪纸在姥姥的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吗?交流:剪纸,已成为姥姥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了!

e、联系这两句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说说文中出示句段的理解。

f、其实,作者在描写同一个事例时,充满情感的语言展示了姥姥很多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文字是最有魅力、富有内涵的,引导读好§4~6。

(4)剪纸传情

a、读§7~12,作者是如何表现姥姥借着剪纸在表达着对我们的关爱与期盼的?

读后交流:

①“我”看不懂剪纸的内容,不解地发问,热情地交谈,表现出姥姥对我的亲昵、关心。

②想象,也许姥姥还给我剪了哪些关于小兔子和老牛的故事?

③姥姥只是剪着玩耍的兔子、干活儿的老牛吗?

交流:其实,姥姥是在借着剪纸表达对“我”的喜爱、呵护,传递着对我浓浓的亲情。

师引导:表面上看,这些语言文字都在写姥姥对我的喜爱,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悟到了什么?(“我”对姥姥勤劳善良的赞美、对姥姥依恋之情。)

师:这样内涵丰富的语言,我们该怎样读好它?先自由练读§7~12,再指名读

b、指读§13

①“我”与姥姥浓浓的亲情伴着我的成长经历。当我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眼前、梦境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我的心境会变得如何?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感受的?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言文字谈。

②满怀着依恋、不舍、思念,读§13。

四、捕捉字眼,感悟语言风格、民风民情。

1、读着这篇课文,总有一种浓浓的地方风情风味扑面而来。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看看本文哪些字眼、语句很有当地的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2、引导学生捕捉住“小屯”“派啥用场”“乐颠颠”“纳鞋底”“按冒”“准头”等词语,“剪猫像猫……”“洗衣服……”“姥姥的手就是眼睛……”等语句谈意思以及表达效果。

五、学习反馈,提升认识。

1、学到这儿,你明白用“姥姥的剪纸“为题,有何含义?

交流:剪纸不只是指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更是姥姥与“我“情感的桥梁,是寄托着情感的载体,也表现了姥姥其人。

2、学习这篇课文各方面有何收获?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何改善?

3、巩固练习:

a、抄写生字词,背诵最后两段。

b、补充习题。

c、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附板书:

姥姥的剪纸

人物形象 语言表达

技艺高超 开篇总起

勤劳善良 正面描述、侧面描写

热爱生活 动作语言

剪纸传情 生动事例

《姥姥的剪纸》教学案【第五篇】

(一)《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二)看到这个题目,可以感受文中的哪些内容呢?我想了解的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姥姥,她剪纸的水平怎么样?他剪过哪些纸?这些剪纸有什么寓意?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 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 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 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这里写的是什么呢,还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吗?不仅于此,更多的是从文字中传达出来的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  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2、解读姥姥 。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 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 文里写道: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四是借乡村人之中,来赞吧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东西就像是活的一样,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文中写道: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 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所以文中继续写道: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二是在这段话中,姥姥是剪刀不离手的,那么可想而知来请姥姥剪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奶奶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不也就体现在这里吗?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3、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 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4、“缠”的韵味 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在剪纸的天地里,“我”体会到了兔子的快乐,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乐吗?我也体会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与朴实吗?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 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5、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时候,不要抓整个的句子,可以抓关键的字词,从字词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45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