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初中美术全册说课稿【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3711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初中美术全册说课稿【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一篇】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二篇】

教材分析:

《时间的表情》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本册教材“设计。应用”的第一课。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未来,从而提升生命的价值。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创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钟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学习的实际,通过了解钟表的历史发展以及动手设计制作钟表,增强对古代文明崇敬之情。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巧妙的加工和重新结合,可以创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钟表,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了解钟表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聆听钟声、欣赏图片、触摸时间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受时间的存在,培养珍惜时光、关注生命的意识。

实践与创造:掌握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采用新颖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款钟表,赋予废旧材料新的生命,表现独特的创意,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欣赏与评价:学会从实用、美观的角度来评价设计,体现出设计形式美。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钟表装饰设计、创意制作。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体悟钟表的个性化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各种钟表范例、多媒体教室。

学具:适合制作钟表的废旧材料、刀、剪、胶带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素材:

学生分组到钟表专卖店参观考察,拍摄各式钟表的图片,获取创作灵感,联想生活中的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和钟表发生联系?收集这些材料,看谁准备的材料更新颖,更具有特点。

2、感受时间的变化

感受一下时间在一天当中的变化,同时设想一下你在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感受一下时间在一年中的变化。时间在我们的一生中也在不断的变化。

教师:看了这一连串的图片之后大家有些什么感受?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着,我们要好好的把握时间,有效的利用时间。

3、观看时间的“表情”

A:提问:你想过要测量时间吗?你能用身边找得到的东西来制作一个简易的计时器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一个钟表,引出课题《时间的“表情”》。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古到今,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出示课件

B:看了古代的计时装置后,你们觉得那时候的计时装置有些什么特点?(很原始,不够精确),

今天的钟表机械师们已经制造出十分精确的钟表,不但精确而且携带方便,还给它们加上了有趣而美丽的“表情”,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设计师的精彩创意吧。出示课件

提问:看过不同外形、不同读数、不同装饰的钟表,你对哪一款印象最深?谈谈你的见解。

4、体验与实践

A:思考一:钟表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钟表的外形设计

(2)时间的读数设计

(3)钟面的装饰设计

出示图片引出总的归纳项目

思考二:在设计钟表前要考虑哪几个因素?

实用:要求读数准确、易于认读。

美观:要求材料新颖、方法独特

B:教师示范制作钟表

在示范时带着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钟表的制作方法:(1)漂亮实用的钟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你们准备运用什么材料来设计制作?(3)准备给钟表设计什么样的外形?(4)加上什么样的“表情”来装饰?

5、钟表设计大赛

“表情”时钟店招聘设计师:

要求:具有新颖独特的设计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招聘办法:用自备的材料现场设计一只时钟模型,时间15~20分钟,设计新颖、造型独特。

(提出注意安全)

6、作品展示评比

A:请各设计师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

B:请其他设计师也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为什么?

7、拓展延伸

引出德育教学内容,鲁迅曾经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好好把握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要学会珍惜时间,关注生命,关注未来!

8、教后反思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钟表的图片,积累了视觉素材,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发挥材料的肌理美,始终贯彻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环保理念。选取的设计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不花钱,另外,可以选取一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材料,在设计制作时能够把地方特色融入在设计中,使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小组活动时,要集思广益,分组进行,避免个别同学“单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钟表时要考虑色彩的搭配,考虑作品的形式美,特别是外形的制作,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加作品的情趣性。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三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想说:"一切色彩皆情感。"《向日葵》这一课就是最好的印证。这一课需要2课时来完成,这里只介绍第一课时的安排情况。在教学中为了突显并运用这一主题,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一、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向日葵》是湘教版的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情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熟悉的景物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并运用色彩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

本节课注重色彩、情感和意境的渲染,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获得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教学重点确定为:

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难点确定为:

让学生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创作。

三、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已初步接触并尝试过运用一些色彩进行搭配,以满足自己的视觉需要和个人兴趣,但对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方面还比较陌生。在教法和学法上要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方法,力争在学生心中种下一个火种,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和创作、生活的热情。

因此,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情境渲染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更多地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导入-探究新课-创作体验-展示评比-深化主题为线索逐步展开。

(一) 情境导课入美境,灿烂葵花向阳开

1、伴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欢快的节奏,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的图片,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与向日葵一起舞蹈,感受向日葵亮丽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

2、出示课题《向日葵》和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习生动直观丰富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向日葵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探究新课寻美源,大家一起去闯关

向日葵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们,也征服了一位世界著名画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艺术家,学习他运用色彩表现向日葵、表达情感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自画像,进入闯关1:

你知道这位爱画向日葵画家是谁吗?请作以简单介绍。

学生回答,老师简要小结。

凡高是荷兰人,世界著名画家。他一生沧桑坎坷,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却非常执著,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很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

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的向日葵作品进入闯关2:

1、凡高的《向日葵》在颜色和用笔上有什么特点?

2、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重点强调: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出示图片,进入闯关3:小游戏(你来选,我来猜)

出示一组不同色彩的图片,欣赏比较,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一个喜欢的图片,其他组同学猜猜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色彩的图片,看谁猜得对!

(由于色彩的不同,我们对图片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也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人们赋予不同色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

然后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及给人的不同感受。

设计说明:《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画面呈现出来,又通过闯关欣赏、讨论、分析、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了解艺术家经历和作画的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画家的情感,明确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老师示范我创作,色彩助我显身手

1、老师示范创作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向日葵。在创作过程中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特定情境中的向日葵。(注意:此环节不能以展示老师自己的绘画能力为目的,要尽量简单而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到画画其实挺容易的。)

2、学生练习:

〈1〉改画凡高的《向日葵》,画面造型构图不变,只改变画面色彩关系。

〈2〉任意确定画面造型构图,画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3〉明确要求:a、个人独立完成或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均可;

b、先拟定一个主题(如:热情的向日葵、忧郁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沉思……),再尝试用色彩来大胆地创作,力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c、能够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3、播放音乐,请学生跟着旋律轻松自由地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设计说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个人独创和组员间合作两种方式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有所得,得之有法。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途径。要注意的是:现今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大胆地用手中的笔在纸上涂抹,就应该鼓励。

(四)互赏互评展风采, 多彩花儿放光芒

1、各小组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全班展示。

2、全班互赏互评,选出你心中的优胜作品。

注意:从色彩、笔触、构图、想象力、个性特点等多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

设计说明:《美术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通过互相欣赏、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这一环节应对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寻找闪光点,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认识向日葵女孩,学习向日葵精神

展示"向日葵女孩"何平照顾弟弟的图片,简介何平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向日葵女孩"的生活态度:要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生活!

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也符合《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力求在美术课中体现素质教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要求。

初中美术说课稿【第四篇】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

3、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②、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二、教法运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习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三、学法指导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用一套学习用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习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基础

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出中国画的用具。强调中国画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2、学生体验,揭示目标

让学生用水墨在纸上自己随意涂抹,感受为先。其次提出问题:①纸张与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师作简要示范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4、欣赏水墨经典作品

欣赏名家名作,感受墨与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讨论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5、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当好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24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