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0565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部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

4、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课件简介作者及作品。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思路。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作者先提出问题;

○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个日子,无限感慨。

○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

○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三、检查由字到词到句的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检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2、理解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赤裸裸、遮挽、伶伶利利……

3、易错字词强化听写练习。

四、学习第一段:这一段写什么?怎么写的?

作者提出问题有没回答呢?(2、3、4答)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件展示课时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文章的作者及作品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意图)及思路)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谁来说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板书:时间要珍惜)你们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呢?(通过朗读,体会欣赏文章语言,特别是抓住作者具体写时间匆匆的语句去体会理解。还可以学习他的写法联系自己实际理解。)对,学习从所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坚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朗读理解、欣赏,深入体会。(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们主要通过评价朗读和对语句表达方法的理解这两方面进行。)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然后理解句意,体会表达方法,质疑,做好批注。

自学后小组汇报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汇报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要珍惜这个创作意图的?

○1“燕子去了……”运用排比,对比,设问表达。朗读注意轻重音用描述性语气,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念。

○2“在默默里算着……”运用数字换算(约二十二、三岁)比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读出作者无限感慨的语气。

○3“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

这段话写什么?(具体回答了时间到哪去了的问题)

理解“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几个两个字的词,概括说说时间在哪里?(在洗手、吃饭、默默、睡觉、叹息的时候)(排比)朗读排比句。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两个拟人化的动词,起到了什么作用?(让无形变有形,在我们眼前“时间”仿佛一个顽皮的孩子。)谁来朗读,读出时间的匆匆顽皮?

小结:这里用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具体的描绘了不经意间时间流逝于平常日子里的情景。

○4“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XX,我能做XX,我还能做XX.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阳春,被盛夏取代;如黄叶,被秋风带走了。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1、导入:明确目标,复习字词。

2、听读,欣赏语言和艺术美。

3、配乐朗读练习,思考欣赏感悟(一部分一部分的朗读欣赏)。

4、仿写练习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师生一起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完成《辅导练习》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来去匆匆珍惜时间

留下痕迹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6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1、政治思想方面: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热爱科学技术。每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的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加强与家庭,社区联系,使学校,家庭,社区这三位一体形成强而有力的德育合力。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热爱科学技术。

2、语文知识方面

(一)汉语拼音: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⑤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三)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③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⑤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⑦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四)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五)口语交际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六)综合性学习

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三、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悟,读中积累并学会运用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1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练囊(náng) 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 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注释: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铁杵(chǔ) 还(huán)卒(zú)业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师先讲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呢,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了这个故事,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学法的领会和整体的感知。理解词语时,可采用“换词法”和“组词法”。让学生先猜再讲,将1篇简练的小古文扩成1篇生动的现代文,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并学以致用。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质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质疑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工:琥珀

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

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

(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

2、好!说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

合作要求:

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

天气热时间漫长

松脂球松树毛琥珀

苍蝇、蜘蛛地壳变化

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

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

父亲识别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四、总结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

⑴一问一答

⑵大胆介绍

⑶评比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七、作业(出示课件)

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板书计划

20

琥珀

松脂球

时间

形成

发现

价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4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