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935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差异网●(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二)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丝绸之路人教版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二篇】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1、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3、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五)总结: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检测:

1、从文中摘抄两句话介绍丝绸之路所经的地点。

2、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四篇】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⑴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⑵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⑶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

⑴ 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⑵ 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 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 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⑴ 隆重。

⑵ 热情。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6、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在文中有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7、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  画下来。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9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