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样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74552

【导言】此例“教学设计方案样例(精编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教学设计万能1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学设计模板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教学设计模板2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教学设计的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x,她的体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

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

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课!

单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a) 读通课文。

b) 自学字词。

c) 理解内容。

d) 质疑问难。

e) 搜集资料。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三、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纸抄写出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97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