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8252

【导言】此例“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实用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角形的性质教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教学;微视频;导学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59-02

DOI:/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利用音频、视频、图像来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量关系的变化,也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互动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更好满足他们的数学学习需求。

一、“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重要性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没有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作为现代两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们各具特色,能够为学生更好展示数学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将两者结合,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系统化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此外,“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结合符合时展需求,它能够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设计及应用

(一)设计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严格谨慎的原则,从微视频的制作到导学案的成型,都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灵活性与生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实际应用

以“探索三角形的特性”为例,教师在设计时可先将三角形按照角、边两种类型展现在导学案之上,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三角形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去测量一下三角形的每个角,并将每个角的角度相加,看看有什么样的规律,使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最后,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将微视频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进行该知识的巩固学习,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后要做好相应的调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在导学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三、“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生沟通较少

当前在“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课堂上,教师虽然能够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但是其互动时间比较少,学生与教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隔膜”,如果不对其进行改善,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过于重视“微视频”的演示,导学案的制作,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教学方法,无法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视频过于粗糙

“微视频”的特点就在于短小精悍。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注重“微视频”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微视频”的制作不够重视,或者直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没有从课堂的实际教学角度入手,使得一些“微视频”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三)导学案引导性不足

导学案作为课堂的重要引导,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而现实中许多教师没有做好该项工作,他们将导学案直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按照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学习,没有为学生理清学习过程,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应对策略

(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做好相应的改善工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课堂活跃性。尤其是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时,数学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导学案设计工作,结合学生的现状来进行引导,最大限度降低数学难度,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为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微视频”质量

在制作数学“微视频”时,教师要保证其质量。比如,要学习专业的“微视频”制作软件,教师可将更多数学知识融入到微视频之中,供学生在线进行巩固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提升“微视频”的趣味性,将网络上一些幽默的语言、图片放入“微视频”之中,并与数学知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观看的兴趣,在微视频中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三)发挥导学案引导作用

导学案是一种引导,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发挥导学案引导作用,教师就要为学生讲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理清下堂课所学知识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转变自身理念,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将“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满足他们的课堂学习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微视频和导学案的优点,帮助学生拓展数学知识面,使其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总结工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制定有效解决策略,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这3篇3角形性质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山草香的三角形的性质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2

课题: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作课人:新安县磁涧镇第一初级中学 侯黎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理解相似三角形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对应高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过程,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教学难点:应用同样方法,探索出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教法学法:启发,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学具:PPT,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相似三角形有何特征?

2、识别三角形相似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3、什么叫做相似比?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探究1:

想一想:我们知道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对应边上的高有什么关系呢?

画一画:让学生画△ABC∽△A′B′C′,作对应边BC和B′C′边上的高AD和A′D′,并用刻度尺量一量AD和A′D′的长,计算出它们的比值,看是否与相似比相等?

证一证:通过上述计算,发现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对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我们需要证明

让学生分组讨论,写出已知和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 看一看:让学生互相查看证明过程,比较优缺点。小结: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探究2:

想一想: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写出探究过程。对比书71页检查

小结: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合作交流、尝试练习 探究3: 提出问题: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对应边上的中线,以及它们的周长比之间和相似比又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小试牛刀:

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3∶5,那么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多少?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2:5,那么相似比为______,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为______,周长的比为______,面积的比为______.

3、若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6:9,则它们的对高之比为_____,对应中线之比为_____ 自我测试:

1、两个矩形相似,它们的对角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周长比是,面积比是。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3:5,其中第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1cm,则第二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如果把一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那么它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倍,而面积扩大为原来的 倍。

4、如图,已知△ABC∽△ADE,且BC=2DE,则△ADE与四边形BCDE的面积比为()(A)1:2(B)1:3(C)1;4(D)1:5 思考题: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E为AB延长线上一点,AB:AE=2:5,若S△DFC=12cm2,求S△EFB

四、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练习:书72页练习1、2、3

角形的性质教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分析;复习课

初中数学的传统复习方式主要为题海战术,由于题海战术的教学目标不合理且落实不到位,其不仅无法获得预期复习效果,

学生也缺少主动锻炼机会,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而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总而言之,题海战术不符合我国的新课程理念。如何结合新课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诸多因素,选择恰当的复习教学方式,成为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浅谈初中数学复习模式。

一、复习课教学案例――等边三角形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讲评日记,提出相关问题。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为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一是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包括知识内涵: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推论等知识;知识应用:熟练掌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推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生成: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过程加深对等边三角形的认识。二是学生的不足。学生缺乏从运动的角度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缺少从整体角度认识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联系,缺少转变几何元素的能力。

(2)提出新问题。教师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确定研究问题的顺序;二是确定研究问题的方法,采用分类讨论方式进行研究;三是确定研究问题的方法,采用矛盾个性和共性方式进行研究;四是确定研究手段,采用直观体验、逻辑推理方式研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复习内容分为三种情况,分别对每种情况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新问题再探究。结合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三种情况存在的共性和特点。得出结论:及时总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知识延伸打下基础。

(4)知识应用,通过变式联系形式回归教材。

2.课堂小结

小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数学知识内容小节,如基于运动角度再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从整体角度分析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间的联系,掌握综合应用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几何问题的能力。二是数学思想方法内容总结,总结分类讨论和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的数学思想。三是学习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添加辅助线方式构造等边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3.变式教学案例

如下图,点A、B、C三点位于同一直线,分别以AB和BC为边,于同侧作等边ABD和BEC,AE和BD交于F点,BE和DC交于G点,求证:①AE=CD;②BF=BG;③AHC的度数;④若M、N分别为AE、CD的中点,求证BMN为等边三角形。

4.案例教学分析

(1)重视知识建构。该教学方式将“多角度建构等边三角形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目标,突出复习教学的重点目标: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的本质。

(2)培养数学习惯。教学过程采用数学日记式教学流程,让学生通过“数学日记”形式梳理和总结知识。教师则通过对“数学日记”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掌握自身的不足后,听讲也更具有针对性。“数学日记”也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复习课堂,学生的自主性更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所有学生融入课堂内。此外,该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而非直接解决数学问题。

(4)教学小结层次清晰。教学小结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该方案将小结从知识、思想和方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具有结构清晰、层次性强的特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5)典型案例提升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整。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检查、巩固、提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数学能力,复习教学运用案例分析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弥补传统复习教学方式忽视教学目标和不重视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同时,基于案例分析的复习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复习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入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兴趣。但是,复习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学情选最佳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达到复习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88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