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编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次选编了两篇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1篇,本文是1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时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读名言、揭课题(或设置情景,以辩入题)
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齐读、理解、导谈孔子
2、揭示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生发疑虑(适机过度)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节奏
1、自由读,将读不准的字句作上记号并自己求助释疑。
2、求助读,提出不会读的字句,求助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教读
3、分节读(指名),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4、听录音,感受节奏(出示重点句并划分节奏)
5、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读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两小儿在辩论什么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 , 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3)四人小组,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课本剧)
3、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探究科学知识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如果有听课老师,可鼓励学生采访获知)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
五、深化主题,放飞总结
通过本文学习,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科学才能使人类社会进步,只有专研才能使人提高,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处处皆学问。
板书设计
两
小
儿
辩 日初—大—近——日中—小—远
日 日初—凉—远——日中—热——近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先指一名学生,然后全班齐背。)
2、回顾学习学弈的方法。(指名汇报,黑板出示。)
(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文意,朗读课文。
(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或利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推测或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
(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4)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理解课题。
4、简介作者,认识孔子。(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学生先自主研究,再在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先在组内尝试解决。师巡视(掌握共性问题)。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一)指读。纠正字音。盂(yú)孰(shú)汝(rǔ)
(二)探究疑难。(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师重点句点拨。)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①读句子。
②说重点词意;去:离。 日中:正午。
③完整说句意。
④谈感受。
⑤通过再读、师领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①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比喻。交流好处。
②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两处应重读,而结尾处则应以反问的语气来读。
△ 孰为汝(rǔ)多知乎?
①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反问。交流好处就是表现出两小孩的天真可爱。
②师范读。该句不仅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还要体现儿童的天真。
③学生练读。指名读。
(三)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将每句话的意思串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指名说,老对互相说。
(四)体会道理,练习背诵。
1、教师质疑: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多角度自由回答)
①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敢于向有权威的人士求教等方面。
②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③同时让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两小儿所说的现象。
2、熟读成诵。
①分角色读课文
②学生表演读。
③背诵文言文。
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
①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②阅读练习。能力语文中的寓言文言文《守株待兔》
③建议学生诵读孔子的相关名言锦句。推荐成语故事《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晨 午
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两小儿 学无止境
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比喻、反问)
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4
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说教法
对于本文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说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孔子吗?谁来简单讲一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所了解关于孔子的知识。当学生谈到一定的程度,教师适当地点拨:孔子是个博学多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令古今世人肃然起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学习之后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读出节奏,把课文读通。
(二)解题
孩子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师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统一为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再让孩子深入思考,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让孩子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读书。
(三)质疑问难
教学中要将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通过朗读。然后汇报学习成果。再通过朗读明确两个孩子讨论的是关于太阳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孩子各自讨论的理由。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孟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的凉一些吗?
(四)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让学生感受到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响。
(五)背诵课文
《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5
前示这是一堂研究课。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是1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知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老师依据自己对学生和教材的通体把握,以学定教,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比较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注重积极的互动作用,使得整个教学设计及其演示颇见教学功底和个性。
[上课]
(旁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学,谁能阐释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1:我认为此句是告诫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
生2:我认为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切忌不懂装懂。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观点。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汤问》里记载的一则传说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一听这个故事吗?
生:(异口同声)想!
评点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孔圣人,“听其言,察其人”,使学生从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启发,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当然也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课的浓郁兴趣。
师:好——下面请听配乐朗诵《两小儿辩日》。
(放录音。用投影仪显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熟读理解课文;2、复述故事情节;3、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师:这篇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很有情趣,哪些同学听了录音之后,能为我们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 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四位被选中的同学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
师:同学们评判一下,他们朗读得如何?
生1:我觉得“小儿乙”读出了争论的语气。
生2:我觉得“孔子”读出了老夫子的语气特征。
生3:“旁白”的普通话真好。
师:是啊,老师也认为他们读得非常好。这些同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声音听起来亲切、自然。好!下面我们向他们看齐,集体将课文朗读一遍。
(齐读)
师:故事虽短小,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谁起来为我们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俩学生复述故事)
评点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要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古文的韵味。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者显然明白这一点,同时也考虑到了《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
师:文中两小儿为什么争斗?
生1:他们在争辩太阳离地球的远近。
生2: 他们一个认为早晨太阳离地球近,一个认为中午太阳离地球近。
师:那他们争论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1:一个是从形状的大小来判断的。
生2:另一个是通过触觉来感知的。
生3: 我们认为他们两人都是从自身的感觉上来说的,一个是从视觉上说的,另一个是从体肤的感觉上说的,都不是客观实际。
师:好,说得真好!掌声鼓励一下!(掌声四起)同学们不仅对课文理解深入,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像这样,有主见,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文中的两小儿就具有这种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大家知道,古时候自然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能够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去理解去想象,这点精神是可嘉的。同学们想想,两小儿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学生议论纷纷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师:这问题提得好,说明这个同学很有思想。其实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万公里,地球每天围绕太阳作自转,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会因早晚而改变。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小,这是视觉差异。另一小儿认为早晨凉快,中午热,是因为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而中午太阳的热度正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请进一步注意:两小儿最终争论不下,问到了孔子,作为大学问家的孔子是怎样回答的呢?
生:(齐读)“不能决也。”
师: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他为什么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
生1:我认为孔子应验了他在《论语》中提出的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2: 我认为孔子不想和两小儿争辩。
生3: 我认为孔子的态度实事求是。
师:同学们,我们做学问是应该像孔子一样实事求是,还是“强不知以为知”呢?
生:要诚实,不要不懂装懂。
师:大量事实证明,做学问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后患无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呢?
生:南郭先生吹竽的故事就告诫我们要诚实,不要装懂。
师:老师也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知道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别吗?”我愣了一下说:“大的叫大黄鱼,小的叫小黄鱼。”同学们面面相觑,最后一个大胆的同学说:“老师,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别在鳞片的大小和尾柄的长短。”我一下傻了眼,我知道这就是强不知以为知带来的后果。希望同学们要谨记我的教训,不要效仿。好了,短小精悍的故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将课文试着背一下,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照着书读。
(同学们试背课文)
师:真不错!
评点有机进行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富有成效地对话,体现“课标”当中的新理念。教者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交流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及自己的看法等等,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对学生的观点和阐释并不强求一致,而且不失时机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鼓励了学生谋求思维的广度和多面性。在不会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依据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对话,两小儿的对话(含转述)共87字,宜于诵读,则适当地要求学生用一节课背下课文来,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对对语言敏锐的感悟能力。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把它编成一段课本剧,现场为同学们表演一下。
(座间一阵骚动,片刻后有10位同学举手。师分别请出两组同学上台表演。演出完毕后掌声响亮。)
师:演出非常精彩!这充分说明同学们很有表演天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将来成为表演明星而努力奋斗。好,接下来大家根据以上同学的表演,着手将本文改写成1篇记叙文。注意:要淡化文言成分,强化故事情节。
(学生动笔改写,教师巡回视导;然后就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评议。)
评点创设古人与现代人交流的情境,形成情境串,打破时空的界限,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演”与“读”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以“演”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从而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设计“改写”这个作业 ,使语文课内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师:(小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明白了以下几个道理:①做任何事情都要诚实; ②要有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下课]
总评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本文的人文内涵基本上有两种理解: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或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因为教师特别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强化了学生体验、感悟、情感目标的生成,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者善教。从警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基础上对阅读文本重新加工改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演、练,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充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使得作者、学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富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中学路分明。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脑想、口读、身演、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流畅,脉络清晰。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作为《初中学生“读写创”教学研究》实验课题的成员,教者注重了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学会如何学习。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这节课还是可圈可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