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平均分”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7785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平均分”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平均分》评课稿1

今天听了吕老师的《平均分》一课,觉得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现在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开课教师通过颁发奖品的活动,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分得不公平,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做到了铺垫的作用。

2、在情景图的引出部分,利用学生自己观察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食品分得数量同样多,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现象,概括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在通过操作分糖果、分面包、分矿泉水、分桔子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这就为学生认识除法打下好的基础。

4、在练习题的处理上,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并且利用图的形式直观的使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得到巩固。

5、在学生的动手分12个学具时,学生实际操作时出错了,教师及时就给予了纠正,在这里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更能起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平均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平均分”教学设计2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评价设计

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动手在线上画圆,然后填空。

3.练习二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归纳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平均分意义的学习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 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55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