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汇聚【推荐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438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汇聚【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二篇】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课堂向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迈进。《认识平均分(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层次性突出。

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桃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无序的分;然后聚焦生成的基础性资源,让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在认识了平均分后,让学生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二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

2、重视了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小棒,代替实物,分6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堆1个,另一堆5个;一堆2个,另一堆4个;一堆3个,另一堆3个。然后引导学生分类并观察讨论,发现一类每堆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挖掘教材资源。

学生平均分意义理解比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试一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在按要求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分完全部汇报完成后,我及时追问:如果给你12根小棒,你还能每几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的发言补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时,我并没有作罢,把几种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问道:观察一下几种平均分的方法,你发现什么?随着提问,几种分法的小棒图清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此问不但要让学生总结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为每份根数一样的本质,更看学生能不能发现总根数与份数、每份根数之间的关系,课堂证明,学生是能做到的,两点学生总结的非常好。为除法的渗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结合情境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用平均分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课件、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同学们特别高兴,还早早准备了一些食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主题图)。

师: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了什么吃的呢?(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说都看到了什么。)。

生香肠、果冻,橘子。

师:再仔细观察看看,互相讨论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给予适当提示)。

生:这些食物都是一份一份的。

师:小朋友们真的是观察非常仔细啊,这个班级的小朋友在分每一样食物时每份都一样。

多。(出示课件),那我们来猜一猜为什么要把食物分得一样多啊?

一、实际操作,体验“平均分”

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把上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小棒和小圆片拿出,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要求:像二(1)班那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具体要求(出示课件)。

请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分配方案。发现:每份分得的物体是一样多的。

给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判断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出示图片,判断星星宝宝的分组是不是平均分。小组同学相互说说看法,并说出理由。

具体实例,探究“平均分”的分法。

(1)出示课件:把6块糖平均分3份,每份几块?

小组讨论怎么分,派代表回答,交流分糖的办法。

分法:1一个一个的分。

个2个的分。

个3个的分。

4.几个几个的分。

p8做一做。

1.用小棒代替糖分一分并说说哪种是平均分,为什么。

2.用小棒代替枫叶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方法。

(2)出示课件: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每盘几个?

小组内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分得时候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两个两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最后分的结果必须是每份一样多。

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二、回顾、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平均分要有什么要求?我们在分的时候采用了那些方法?

3.知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1、2、3、4题。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

第一种分法:oooooo。

第二种分法:oooooo。

第三种分法:oooooo。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

一、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几条船?”。

(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 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4枝粉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枝  另一人3枝。

其中一人2枝  另一人也2枝。

教师拿出6枝粉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二、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1、 示图片(8个桃)。

如果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8个图片,动手试一试,分完后,给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集体交流。

(1)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子,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页)。

2、第2页“试一试”

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4、“想想做做”第三题。

指明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还继续学习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六篇】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分层次逐一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感知到操作,再到理解,最后过渡到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具体来说,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3.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通过操作发现平均分的特点。

4.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七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师: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八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65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