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800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3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走近教师》。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走近教师》是人教版教材初一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课时。本课在情感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后面是本教材的师生交往部分,所以学好这课为学好以后的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道德情操,是思品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职责。(重点)

2、理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好教师的标准。

3、懂得每位老师有着不同风格,并能够尊重老师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重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职责。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掌握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才能从心里去尊重老师。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难点的依据:只有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才能从心里去欣赏老师。另外教学风格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设为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品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师”,还要使学生“信其师”。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的原则下,形成理解尊重老师的情感、掌握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的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正确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老师。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谈一谈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情感的认同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从古到今人们对教师的称谓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品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以及现在的老师,每组选一位代表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遇到的这些老师。从而引起对老师的回忆。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一个现场采访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老师了解老师。在第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两则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老师的讨论,并学会正确的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四段视频,第一段视频由两位老师的谈话引出本课的重点: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二段视频由学生说所喜爱的老师的风格引出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第三段视频以学生回忆师恩来产生爱老师的情感共鸣。最后以一段汪国真歌颂教师的诗歌达到情感的升华。

总之,我既要使每个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又要做到每个环节都要有深度有高潮,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师进一步提升热爱老师的情感,并且让学生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的品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堂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一道课外拓展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升,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思想品德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思想品德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

《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30-35分钟)

活动一:我说我家,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我爱我家,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汶川地震相关作品),告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2-3分钟)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政治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它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中华文化”的个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至关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课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所以,在本课中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视频、诗歌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

各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电子白板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凸显生本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导入新课时精选了多领域的代表性图片(北京故宫、徽派建筑、针灸、瓷器、《红楼梦》、《淮南子》、戏曲、少数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进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由于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吴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关视频,指导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合作探究,领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铺垫。

3、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其次,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板书回忆本科所学知识,并再次强调重难点知识。

《红对勾》相应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具体设计如板书所示。

板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2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