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尊严》教学设计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5009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尊严》教学设计优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尊严》教案【第一篇】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具体为:

法律权利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人 格 尊 严 权

名誉权

侮辱、诽谤等

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

肖像权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

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姓名权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隐私权

(第五课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5、教学具体活动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2)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

(3)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如:

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

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品行表现

评价所用的词

名誉

优良 (诚实、善良、正直等) (好的名誉)

不良 (奸诈、邪恶、卑鄙等) (坏的名誉)

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101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讨论: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

谩骂他人

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活动和建议: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3、课前准备: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

4、教学过程

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

(3)、案例分析:

见书本: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制作权

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

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1)、由此及彼话人物

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

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

(2)、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3)、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

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元。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经济及其他活动,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

《尊严》教案【第二篇】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提到或听到人格尊严这样的词语,那你能否说一说你所认为的人格尊严蕴涵的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更正、补充,指出人格尊严的正确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板书)

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板书)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板书)

学生活动:

(一)分析动画,判断他们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二)分析案例,判断公民的哪项权利被侵犯。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此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三)在学生对案例能大致分辨所侵犯权利的类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辨别如下问题:

1、小李参加爱心募捐活动,某新闻媒体为宣传此事,拍摄了一些照片,并广为刊登。其中有一张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李。小李认为这是侵权。你怎么看?

2、某照相馆为了招揽顾客,将一张效果不错的照片挂在橱窗内。照片的主人听别人说起此事方才得知,他认为照相馆的这种行为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你怎么看?

3、王涛爱给同学起外号,有些外号倒也无伤大雅,可有的外号却让被叫的同学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去学校上课。老师批评王涛,他却认为这只是同学间的玩笑而已。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4、父母偷偷看过你的日记吗?如果他们说这是为了关心你,怕你思想出问题,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四)明确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行为之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一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例。

《尊严》教案【第三篇】

1.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多给时间引导学生自学。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识记生字,理解词义,读通课文;同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思路。

2.本文的生字词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可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有关人名、地名等可在启发谈话,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时进行;有的词语比较容易理解的,可以选择一部分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凭借这些词语复述故事内容。一是以词语为依托,串连课文的内容;二是检验学生对词语是否理解,并尽快将这些词语加以内化;有的词语则在体会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中加以深化。还有些词语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可以从构词方式上让学生体验,如“狼吞虎咽”,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两对同义词;又如“饥寒交迫”,其中有“饥”与“寒”这一对相关的词。课后可让学生找一找构词方式有特点的词语加以积累。

3.在深入阅读时,可抓住“尊严”一词,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再思考为什么杰克逊说哈默有尊严。引导学生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进行品味。

例如: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让学生体会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为下文的理解打下基础──即使到了这等地步,他还是不肯接受施舍。

(2)关于吃不吃食物,哈默与杰克逊之间有一组对话。这里要引导学生体会杰克逊的善良和哈默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度。在体会这组对话时与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以加深体会。

(3)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要让学生懂得,哈默刚才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4.进一步抓住描写哈默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理解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理解和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观点。

5.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电脑网络,查阅图书资料的方法以及亲身经历,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

《尊严》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A案

●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 ,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B案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

②质疑问难。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①抄写生字新词。

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①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③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①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尊严》教案【第四篇】

一、 复习引入请你回忆一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二)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华人物形象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附板书:

尊严

年轻人 杰克逊

赞赏

设计意图板书以尊严为主题:一方面概括了年轻人因为有尊严,而得到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同样是一种尊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85009